关于虎的吉祥成语优秀2篇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虎的吉祥成语优秀2篇,欢迎阅读。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范文 篇1

关键词:吉祥;福字;寿字;囍字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11-02

一、吉祥文化

吉祥,据考证,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易·系辞下》中记载:“吉事有祥”。其中,“吉”意为“善、利”,“祥”指吉凶的征兆。《左传》有云:“是何祥也?吉祥焉在?”自此,“祥”专指吉兆。唐成玄英在《注疏》中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一词便由此而来。

“吉祥”二字,在甲骨文中被写作“吉羊”。远古时代的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在“羊大为美”的功利主义审美观的引导下,羊肥大成群自然是非常“吉祥”的事,甚至在考古挖掘的古代器物上也有“吉羊”的铭文。《说文》中有解释:“羊,祥也。”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所要表达的主题总是围绕着“趋吉避害”的美好愿望而展开的,即“祈福”和“辟邪”。“祈福”的主要内容包括“五福”和“三多”。“五福”最早见于《尚书》:“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三多”则指“多福,多寿,多子”。后来,民间把称为“五福”的“福、禄、寿、喜、财”当作吉祥的化身,把“福星、禄星、寿星、喜神、财神”尊为仙界的五福神。

本文就是对表现“五福”内容的福字、寿字、喜字等以汉字为基础的吉祥艺术形式进行粗浅的研究。汉字在构造上巧妙精致,以形象化的笔画勾勒出既表意又兼具美感的中国式意境。

二、中国传统吉祥文字的寓意

首先,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大家庭中,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海霞在《民间工艺美术》一书中,从功能性出发将民间工艺美术分为“建筑陈设及其装饰类”、“日常器物类”、“节俗礼仪类”、“祭祀供奉类”、“观赏把玩类”及“游艺表演类”六个不同种类来看,中国传统吉祥文字应归于“节俗礼仪类”,即在节日庆典、人生礼仪和社会礼仪中应用的艺术形式。它们不同于日常生活所用的、随处可见的一般生活用品,而是在特定的时间、按照特定的需要进行选择使用的,即所谓的“适时而用,按需则用”。同时,它们又在节日和礼仪中承担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其次,每一个传统吉祥文字在吉祥寓意的表达上又各有侧重。下面,笔者举福字、寿字、喜字三种吉祥文字为例进行分析。

福字,俗语有云:“衣禄全,以口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便是福。韩非子云:“全寿富贵谓之福。”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所谓的“贴春牌”,就是贴写在红纸上的“福”字。传说西周姜子牙封他的妻子为“穷神”,因怕她坑害百姓,命她“见破即回”,穷苦百姓人家为了躲避穷神,便把纸撕破了贴在门上,后来就演变为贴“福”字的习俗。春节时,人们常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关于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访到一个小镇上,见许多人都在围观一幅画,画面是一个大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因为他的皇后马氏就是一位淮西大脚女人,朱元璋就此认定是有人借这幅画来讥讽他。他立即下令查办此事,凡是没有围观此画的人家都要在门上贴一个用红纸写的“福”字以便洗脱嫌疑,没有贴“福”字的均要被抓起来审问。好心的马皇后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偷偷下令命全镇的人家都要在自家的门上贴一个“福”字。谁料有一家人不识字,竟把“福”字倒贴了。皇帝下令把那家人抓来审问,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妙便在旁边解围道:“想必是那家人预料到今日有贵人临门,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了那家人,一场大祸就此消除。从此民间百姓便故意将福字倒贴,一求“福到”之意,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是民间用的最多的吉祥字。甚至有把福字用篆书变化成一百种的字形,称之为“百福图”,以表示吉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把美好的事情都冠以“福”字:有好事称为有“福气”,好的地方称为“福地”,好消息称为“福音”,长得富态称为有“福相”,给人们带来好处和希望的人被称为“福星”,赏心悦目的称为“一饱眼福”,吃到美味的称为“大饱口福”等等。

寿,《说文解字》有云:“久也”。古人云:“寿居五福之先”。早在秦汉时期的瓦当图案中,祈求长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寿”字已十分常见。到宋代时,民间已有“百寿图”流传,即摹写古今各种字体的寿字,组成祝寿祈福用的吉祥图案。也有在一个大的“寿”字比划中,填满一百个各不相同的寿字的。还有用各种不同的字体写一百个寿字,成正方形布局的。寿字经过历代人们的加工、美化,形成了一系列图案化篆书变体形式,并加之以寓意深长的名称:写成圆形的称“团寿”;写成长形的称“长寿”;取一百种寿字的不同篆书变体写在一个圆内的,称“百寿团圆”;由一百种寿字组成一个大的寿字,称“寿上添寿”。

“寿”作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被注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老人过生日叫“寿诞”、“寿辰”;为老人过寿诞摆席设宴叫“寿筵”;为老人举行寿筵的厅堂叫“寿堂”;寿堂上供有西王母、麻姑献寿、八仙等神仙寿星画像;寿筵桌上摆有寿屏、寿幛、寿彩等;供照明的有寿烛、寿灯等;寿筵上的饮食有寿酒、寿面、寿桃、寿糕等;祝寿的文章称寿序;用于祝寿的文艺形式有寿词、寿诗、寿联、寿画等;给人祝寿时的礼金称寿金;被祝寿的人称为“寿星”。对于寿诞,几乎每一个具体的年岁都可以找到巧妙的借代,如六十岁为花甲寿,七十岁为古稀寿,八十岁、九十岁为耄耋寿,一百岁为期颐寿,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

“喜”,原始初文是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喜笑的口形,后来演变成用一双手托着一个“吉”字,再加上一个喜笑的口形。古代民间流传有《四喜》打油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合两个喜字而成的“囍”,叫做“双喜”,是由喜字创新而来的吉祥文字,后逐渐代替喜字成为吉庆祥瑞的象征。古时多用于婚嫁场合,是新婚喜庆的吉祥符。关于“囍”的来源,民间有一则这样的传说:宋代的大文学家王安石23那年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被马员外府门外悬挂的走马灯上的一幅上联所折服,写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连连称道。第二天应考时,王安石因交了头卷被主考官叫来面试,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顿时想起了马员外府外的那幅上联,立即对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主考官对他称赞不已。在回程途中路过马员外府时被管家请到家中,王安石信手写出主考官的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谁想马员外府外的走马灯上的对联是专为择婿而出的,马员外执意要将女儿许配给他。结婚当天,恰逢官差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王安石喜上加喜,心中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便拿笔在红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囍”字,并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从此,结婚贴红“囍”字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三、试论中国传统吉祥文字的外部形态构成方式

首先,汉字作为中国传统图形中最富有想象力、最具概括性的抽象图形,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字意义,它可以变化成各种图形图像。在此,我们举“寿”字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古代金文中的寿字,据考证,中间高高隆起的形象是表现在田地里祈求丰收的场景。也就是说,中间的S形表示的是田垄起伏的形状,其中摆放的∪型是供奉神灵的器皿。上面的大字型据说是一个披着长发的老者形象,老者躬着腰拄着拐杖,在田间祈求丰收,从而使“寿”字成为表达“长寿”和“永恒生命力”的吉祥文字。

其次,在吉祥文字中绘制吉祥图案也是增强文字吉祥寓意的表现手法之一。例如,在倒写的“福”字中画天官赐福的吉祥图案,在繁体“寿”字中画五福捧寿的吉祥图案,在“囍”字的骨架中散置福、禄、寿三星,八仙,太上老君,西王母,和合二仙,刘海等,孕育丰富的寓意。这种字画合一的形式既便于古人更好地理解吉祥文字的寓意,又使图案在文字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再次,从吉祥文字的外部组合形态来看,圆形和对称形的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圆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原型,它与中国古代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轮回等观念密切相关。(1)圆有“团圆”、“圆满”之意。“团圆”主要表现了中国人从古至今深厚的家庭观念,“圆满”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佛学中有“功德圆满”一说,即是没有任何欠缺的意思。(2)圆有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之意。在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中,宇宙万物,包括生命都是循环往复、生生不已的。(3)在汉语语境中,圆常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事情顺利办完叫“圆成”,理想变成现实叫“圆梦”,感情复合或家庭重建叫“破镜重圆”等等。由此可见,圆的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它所传达出的一种生命精神令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所敬仰。中国传统吉祥文字构造形式中的对称形式,用《文心雕龙·诠赋》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大化赋体,支体必双”。在商代卜辞中出现的汉字就注意到对称、避就、映衬等协调准则,这些汉字构造特点正是中国古代注重对立统一的朴素辨证思想的反映。我们从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中可以窥其一斑,“汉字的构造和习惯往往影响思想,用俳偶文既久,心中就无形中养成一种俳偶的习惯,以至观察事物都处处求对称,说到‘青山’就由不得你不想到‘绿水’,说到‘才子’就由不得你不想到‘佳人’。”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字的构造中,这种俳偶的关系就“变本加厉”了。在中国人的俳偶心态的影响下,成双成对象征这一种幸福,一种和谐,一种美的经验。“山峙而双峰,水分而交流,禽飞而并翼,星缀而连珠。”

四、小结

中国传统吉祥艺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特定的吉祥文化观念与特定的吉祥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形成之初都是以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依托的,它们表达了中华民族群体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这种感悟通过吉祥文字或吉祥图案的形式代代相传,从而形成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然而,时至今日,传统吉祥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已渐行渐远,加之现代大部分人的传统观念日趋淡薄,传统吉祥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笔者在此呼吁青年一代应当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吉祥艺术形式,努力继承和发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第1版。

[2]黄全信。中华五福吉祥图典—福[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第1版。

[3]黄全信。中华五福吉祥图典—寿[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第1版。

[4]黄全信。中华五福吉祥图典—喜[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第1版。

[5]李典。中华传统吉祥图典[M].京华出版社,2006,第1版。

[6]钱正盛,钱正坤。中华吉祥装饰图案大全[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版。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范文 篇2

关键词:武氏祠;汉画像石;吉祥符号;吉祥文化;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32-02

“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形式把情感转化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苏珊・朗格

古时祭祀天地、祭祀祖先、为亡魂引路、敬神占卜等活动,留下了许多吉祥图纹,这些图纹与文字的区别在于,它们不是语言的记录,有的象形,有的表意,但都是为了供奉祖先和神灵,驱邪除魔,达到消灾赐福的目的。图纹频繁出现,也是因为古人认定它们是吉祥之物,它可以让人多福,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汉代人用画像石装点墓室,暗含了墓主希望死后升仙和享受仙境的强烈愿望。而汉画像石所反映的仙境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一派和谐的天国风景,自由、快乐的氛围,人与动物或动物与植物的混体,神怪往来飘荡,龙腾风翔等,传达了汉代人的魂梦。中国吉祥文化凝结着人们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中国吉祥文化源远流长,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的吉祥意识产生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吉祥意识又决定了古人对吉祥符号的选择两汉时期,是我国吉祥文化的鼎盛时期,因而,在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祥瑞图型,如武氏祠画像中出现的山神海灵、奇禽异兽、蛇尾怪兽、骑鱼仙人等等。

武氏祠画像,系东汉画像石,是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装饰画。其中以武梁的祠堂为最早,从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开始,数十年间陆续营造,亦称“武梁祠画像”所刻画的历史人物故事、神仙怪兽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画像,艺术风格浑朴雄健。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40余则历史故事,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武氏祠汉画像石中的吉祥图型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写的是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一类是人间的现实图景,描写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享乐生活。在神话传说的题材中,常见的有神兽、神鸟、水生奇异动物类、神人类、有东王公、西王母、等。为求得墓主人在阴间平安元事,画像石墓中常刻有铺首衔环、朱雀、青龙、玄武、白虎等吉祥动物。

武氏祠画像中许多图型如东王公、西王母被认为是天界掌管生死祸福的最高神;北斗星君则是掌管生死、消灾免祸的大神;风雨雷电之神是主宰这四种自然现象的神灵;伏羲女娲的形象是人头蛇身,两尾相缠,有交媾之意。“凡人之所以为人,礼义也。”(《礼记・冠义》)阴阳男女是延续生命的力量,人性里都有善的一面,爱美即是人之天性,礼义则是表现善与美的保障。汉代人以夸张的方式叙写着人性之善,展示出自己的潜力、才华、抱负和能达到的心理高度。伏羲和女娲或作蛇躯或作龙躯,或许表明中国古代常常视龙蛇为一体,以蛇为象征帝王的神物。传说汉高祖刘邦在秦末为亭长时,曾行经丰西大泽中,路遇大蛇挡路,乃拔剑斩杀大蛇,随后经过该地的人看到有一老妪对蛇悲哭,她说大蛇是白帝子,刚被路过的赤帝子杀害,说完后老妪就不见了。西汉时流行的上述传说,为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涂上了神异的色彩,同时说明当时人们习惯用蛇象征帝王。诸多吉祥图型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如玄武,又称真武,民间俗称真武大帝,荡魔天尊,北斗星君,元代被晋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是由星辰信仰发展而来的方位神之一,主治北方。由于民间信仰以为龟雌蛇雄,便以龟蛇的组合作为玄武神的象征,这就出现了汉画中玄武的图型。古代有“南斗主生、北斗掌死”的说法,加之其又有荡魔除妖之能,就成为人们所尊崇的增福增寿、消灾免祸的吉祥大神。故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玄武、北斗星君的形象。汉代以后,全国各地所建真武庙也随处可见。汉代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神人异兽、嘉禾灵器等,是因为人世间帝王将相、贤人高士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上天即降下这些表示祯祥福祉的东西以回应,究其思想渊源,无外乎是对福祉的企盼,对美好的憧憬,对邪恶的诅咒,对灾难的逃避,还有统治者对臣民的愚弄。这就是上述祥瑞画中祥瑞思想在汉画像石上的艺术表现。画像石中阴阳系列的日月、男女、都是主宰人的生命、繁衍、变化的象征系列,借助象征达到转变自然及命运的目的,寄托着人追求幸福、生命、理想的浓厚情感。因此,自然动物的形态就发生了变化,鸟类为三足鸟,稳步于太空象征太阳;五头鸟居墓室顶镇墓避邪;凤为展翅的朱雀,虎为有翼的白虎,马为飞翔的天马,它们都变成了神兽呈祥御凶。在人神合一的武氏祠汉画像石中,蕴含的信息就是:人是世界的主宰,人是汉代社会的主体。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具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因此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武氏祠汉画像石中最具有特点的,即出现了专题的“祥瑞图”,雕刻了二十余种祥瑞图型,并皆刻有榜题。q荚:《宋书・符瑞志》说:“萁荚,一名历荚,夹阶而生,一日生一叶,从朔而生,望而止。十六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一叶萎而不落,尧时生阶”。狼井:《宋书・符瑞志》说:“狼井,不凿自成,王者清则应。”六足兽:《宋书・符瑞志》说:“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玉英:《宋书・符瑞志》说:“玉英,五常并修则见。”银瓮:《宋书・符瑞志》说:“银鹿,(当为瓮)刑罚得共,民不为非则至。”比目鱼:《宋书・符瑞志》说:“比目鱼,王者德及幽隐则见。”白鱼:《宋书・符瑞志》说:“白鱼,武王渡孟津,中流人中王舟”。比肩兽:题榜曰:“比肩兽,王者德及矜寡则至”。比翼鸟:题榜日:“王者德及高远则至”。玄圭:题榜曰:“水泉流通,四海会同则至”。壁流离:题榜曰:“王者不隐过则至”。木连理:题榜曰:“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为一家则连理生”。赤罴:《宋书・符瑞志》说:“赤罴,佞人远,奸滑息,则入国”。玉马:《宋书・符瑞志》说:“玉马,王者精明,尊贤者则出”。泽马:《《宋书・符瑞志》说:“王者劳来百姓则至”。白马:《宋书・符瑞志》说:“白马朱鬣,王者任贤良则至”。巨畅:题榜曰:“皇帝时,南(原题榜此处缺损一字)乘鹿来巨畅”。畅当为鬯之讹,鬯为古时一种美酒。《宋书・符瑞志》 说:“巨鬯,三禺之禾,一稃二米,王者宗庙修则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