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的成语故事【精彩3篇】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与马的成语故事【精彩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的成语故事 篇1

“干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宣王乘机派兵侵占了燕国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振兴燕国。因此,他广招贤士,虚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访了一位很有才学的人——郭隗。

在交谈中,郭对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国君,拿出了千两黄金让手下的人去买千里马。结果却花了五百两黄金给买回了一匹死马的骨头,国君一见,拍案大怒:“我是让你去买千里马,谁叫你买死马?”手下人说:“大王息怒,你想,连死马都肯花五百两黄金买来,这件事情传出去,还愁没有好千里马?”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郭隗讲完了这个故事,又接着说:“现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贤,就先从我郭隗开始吧!人们看到象我这样的人尚且能够得到您的任用,那么还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杰不来投奔吗?”

燕昭王听罢,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为郭隗修筑了官邸,责成他动工建造黄金台。不久,乐毅、邹衍、剧辛等人,纷纷从周围的国家投奔燕昭王而来。没过几年功夫,燕国就强盛起来,把齐国打得大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千金买骨”这个成语,容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篇2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的故事】

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孟郊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因为从小就好学所以知识很丰富。但是孟郊的仕途并不顺利,好几次参加进士的考试都名落孙山。孟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努力攻读,终于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赴京考试后取得了金榜题名,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六岁了。孟郊兴高采烈,他穿着崭新的衣服,衣服上面扎上红花彩带,骑上高头大马,尽情地游览长安城。长安城美丽的景色使他叹为观止,高中进士又使他春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前穷困潦倒的日子没有什么值得夸谈的,今天我终于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受到皇恩的浩荡;我沾沾自喜地骑着高头大马,迎着春风奔驰在京城的大街上,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当时无比愉悦的心情。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中人们引申出了“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这两个成语。

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 篇3

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走马观花: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马马虎虎: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形容想马和虎一样,没有人的机制头脑。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王亥驯马:王亥的时代,人们不知马为何物,王亥圈养并驯服了野马,使马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是工具。

九方皋相马:秦穆公问伯乐,有可以接替他相马的接班人吗?伯乐就推荐了九方皋。秦穆公命九方皋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说找到了。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九方皋说是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亲自看时,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生气的召见伯乐说,你推荐的人连雌雄颜色都不分,怎么会相马呢?伯乐叹曰,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马到,果然是千里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