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散文最新10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夹皮沟记事】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长白山难忘岁月散文
高中刚毕业那年夏天,我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长白山难忘岁月。也有幸借此游览了长白山原始大森林。这是我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群山峻岭。,总之这是我人生融入社会的开始,有太多的第一。
我从河北老家坐汽车到天津,然后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通化。跟随一个修路施工队再坐火车,几个小时的行程后在二道白河下了火车,搭了一辆部队的军用货车进入大森林。走的是崎岖山路,车开的很快由于颠簸只能站着。有时尘土飞扬,有时泥水飞溅,三个多小时后在一个岔路口我们下了车,又扛着行李步行继续前进,真有野营拉练的感觉,可谓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走了两多小时在天黑时终于到了目的地。
我们在一个稍平整的山坡上停下来。环顾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茂密,坡下就是山涧,由于山涧坡上长满树丛,空隙里被腐朽的灌木插满,看不到深浅,但能听到潺潺流水声。天黑了无暇赏景,得赶紧安排睡觉的地方,来不及搭帐篷,就用铁锹平整一下地面,掺些野草和树枝铺在地下把被子一捯就能睡了。
忙活了一阵终于可躺下来休息了。当二目凝空,望着满天星斗,蝙蝠飞来飞去觅食的时候,才想起一天还没吃饭,可能是都累了十几个人都没人喊饿。实际上是没搭锅灶无法做饭,喊也没用,他们都是东北本地人,就我一个外地的,所以他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酣声如雷进入了梦乡,就我自己想着心事,为了挣钱,为了生计,可算是不远千里,就来到这深山老林,远离了亲人,远离了家乡,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从内心感到一丝凄凉。
让我无法入睡的是,还有一种比小米粒还小,咬人的飞虫,一群群的围着我转,稍不注意就咬一个包。听他们本地人说这小咬专吸人的血,能咬死人。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抓到抗联战士,给人扒光衣服绑在树上,让小咬慢慢的把人咬死,有经验的人就是不动,任凭它咬,当全身布满小咬后,底层的'吃饱不动了,上层的咬不到,人才不至于被咬死,记事作文《长白山难忘岁月》。如果一疼就动,小咬一拨一拨的换,人的血就会被吸干。几天后被人救下,有的就死了,有的还活着。听起来阴森可怕,满身起鸡皮疙瘩。
第二天一早醒来,身上凡露着的地方就是疙瘩,因露水太大,头发被子都是湿的,这些全然不顾,赶紧搭锅灶做饭因太饿了,两个人拿着水桶,攀到山涧下打上水来。第一顿饭是蒸的苞米面大捧子,也是今后四十多天的主食。苞米面就是粗粗拉拉的苞米茬子,面粗拉蒸窝头捏不住,只好捧一个大团子。一个有一斤多重,吃起来有点粘牙,因为东北的玉米就是粘的。可怜的是没菜,一手拿团子,一手抓一把盐粒儿。不知道的就象一把冰糖,放到嘴里一嚼咯蹦咯蹦的,看着好看,听着好听,就是咽不下去。
上午在驻地忙活了半天,搭锅灶,搭帐篷,中午刚弄好就下雨了。长白山的气候很特别,少风多雨,有时晴着天就下雨,雨来了望望天空根本没有云彩。有时看着天好晒被子,不但晒不干,不知那会来阵雨就淋湿了。
下午就正式进入工地开工了。因为这里是原始森林,采伐的车辆无法进入,需要开凿一条简易的山路。我们的任务就是为这条山路在沟沟坎坎的地方修涵洞。施工条件十分恶略,沙石就地取材,没有一件施工机械,全是手搬肩扛,大的石头还得人工抡锤破碎。需要修涵洞的地方就有水,人需要整天站在半泥半水里施工,脚全泡沸了。小咬白天也咬人,皮肤一点也不能外露,下身除了在水里的部分,衣服盖不到的就用泥糊上。头部用纱巾包上,小咬怕汗渍,有汗水它就不咬,所以很少人偷懒耍滑。
一连几天伙食还是团子。大盐粒儿。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还不得不多吃点。好像在第五天的时候,新来的人从山下带了几斤猪肉,可盼着改善了,没想到在我们干活的时候还让野狗偷走了。天天吃大团子就出笑话了,没有蔬菜,没有油水,人的粪便未加任何混合,就排出来了,一点也不臭,所不同的是经风化后就更白了。我们十几个人一水光棍,在深山老林里也见不到个异性,所以连个厕所也没有,方便的时候就在帐篷不远的周围,时间长了那些粪便风化后,雨水一冲或是风一刮又回到我们的灶台旁。不同的是我们吃的时候是黄的,回来的是白的。有人跟包工头开玩笑,我们吃不上白面,吃了粗粮一加工就成白面,吃面条疙瘩汤没问题了。
除了恶略的施工环境和艰苦的饮食条件外,居住条件也十分恶略,搭的帆布帐篷十分简陋,既不挡风也不遮雨,只是叫不睡在露天,实际跟睡在露天差不多。因为帆布不是专用帐篷,除了没了浆性外还有些窟窿,无非就是天上下的急,屋里下的慢些。还有山上的雨水经常流进帐篷,弄得里面泥泞湿滑。经常是铺下泥泞水患,铺上被褥潮湿,空中小咬飞舞。迫不得已晚上临睡前,弄一堆柴草点着把小咬熏跑才能入睡。
十几天过去了,吃的无改善的意思。我就跟他们本地人说,咱们靠水吃水办到了,还应该靠山吃山,我们身边有的是野菜野蘑菇,可以采些吃吧。他们说这倒是个好办法,为了防止中毒,头就找了几个有经验的人,每天采一筐蘑菇炒着吃。那才叫野生的,真叫一个香。至今回忆起来留恋往返。
除了有好吃的蘑菇,还有好喝的水,我们就喝山涧里的山泉水。渴了就攀到山涧下,趴在小溪里喝个够。甘甜可口,浓浓的人参味。这可能就是人参之乡特有的地理环境赋予人类的琼浆玉液。
九月下旬天气剧变,早晚冰凉,夜间寒冷。总共干了五十来天就撤下来了。
短短的一段打工经历,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人没有吃不下的苦,只有享不到的福。吃苦受累不是难,艰苦岁月是磨练。人只有经历了苦难,才知道甘甜来之不易。
难忘乡下岁月散文
二零零一年“五一”过后,我来到离县城大约两小时的一处藏乡执教。
从小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也习惯了人在高原的些许寂寞与孤单。所以,当我独自念完草原上的那所师范,历经了等待分配的焦灼,毅然来到从未切身体验接触的陌生环境。
还记得,那一带是有山有水的藏民村落。当时我被分在乡里的中心小学,也是当地唯一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给一群年幼的藏族学生教授汉语课。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刚到乡下,一段时间还很难适应那里的一切周围环境,包括吃住啥的不习惯,语言沟通起来的障碍——与师生或者周围的群众,都让我的精神常常陷入孤苦和无援。
我执教的中心小学,当时各方面条件相对于附近仅有几所村小而言是最好的。学校有一栋两层建筑,一层全是学生教室,分布着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二层则是全校老师集体办公一间大办公室,除此外有会客室图书室等。一个楼梯单独修在楼的左边或右边,供师生上下用。
记得,那一年的冬季,是下过雪后的一天,台阶上还残留部分的冰。我手捧教案刚好要下楼去教室给孩子们上课,稍不留神和注意,眼看自己一只脚已经无可救药的踩向冰的极小块接触面,整个身子却早已来不及收回去了。就那样,借着自己身体全部力量和重心,我似乎“哧溜”一下就从高处台阶直接滑到了地面。内心显得慌乱胆怯的那幕,只要回想,仍会鲜活地保存在脑海当中。
学校教学楼背后不远,挡住去路的是一座山脊,山跟前靠近厕所一旁有几分大小的一块地。难得有一年,大约是夏天,师生齐上阵,忘记了是该收获些什么了是成熟的洋芋或者其它。总之,那是一个令人身心愉悦和放松的美好下午。
还有一回,是学校统一行动,从附近不远处一个藏寨拉运一部分废弃不用的木头作为学校冬季的燃料。那天,我和几位同事,高年级的学生们,一起步行着前往那所村寨。用不了长时间就来到了坐落在山腰上的那个村子,又眼看着大家到达目的地后,都一同迅速地便行动起来。那是一间或几间被主人废弃的原住屋,我已经都记不起来,除了墙体是土夯筑的以外,覆盖的基本都是木质板材(这也是藏族人建房的基本特点)当我们不顾干活的'饥渴与劳累,也不顾浮在木头板块上呛人鼻孔心肺尘土的飞扬,终于在一下午的时间,装满整整一大卡车,又竭尽全力通过师生协作,你扛我搬,把卡车上的一根根陈腐的木头(桩子)艰难费劲地卸在浮桥的一边(学校在桥另一边),又伴随着不住摇来晃去的桥身(下面是深不可测的一条河水)一个个搬运过河,终于完成了当天学校所谓布置的一项重大任务。忘不了,当时干活歇息的间隙,自己站在那所村寨一处制高上,俯瞰远处的一瞬间情景,内心默默遐想,几乎深沉的庄重表情。
世事竟也真的难以预料,曾经,那些令自己多少感到痛苦与无奈的经历,也都恍然如昨天才发生的一样。我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告别了藏乡。每当回忆起来,觉得那些年的经历才是自己人生前进路上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也令自个终身受用不尽呢!
难忘岁月流年散文
一直喜欢用说说和随拍相册的方法记录生活,随时随地地,随性随情地,不知不觉地记录了很多。当这一年快要过去的时候,忍不住翻看,突然被过去的时光感动了,也许此刻不可能回想起当时所有的情感,但依然不知觉地泪流面满,“你好,”正如我新年第一条说说一样,很开心过这样的一年。
“给老公买了一件羊绒服,呵呵!人瘦也是福,打折的都是小号,哈哈!”“今天‘同天’的人挤不动,比农村的集市上还多,姐姐给我们一家三口买了红袜子,红内裤,哈哈,本命年快乐哈!”新年第一天,貌似一直在购物,不管什么时候,可以给家人买东西,看着他们很开心的样子,即便没有给自己买也特别的开心,这可能是每个家庭主妇的通病吧!总是想着家里所有人,而顺其自然的忘记自己。
“今天在母亲那里睡午觉,发现母亲的被子好沉呀!从明天开始,去给母亲准备松软的棉被,这是孩子应该的孝道。关心父母不应该只是从吃穿,还要注意具体实际的生活。提醒自己,一定要记得!”一月四日的记录,之后很快就给他们准备了新棉被,他们都特别开心。可能他们节俭是一种再自然而然的习惯,但我们不能错过应该给他们的温暖,不能一直只是自私享受自己的生活。在任何时候,忽略不是借口,粗心不是理由,我们应该随时随刻的警醒。他们虽然曾经是强大的臂膀,支撑我们的生活,但此刻,他们如孩童一般,更需要我们的保护。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也无需说得太明白,用心去做,就必定无悔。
“最囧的事:昨天遇到一领导,他上楼,我下楼,我看了人家一眼,说啥也没想起人家姓什么,于是笑笑低头错过!仿佛我隐身了一般!晕死!”一月七号的记录。现在想想还感觉想笑,不过一年来最大地进步是:我可以分清楚所有的领导啦!虽然有一次见到貌似更高级,感觉是领导的,人家瞅我,我下意识地说:“您好!”然后笑笑就跑开了。心中默念,如果是网络多好,即便认识不认识的,不想说话,就可以偷偷地躲着,看着。网络呆久了,会有这样的感觉,网络上如鱼得水,跟谁都可以畅所欲言,不用顾忌。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多时候顾忌很多,原本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却总是选择沉默,可惜没有隐身衣,我的沉默大家都可以看到。
“今天一个群解散了,我曾经是它的一员,我曾经被他无私的帮助过,我曾经为它彻夜不眠,我曾经为它畅所欲言,我曾经为它很多,我此刻泪流!”一月十日的记录,这是写给“马帮”的,曾经它消失的那种失落感,让我特别伤感。第一次懂得,也许此刻拥有的,不管它多么的珍贵,都可能会有消失的一天。不过还好,危机都过去了。它还在,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我赶紧加入回去,也许它存在的时间会有长短,但存在的时候,可以一起奋斗,陪伴,相互帮助和鼓励,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收获!
“今天我们都上班,大树自己去上补习班,我们都很担心,但他很自信和无以为然。反复对我们说,不要再叮嘱啦,我都可以的!”一月十六日的记录,这是写给第一次独自上学的儿子大树,经过一年的历练,他现在不管多远都可以自己去。并且,在前几天生日之后,人家特别高兴地跟我说,“妈妈,我现在独自骑车上路终于不违法啦!我满十二岁就有资格独自骑车啦!”看着已经比我高过半头的儿子,心中不免很感慨。原来,真的是放手,他才可以快速长大,也许这过程中担心不能避免,但回味起来,这也是不可重来的成长!引申一下可以扩展很多,现在想想总是那么庆幸,也许不是在我们的掌心里面,不是在我们的视线里面,但他长大了,他很快乐,就足够了。
“平淡,大树,大树爸爸全家在这里恭祝所有的亲人,朋友,春节快乐,事事顺心,健康如意!我们全家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们一年来的帮助,面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这是一月二十二日的记录,年三十吧,举家欢庆的日子,感恩并快乐,步入我们三个人的本命年,龙年。
“带点吃的上班去,抗战十二小时!”这是一月二十四日的记录,应该是大年初二,我当时还在值班室,需要连续值班十二小时,连续盯着显示屏看的滋味现在回想有点陌生了,我四月生病之后就离开了它。在健康的前提下,胜任可以胜任的工作,也是一种本分吧!虽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去适应没没有它的生活,但还是庆幸,都过来了。感谢很多人对我的鼓励和问候,也感谢很多人对我的质疑和评论,这让我明白,也许病痛附加在我的身上,但却可能成为别人嚼舌的话资,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永远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顺心顺意。
“从七点忙乎到现在,终于弄好了小面包,手机不给力,没电了,所以,图片不留!大树明天早餐:椰蓉小面包,牛奶!嘿嘿,上班前给孩子弄好早餐是我最幸福的事情!”一月三十日的记录,现在全家的早餐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力更生,每天看着家人吃着我亲手做的早餐,心里美滋滋的。也许这对于别人是辛苦,但对于我来说,这是我奋斗的战场,我时刻都在品味胜利的果实。这快乐时时刻刻用美食图片跟大家分享,如果有机会来到现实中的小家,一起动手做,一起来,一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也感谢大家的提醒,现在都不会熬夜了,健康的饮食要用健康的身体来支持,我会注意的。
“其实,只有在你面前才会如此的唠叨,才会如此的心烦,才会如此的抱怨,才会如此的矫情,如此的沉默,如此的泪流,只因为是你,生日快乐!”二月十日的记录,写给俺家里的。其实,他都不怎么过生日,每次如果碰巧有空回家,就在家做点饭,也不做什么好吃的,熬点玉米红薯粥,炒个青菜,蒸锅大馒头,人家就特别喜欢。到现在结婚快十四年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变成习惯,很多事情都只是在他面前才可以,很多话都只能跟他说。
“今天听说,大树学校的校长在全区大会上,提到了坚持写电子日记两年半的大树,心情难述,继续坚持!快乐你我!”二月十八日的记录,现在大树的日记依然在继续。我的则断断续续,很多时候,忙碌的生活给了自己很多借口,总是想正规起来,继续陪伴孩子,但总是说空话。还好,大树依然在继续,期待他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如他文字中一般,快乐,烦恼,成长着!
“家中死气沉沉,崩溃中……”二月二十六日的记录,当时没有写为什么,我却清楚的记得。因为这一直在继续着,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我的心还不够大,不能容忍。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不能改变,但必须要在这样的生活中,坚守属于自己的快乐,这快乐是正能量,也是生活的主流,要坚信!
“今日浏览量:47总浏览量:10000+0”浏览量过万的日子,二月二十七日,一直很难相信,会有那么多人来过我的小家,一直很感谢一直陪伴我走下去的朋友们,并相信,会一直这样的走下去,永远永远。
“心跳96下,蹭一个心电图,窦性心率快!”三月二日的记录,如果没猜错,当时老毛病就已经复发了。之后记录了好几次心跳快,心烦意乱。但当时都想着,只是偶尔的增快而已,不是复发,这样一直持续到四月初。四月初复发之后住院几天,心情特别灰暗!
“四姐妹中,我跟父亲性格容貌最像,我女承父业,我烤的栗子老爸最喜欢,我是老爸贴心的四层小棉袄,嘿嘿,之一,老爸,因为奶奶没有过过生日,您也拒绝,但,我们都记得,我们都爱这个日子。要幸福哈!”三月二十二日的记录,那天是老爸的生日。父母一直拒绝我们给他们过生日,但不反对聚餐。那就以聚餐为名,默默的给父母生日的祝福!我想,也许他们要的幸福就是,我们可以经常回去看看,回去蹭饭,回去陪伴!
“婆婆大人很疼人,嘿嘿,像亲娘一样!”三月二十七日的记录,其实,当时婆婆大人在住院,腿部做了一个小手术。白天在那里陪伴,感觉一直特别要强的她此刻如此需要人。感叹时光无情,她真的老了。她很疼我,我也要像亲娘一样的疼她!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很好。她出院我就复查出老毛病复发入院,她很自责,说是让她累的。其实不是的,一直都有感觉,只是我不愿意相信而已!
“我多希望今天是愚人节,是他们在愚弄我!”四月二日的记录,当天入院,四天的时间参透生死,收获很多,也许夜半站在十八楼窗前流泪的我已�
“仿佛沙漠中的行程,我一步一沙粒,每好一点就像疲惫的时候,路过一片绿洲,让我感觉美好,又充满希望!我依然要走下去,我也坚持走出疾病的沙漠,让点点绿洲串成康复的路。以此感恩好转的复查结果!”四月十六的记录,既然疾病不能摆脱,就要坦然的面对它,我强大了,它就变得弱小。之后父亲也旧疾复发入院,照顾多日身心疲惫,还好,现在已经恢复正常,还好,对于父亲来说,生病只是过往。
“呵呵,本本来了”六月八日的记录,我现在用来打字的本本来了,到现在半年多,用它写了十大几万的文字,很感谢它。
“熟悉地路,雨后那么泥泞,却再也看不到您迎过来的身影,声声嘶喊,唤不回您的音容,叫我们如何去想念!”六月二十二日的记录,那天舅舅出殡!唯一的舅舅没了。现在依然难以相信,仿佛他还在,我们回去他依然会迎出来,会那样灿烂的笑,会推着小推车给我们带南瓜、红薯、花生、白面……
“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孝顺,第一,要以身作则,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第二,要给孩子学习表达爱的机会,否则,将来他有心无力也是我们的责任。”七月二十一日的记录,好像是当时看到有孩子不孝顺的报道,对比自己的生活,有此感慨,好好做好吧!要不将来要用孤苦现在的忽视来买单!
“如果生活就像一团面就好了,你用心的对待它,千揉百练,给它时间呼吸,它会回报你一个热腾腾,香喷喷,软诺诺的面包!”八月六日的记录,每次揉面包总是感慨很多,收获很多,技术也不知不觉间增进很多,喜欢那句话,你怎么对待面团,面团就会怎么对待你!
“旅行车客服给我打电话回访,我提了两个建议,第一是,以人为本,第二,给导游配备小喇叭。表示理解的同时,我想说,也许,我的焦灼只能等她再过几年,结婚,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被动的找不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才可以深深的理解。当然,希望同类的事情,再也不要发生;”八月十三日的记录,去云台山二日游,差点把大树给丢了,总结一下。以后尽量避免跟团出行,要好好学开车,让选择路的权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早晨清理了鱼缸,之前一直看着不干净,却总是懒得干。其实干起来不过十几分钟的样子。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与其望而却步,不如踏实动手来做!”九月五日的记录,现在也一直在坚持着,之前看着就不想做,现在看到就做,发现,很多事情,真的没有那么难,不用积攒也可以轻松很多。
“经常投稿的地方,突然消失了,感悟生活中坚持纯文学的无奈,感谢它带给我的成长机会:如何认真对待自己的文字,如何继续进步和成长!祝福即便没有在一起,也都开开心心!”十月二日的记录,写给“争鸣”,一直很喜欢这个社团的氛围,在它的鼓励下,完成了自己第一个长篇,虽然不到九万字,但也已经是突破啦!还有很多之前的文章,都细细的整理,修改,通过这个过程中又收获了很多,感谢它,想念它!
“今天下午去收黑豆,一个人在空旷的地里还真有点害怕,背着太阳,在自己的阴凉中摘一个又一个豆荚,还要应对时不时出现的虫虫,深感农民生存不易,向他们致敬!为自己加油!”十月六日的记录,这个必须写一下,这个夏天,我有很多时间都给了它。收获了很多蔬菜,生菜、油麦菜、土豆、豆角、黄瓜、韭菜、根子菜、菠菜,还有这些黑豆,虽然有一些没有收成,但过程一样的迷人,喜欢这种通过双手收获果实的感觉,很踏实!
“第三人称对第一人称说,如果把我换成了你,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你可以懂得我的心,可以表达我的情!”十月二十四日的记录,很多时候,换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良方!
“今天去大树班级给他们讲先进团员的故事,当我们一起学习孟佩杰的时候,我感觉,我们仿佛融入了一起!其实,同学们特别期待这样的沟通,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一起学!”十一月五日的记录,之前准备了十天,感慨很多。真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们交流,也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感谢那么多朋友帮助我,也感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期待孩子们可以从中有所收获。感谢孩子们的支持!
“我花二百大洋买了一对枕头,一个荞麦皮的说对颈椎好,送给老公,一个决明子的说对眼睛好送给儿子,儿子比较之后喜欢荞麦皮的,老公说这枕头适合做靠背,现在靠着绣花感觉很舒服,家庭的幸福就在于,彼此愿意无条件的为彼此着想。”十一月三十日的记录,其实,那一天,公公脑供血不足来输液了,想着一定要让家人生活的更好,才跑去买这些。公公输液十五天,照顾七天后,母亲也身体不适输液,老公照顾公公,我照顾母亲,两边忙。还好,现在都已经好多了,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这二十天的生活,也许忙忙碌碌,但更感家庭的温暖!
“昨天大树说他的梦想,其实特别普通,可以上大学,毕业后有个工作,有个房子,最好再有个车子,娶个老婆,生个儿子,如果儿子再孝顺一点就更好啦!”十二月十六日的记录,一年忙忙碌碌地快过去了,回看这一年,双方父母轮流入院,加上自己,还有一些亲戚朋友,深感岁月不饶人,大家都慢慢的老去,不再是年轻的模样。要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家人。
现实的生活还在继续,每一天都是那样的匆匆忙忙,又充充实实。我在计划着,十二月三十一日,给俺家大树过一个温馨的生日,还想着二零一三年一月四日,那个爱你一生一世的日子,过一个我自己的生日,还想着之后的春节要如何过,想着年后异国归来的老同学要如何团聚,想着未来的一分一秒要如何去享受真实的生活,想着要如何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我想着很多,也会一如既往的记录很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感谢我还在,感谢生活!
难忘的岁月优美散文
我的身体很软,食欲不振,躺在用毛竹绑扎的床上将近一个月了。母亲看着我这样子只能干着急,每天都给我吃个几个煎鸡蛋,在那些日子里,鸡蛋算是尚好的补品。
四月临近,暖暖的春意渐浓,躺在床上的我也能感受到,几只蜜蜂从破了洞的薄膜窗口里飞了进来。
次日父亲托人带信来内容如下:彦儿见字如面,得知你身体不佳,很是不安。望你注意休息千万不要硬抵,去农场医院看看,老屋因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后墙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要等你回来拆房以防倒塌毁坏木架,当然要等你身体痊愈后才行。我和你三弟准备搬到中学去住,你和你母亲都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我们都好勿念,祝安好,父亲笔。
我焦急万分,带着尚显虚弱的身体,踏上归乡的路程。
长堤上绿草如茵,水牛悠闲地吃草,八哥白鹭在牛背上歇息,野花遍地蜂鸣蝶舞。我有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感觉。可心里藏着淡淡的酸楚,步行十五里路,我已是全身酸软,到了通向新港的小码头。
东方红号小客轮,吐着白烟喘着粗气载着满满一船人,驶向茫茫长江的尽头,不一会躁动的人们安静下来。小贩们横七树八地坐在舱内打盹,只有机舱里发出沉闷单调的声音,我依偎在栏杆上放眼江天,水天茫茫,急流飞逝,沙鸥船尾逐浪,汀洲芦滩见渔舟布网。江村错落,远山似黛。渐渐看到了荻港的身影。
板子矶傲立在激流中,那古庙上长满野草杂树,雄鹰旋空,群鸟惊散,荻港古镇小瓦白墙,整块青石铺成街道,显得古朴沧桑。后街那渡江旅小馆里,那年十二岁的我,陪母亲去繁昌看病,就在那里住宿一晚。我想吃一小碟茭白炒肉丁只需五毛钱,母亲还是斟酌许久才买了。
汽笛一声长鸣打消了我的追忆,熙攘的人群又一阵躁动,上上下下在一番吵闹中荻港到了,下一站就是我要下船的新港。
到新港江边已是日头偏西,隔江相望,天然洲朦胧一片,樯舟穿梭,停泊起航显得繁忙。顶着江风候船的乡亲们翘首期盼,渡三号终于从沙洲驶来,这是今天的最后一班船。踏着摇晃的跳板大家上了船,浪花拍打船底哗哗的作响,很快故乡的的。渡口在眼前出现了。
几颗老柳树在晚风里轻摇,那锈迹斑斑的铁栅栏还靠在哪里,它久经风雨护着来来去去的故乡人。
在村口,很远就看到了的家,它的后墙以坍塌露出了亮光,当我站在它身边时,我还没来的及叫父亲一声,眼泪便夺眶而出。接着我再也控制不住,便放声痛哭起来,那一刻我好像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伤感。
在这里,我有过快乐的童年,我听多了父母亲的争吵,历经过无数场暴风雨。我爬上屋顶,用身体压住即将被狂风卷走的麦秸草,我和母亲为了保护它,奋力与暴风雨搏斗。在房檐下我和弟妹们,盼望着母亲背米回来充饥。春天里野蜂在土墙里筑巢,我用小瓶接住洞口将它掏出来玩。雨后蛛网新丝挂在屋角,夏夜竹床上莆扇驱蚊。冬季火桶避严寒,油灯下涂鸦至深夜。逃学时父亲棒打不敢归,就听得母亲声声呼唤。
在这里我有过少年朦胧的爱,那场雨让我第一次拉着梅子的手,奔跑在回家的泥泞道上。在这里,我幻想着能穿上军装后是多么的荣耀。
可眼看着,曾经为我们避风挡雨的家就要不复存在,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父亲也许是找不到安慰我的话,在一旁沉默无语,那一夜我躺在塌了后墙的老宅里,看着满天的星光久久未眠。
这是我最一次躺在他的怀抱里,夜风从外面吹了进来,露水让薄薄的棉被湿漉漉的,就像是老宅昨夜它也偷偷的流了泪。
在房顶上,我看到大江不知什么时候就横在眼前,我一层层掀掉房顶上的麦秸草,很快就露出了木头房架,就这样老宅被我拆了。可那段艰辛的岁月,和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在我心灵深处,永远拆卸不掉的。
难忘的三线建设岁月散文
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个寒冷的腊月天,我冒着冬季的清冷,从厦门取道湖南、路经湖北,终于到了中原大地河南南阳。那时候南阳还是一个农业城市,尚未开发,保持了古朴典雅的风格。一下火车,我们就打听“化工部第二胶片厂”在什么地方。路人指着那些汽车说:“你看,这些汽车上写着130的,都是你们工厂的汽车。那是一个保密工厂。”我呵呵笑了:“这还能算保密吗?连路人都知道了。”
我的派遣通知书上写着“化工部第二胶片厂干部处。”于是我拦住一辆130大客车,它把我们带到“……驻南阳办事处。”南阳办事处的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们。她带着嘲笑的口吻说“你们是到总厂去报到啊,总厂在山沟儿里呢!”他故意拉长声音说那个“沟儿”的字眼,让我直观地感觉到,她厌恶那个地方。
是个什么样的“山沟儿”呢?难道和《林海雪原》中的“夹皮沟”一样?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行三人乘坐着进山班车开始出发了。一开始公路平坦而笔直,两边还是姿态婀娜的垂柳,走着走着开始进山了,婀娜多姿的垂柳被枝杆如铁如銅的松柏树代替了。车子在盘山公路上怒吼着爬行,一路加油上坡。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爬行,在下午天黑之前到达山里的总厂。办公大楼已经下班了,我们只好住在招待所里。还好招待所有热水、暖气,距离公用浴池很近,我们洗了热水澡,感觉还挺舒服。
趁着夜色,我们参观了这个地处深山里的现代化工厂,整个工厂隐藏在东西长七八里、南北宽2里地的狭长地段,根本上依着山沟而建设。每一块砖头都是从山外运进去的,成本太高了。何况还远离原材料基地和销售市场,怎么能赚钱呢?我们忧心忡忡。回到招待所,听招待员说:“这个工厂是江青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我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8点多,我们来干部处报到。接待我们的是一个河南籍的专业军人,他的家乡话里夹杂着普通话。她向我们介绍了工厂的情况,然后说:“小张分配到劳资处工资科,小胡去计划处统计科。”于是我们就分别去报到了。还有一个人不用分配,他是我们的同学,应该到油田去报到,是来我们工厂玩的。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他后� 更想不到的是他在三年后也来了二胶厂,而
按照厂子的规定,大学生来厂里要先下基本生产工艺车间实习三个月,了解电影胶片生产的基本工艺,然后再去工作岗位上岗。在下车间实习之前,生产技术科的邢科长给我们上了一天的课,讲解了本厂的基本生产工艺。她说:“本厂有四个基本工艺车间——片基车间、实验室(也称小涂布)、大涂布车间、洗印车间。片基车间是第一个车间,它的基本工艺,就是将涤纶树脂经过加热和挤出工艺,生产出长度为320米,宽度为1.18米的涤纶薄膜,这种薄膜在胶片工艺上叫做片基,因为后面的工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涂上感光材料。因此它是感光胶片生产的基础,对厚薄公差的要求很高……”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工厂内部很多片基的影子,邢科长说:“那些片基都是废品,因为厚薄公差不合格只好做其他用场,或回收利用。”
而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出这些丢在一边的片基有什么不合格之处。接着邢科长给我们讲了实验室,主要是放小样生产一些新产品,等实验室小批量生产过关,才放到大涂布成批生产,首先是在片基上涂一层明胶,然后是涂三层感光材料,他们是黄、品、青,三种颜色,每一层中间都涂隔层,总共有九层原料。烘干,卷起,送整理车间。整理车间是把这些胶片用特殊的道具切成35毫米宽、320米长的电影胶片的“生胶片”。“生胶片上面没有影像”。需要送到洗印车间进一步加工。
洗印车间就是将拍摄好的电影底片,印在电影正片上,这时候出来的片子就可以放电影了。洗印车间有六间标准放映室,那里的工人就是每天看电影,检查电影胶片的质量。质量合格的电影胶片成为“电影拷贝”,电影拷贝就发往北京的电影总公司,由他们发送到全国各个影院上映。
邢科长讲课生动活泼,我们都听得入迷了,于是第二天我就来片基车间上岗实习,亲自看到了片基的生产过程;一周后去实验室就是小涂布,看见技术员们兢兢业业地做实验,我也参与其中,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两周后去大涂布上班,大涂布车间整个是个大暗室,涂布生产都在黑咕隆咚的暗室中操作,只有红灯和茶色的灯。我感觉比香港的红灯区还要暗一些。
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那些恋爱的青年男女们就不用“谈恋爱”啦。他们的恋爱是直奔主题的。,用身体来恋爱的,所以未婚先孕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大涂布工作两周后,就去整理车间整理胶片,切片、检验、卷片都是在暗室中工作。这时候我才理会到当时建设厂区家属宿舍的时候,经过周恩来总理特批,要设置每家一户的阳台是多么重要。那时候,北方的房屋住宅都没有阳台。周恩来总理说:“胶片工人在暗室中工作,对眼睛不好,给他们建一个阳台,休息的时候可以晒晒太阳……”
最后一个车间是洗印车间,我在这个车间的实习主要是“看电影”,坐在标准放映室,光线柔和,音响是国际标准的,影像十分清晰,看电影就是一种享受,很多在露天影院看不见的细节,在标准放映室看得一清二楚。最后我是恋恋不舍地离开洗印车间的。那时候车间的拷贝任务是“王子复仇记”和“复活”两部片子,都是我喜欢看的,百看不厌。
下车间实习结束后,我来到劳资科负责“工资的人事审核”和“学徒工的转正定级”,还有“劳资统计”三项具体工作。由于在车间实习过,对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我修改制定了“胶片整理包装”的计时工资,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收到厂长的嘉奖。
二
1979年,我和同班同学的恋爱关系明确了,领导征求了我的意见,将他从中原油田调到第二胶片厂。让他干销售工作。厂长对我们三个厦大的同学很重视,专门召集我们参加厂部生产系统中层干部会议,研究企业投产三年,年年亏损问题。我们用“投入产出法”对工厂的生产能力和物料消耗进行了分析,找出亏损的原因是“大马拉小车,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于是我老公“小张”出差三个月,代表工厂签订了1200万米民用胶片合同,实现了扭亏为盈。由于他功苦劳高,厂长奖励了他一个“双工资。”
后来我的另一个同学“小杨”考上了研究生,“小张”代替了“小杨”的工作,成了财务科的成本组组长。我们工厂的盈利逐年上涨……成为河南南阳地区的交税大户。一直到电子产品代替了电影胶片,我们的工厂才成了夕阳产业。如今电影院放电影已经不用胶片了。第二胶片厂主要经营“印刷片”、“幻灯片”、“X光片”、“PX版”……日子过得很艰难……
由于胶片生产的土属性,我们的车间是常年20度的恒温,四季如春的,工人都是穿白大褂和拖鞋上班的,整个厂区一层不染,是南阳地区卫生最好的工厂。我工作累了,倦了,就去车间“看电影。”我们工厂主要生产彩色胶片,彩色拷贝,也有一些黑白的胶片和拷贝。
我离开第二胶片厂已经二十多年了。当时是应了烟台被批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召唤,来烟台扎根生活的。回想起河南三线企业工作的历史,心情格外不平静。“三线建设”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我们是红旗下的一代,祖国的许多历史上,都有我们的足迹。我们曾经上山下乡,我们曾经“工农兵上大学”,我们也曾经“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研究生考试,”当然,我们也参加了“三线建设……”能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那些风风雨雨,我们很自豪……
难忘的岁月经典散文
我不是出生在困难时期,但童年和少年时,也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回想那时的生活,苦不堪言,但苦中有乐,有爱,有亲情。
远方亲戚到外婆家做客。做什么好吃的招待客人呢?外婆着实费了一些心思。想了又想,拿出了积攒多日的鸡蛋,蒸了一小碗鸡蛋糕。端到了客人的面前,吃饭时,按照规矩,外婆是不上桌的,外公作陪。而出于溺爱,我也坐在饭桌旁。看见香喷喷的鸡蛋糕,我开始发呆,那个馋啊!他们二人是边吃边聊。聊着聊着,客人看见了发呆的我,就不动声色的把鸡蛋糕推到了我的面前,他边吃咸菜边继续聊天。我见此情景,毫不客气的端起碗大快的吃了起来。客人走后,外婆边收拾碗筷边对外公说:“看样在家里也吃不着什么,一碗鸡蛋糕都吃了。”外公气愤地说:“人家一口都没有吃,都给孩子吃了。”外婆回头看看我,苦笑的摇摇头。
那个年代,平时都是吃粗粮,高粱米饭玉米面大饼子是家常饭。大米白面是细粮,很少吃到。有一次,母亲一反常态,为全家做了一顿大米饭。弟弟见此情景,无比惊讶的问:“咱家谁生病了?”“没有谁生病啊!”母亲被问的一愣。“没有人生病你怎么做大米饭了呢?”在弟弟的印象中,只有生病的人才能吃上大米饭。
外婆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放在锅里熬成油,油耗尽了,只剩下一点点肉丁,干巴巴的',没有什么香味了(俗称油嗍子)就是这样的肉丁,外婆也是舍不得扔掉,放在菜里,当作调料。当然,,也不忘记给我留些做为零食。我有事没事就拿出来吃点,然后再藏起来。舅舅在一旁看见我吃,就哄着要吃,我一次就给他一点点,他忍不住还是要。外婆见此情景,就训斥舅舅:“给孩子留点,都让你吃了。”殊不知,舅舅也是个孩子,他也馋啊!何况还吃不饱饭呢!
姑姑家孩子众多,全家老小加在一起足有7口人,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一大家子要吃顿饺子该有多难啊!只有等到过年了。我们家的条件相对好些,人口少,负担轻,我们家吃顿饺子还不是什么难事。有一次,饺子刚刚端出来,恰巧表哥进来,看见了久违的饺子,就迈不开步了。父母就非常热情的招待。一个孩子,吃点饺子也是应该的,结果,表哥毫不客气,吃了整整大半部分。无奈,父母只好吃高粱米饭咸菜。尽管如此,谁都没有怨言,一点埋怨的意思都没有。
燕子是我童年时最要好的伙伴,我们两个经常在一起玩。每当吃饭时,她的妈妈就会大声喊她:“燕子,吃饭了。我给你做肉了。”要么就是:我给你包饺子了。我给你烙饼了。这么一喊,全屯子的人,不说全能听到,但至少大部分人都能听到。这给人们羡慕的:“看人家的生活,多好,天天好吃好喝的!”我更是馋的不得了。就追问燕子:“你多好啊!你妈妈天天给你做好吃的。”“别说了,做什么好吃的,她就那么一说,回家吃的还不是咸菜白菜高粱米饭大饼子!”原来,这些美食都是她妈妈想象出来的,也是为了满足一下虚荣心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解决温饱的问题,人们还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没有必要重� 但那段难忘的岁月,永远的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份真挚的亲情永远弥足珍贵,值得我永远回味!
难忘的岁月散文
那段艰苦的岁月,曾给我带来多少铭心的记忆……花开轮回,岁月悠悠,心目中挥洒不去的,依然是――那片天,那片地,那一方感动,还有那一份痴守的真情……
――题记
,当我孤身一人在南方扎住了脚跟,我就给远在西北的爱人打了个电话,希望她尽快带着儿子来扬州。爱人说她安顿一下,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了就来。我还在电话里听见儿子哭着说:“现在就要去爸爸那里……”老婆在旁边不停地哄着,我的眼眶湿润了。
没过几天,国庆后的一天,我提前晚上住到镇江,要在第二天的凌晨五点接爱人和儿子。那个时候扬州没有火车,坐火车或接人都要到镇江火车站,极不方便。
第二天的凌晨五点,在一声汽笛制动声后列车缓缓停稳。车门打开后,我看见儿子和老婆下来,儿子在爱人的指引下我们相向跑去。那时候儿子只有两岁多,加之有八九个月没见过我,对我有点陌生。我跑过去一把抱住儿子,把他紧紧地抱起在怀里,然后腾出另一只手迎接紧随而来的爱人。就这样,在一个激动的场面中我们一家三人团聚了。
秋末的凌晨无疑已经很凉,天还没完全亮,我们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坐上了开往扬州的快客。过了长江汽渡,秋末的镇扬大道,杨树叶子好多开始发黄,有的已簌簌落下,雾水打在上面,晨曦中泛着点点光亮。路边的稻田里,也开始有稻熟的迹象,稻穗沉甸甸地弯下头来,叶子斑驳发黄,路边弥漫着阵阵稻香味。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家。当爱人,儿子走进租住的房子时,我们一家在南方的生活就开始了。
我们租住的是一个不到十平方的房子,添置了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后,总算是个家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带着爱人熟悉了附近的街道、菜场、医院、幼儿园,然后找幼儿园园长,终于把儿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爱人开始每天接送儿子上学放学,为我们洗衣做饭,我就安心地工作,努力赚钱养家。那个时候公司不太景气,时好时坏,钱也不多,但能按时发,对我来说也算不错了。冬天不紧不慢地来了,我们一家睡在一米二小的床上,虽然被褥不厚,挤挤也睡得暖和。那年冬天是最记忆犹新的。有一次我和爱人一起去接儿子放学,看到所有孩子都穿着一双很厚的皮暖鞋时,我看到儿子脚上却是一双发旧的不太保暖的薄棉布鞋。我有点难过,我知道厚的皮棉鞋很贵,买一双还是超出了我当时的能力范围。我问儿子冷不冷,儿子说一点都不冷。说来也奇怪,那年冬天儿子的手脚一直是热乎乎的。春节没过多久就来临了,在扬州的外地人大都往老家赶,我们一家却成了留守者,第一次感受扬州浓浓的年味。除夕下午,街道,小巷在隆隆的炮竹声后已经冷清了许多,好多人都在家忙碌着准备年夜饭,我们也做了简单的准备后,一家人去话吧给远方的父母兄姐拜了个早年,告诉他们我们在这里很好,也热闹过年,祝他们身体安康,心情愉悦,不要操心我们一家。除夕的夜晚,我带着礼物和爱人儿子一起去拜访了扬州本地曾经帮助过我的一位长者。宴席上,我看到爱人穿着我廉价买来的不合场面的显得寒酸的棉袄时,我低下了头。低头的那刻我看见她脚上还是从老家来时穿的单鞋,样子已经老旧,不再保暖,我低声问她冷不冷,她不在意地说一点都不冷,我不知道是真是假。那晚外面飘着零星的雪花,出门时我感觉寒风刺骨。我内疚着,心里不是滋味,但没有办法,因为那时我们乱动用每一分钱都会影响儿子在年后的报名。那个时候幼儿园报名要不少钱。
短暂而简单的春节在一个多星期后无奈地结束。工厂,单位都恢复了上班。正月十一,我给儿子报了名,家里还剩200元。我愁容满面,还有将近一月才能拿到上个月的工资,接下来的一个月的生活怎么办?爱人看着我纠结的表情,然后告诉我,不用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她和儿子节省点就是了。其实,我们这样的生活已经很仔细了。后来我去公司预支,由于年后公司高层大变动,那段时间很乱,所以也没借到钱。儿子的牛奶,零食停下来了,所有和吃饭无关的开销都停下来了。爱人开始每顿饭自己擀着面条,我们一家吃地津津有味。
难熬的。一个月在我拿到薪水的那天结束,又恢复了儿子有牛奶和零食的日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公司研发的新设备也慢慢打开了市场,由于我技术全面,被公司抽调出来专门搞售后服务。那个时候,两三个人才能搞定的设备我一人就能处理好,因此公司为了节俭成本,安排我长期出差。我整天到处忙碌着,奔波着。由于出差有颇丰的补贴,加之我工作努力,诚实肯干,技术过硬,尽心尽力及时为客户处理了设备故障,客户感激之下总是为我解决在外吃住的问题,这样我的出差补贴几乎不花,就节省了不少费用,我们家的生活开始好转。出差回来空余的时间,我开始带着爱人儿子去商场,给他们买和扬州人一样穿着的衣服,去游乐场所玩,去公园划船。也去很远的运河大桥上,看来来往往的商船,眺望远处运河两岸葱茏的大片灌木和静谧的水面。那个时候是很快乐的。
这样快乐的日子过了两年,公司规模扩张,设备卖得疯狂。我就被派到江南的常州,设了办事处,专门服务常州市场,顺便附带一些苏锡,上海和浙江的售后服务。同时爱人和儿子也随我长期驻扎下来,儿子转到了常州继续上幼儿园,爱人每天接送。由于幼儿园和小学要过一条快速大道,直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儿子才独立上学,老婆也如释重负,找了单位去上班。那年设备市场保和,竞争激烈,公司生意渐渐萧条,股东们闹得不可开交,公司乱了套。没什么发展前途的情况下我也就顺便辞职,在常州找了工作安心上班。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就买了房定居了下来,我也不用每天在外面东奔西跑。生活开始安逸舒服,也胖了好多。我已经习惯了和老婆儿子相守的日子,已经不可分了,每天做着儿子心目所谓的大餐,为爱人分担几乎所有的家务,都是为了感谢她那些年在扬州与我一起坚守苦难的日子。我们从小教育着儿子,要勤俭节约,要帮助有困难的人。他也从小耳濡目染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善于帮助同学,经常背着班上的一位残疾的同学上下楼,经常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年下半年,他被评为“常州市龙城好少年”,这是与我们从艰苦岁月里走出来的亲身教育分不开的。我一再告诫他,要戒骄戒躁,要勤俭节约,即使成绩不是理想,即使以后工作不如意,当我们不能赚更多钱,拥有更多财富的时候,勤俭节约
难忘的青葱岁月散文
孙荣林老师,个儿高挑,身着笔挺的黑色西服和西裤,脚下蹬着一双经常擦得呈亮的黑皮鞋,国字脸,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褐色边框的近视眼镜。
说实在话,我们在上物理课时,他总是在上课前的上十分钟,就已经站在了教室门框边,不停地环视着教室的边边角角,当他戴着的眼镜,直视你的时候,镜片总泛着一片白光,时不时的与我们的目光相遇,大家都从心理上感觉到有一道寒光闪闪,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正襟危坐,没有一个同学在这样的境况下,敢做小动作,或者去交头接耳。
他,上课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与众不同。每当上课时,只见其他教师,怀揣教科书,走进教室,总要照着书本或者讲义,裙子里赶跳蚤——一折一折的来。有时还免不了照本宣科,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同学们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可想而知,收效甚微。
孙荣林老师,上物理课时可大不相同,只是一只粉笔而已,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根本就不是按着常人所想的思路那样挨帮听流。他授课,除了物理基础知识,爱打比方,还喜欢用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之中,轻轻松松就牢固掌握住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记得一次,孙老师在给我们讲授物理学中“张力”这个部分的时候,他还巧妙的与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时不时还给我们于无声处传授了文学的相关知识。
他问大家:“何为‘张力’?”
教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大家大眼瞪小眼,张丞相望着李丞相,大气都没敢出。
“你们以前都没接触过‘张力’这一说,怎么能回答得出呢?”
听孙荣林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的心境渐渐回到了原位,一个个白纸一般的脸上,才慢慢染上了红润。
“‘张力’一词,最早见之于物理学,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张力是物体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拉力作用时所产生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个部分接触面上的互相牵引力,例如:悬挂重物的绳子或拉车的绳子内部就存在着张力。物理的张力有二:其一,它产生于静止或相对于静止的事物中,如挂重物的绳子是静止的,拉车的绳子于车是相对静止的;其二,它是相互作用的力,不是单一方向的力,如拉车的绳子受到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的力。假如绳子脱了钩,就会被迅速地拉向前去,这时的绳子就是运动的,其内部的张力不复存在。”
同学们瞪着眼睛,张着大嘴,洗耳恭听,听得津津有味,在于无声处的潜移默化之中,大脑中深深地记存下了物理中“张力”的概念。
孙老师见大家确实对“张力”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突然,话锋一转,顺其自然的转向了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上。
“文学也是有‘张力’的,文学张力与物理张力有着相似的特质,:平衡态中包容不平衡态,‘不动之动’的动态感;多种因素尤其是相互矛盾因素的组合与相互作用力。文学张力,大致可以这样来决定:在整个文学创作中,凡当至少两种似乎不相容的文学元素构成新的统一体时,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且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衬映,使读者的思维不断在各极中往返、游移,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立体感受……”
一堂物理课,按一般的教法,不外乎就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推论到公式。真正能把物理课上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有趣。我反正从打上初中起,就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大多是上得干燥无味,老师费力不讨好,学生也学得索然无味,所以,学生大多数是不喜欢上物理课的,主要是学得头昏脑涨,不是一种愉悦,而是一种痛苦。
这也是我们上了高中,能遇到像孙荣林老师这样的物理课授课老师,在孙老师物理课堂上,从他的举手投足,从他的音容笑貌之中,渐渐地迷恋上了物理这一门学科,进而对文学素养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升,从那时起我对文学的爱好,正在潜滋暗长。
在高中毕业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我在业余时间里,坐在昏暗的油灯下,激情澎湃,自觉地流入笔端,如井喷式的,把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了解到的事物,见著于各种报刊及文艺杂志上,几乎隔不到三五天就有新作面世,一时间,我在家乡丹水成了新闻人物,原《宜昌报》报社社长、主编熊庆文老师,专程来到丹水,对我进行采访。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文学爱好源自于我的高中时期的孙荣林老师。
难道说一生中能遇到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师,不是一种人生之大福么?
难忘的岁月的优美散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中学毕业后,有些同学被分配到工厂里当学徒,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每月工资13元。在“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年代,当工人是令人羡慕的。像我这样家庭出身有问题的学生,不可能在城里被分配工作的,只能临时安排在工厂学工,每月生活费10元。
我们学校里有8个同学被安排在常熟皮革厂制革车间学工。这个车间实际上是一个硝皮的作坊。它远离总厂,位于市郊。许多装满了猪皮和牛皮的农船,就停靠在门口的码头上,忙忙碌碌地卸货。那些从猪和牛身上剥下来的皮在这里经过硝皮加工后变成皮革。然后把这些皮革送到总厂制作皮鞋或皮手套等各种皮件制品。车间里哗哗的流水不断,皮料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在大滚筒里连续转动,机器隆隆。这时,雾气很浓,热气腾腾。车间里就像澡堂一般。有50来个工人在这里流水作业,是清一色的男人,他们力大无比,从滚筒里出来的一张又一张脱毛带水的猪皮,被他们轻轻地一抓就起来了,扔到老远的地方堆起来,堆得老高老高。我也跟着工人师傅扔猪皮,可没扔几张手就酸了,衣服也湿透了。夏天车间特别热,尤其是硝镪水浸泡皮料的气味实在难闻,甚至有点恶心。老师傅叫我到外面去透透风,再回来。大家汗流浃背。有人贪图凉爽,干脆光着身子干活,胸前只系了一条皮围裙。其实车间里是有一个年轻女人的,那就是炊事员小翠。她在食堂里为工人煮饭,一般是不到车间里去的。倒是那些工人常常去她那里说说笑笑。
车间里为了防毒防腐,每人发一双长筒雨靴。说是发的,其实是厂里借给我们上班时穿的。我们很高兴,并 整天穿着雨靴自我感觉不错,下了班也舍不得脱下来。还常常穿着雨靴回家。我们穿着雨靴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咚、咚”直响的声音,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
厂里对学徒工和学工人员是有严格区别的。学徒工是厂里的“永久牌”,厂里专门指派师傅传授技术。学工者是“飞鸽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指定的师傅,在厂里只能干一些勤杂活。有空的时候,我们就到车间里去看工人师傅在机器上削皮。一张粗糙的皮,越削越滑,越削越薄,变得细腻精美。这就像是在操作表演。我暗暗地模仿着工人师傅削皮的动作,感到十分潇洒。有一次,我看到有个师傅正在教学徒工削皮,我越看越羡慕,竟然也想试试。可我心里害怕:要是不小心手指头卷进机器里去了怎么办呢?再说那师傅会让我学吗?我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有时候我们就钻到锅炉房里去玩。锅炉房里空间很小,除了黑乎乎的`煤炭外,还有两张长凳,这是锅炉工休息的地方。老师傅和蔼可亲,经常和我们拉家常,还讲讲忆苦思甜的故事。我们对那些大大小小的压力表很感兴趣,不停地向老师傅问这问那,在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我们想在厂里偷学一些技术,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学徒工。因为我们抱有一丝幻想:如果表现好一点,今后会不会留在厂里呢?
当时常熟城里备战的气氛很浓。大街小巷到处贴标语,拉横幅。西门大街上游行队伍很多,人们高呼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准备打仗。皮革厂也有备战任务。有一天,车间主任召集我们学工人员开会,主任的表情很严肃,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有点担心:形势吃紧,厂里会不会提前把我们辞退呢?没想到主任说:“从今天起交给你们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挖防空洞。”这个洞就挖在车间南侧的场地上,一旦战争爆发,可以防止敌人空袭,这个防空洞至少要容纳本车间50多个工人。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用铁铲挖土,装在箩筐里,然后一筐一筐把土抬出去,干得热火朝天。肩上磨破了皮也不吭一声,手上起了血泡还坚持挖……好不容易等到午饭的钟声响了。这是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我们可以和工人一起走到食堂就餐。早晨上班前,我就在家里准备好当天午饭的米,家里的米不多,还有两个弟弟要吃。每次我只抓两把米放在饭盒里。母亲知道我在厂里干重活,怕我吃不饱,总是悄悄地在我的饭盒里再添一些米,她宁可自己挨饿。我把饭盒放在食堂里的长桌上,工人们的饭盒都按顺序编了号,我们就在饭盒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或作了记号。小翠为我们淘米和蒸饭。小翠心灵手巧,炒的菜很可口,主要是油水多,我特别爱吃。印象最深的是:菜很便宜。肉皮炒青菜,只算青菜钱,肉皮和荤油是免费的。这对于当时吃肉要凭票供应的年代来说,这个食堂是绝无仅有的。尽管这肉皮上有许多黑点,这是猪毛,很难拔掉的。不过大家还是睁一眼,闭一眼吃得津津有味。有一天小翠问我:“肉皮味道怎样?”我说:“好吃,就是毛多了一点。”这时旁边有人瞪了我一眼。我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小翠又问:“你知道这肉皮哪来的吗?”我说不知道。于是她带我走进一个仓库里。这里堆放着许多等待加工的猪皮,一进门就有一股怪味扑鼻而来。一张猪皮铺平了,然后有人用铁铲铺上一层食盐,小翠告诉我,这盐是为了防止皮腐烂。又铺上一张皮,又加一层盐,堆得高高的。原来我们吃的肉皮就是小翠在这里用刀从皮上一点一点刮下来的下脚料。荤油也是用这种东西榨的。小翠看着我惊讶的样子笑了,那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吃这种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一直记得小翠为大伙煮肉皮时带来的那种快乐。
我们这几个同学说是来工厂学工的,可整天挖防空洞,身上沾满了灰尘和泥土,其实与学农差不多。防空洞挖到3米深时,地下开始冒水,我们束手无策。幸亏工人师傅及时为我们借来了抽水机、皮管、草包等物资。为了防止塌方,我们开始搞突击,挑灯夜战。连小翠也来为我们送水送点心。我同学小陆不幸砸破了头,流血不止,被送到医院,缝了7针。有块石头从洞口滚下来,我的大腿受了伤,还好没有断骨头。在工人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挖洞的任务终于如期完成了。
月底,我终于领到了“工资”。虽然10元钱是少了一点,但这是我第一次凭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我是很高兴的。那天下班的时候,我连蹦带跑回到家里,连忙把袋里的钱掏出来交给母亲,让她去买米买菜,母亲愁苦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当时父亲已被关押在“牛棚”,失去了自由。我们兄弟三人全靠母亲微薄的工资养家糊。
母亲要我在厂里多听工人师傅的话,不要怕吃苦。我明白她的意思:希望我能够留在厂里好好干活。可我和母亲却没有想到,几天后,我们这些学工的人已经接到紧急通知:离开工厂,马上到居委会报到。我们将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
难忘青葱岁月散文
盛夏七月,荷花飘香,八一届初中同学会终于在这如火如荼的日子里按期举办了。
计划着,憧憬着,筹办着,期盼着……终于心愿达成,终于众望所归。今天,45名初中同学从四面八方齐聚“清泉山庄”,来践这君子之约,来参加这首届初中同学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弹指间三十多个寒暑悄然逝去。三十一年――近三分之一个世纪,当年的少男少女都已人到中年,子孙绕膝。那张张笑脸轮廓尚在,只是添了几许岁月的沧桑;那熟悉的声音依然响亮,只是多了些浑厚和金属般掷地有声的分量。曾经的天真烂漫,曾经的幼稚无知,都已隐退到很遥远的记忆里,代之而来的是成熟稳重,乐观豁达和岁月写在脸上的饱经风霜。每个人都在欢笑,在感叹,每个人都在追忆,在回想。浑厚的声音飘进窗外的青纱帐,爽朗的笑声飘到远处无边无际的山野和山野外更旷远的地方。人人都在追忆从前“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葱岁月;个个都在怀恋那“沿着校园肃静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的青春时光。
三十一年的光阴改变了我们年少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同窗三载的'真情;三十一年风霜染白了我们的双鬓,却没有冷却我们纯洁的同学友谊。熟悉的一个个名字刷新了一次次曾经的过往;亲切的一串串笑声掀开了一段段模糊的记忆。曾记得:三十年前,每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琅琅书声中我们一起翻开书的扉页;曾记得在每一个落霞满天的黄昏,伴着放学铃声我们背起书包一起说笑着走出校门。我们一起经历操场上草木的枯荣,一起见证着窗前的花开花落;一起跳绳,踢毽子,一起清扫那蝴蝶般翩翩飞舞的落叶……校园的土围墙啊,你脚下还有我们当年辛勤堆砌的汗水吗?围墙前的绿草地啊,还记忆着我们女孩子追赶蝴蝶时留下的清脆笑声吗!那南山上的校园梯田你是否还嘉禾茂盛?那山脚下清澈的小溪流,你是否依旧潺潺不息,静静流淌?
追着,忆着,张张笑脸催我们重温旧事,句句笑语把我们带回那逝去的金色时光。忘不了你篮球场上矫健的身影,忘不了他课桌前沉思的面容,忘不了你面对难题时紧皱的双眉,忘不了她考试胜利后脸上得意的神情。忘不了你羞涩的笑脸,忘不了课桌上的”三八线“,忘不了那脏兮兮的橡皮,忘不了那无数无数的恶作剧……你的聪明,你的清纯,她的天真,她的浪漫……忘不了啊,忘不了――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幅幅难忘的画面。
同学们,与你们同窗真好!感谢我的生命中曾有各位留下的青春脚印!感谢你们丰富了我回忆的天空,灿烂了我梦境的画面!喜欢静静地呆在一旁看着同学们乐,喜欢默默地坐在一边听着同学们笑。岁月的风霜抹去了我们脸上的红晕,却抹不淡同学间的深情;年轮的脚步碾碎了我们的浪漫天真,却没有湮没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看到大家一切安好,真的好开心;看到大家各个康健,真的好快乐!谢谢本次同学会的组织者,让我们重温十五岁花季盛开在这梅子飘香的季节;感谢亲爱的同学们顶着烈日赴会,来践这美丽的世纪之约!同学们,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有梦就有远方;同学们,热爱生活,珍惜友情,心态阳光希望之星就永远不会陨落!三十年,说长就长,说短也短,让我们三十年后再相会,继续相会在这希望的原野!相信那时天还会这样蓝,草还会这样绿,花还会这样美,水还会这样清。相信那时我们的身体依然康健,我们的心态仍然如今天一般阳光灿烂,永远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