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2、旧符无意领风骚,新桃有幸弄春潮,莫问除夕为何夕,只道今宵胜往宵,鞭炮争鸣玩潇洒,烟花斗绚乐逍遥,东西南北齐欢笑,男女老少不寂寥。
3、地北天南远路,乡哥村妹归家。团圆席上笑开花,煮酒围炉夜话。门贴春联福字,客来水果香茶。灯笼高挂映窗纱,乐看孩童戏耍。
4、岁除明日是,心事落梅边。节物催双鬓,情怀欠少年。桃符依帖写,竹爆应声圆。椒颂无人献,酴酥亦自煎。
5、羊城羁旅久,清远过新年。处处红灯挂,家家笑语传。相逢频祝福,围坐共团圆。璀璨烟花绽,同娱不夜天。
6、谪居本与世缘睽,青鸟东飞客在西。宦味真随残腊尽,病株敢望及春荑。朝元尚忆趋丹阙,赐福频叨湿紫泥。新岁倘闻宽大诏,玉关走马报金鸡。
7、笑语欢歌度虎年,品茶煮酒菜肴鲜。三山春至朔风去,五岳寒消暖意连。瑞气来临清竹挺,阳光普照腊梅妍。增添一岁农家乐,着力倾情创业篇。
8、旧年已去不复来,很快新年成旧年。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三万天。有事该做抓紧做,莫等明天空遗憾。
9、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10、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11、五福临门已,乾坤爆竹喧。球围太阳照,心系月儿圆。城南评旧事,童稚喜嘉年。闻鸡当起舞,无雪论春天。
12、大红灯笼高卦,五彩缤纷烟花。愉悦开怀笑,祥云映染红霞。红霞,红霞,新年快乐家家。
13、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14、佳节至,春意临,长街空空少行人,万户门紧闭。白天吃,迟迟醒,腰围不觉肥几分,镜中是何人。
15、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16、风帆倏忽入诗笺,大幕徐开祥瑞年。旧事回眸悲旧梦,新元放眼笑新天。归乡儿女行忠孝,当值员工绘美妍。名利钱财甘淡泊,合家团聚乐无边。
17、爆竹声中一岁,似水流年生畏。腊酒候春风,把盏推杯微醉。争睡?争睡?觉此华光珍贵!
18、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9、红灯高挂庆月圆,神州又迎不夜天。花灯溢彩盈街放,秧歌旺火伴舞跹。熏鸡故乡皆春色,黑河情愫兆丰年。华夏呈春景无限,缤纷万朵似云烟。
20、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挑喜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
21、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桃符自写新翻句,玉律谁吹定等灰。且是作诗人未老,换年添岁莫相催。
22、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23、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4、往事随风过眼,新春携梦临门。围炉守岁享天伦,笑语欢声不尽。一曲琼音萦绕,八方紫气氤氲。东风入律暖乾坤,家国和谐安稳。
25、意共美酒醉,人和佳节逢。欢欣夜相守,喜庆语交融。斗转还朝北,时来复起东。天开垂旧岁,门对贴新红。今岁自何岁,始终无不同。
26、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独,柏酒溢金杯。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
27、节日味正浓,春归晓寒轻。微信问故友,单车慰亲情。谈笑忆旧趣,把酒醉东风。人生有诗意,何惧白发生。
28、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
29、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30、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31、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2、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33、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家有三斗酿,春余半月寒。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34、窗外近春喧,窗里人疲怠。掷笔复抛书,百事无聊赖。久伫望南天,故里稠云外。还忆去年时,病榻慈亲在。
35、春节将临景象新,乡村忙碌扫埃尘。过年气息渐浓淳。柳岸清风盈翠袖,枝江老酒满香唇。蒙蒙醉意乐天伦。
36、家世无年事可知,况吾久矣叹吾衰。玉丸不住岁华老,铁砚未穿筋力疲。一笛跨牛终寂寞,万钱骑鹤两参差。年年此夕椒花颂,能费先生几首诗。
37、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3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9、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40、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7、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8、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9、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0、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1、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
12、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13、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4、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5、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16、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17、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18、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19、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20、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21、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22、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2、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4、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苏泂《和陶九日闲居》
5、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杜甫《初月》
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7、晨兴中酒情怀懒,满眼黄花满屋香。——方回《辛丑九日五首·政恐登高枉断肠》
8、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寒菊》
9、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司空图《华下对菊》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11、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许浑《溪亭二首》
12、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13、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刘慎虚《九日送人》
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6、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刘沧《送李休秀才归岭中》
1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1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9、黄菊花残枫叶疏,与君沽酒花前酌。——蓝智《赠危进》
20、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1、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赋》
22、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鲁迅《偶成》
23、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丘浚《咏菊》
24、菊花儘晚秋有味,枫叶尚强霜著林。——舒岳祥《九日怀故人留燕京者》
25、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杜牧《江上逢友人》
26、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洛神赋》
27、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颜粲《白露为霜》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太和》
肃我成命,於昭黄祇。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答朝士》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写诗要明白如话,更要美妙如画。
你写的诗词总是要人懂的,而不是自我欣赏的,或是让人们来猜谜语的。因此,首先必须让人懂你,让人们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你想要说的是什么,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你所悟出的生活哲理究竟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懂得另外一个人,每一个人也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完全懂得自己。但若让人完全不懂或者十分难懂,则是诗人的失败。真正的诗,首先必须是让人们能懂的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唐朝诗人贾岛尽人皆知的一首诗。客人童子一问一答,明白畅晓,如同大白话,但充满了诗意,充满了趣味和不尽的禅意。盛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城楼。”全诗没有一字一词让人不懂。再如晚唐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如同随口吟出,不加任何修饰雕琢。这就是诗,就是真正的诗。只有这样的诗,才能使人人热爱,人人传咏,从而流传下来。
古今优秀的诗词,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王维诗画语)的。诗之所以为诗,在于其能朗朗上口,有其音韵美形象美画面美,能够表现出自然人生和社会中的美来,令人喜爱和深思,回味无穷,且便于传咏。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著名的《鸟鸣涧》诗。春天夜晚,寂静无人,桂花流芬,鸟栖山中,月出惊鸟,鸟飞鸣声清脆,悠悠回荡涧中,短短二十字,有水声,有月色,有花香,有鸟语,有幽人之情状思绪,诗意如丝如缕,袅袅不绝。欧阳修《生查子》词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则如一幕爱情短剧,有花市热闹的大场景,有“月上柳梢头”的特写镜头,还有去年和今年两次“人约黄昏后”的情节速写,时空感故事感特别强。最后两句,则寓抒情于写实之中,“泪满”二字再特写细节,一个“满”字,写尽了“不见去年人”的无尽失意,惆怅和悲伤,令人回味无穷。这两首诗词,及王之涣贾岛李商隐之作品,写法都挺平实,通俗易懂,但十分注重炼字炼句炼意和炼趣,至于王之涣的“欲穷”二句,李商隐的“夕阳”二句,极富哲理意味,及欧氏“月上”二句,都成了千古名句。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作者】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参考释义】
乡间农家欢欣鼓舞,喜乐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夏粮丰收了。夏茧也丰收了,檐头缲车索索作响,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得自生自灭。一派丰收之景,但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乡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在这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官府的横敛就行了。乡民们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鉴赏】
王建这首乐府体歌,对残酷的封建压迫作了无情的揭露。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劫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这首诗所反映的事实,应是中唐时期整个农民生活的缩影,相当具有典型性。全诗四换韵脚。依照韵脚的转换,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层,直接描写乡间农民的精神面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首句使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为只有男子才欢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实无论是男是女,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的样子,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由此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四、五、六、七这四句为第二层。这层以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是因为夏粮、夏茧丰收,有了一个好收成。五月麦风清,写夏粮丰收;檐头缲车索索作响,写夏茧丰收。为了突出农家夏茧之多,诗人又从侧面下笔:野蚕作茧无人收取,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大丰收,完全足够抽丝织绢之需。在这一层次里,作者一写收麦,一写缲丝,抓住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衣食温饱落笔,突出丰收的景象,使一、二句写农家喜悦有了好的注脚。后面三句:“麦收上场绢在轴”,“不望入口复上身”,“田家衣食无厚薄”,也都紧紧围绕衣食温饱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反映现实的焦点突出集中。
七、八、九、十这四句为第三层。这层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轴”,指织绢的机轴。丰收,本来应该给田家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事实却非如此。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中唐时变租庸调法为两税法,名义上是为了纠正租庸调法赋敛繁重之弊,唐德宗甚至还有“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的诏令,实则两税法兴,而横征暴敛仍繁,各种莫名其妙的奉进、宣索一次次强加在农民身上。“的知”一句为神来之笔。这句诗把农民一次次缴纳苛捐杂税,但不知是否还有新的赋税要缴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不望”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见的。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最后两句为第四层。这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但这种揭露,不是出自声泪俱下的直接的声讨,而是通过平淡的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思而得之。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此诗在构思农家苦这一题材时,颇具特色。在一般的作品中,作者在表现封建剥削对人民的压榨时,多是正面描状农民生活的困苦。这首诗则不然。《田家行》向读者描绘的是小麦、蚕茧丰收,农民欣喜欢乐的场面。但丰收的结果,并不是生活的改善,而是受到更重的盘剥,生活依然悲惨,无法避开不幸的命运。这种遭遇,不是一家一户偶然遇到天灾人祸所碰到的困苦,而是概括了封建时代千千万万农民的共同遭遇,如此选材,相当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在表现方法上,古乐府多叙事,《田家行》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输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诗纯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炼精警,于平易中见深刻。
1、水宿风餐第几程,落帆刚趁晚霞明。——王纶《秦邮晚泊》
2、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刘禹锡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3、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
4、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卢照邻《长安古意 》
5、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刘禹锡《浪淘沙 》
6、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钱起《访李卿不遇 》
7、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陈嘉言《晦日宴高氏林亭》
8、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欧阳炯《南乡子·岸远沙平》
9、凤凰山下雨出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10、过雨园林绿渐浓,晚霞明处暮云重。——赵彦端《浣溪沙·过雨园林绿》
11、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仲殊《南歌子》
从前,
我以为没有什么能打倒你,
因为你是那么的坚强,
中年丧偶,独自拉扯四个女儿长大成人,
你的胜负欲那样强,从不肯服输,
不属牛,却倔强地像头牛;
从前,
我认为你很坏,
因为你的眼神是那么的犀利,
正直衰老,却瞪得你心里发慌,
几乎我做错事,都能瞬间被你揭穿,
就像你一眼便看穿了我们的骗局;
从前,
我感觉你很美,
因为你的皮肤很滑有光泽,
你喜欢饰品,常在花白的发上别一只发箍,
梳洗的整整齐齐,在枯瘦的手腕带一只金镯子;
从前,
我觉得你很fashion,
因为你喜欢手机,智能机,
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学骑电动车,
你喜欢坐电梯,家人心惊胆战,你却笑得开怀;
从前,
我认为你很幼稚,
因为你爱赌气,像个孩子,
谁惹你生气,你便板着一张脸,
背地却偷偷打听着那人怎样了,尽管是你的错;
从前……
现在只能是从前了,您昨天是无法忍受了吧,就算您再坚强,再好胜,您也战胜不了它,您屈服了,屈服在一个叫“肝癌”的恶魔下,它昨天又折麽你了吧,您斗不过它,于是,你拿起一根绳子跟它同归于尽了……那该死的!
那该死的!
害我再也见不到您慈祥的面容,听不到您谆谆的教诲,抱不到你温暖的身体,牵不到您温暖而长蒋的手,吃不到您从乡下带来的新鲜鸡蛋,更不能与您一起赛楼梯……
可能是他来接您了吧,我那个未来得及见一面的外公来接您了吧,你们阴阳两隔四十余载,还认得彼此么?代我向他问好吧。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您,一路走好,会的,会按您的遗嘱将您与外公合葬,不火化,您安息吧!
——不孝外孙女静~敬上
浓缩浓缩着古人独特的思想,蕴含了古人的智慧,表达着古人的心情。诗词将古代时的社会情景,作者自身的豪情壮志和思想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跟着诗词走,我体会到了深厚的情感。《送友人》中“落日故人情”和“萧萧班马鸣”这两句李白对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依依惜别之情。落日和马鸣象征着李白的心情,衬托出了离情别绪。《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渲染出了沉重悲凉的气氛,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中说明出了战事频繁家人流散,不知生死的不安,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之情,凝结无限深情。从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心情,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领悟作者的浓浓深情。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的可贵,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应该珍惜,重视,保护好这份情感。
跟着诗词走,我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以凄凉的处境和身体的虚弱来衬托他为国戍边的志向和浓烈的爱国精神。《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表面上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山水,实际上写出了他不迎合世俗,不取悦权贵的铮铮铁骨,反映出他豪迈奔放的激情和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从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激烈的壮志,无尽的豪情,无一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有的是为了打破枷锁,有的是为了保家卫国,有的是为了振兴国家,他们都为此而奋斗,体现出古人的远大情怀。我们也不能虚度光阴,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跟着诗词走,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石壕吏》中老妇一家三男尽数被征,战死二人,最后甚至老妇也被抓走。从“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中我们可见兵役之苛酷,因为战争而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两句从住着眼前的破烂不堪回想到安史之乱之后战乱频发,破败不堪的国家。体现出战争对国家人民的伤害之大。从诗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战争的无情,使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如今的平安生活,时刻铭记古时的灾乱和苦难,不能重蹈覆辙。
诗词带给了我们太多东西,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跟着诗词走,我吸取教训,收获知识,体会情感,珍惜眼前,不懈奋斗。
久违了,我心爱的诗词!初三的压力已经渐渐袭来,与诗词共处的时光则显得更为短暂且珍贵。此刻的我,抛开课本,手执一本诗词,静静坐在窗下,任由落日的余晖投射在书本上,任由瑰丽的霞光倾泻在古典的文字上,更添了几分旖旎与曼妙。这么长时间没见你了——我留恋着的诗词。
手捧一本诗词,徜徉其间,或高诵低吟,或沉心会意,每每流连于此总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用涉足全国各地,就可以领略到名山大川的风采。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诗词的意境已将壮美、秀丽、温婉的景象逐一带至我的眼前。我不仅可以从诗词中领略各地风景之旖旎秀美,还可以感知到人间真情。当我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不由得心中一震,这又是怎样的离愁别思,怎样的难舍难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使人潸然泪下,原来,生命的光辉总是转瞬即逝,更犹如昙花一现,虽美到至极,却又短暂的难以抓住分毫。诗词韵美、意深,于僻静处,于闲暇时,热爱着,吟诵着唐诗宋词。在紧张的学时间隙,我溯流而上,寻找着心心念念的诗词,不让它从我的身边溜走。我不仅留恋着诗词,更珍惜同它在一起的时光。
铺开一张稿纸,回想一下当时的诗词创作。在课外班,老师教我们由如何对对联,到如何写作诗词,我并不满足读诗、背诗、赏诗,更加享受自己创作诗词的过程,那是独属于我自己的快乐。诗词是我内心情感的载体,包括快乐、喜悦,也包括悲伤、忧愁,当用诗词倾泻出内心的情感时,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这又何尝不是我留恋诗词的主因呢?
诗词使我与众不同,让我拥有更多深刻的内涵,让我的灵魂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现如今,随着初三的压力渐渐逼近,我与诗词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这让我百般留恋的诗词啊,我要与你红尘为伴,静心相守,我会好好珍惜每一段和你共度的时光。
人生路漫漫,迷雾几重重。
落日下的长嘘短叹,回荡在起伏的心中,
又有谁能看破这茫茫天际的色彩!
长剑在手,壮志在胸,
破迷雾,征长路,风沙雪雨行万里!
虽不见血刃刀影,却要你无畏的豪情。
男儿的豪情,从小就与众不同。
胸怀鸿鹄志,心飞云天外。手持正义剑,气贯九州虹。虽然男儿铁骨铮铮,心中的柔情万种,依然澎湃汹涌。苦心志,劳筋骨,炼心胸,等待着蓝图绽放奇光异彩。奏凯歌,齐欢腾,共雀跃,你我竹海泛舟再踏新征程!世态炎凉,本世事,何需问,无畏一笑中!
静观风起云涌,自然春夏秋冬。
天宇日月星辰,人生朝朝暮暮。
若要追求多元价值,唯心系苍生方能实现自我。 若要追寻良师益友,唯尊师重义方能自身发展。 若要希望终身事业,唯实践真理方能开创未来。 若要渴望真爱永远,唯无私奉献方能真爱相伴。
坐看古往今来,好男儿无不志在四方,无不豪气冲天!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1]镗:tāng,击鼓的声音,象声词。踊跃:跳跃刺杀的样子。兵:兵器,刀剑。
[2]土、城:名词作动词,垒土砌墙和修筑城池的意思。国、漕:“国”的本义是城邑,后来既指城市也指国家,这里指国都或大城市,指国家也说得通;“漕”是当时卫国的一个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边的滑县境内。
[3]从:跟随。孙子仲:当时将军的名字。平:调和。
[4]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不让我回家的意思;“以”通“与”(yǔ),动词,给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汉语语法中,“否定副词+动宾词组”,动词的宾语一律前置以示强调,如“时不待我”当作“时不我待”,以次类推。
[5]爰:yuán,“于何”的合音,在哪里的意思。一说,乃、于是。居:停留。处:住宿。丧:丢失。
[6]于以:于何,在哪里的意思,表疑问。
[7]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成说:订立誓约。
[8]于嗟:吁嗟,叹词。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聚。
[9]洵:远,遥远。一说孤独。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
[10]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11]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12]成说:成言也。
[1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14]子:此处为“你”的意思。
[15]死生契阔: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与战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执手共赴战场,无畏于死亡的挑战。
[15补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的解释,有以下两种说法。
说法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shuō)。”按照汉典网等通行的解释,此举应解释为“无论生死离合,我都与你立下约定(立下誓言)”,“说”字与“悦”字此处不通假!“成说”就是“说成”,《诗经》中经常使用倒装语句,即“不论生死离合,我都和你说定了!”那么,说定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下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说法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yuè)。根据南宋朱熹《诗经集传》”若按“定约、成议”解释,“与子成说”不如写作“与子成誓”,既作“说”,可以理解为通假字,“说”通“悦”更为恰当,“无论生死离合,我们两情相悦”。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赏析】
《邶风·击鼓》出自《诗经·国风·邶风》,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诗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该诗叙述了一位征夫对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传》认为是指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 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姚际恒则认为是说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为救陈而被晋所伐一事(《踌经通论》)。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清代学者方玉润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诗经原始》),这个判断是对的。这是首整齐的四言诗,而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出征经过分成五部分。
第一层四句写出征之前。交待南征的原因和背景。开头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诗人先写“击鼓其镗”、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待“击鼓”的原因—“踊跃用兵,因为国家要有战事,所以才镗镗击鼓。这种诗歌表现技巧被后来的古典文论家们总结为“逆起得势”,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用的皆是这一技巧。接下去的两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则是把自已的遭遇与众人作一对比。更加突出自己的不幸二“土国”是指在国都内建筑房屋或城防工事;“城漕”是说在溥地筑城。潜。卫国的地名,在今河南滑县的东南。在国内服土役,筑城池是异常辛劳的。同为《邪风》的《式微》篇就曾对这种苛重的劳役发出慨叹和指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但在《击鼓》中的主人公看来,这种差役虽然辛劳,却可以生活在国内,可以与亲人相聚。比起南下陈、宋。身居异乡,骨肉分离尚好一些。正像吕东莱所分析的那样:“土国城漕,非不劳苦。而独处于境内今我之在外,死亡未可知,虽欲为土国城潜之人、不可得也。”(《吕氏家垫读诗记》)通过这种辛酸的对比和选择,更显出主人公遭遇的悲惨。人民的厌战和对频繁征战的统治者的怨很。尽在不言之中了。
第二层四句是写出征。孙子仲,这次南征的卫国将领,生平无考。“平陈与宋”,即讨伐、平定南方的陈国与宋国。有人想把此句与某段史实联系起来,或把“平”解释为“联合”——联合陈国、宋国和蔡国去伐郑”,或把“平”解释为“调解”——“调解陈国与宋国的不睦”。这似乎都与诗意不符。如果说上一层中所说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是主人公独特不幸的话,那么在这一层中不幸又增加了一层:即不但要背井离乡。独下南征,而且还要长期戍守异地—“不我以归”。这种“不我以归”。将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它又将造成戍守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历代的反战诗中对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各呈异彩的表现手法。汉乐府中的《巫山高》是用含蓄的比喻来表现征人有家唯归的苦痛:“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杜甫的《兵车行》则从后方经济的萧条和妻儿的衣食无着来直接指斥这种穷兵黩武政策的后果:“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键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高适的《燕歌行》则从前方与后方、征人与思妇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征人远戍所造成的双方情感上的创伤: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应当说,这三种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都受了《诗经》中类似题材的启发和影响。后面几个层次中,分别采用的就是上述的三种手法。
第三层采用含蓄手法。但它不是内心独白,而是通过设问设答来进行的:爱居爱处?爱丧其马?在寻找宿营地的一阵忙乱中,战马给丢掉了。在古代的阵战中,战马可以说是战士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只要读一读《小雅·采燕》中对战马的赞颂:“驾彼四牡,四牡骚骚。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就可以知道它在征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此时此刻,却把赖以“所依”、“所腓“的战马丢掉了,这支出征部队秩序的混乱。军纪的涣散可见一斑。更为奇妙的是主人公的战马又失而复得:战马并没有丢失,原来它跑到山林下面去了。如果说战马的丢失,意在暗示这支部队军纪的涣散,那么这场虚惊更突出地反映了征人的神思恍惚、丧魂失魄之状。征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固然与这支军队的疲于奔命、士无斗志有关,但更重要的恐伯还是由于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亲人的挂牵而造成的。下面两层,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这种内在情感,也是对第二层“忧心有忡”的具体说明。表现角度是从回忆和现实,征夫与思妇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第四层是由严酷的现实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当年离家南征与妻子执手泣别的情形:当年,两人曾立下誓言,要“死生契阔”,白头偕老。临别盟督,既反映了两人感情的深沉,爱悄的坚贞,但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心。可怕的是,这种担心终于变成冷梭的事实:征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了。所以诗的最后一层,又从往事的回亿回到严酷的现实,集中抒发征夫对此的强烈感慨,这番感慨表面上是在叹息两人相隔太远,无法相见,别离太久、无法践盟,实质上是在指斥什么,控诉什么。读者是不难理解的。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一兮一字结尾,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另外,这虽是一首遇责统治者战争政策的诗,但在表现手法上却较为含蓄。当我们读到这位征夫竟然羡慕那些留在国内整日运土筑城的役夫时,谁能不留下苦味的笑?特别是第三层通过马的失而复得这个典型细节,把这支远征军的军纪涣散、疲于奔命,主人公的内心酸痛、神思恍惚表现得异常形象、生动。这样的一支部队,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还会有什么战斗力呢?所以它也是对统抬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嘲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此句至理真言体现了中国 �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不变着你我怦然心动的爱恋,海誓山盟,不知归期,痛彻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