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细致的小编首席为大家整编的描写战争的经典名言(最新5篇)。
庐山谈话会,是中央为听取民意、集思广益,应对日见深重的民族危机以及诸多内政问题,以中央政治会议名义召开的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谈话会。
谈话会从1937年6月初开始筹备,决定在7月15日起的一个月内,分三期邀请200余人参加谈话,征询各界对内政外交的意见。到7月16日第一期谈话会召开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于7月7日阴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对策成为头等大事,因此,聚集了中枢和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的庐山谈话会尤其为中外所瞩目。谈话会的主题,即在此背景下由原来一般性的意见征询,进一步提升到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复兴民族。主持者明确要求与会人士就内政外交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批评的尽量加以批评,要发表的意见多多发表,将全国的心力物力溶成一片,抵抗强敌,自救危亡。
谈话会由、共同主持,采取大会发言和分组交谈(分政治、经济、外交、教育4个组)两种形式进行。参加者有、青年党、国社党、农民党、村治派、职业教育派、救国会等政党社团领袖,教育、学术、新闻出版、工商财经等各界教授名流,政府院、部、会官员则作为陪客出席。第一期谈话会于7月16日至20日举行,实际出席者158人;第二期谈话会于7月28日至30日举行,实际出席者72人。原定8月15日前举行的第三期谈话会因抗战军事紧张而取消。
第一期谈话会举行了两次大会和两个下午的分组会。与会者在大会和分组会上踊跃发言,尤其是在17日的第二次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抗战宣言,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对日态度。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在发言中,相继提出了民族生存重于一切,在民族存亡关头全国上下应一致服从政府,政府应于言论自由、特种刑法和新闻检查等速予改善,政府施政实际与政纲应根据时势变化而有变更,立即实行,宪法应容纳各方面意见,加强国防教育、青年训练和充实学校内容,实行教育独立、净化教育,筹划战时经济财政措施、一致节约、严惩贪污等意见,表示要全国一致共赴国难。发言者主要有张君劢、张志让、王云五、杜重远、何基鸿、张寿镛、曾琦、左舜生、江恒源、胡适、梁士纯、江一平、林宰平、马君武、沈恒强、朱经农、陶希圣、刘湛恩、吴贻芳、高君珊、傅斯年、邵鹤亭、张世原等。18日,有六七十位与会者随到海会寺,参加了庐山暑期训练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
毋庸置疑,第一期谈话会中最重要也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是在17日谈话会第二次大会上发表的讲演声明(一般称抗战宣言)。报告了政府处置卢沟桥事变情况,表明了中国对日本侵略的基本方针。他指出,卢沟桥事件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他要求全国国民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他也表示,和平未根本绝望之前,仍希望和平解决,并提出了中国政府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项最低限度立场: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与领土之完整。2.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他最后严正宣告: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讲演,义正辞严,明确宣示了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政府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提出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确方针,得到与会者的认同,“蒋致词毕全场鼓掌历数分钟而未歇,并带动此次共同谈话的主题”,“会场气氛极为热烈兴奋”(学者陈立文语),当时在场的竺可桢在日记中即有“到会者均认为满意”的记载。
可顺便提及的是,也许由于某种顾虑以及受到亲日派牵制,与中共在卢沟桥事变次日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主张“全民族实行抗战”“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新的进攻”不同,在发不发表该讲演宣言上,曾有过仔细斟酌。7月1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既备大战,则其权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动彼倭,或可转危为安”,“芦案已经发动十日而彼徘徊威胁,未取正式开战,是其无意激战,志在不战而屈之矣,此其外强中干之暴露也。若果不能避免战争,则余之宣言发亦无害,故发表为有利也”。因此,他觉得“宣言对倭寇影响为利为害,应再研究”。17日,在谈话会上讲完后,他基本上放下了顾虑,“告国民书发表后之影响,是否因此引起战争,决不致此,我表示决心之文书,似已到时间,此中关键非常心所能知也。人以为危,而我以为安,更应使倭寇明知我最后立场,乃可制其野心也”。参加谈话会人士的拥护和赞扬,也坚定了他的决心。19日,他在日记中写下,虽然有人认为危险而劝阻,他却下定决心“应战宣言即发,再不作倭寇回旋之想,一意应战矣”,认为转危为安独在此举,“此意既定,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惟此为对倭最后之方剂耳”。当天(即19日),略加修改后的讲演稿即以《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的告民众书形式,由中央社正式公开发表。
庐山抗日宣言正式发表后,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赞扬。在7月23日撰写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予以高度评价,指出在庐山发表的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们和全国同胞的欢迎”,它与中共7月8日的通电,“是国共两党对卢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从当时社会反应看,宣言的发表,无疑是一次全国抗战的大动员,它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政府团结御侮、反抗侵略的正义立场,日本当局也由此意识到面对侵略起而反抗的中国“国民政府对日全面战争的明明白白的决心”。中国从此进入全民族的全面抗战的历史新阶段。
第二期谈话会因20日下山回南京,由主持,举行了两次大会和一个下午的分组会。以前一般都说这一期谈话会草草收场,但据对庐山谈话会颇有研究的台湾学者吕芳上、陈立文等著述,会议同样十分认真。与会者发言拥护抗战宣言所宣示的政府方针,并对长期抗战的准备提出多方建议,主张要抱定决心抗战到底,不必再希望和平了结;实行战时产业政策;注重战时后方组织,动员后方人员积极备战;实行战时外交,注重国际关系和国际宣传,尽量实行南联英美、北联苏俄;等等。最后还以第二期谈话会同人名义,发出致宋哲元暨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电,表示对前方将士守土御寇决心至深钦佩,勖勉同心戮力,抗战到底,决不任敌人从容践踏而过。发言者主要有任启珊、吴康、许仕廉、王芸生、章益、卫挺生、吴南轩、潘序伦、洪深、刘彦、戴修瓒、周北峰、张凌高、萧一山、方东美、崔敬伯、刘健群等。第二期谈话会人士中,有的早到庐山者如方东美、刘健群等参加了第一期谈话会,而第一期谈话会晚下山的人士如胡适、陶希圣等,也参加了第二期谈话会。因此,与会人士有交叉,小部分人两期谈话会都参加了。
参加庐山谈话会的人士,大多数积极建言(未及发言者大多留下了书面稿),但也有少数个别人晦暗消极。如参加第一期谈话会的周佛海,心中只有对日“和平”,不但自己无甚建言(周在山上几天的日记中,未记下他自己的主张和发言),而且对于其他人很有见地的发言,不感兴趣,基本上不以为然,甚至对与会者拥护抗战宣言的发言,也认为“均无多精彩”。由此看来,他的日后投敌,是有着深厚思想基础的。
庐山谈话会没有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是一遗憾,这应与当时尚未正式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有关。但似乎以另一种方法作了替代通融。这就是在第一期谈话会期间,他邀请中共代表、林伯渠、博古到庐山与代表进行第二次庐山谈判(第一次国共庐山谈判在6月上中旬举行),等与、宋美龄、宋子文、张冲、邵力子、蒋鼎文等多有接谈和会面。此外,参加谈话会的一些人士,在会前会外也与等多有见面和交谈。如15日,等在仙岩饭店与张伯苓等多位与会人士见面交谈。又据《周佛海日记》记载,他在会间一天下午与陶希圣同访、林伯渠,相与详谈政策转变之意义及经过。周佛海说他们都是十年前老友,故“相见唏嘘,不胜今昔之感”。返回寓所后,他与陶希圣谈共产党的将来,认定“其不易维系也”。周佛海之无见识,于此也可见一斑。
两期庐山谈话会后,夫人宋美龄也以个人名义,于1938年5月20日,邀请妇女界领袖在庐山举行了谈话会。中共代表邓颖超、孟庆树,江西妇女代表劳君展(许德珩夫人)、程希孟夫人、熊芷、雷洁琼,以及史良、曹孟君、沈滋九、李德全、吴贻芳、刘清扬等各党派和无党派妇女界著名人士5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历时5天,主要讨论战时妇女动员和改善妇女生活、加强妇女团结等议题,制定了《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雷洁琼认为,会议“正确切实的认定了动员妇女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妇女文化水准,改善妇女生活,确立妇女经济独立基础,组训妇女发动启蒙运动。工作方法与内容又完备详细的提出配合全面抗战的一切工作,并决定以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为全国妇女工作最高指导机关”。委员会仍由宋美龄任指导长,委员则由原来的7名扩大为36名,中共的邓颖超、孟庆树、康克清当选为委员。这次妇女谈话会,结成了全国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被认为是全国妇女大团结的象征,“在妇女运动史上是有绝大意义的”,对动员和团结全国妇女投入抗日战争,起了良好的作用。
1、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2、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3、“拿住它,或者躺在上面。”——据说一位斯巴达母亲将盾牌交给自己儿子并这样说
4、“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温泉关墓志铭》
5、“总有一天,我们神圣的特洛伊和普列阿提司以及普列阿提司持矛的人民,都会消失。”——荷马的诗句,迦太基的征服者,罗马名将小西比阿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吟诵此句,为自己的祖国而担忧。
6、“在我们之外不再有别的部落,唯有波涛,峭壁以及凶恶的罗马人。即使是效忠和驯服也免不了受其骄横跋扈。这些全世界的强盗,在劫掠一切大陆后,现在又到海上来抢夺。如果敌人富足,他们就贪求财物;如果敌人贫穷,他们也要征服以获取荣誉。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他们都欲壑难填,世上惟有他们对贫穷和富裕都怀有如此的贪心。他们抢劫、杀戮、偷盗却美其名曰“统治”,所到之处皆化为焦土,却称之为和平。”——塔西佗记述的不列颠酋长卡塔尼库斯在最后的格兰比安山战役前演讲中对罗马暴行的控诉。
7、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8、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
9、“只要有一个外国人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罗马就决不谈和。”——罗马国家座右铭,源出皮洛士战争中,罗马对希腊人的答复。
10、“狮子率领的羊群战斗力远胜由绵羊率领的狮子”——亚历山大大帝
11、“骰子已经掷下。”——恺撒,在越过卢比孔河的时候
12、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3、“蔑视比杀戮更能刺痛敌人的心。”——维克提乌斯古罗马军事理论家和着作家
14、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15、“雅典人,留来勉励大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对于勇敢者而言,几句话就如同长篇大论的演讲。”——希波克拉提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将军
16、“斯巴达人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斯巴达名言
17、“懦夫的母亲不会哭泣”——拉丁谚语(拉丁姆是罗马城附近的区域)
18、“如果在扎马我没有被你击败,那我将把自己列在亚历山大之上。”——汉尼拔,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侵入罗马本土的迦太基名将。
19、“瓦卢斯,还我军团!”——公元9年在条顿堡,罗马三个军团在瓦卢斯总督带领下被日耳曼人全歼,奥古斯都闻讯痛哭。
20、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1、“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雅典海军之父
22、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23、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麦克阿瑟
1、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2、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3、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4、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5、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7、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8、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管仲
9、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10、唯有自传才是真正地历史。——托·卡莱尔
11、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希特勒
1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13、金钱是爱情的基础,也是战争的资本。——托·富勒
1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5、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6、真正而持久的胜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1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辛弃疾
18、勇气和毅力就是魔力护身符,在它面前,困难会消失,一切障碍会无影无踪。——约翰·昆西·亚当斯
19、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希特勒
20、没有好战争,也没有坏和平。——王韵壹
21、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22、作战基本原理,切勿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克劳塞维茨
23、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陈寿
24、爱情和战争都是不择手段的。——弗·斯梅德利
25、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6、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尉缭
27、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希特勒
28、我总想战斗。——希特勒
29、如果我们不结束战争,战争会结束我们。——威尔斯
30、在恋爱和战争中先发制人,都是天经地义的。——贝恩
31、所有的战争都是内部的战争,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兄弟。——弗朗哥·芬内隆
32、历史会对我友好的,因为我正在创造历史。——丘吉尔
33、我们最伟大的胜利不是从不失败,而是每次失败后我们都能站起来——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34、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35、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36、有意义的战斗胜过无意义的生活。——乔治·帕顿将军
37、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末日:这才能赋予我们继续的勇气。——丘吉尔
38、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39、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40、懦夫在真正死去前就已经死过多次。勇者只品尝一次死亡的味道。——威廉姆·莎士比亚
41、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42、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43、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44、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毛泽东
45、守卫他人的权利是人类最神圣和美丽的事情。-卡希尔·吉布兰
46、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萨都剌
47、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司马迁
48、政治的最终目的是战争。——希特勒
49、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穰苴
50、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51、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52、一个英雄并不比常人都勇敢,但是他可以多勇敢五分钟。——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5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54、每个人的生活都以同样的方式结束,区别只在于他是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的。这是人和人之间的所有区别。——欧内斯特·海明威
55、没有不用军事计谋的战争。——列宁()
56、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冯梦龙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67-02
品牌是企业整体形象在市场上的定位,其本身反映了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品牌形象塑造可以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建立和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品牌忠诚度”,提升品牌的价值。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甚至被看成是企业的生命,品牌竞争已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品牌是企业形象和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与品牌的竞争。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在企业的实体化生产中得到体现,在虚拟化生产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品牌战略的含义与目的
所谓品牌战略是指把品牌和商标作为产品的旗帜与企业的形象,着力培育和拓展品牌优势。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产品的价格性能比,增强品牌的竞争实力。品牌战略也是指企业为了发展而围绕品牌进行全局性的谋划方略,是以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为核心而进行的,并围绕企业及其产品品牌展开的一系列行动方法和决策。实施品牌战略的目的主要有:
1.获得高知名度。高知名度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得以顺畅销售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产品在市场上的高信誉度。具有较高市场信誉度的品牌,对消费者而言,代表着产品的高品质和良好的服务水平。对合作企业和提供贷款的银行而言,代表着可靠和值得信赖。对企业本身而言,则代表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获得市场主体认同的保证。
3.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建立了高信誉度,从而在市场上更容易扩大其市场覆盖面,增加其市场份额。
4.获得长期经济效益。成功的品牌战略在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的背后,带给企业最直接的好处就体现在帮助企业实现巨大的销售额和高额的利润,使企业获得丰厚的资本利益。
可以看出,品牌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树立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良好声誉,增加产品市场份额,取得巨大经济利益。从长远来看,品牌战略则是要实现品牌和企业的壮大和持续发展。
二、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许多企业觉悟到,企业发展到今天,再走传统的道路已经不行了,应走现代化经营之路,去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但是,许多企业意识到品牌战略是一回事,在付诸实践时又是一回事。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1.对品牌的认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把品牌简单的理解为知名度。认为只要花大价钱,大做宣传广告,引起轰动效应就能够创造品牌。这样做,不但消耗了企业的大量经济资源,对品牌的打造也无用甚至有害。其次,许多企业认为只要给产品设计个好名字,使用有表现力的包装和商标,找个知名的形象代言人等等就可以创造出好品牌。但是,这实际上把品牌认同为一种符号和标志,集中注意力于表面文章。企业形象可以靠设计而形成,使自己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但品牌不可以,它必须是打造和锤炼出来的。通过广告宣传、利用新闻事件制造轰动效应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而对于知名品牌的形成没有任何意义。
2.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认为商业实施品牌战略是重要的,但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再说,实施品牌战略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它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怎样抓上去呢?不是已采取了各种扩销、促销措施都收效不大吗?与其屡战屡败,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找寻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
3.品牌定位不明确,缺乏企业文化内涵。品牌不仅仅是反映不同企业及其产品之间差别的标识,它还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建立品牌,实际上是将一种企业文化充分展示的过程。当企业开始建立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贯穿其中并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但许多企业并未注意到这一点,造成品牌没有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难以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其它的配套战略就会显得盲目,缺乏针对性,也就谈不上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4.品牌竞争靠打价格战。价格竞争固然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拓展市场,促进销售的一种策略选择,但其中存在着消极影响。大多数企业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到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中,似乎除了降价就没有更好的营销手段了。如果持续打下去,则会变成恶性竞争。企业由于利薄,技术难以创新,质量难以提高,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品牌价值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中急速下跌,最终导致许多驰名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真正的品牌不是靠降价创立的,它的生命力也不是靠降价来维持的。相反,成功的品牌很少在价格上出现频繁波动。高质量才是创世界知名品牌的根本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竞争力的源泉。
5.品牌缺乏核心价值。对品牌而言,品牌核心价值就如同灵魂一般。如果一个品牌没有了自己清晰的核心价值,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品牌。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终极追求,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都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其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反观国内的很多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十分随意,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三、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品牌战略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创新、品牌保护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为了打造企业品牌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应重视以下策略。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企业的经营者,要不断学习现代商业知识,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
2.实施品牌创新。IBF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麦奎尔说过:企业要持续不断地对品牌予以关注,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创新,不断巩固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现代经济中的品牌创新,其本质是一种全面品牌创新,包括了产品组织技术价值传播营销管理市场等方面内容的创新,是以品牌创造和品牌培育为核心的综合性一体化创新。,因此,品牌创新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兴衰成败、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决策,它是企业品牌经营的提纲和总领,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先做对的事,然后把事情做对。品牌战略就是做对的事,如果事情一开始就错了,那么不管过程如何努力,都会是事倍功半的结果。目前,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家,关键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有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是这一异质性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区别于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
4.始终不渝地追求品牌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灵魂。没有质量,品牌就如“无水之源”,失去了根本立足点。优秀品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提供更高的可依靠的质量。许多顾客青睐名牌,甚至不惜以高价购买主要就是由于名牌所体现的质量优势,名牌从来都以优质为基础的。品质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没有高品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质量作为品牌的本质、基础,会影响到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高质量会带来品牌的成长,会带来高的市场份额。对那些雄心勃勃想创名牌的企业来说,质量作为品牌的本质是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
关键词:战地记者;政治传播;使命感;舆论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2-8122(2017)05-0127-02
战地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1]。战地记者区别于军事记者,战地记者是和战争紧密相连的,和平时期则无此说法。军事记者则多指军事媒体内从事相关采访写作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自国际关系史通常列为起点的三十年战争开始的历次大型战争,让战地记者作为一门职业开始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在大型战争发生期间,活跃在采访一线的,除了本国记者外,还有来自国外媒体的记者。以久负盛名的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为例,由于其在各大战场上的出色报道,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逝世后被安葬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他一生采访过超过十场战争,包括克里米亚战争、南北战争、普法战争等,为《泰晤士报》发回战地报道无数。南丁格尔走上前线并创立战地护理制度,就是缘于拉塞尔对战场真实情况的报道而带来的影响。拉塞尔的出色表现让他由此成为后来各国战地记者的榜样。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担任过战地记者,战地记者的经历对他后来成为政治家以及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优秀的战地报道既能让受众在第一时间获知前线战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战双方对战事的了解。由于战地报道对于舆论走向的引导,战地记者的工作也成为了政治传播的组成部分。受限于战争双方军事机构的严格管制措施,战地记者想要写出优秀的报道,难度就会变大。所以,要想写出好的报道,战地记者就越需要更多的努力。总体来说,当好一名战地记者,既要有明确的使命而且敢想敢干,同时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访到更多当事人挖掘到更多信息,当然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完成使命的前提。
一、战地记者都有着伟大的使命感
战地记者是一部分具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的理想职业之一,如何将战场上变幻莫测的情况准确传递给广大民众,是战地记者的伟大使命。作为战场上没有装备武器的特殊人群,战地记者所面临的风险非常不确定。冒着生命危险写出深入详实的报道,为各国民众带去第一手战事消息,正是伟大的使命感使然。
有一位中国女性被称为“抗战时期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她叫胡济邦。胡济邦精通多国语言,一度在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她于1935年被派往莫斯科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担任新闻秘书,1941年开始兼任《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联记者。苏德战争期间,胡济邦穿梭在战场前线,采访报道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系列战争,采访过崔可夫、朱可夫等苏军将领。由于丰富的采访经历,她由此和多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5年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了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在提到中俄人民共同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部分时,特别提到了胡济邦并表达了对她作出莫大贡献的认可,“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2]”
二战欧洲战场上的中国战地记者,除了胡济邦,还有著名作家萧乾。萧乾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三S”之一的斯诺曾是他的老师。1939年二战期间,萧乾时任香港《大公报》副刊《文艺》负责人,他在好友余道泉的推荐下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任教,同时兼任《大公报》驻英特派记者。一方面是学业的继续,另一方面是血雨腥风的战场。萧乾大胆作出决定,中断学业作为战地记者奔赴欧洲。除了战场上的相关采访外,萧乾还采访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和波茨坦会议以及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两位战地记者的出色表现,都是出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和报道战场第一手新闻的执着使命。
近年来,凤凰卫视在华文媒体中大放异彩,驻外战地记者们在第一时间发回的独家报道功不可没。从2001年开始,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多次深入阿富汗前线发回现场报道,除了三进阿富汗采访报道,她还于2003年赴伊拉克,2011年赴利比亚进行战地采访。此外,还有活跃在冲突地区发回第一手战地报道的卢宇光,远赴利比亚战场采访的女记者傅晓田等。正是在包括闾丘露薇在内的记者们的努力下,凤凰卫视的国际报道和国际评论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
二、战地记者通过深入报道引导舆论走向
由于战地记者深入战场采访,他们写出的报道往往能对舆论走向起到一定的影响。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15年1月22日致爱德华・格雷爵士的信中,谈到了战地记者的极端重要性,“他们在军事方面没有任何作用,但是能非常有效地阻止公众舆论对你的挖苦嘲弄。[3]”罗斯福是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待战地记者的重要性,强调战地记者的报道既能消除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
以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为例,1982年6月12日,在阿根廷驻马岛守军最后投降的前两天,法拉奇采访了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利奥波尔多・加尔铁里。原本计划做好各种应对的加尔铁里根本无法应对法拉奇的连珠炮的有备而来的发问,最后无奈承认阿方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基于情绪,不是黄金,不是石油,不是战略地位。[4]”无疑,加尔铁里的表现,在法拉奇的笔下所记录下来的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各国民众关于阿根廷的舆论走向。
当然,战地记者们更重视报道的客观公正与平衡。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美国国际新闻社记者伯雨登、《芝加哥日报》远东特派记者史蒂尔,以及斯诺等人先后通过各种渠道将他们采访和了解到的消息发回英、美的多家媒体,他们的平衡客观报道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些外国媒体驻中国记者的深入采访报道,仅从一方发出的声音或外国媒体单方面引用方的报道,外界对于皖南事变的评价将会是无法预知的情况。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S”是外国驻华记者中的代表。三位美国记者分别是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由于他们的名字首字母都是S,加上都一度在中国大地参与采访报道活动,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三S”。他们的媒体报道和相关著作,大多都和中国战场密切相关。以斯诺为例,作为美国《密勒氏评论报》驻华记者,冲破重重阻力到延安采访中共高层,多次和彻夜长谈,不但出版了《西行漫记》(又称《红星照耀中国》),还在多国媒体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的文章,将他看到的中国真实情况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20世纪70年代,他也作为两国领导人的“信使”在双方之间传递信息。
三、战地记者面临的工作环境多面且复杂难辨
战场情况向来瞬息万变,而且由于交战各方都有自己在宣传方面的严格的管制措施,这对想要写出高质量报道的战地记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美国在近年的几次战争中就开始表现出对于战时宣传管制措施的极度重视。
越战初期,由于媒体介入战争的力度不大,政府并未觉得有多少阻力。但当媒体的关注度逐渐加深,更多的美国民众开始通过驻越南的战地记者从各类型媒体发回的报道了解到越南战场更多和更进一步情况时,舆论走向开始出现了急剧变化。美国媒体驻越南的战地记者们提供了更多观察和思考越战的角度,由此连带的公众舆论变化令美国政府猝不及防。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美国军方认为新闻记者和媒体报道负有责任,他们在后来的战争中逐渐加强了新闻管制。在随后的战争中,既有美国军方不允许记者随军的做法,比如1983年的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也有采取各种手段拖延记者随军时间的案例,比如1989年美军攻入巴拿马城之后两天记者才获准进入战场采访。到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更是创造性地推出了“嵌入式记者”(Embedded Journalist)的做法,对想要采访伊拉克战争的世界各国媒体记者的报道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如此大环境下的战地记者,要想写出出色的报道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当代战争开始出现了“独立战地记者”,他们并不隶属于任何新闻机构,全程依靠一己之力完成独立报道。事实上,为了报道真相和揭露谎言,独立记者比普通战地记者面临的阻碍更多,他们还要考虑自己的报道如何能够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比如香港资深女记者张翠容,就是独立战地记者的代表。
当然,复杂的工作环境也引申出了一些相关问题,新闻伦理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代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争夺马岛的战争中,在战场进行采访工作的BBC战地记者的报道也曾给英国高层和军方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5月4日,阿根廷出动战斗轰炸机攻击英军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阿军发射的两枚“飞鱼”导弹中的一枚击中了谢菲尔德号的要害,谢菲尔德号随后起火并下沉。事发后英军一度试图封锁消息,但BBC仍然公开了这个消息。甚至还有资料提到BBC记者曾将英军战斗部署的位置通过广播播报出去,消息被阿根廷军队收听到后迅速增派了援军,由此极大地增加了英军的打击难度并随之造成了更大的伤亡[5]。BBC的战地记者要不要做出这样的报道或者说在什么时候做出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关于新闻伦理范畴的争论了。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地记者,除了熟练运用驻在国语言、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熟练的采访技巧外,还需要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对于新闻真实的执着追求。虽然世界和平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冲突和战争依然不可避免,战地记者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展江。战地记者纵横谈(上)[J].军事记者,2001(5).
[2]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15-05-08.
[3] (美)拉斯韦尔。张洁等译。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