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强不息的励志名言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关键词】人生;责任;担当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17-01
一、人生责任的主要内容
人生的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应当自觉地增强这种责任意识。
(一)人对自己的责任
人活在这世界上,最大的朋友和敌人就是你自己。出生前你不能选择你是谁,但是你能慢慢在生活中找到你人生的意义。如果想要成为自己的主人,首先就必须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成为应该成为的人。而这首要的要求就是人应该对自己负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将“修身”放在第一位,可见自我的塑造非常重要。人如果连对自己都不负责,就无法谈及承担其他责任。
一个人如果浑浑噩噩的生活在社会中,毫无想法,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这样做吃等死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的;虽然你有了生命但是你从不对他负责,那么自然生命也不会对你负责。所以人生的本质还是要有理想目标追求,这样才不会使得自己感到“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
(二)人对家庭的责任
对家庭的责任是社会干预最弱的生活领域,是完全需要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感来维系的,这样就能更加清楚的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水平。责任不是强加在人身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同时责任还是与尊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爱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尊重,那么“责任就会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人对家庭的责任,首先,要有家庭意识。自己的言行和产生的结果都与家庭每一个成员休戚相关。其次,要有履行责任的意识,即感恩意识。作为一个人就一定要知恩图报。再次,要有克己意识,这是家庭意识的核心。最后,要有自律意识,随时想到个人的荣辱与家庭成员紧密相连,做到遵纪守法不犯错误。
(三)人对社会的责任
自爱,是我们作为行为主体对待自我的根本态度,是我们处理自身关系的道德基点。利他,则是我们作为行为主体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的根本态度,是我们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道德基点。利他主义指以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为核心,强调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服从社会的利益;这体现出的就是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有很多人,在危难面前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舍生救人,例如最美公交司机吴斌在危急时刻,强烈的职业责任让他保全了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这是怎样一种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让他有这样的毅力不顾自身保全他人呢。不仅仅在这种关键时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应该向英雄学习,自觉地将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符合道德的行为。
二、担当人生责任的基本保证
担当起人生所肩负的责任,是人的本质内在要求,切实肩负起人生的责任,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自强不息
日月运行,昼夜如梭。进取精神永不衰竭,靠的是自己内力的支撑和不衰的毅力,可谓“自强不息”。“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人应该像日月那样,发奋学习、锐意进取、止于至善。这是一个人创造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较好的担当人生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基本保证。因此,人必须做到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践行,一定要树立读书至上的思想。中国民族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从古至今,就有“学而优则仕”、“少小之时爬黄角树,老大之后扫地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俗语,都是强调发奋读书及其重要性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为一个人,从小就要崇尚学习,认真读书,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如果这样,你就能够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为自己创造财富,为自己担当责任、履行义务具备物质条件。
自强不息的践行,一定要自觉培养谦虚谨慎的精神。谦虚谨慎,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谦受益,满招损”、“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无比巨细,莫说是隔行如隔山,就是同行也“隔山”。所以“三人行,必有你师焉”,因此,人还是谦虚谨慎为要。这是个人践行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
(二)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通过对大地的宽厚、包容、忍受等“上善若水”的德性与德行的推崇,引导“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人的德性与德行;物,是指人的名誉和地位。德与物,相互关联。厚德为载物,载物必厚德;载物不厚德,薄德必毁物。对此,践行厚德载物是人创造精神财富的前提条件,是担当人生责任和履行人生义务的基本保证。
伴着一道阳光,衬托在床前,那样温暖柔和。
在我还未醒时,您早已为我准备好丰盛的早餐,您那忙碌的脚步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走出房门,您有些愧疚的对我说:“把你吵醒了。”我也有些惭愧的摇了摇头。吃完早餐,准备走时,您又说:“今天可能有雨,带着伞。”知道了,我回答者。我砰地一声关门声,把爸爸想要对我说的话全吞了下去。
当吃过晚饭去写作业时,您叫住了我,说:“听同事说这牛奶对身体好无添加,说着把这杯牛奶递给了我。”伴随着钟声的一分一秒,我的笔尖飞速的转动着,您打开了门,打破了片刻的宁静,您走过来,摸了摸杯子,都凉了怎么没喝?“我忘记了。”我给你热热去,我揉了揉眼睛,却不经意间被您看到了。您走后我听到了关门声,心里还在想,大晚上的您这是要去哪呀。半小时后,你喘着粗气走到了我的房间,手里拿着一盆仙人掌,放到我书桌上,“听说仙人掌有缓解疲劳净化空气的作用,特地跑了大半个街才给你买来的。。”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那流泪的声音好似一首筷子兄弟的《父亲》。作业写完了,跑到客厅,却发现你在洗手间里为我洗着衣服。我倒了一杯水给您,您笑了,那微笑尽显幸福。
原来,您做的一切都是在关心我。可每次您想给我说说温暖的话我都给拒绝了,现在想想,我还有些后悔。
爸爸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线。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目的。而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教育、引导,能更好地融知、情、意、行于德育中。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应试教育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这使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
1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非常多的爱国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郑成功……近代史上有开展“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总理周恩来,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伟大革命家陈毅……无数爱国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结合爱国人物的事迹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索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原因,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2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结合典型事例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如西汉的司马迁愤而著书,创作了伟大的史学巨著《史记》;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奋斗27年,写下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通过介绍这些典型事例,可以使学生明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培养不出时代的伟人”等至理名言,使他们摒弃铺张浪费的陋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3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
开拓进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不落后的巨大推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纵观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依赖于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学生在学习中要自觉培养开拓进取、创新精神。
风景的定义有许多,有的人说风景就是一道**画面,有的人说风景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有的人说风景就是……而我却说风景是映入眼帘的感人画面。
记得上次,我和几个朋友去汴河街玩。我们在那里一路吃喝。还在那里租了几辆单车骑。但是后来,我们被一个佝偻的身影和一个消瘦的身影给挡住了。
挡着我们的是一个年纪大约六十岁的老奶奶带着一个小女孩。那个老奶奶向我们露出祈求的眼神,仿佛在说:‘‘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已经一天没吃饭了。’’看着她们的穷样,我感到鼻子很酸。我们大家讨论了一会便决定把身上剩下的钱的三分之一给她们。那位老奶奶看到我们拿出二十多快,连忙说;“不用这么多,只要一点点就够了,谢谢你们了!”他又赶忙对旁边的小女孩说:“还不谢谢大哥哥!”小女孩欣喜的对我们说了一声谢谢。 告别了她们,我们继续游玩,只是口袋钱少了,心中欢喜多了而已。当我们要回去的时候,我们有看见了那个老奶奶和那个小女孩。只是她们没有向他人乞讨而是从口袋中拿出几张一块钱,并对正前方同样也是身着破破烂烂的小男孩说道:“小朋友,奶奶还有几块钱,给你,你拿去用吧。”
一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觉得那个老奶奶好善良,明明没钱,自己却把钱给比他更穷的人。我自问,如果我那么穷,我能够不能向老奶奶一样把钱给更穷的人呢?我认为,我应该不能。
谁敢说这不是一道风景线呢?但在我看来,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风景线。
星期天,是我闲暇的曰子。我拿起画笔,在彩色的纸上漫无目的地画着。或许,那是奶奶留下的永远抹不去的虹。
红色
炎热的午后,窗外声声蝉鸣伴着即将*的电扇的嘈杂。我生气的扔下手中的笔。我多想吃根冰棍。您似乎明白了一切,摸一摸口袋,立马冲出家门。去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气喘吁吁的回来了,手中拿着一根红豆冰棍,都顾不上擦汗,递给我,让我快吃。接过这冰冰的袋子,心中的烦躁早已消失,几口下肚,嘴里冒着一丝丝凉气,顿时,凉爽很多。您笑着说:“你这馋孩子。”,而我却又调皮地舔着棍子,趴在您肩头说:“还要。”,顿时,笑声传遍整个屋子。
白色
我想起了热喷喷的豆浆。每天一大早,您就招呼我喝您自己亲手做的豆浆。我便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着豆浆那浓浓的馨香。看着热气升腾、蔓延,我看到了您那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和那饱经风霜的脸,看到您的笑脸,喝着一直甜到心里的豆浆,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黄色
进入初中,每次学习到深夜,您都()会一直默默陪在我的身边。在昏黄的灯光下,您正在为我织心爱的毛衣。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遍布,干瘪的双手,微微的颤动着。您艰难的捏着针,一针一线慢慢缝着。密密的针线,勾勒出的是深深的爱,您偶尔抬头,静静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慢慢散开……
最美的风景,应属奶奶用不同色彩描绘的不同的。生活写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认真体味两句话的内涵,请根据其中一句或两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或人生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引言式材料作文,写好这种形式的材料作文,首先取决于对引言的理解和把握。理解名言警句,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富兰克林名言中的“空无一物”、“难以直立”是关键词,“难以直立”的原因在于“空无一物”,显然该句的内涵在于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沈尹默先生诗句中的关键词是“立着”、“靠着”,“立着”是“站着”、“独立”的意思,“靠着”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指的是要独立,不要依赖。
其次,发散思维,确定写作的最佳立意。富兰克林名言中的“空无一物”可以放大为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修养、没有凝聚力、没有纪律秩序、没有无私奉献精神、没有团结友爱意识等,“袋子”可以联想为自己、他人、社会或者民族、国家等。沈尹默先生的诗句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俗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声名、地位、水平高的人,他们就像“一棵顶高的树”,令我们敬仰不已。“君子善假于物”,我们可以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但不能完全“依靠”他们而祈求通过怜悯与照顾来获得点滴成就。以他们为目标和榜样,正视自我,找出差距,自强自立,奋起直追,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或逾越他们的高度,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选取恰当素材,明确写作文体。明确两句话的内涵,加以正确的拓展,可以看出供确定立意的角度很多。两句话侧重有所不同,可以立足一句话来写,也可以把两句话结合起来从“充实自我、自立自强”的角度写。居里夫人说:“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雨果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这些都是阐述“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联系实际,这样的例证也不难找到,比如当今社会的“啃老族”现象等。从“充实自我”、“自立自强”、“正视差距”等角度立意,适合于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文体。写作时,要根据占有的材料选用恰当的文体,做到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示例】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杨倩
一片葱郁的森林,鹤立鸡群的往往只有那么几棵,它们充分地享受阳光的青睐、雨露的滋润,但并未依靠他人,靠的是自强不息。
一个国家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尽管在文革中屡受打击,但他凭借自己永不屈服的精神,一次次挽狂澜于即倒。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树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唤醒了中国这只沉睡多年的雄狮。三十多年的发展举世瞩目:奥运会的可喜成绩,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这些骄人的成绩无不彰显着中国由自立走向自强的光辉大道,自立自强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也如此。她,听不到发令枪响,只能跟着别人出发;她,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却赢得亚运会铁人三项赛第四名。她就是来自中国澳门的“铁人”许朗,一个双耳失聪的年轻姑娘。当真相被公开,她征服了全场观众,也感动了网络世界。一个残障人,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不仅完成学业,还与健全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个小女孩,不贪恋父母的溺爱,一次次向新目标发起挑战,用青春谱写出不同凡响的音符。她靠的什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立方能自强,自强方能自立!如今的社会,最受人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所谓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我们的独立性。人的一生中,如果缺少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不可能很好地立足社会。就好像一棵树,如果连雨水和阳光都不能自己吸收,怎么去谈它的生根发芽呢?我们犹如一棵嫩嫩的青草,成长中确实需要一些人的精心呵护,但是,在人们呵护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立自强。否则,一旦失去了相关的呵护,我们甘愿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在狂风暴雨中自生自灭吗?
藤,依靠大树才能向上攀爬,所以它永远不能高昂起自己的头颅;胡杨,在几近荒芜的沙漠中自立自强,所以它能傲视苍穹,奏响生命的绝唱。你要做缠绕攀附的藤,还是做自强不息的胡杨?
[点评]
本文围绕“自强不息”的精神展开全文,论点极为明确,论述也较为充分。文章先写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自强不息,再写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也需要自强不息,继而联系实际表明在成长的呵护中更要独立,内容充实。作者由森林类比,开篇提出论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展开阐述,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结尾处以“藤”、“胡杨”设喻,用选择问句收束,意味深长。该文语言简明流畅,多处运用排偶句式,增强了语势,读之朗朗上口;“一棵树”、“青草”的比喻准确恰当,“藤”、“胡杨”对比鲜明。
正视差距,积极进取 贺光宝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这句话耐人寻味,它告诫我们“依靠着”是没有用的,要做一个“正视差距、积极进取”的智者。
正视差距,能够树立追求的目标。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在列强的铁蹄践踏下饱受欺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与西方列强的科技差距之大,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理,进而激发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希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青年时期的孙中山也积极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大潮,力图用革命的方式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正是由于无数仁人志士正视差距,积极进取,才推动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正视差距,可以激发前进的动力。姚明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他刚到NBA时,出现了很多严重的失误,引起了人们对他的质疑。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认识到自己与世界明星还有一定的差距。差距激发了进取的动力,为了尽快缩短差距,他自加压力,不断刻苦努力和艰苦训练。经过了几年的打磨,他不断地进步。姚明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竞技水准得到很大提高,以至在火箭队的作用比主帅还重要,并且使中国队在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上都获得了好的成绩。正视差距,不言放弃,化作一种动力,用实际行动来缩短与巨星之间的差距,最终姚明成为一名世界级篮球巨星。
正视差距,应当打造追赶的自信。或许我们都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上“鸟巢”内连破男子100米、200米世界纪录的牙买加“奇人”博尔特,其实他小时候在体校训练时起初并不优秀,甚至还常偷懒。由于训练不够刻苦,造成与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教练都对他失去了信心。想到母亲对自己的辛勤付出,博尔特终于醒悟过来。他没有因为与队友的水平差距而气馁,而是坚定了从头再来、拼搏追赶的信心。他以苛刻的训练要求自己,以顽强的信念支撑自己,最终迎头赶上,并从众多队友中脱颖而出。面对差距而拼搏追赶的自信,让世界因此认识了博尔特。
差距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自卑与自强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正视差距,树立目标,激发动力,坚定信念,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
[点评]
在一个促销会上,**某公司的经理请与会者都***,看看自己的座椅上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椅子下发现了钱,最少的拣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有人拿到了100美元。
这位经理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了,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人能猜出为什么。最后经理一字一顿地道出了其中的理由,他说:“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道理:实际上,成功只惠顾那些去争取的人,而永远不会垂青那些袖手坐等的人。当你坐着瞻前顾后,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不妨果断地***,因此才不会在下一个机遇来到的时候,猝不及防,束手无策,甚至失之交臂。
有一次, 我到河边钓鱼,遇到一个捕蟹的老人,他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是没有上盖。我自己出于好心,提醒老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老上慈祥地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想告诉你: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掉。”
有人就很像蟹。记得某地发生大地震,有个小煤矿的工人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往外挤。由于坑道口太小,把出口堵死了,结果也无法逃生。而在附近也有一个小煤矿,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咸道:“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人来!”他自己并不急不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结果二十多个矿**都安全逃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险境。
道理: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给别人活路,最终将会自断生路;你给别人机会,其实也等于给自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