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选知识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一步走步稳,即将步步不稳,我们要学会将学习、积累、训练三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与巩固的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选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文学常识

  1.《陈涉世家》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史学家,文学家。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

  3.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4.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5.《望江南》: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相关知识介绍(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本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世家”是记录王侯之事的,陈涉出身低微,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的。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4)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

  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就可以选择离开。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

  (5)《三国志》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6)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7)词的分类: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分。

  词的发展: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


相关文章: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3.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

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