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初中政治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戒骄戒躁,认真上每一节课,做每一道题
一直以来,我非常认可一种说法,即“心态会极大地影响高考成绩,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体现在6月7日、8日那两天,而是在高考复习阶段的复习状态。”从我个人高三的经历体验来说,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重视。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很容易紧张,心态调整能力一般的人,但只要想一想高考前的每一天虽然不是利用得尽善尽美,也都充实尽力,不留遗憾。认真地上了每一节课,认真地完成了每一道题,尽人事听天命,所以也就比旁人多了一份淡定从容,有助于在高考答题时保持沉着冷静,更好地发挥水平。
另外,平日的练习和各种资料切不可随意忽视,了解一些时政资料背景有时会节省做题的时间,加深的理解无形中会提高正确率。
举个例子:今年的政治高考题不是有一道预测趋势并作图的题目吗?读完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两个趋势都是上升,一个快一个慢;第二反应是这个材料有点熟,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是在试卷上作为题目的补充背景还是时政资料已经记不清楚,但好像与我先前答题时的答案有不一致之处,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再仔细想想就发现应该有一个赶超的过程,因而两根图线会有交叉点。记忆加推理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整理归纳知识点
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能力立意、立足设问”,但是课本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各个知识点是答题最重要的依据。在这方面,我认为跟随老师的脚步就好。
当然自己也要注意:第一二轮的复习覆盖面要广,除了重点知识要重点掌握之外,要注意抓小细节。对于书本上的各个链接和知识窗提及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厘清不同概念词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每一课的知识体系(即讲了什么、各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清晰地掌握。
第三轮复习时要学会从一个知识点阐发开去,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常识中可以联想财政作用、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想的时候要尽可能多角度),这种思维运用于论述题有助于拟分论点,也有助于简答题的多角度答题。此外,我以前曾整理过哲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基本上把它们浓缩成三句话的形式作为分析说明题的第一段(形式基本为:大概念原理+小概念原理/两个对象的相互关系+方法__)
3、多反思总结
题目做了很多,那么不妨试一试分类,可以自己尝试分一下简答题设问的方式、不同类型简答题的答题模式、答案的组织方式、分析说明题不同的类型(理由是否支持观点/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等)。不盲目做题,让自己做的每一道题都有价值。
针对考试的状况,学会分析自己的试卷,分析自己哪部分失分,原因是什么,再针对原因做适当数量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逐步反思改正原先不对的地方。
在一模之后,我发现我的分析说明题做的不好,12分只拿了6分,所以特意找了很多建议措施类的题目,尤其高考题,自己先做一遍,做完后研究答案,把答案分解,尽量还原思考路径。然而由于高考答案水平高,我还是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一头雾水,一直弄不清楚“不一致/不完全一致/一致”分别在哪种情况下用,后来才知道“不完全一致”比较能够考学生的逻辑思维,概率比较大,再后来碰到几道典型的题目,发现分析说明题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原理!尤其是细小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课本内容和题目有机结合。其次思维要缜密,做题要细心,语言表达要有逻辑。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能力有所提升。
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
1.对自己学习政治要自信:
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2.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3.要充分利用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二、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
1.对课本内容要熟: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将这几步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开来。在运用这种先面后点的理解记忆法完成了对课本内容(一轮复习,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书为一轮)后,再回过头来进入第二轮、第三轮力争每一轮的整理与理解都有新的收获。看书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练习。
具体复习可以这样安排:每周(如周末)抽出一定的时间背经过整理归纳后的内容;每天睡前或下午晚饭后抽一点时间(如15分钟)将近一、两天复习的主要内容按条理进行记忆。总之,对归纳整理内容的记忆,要背得细、背得准、背得熟、背得巧。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高考。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1、一般步骤
第一步是要分析现有的条件,即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已经具备的条件;
第二步,是确定目标。它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空中楼阁。
第三步是选用措施。它是实现目标执行计划的保证,包括作息时间的调整,各学科之间的调换和搭配,文体活动的安排等。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个步骤,是安排步骤,它要求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2、计划制定要遵循的原则
(1)确立明确的目标
任何计划的制定都需要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灯塔,它是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
(2)参照生物钟原则
(3)难易适度性原则
二、科学预习
1、要认真读书。
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
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
3、要虚心请教。
有些问题自己想不明白,可与同学讨论、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
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
预习,可适当地做些处选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
5、要认真做好笔记。
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6、预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
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面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2)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
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
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能钻透。
三、专心听课
1、集中注意,专心听讲
有人说,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
课堂是一具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理清老师的思路和线索
思路就是思考线索步骤。是否把握教师的思路,是检验一个学生听课水平高低的标尺。
4、不钻牛角尖,做好当堂笔记
课堂上,教师总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往上讲。有时,我们会遇到些听不懂的问题,这时,也不要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应先将暂时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留到课后去解决,以保持听课的连续性。
所以,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做好笔记,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
5、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为自己布置作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
2、以课堂学习为主原则。
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四、及时复习
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
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复习;第三组问事处六天复习。凛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用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
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
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结果。然而,学生常出现情况是:课上听课,课下做作业,复习环节省略。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不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忘记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复习。
1、课前读书
课前读书时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课前读书绝不是仅仅将课文从头到尾朗诵一遍就完事了。我们通过课前读书,要大致了解课文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初步把握课文的.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要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读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框题、目题把握知识结构。
(2)利用名言、警句、漫画、图片和小栏目等来理解重点、难点。
(3)利用相关链接等补充材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注意课文中的问题。
2、课堂学习
(1)注意联系重大时政热点
(2)注意联系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学习思想品德课重在导行。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同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教材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做。例如,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自己应怎样做等等。
(3)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思想品德课注重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教材知识对其进行利与弊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笔记
(1)记不易理解的知识。学习中对比较抽象的问题。如观点、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等。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听课时最好将老师讲解这方面的具体事例记下来。
(2)记还未掌握的知识。有时我们对某个问题似懂非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就要记下自己还不懂得环节。
(3)记忆理解不透的知识。相对而言,每个人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在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上都可能不够全面。因此,我们在听老师进行全面讲解时,要记下自己还没认识到的方面。
(4)记方法与技巧。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记下老师教我们如何审题、如何分析、如何同教材知识联系等的方法与技巧。
4、课后小结
考试过后自我小结,有助于我们今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考后小结和作业小结应弄清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得失清,就是弄清每个类型考题得失的分数。如选择题得失分数,辨析题得失分数,分析说明题得失分数等。
(2)原因清,就是重点弄清失分的原因。这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知识和能力方面,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记忆是否正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当,还存在哪些不理解的问题等。二是心理状态方面,如答卷前的心理状况如何,是由于过度紧张将复习过的内容忘记了造成失分,还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失分等。三是学习方法方面,如复习是否抓住了重点,老师讲解时是否做了笔记等。
(3)措施清,就是根据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如若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就应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夯实基础知识;若是解题思路和方法上还有欠缺,就应由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等。
(4)方向清,就是在明确上述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如制定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