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注释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那么阿房宫赋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语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

阿房宫赋原文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阿房宫赋注释

(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2)一:统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三百余下里,约合7500户人家的面积。300里地,即150公里,现代人也无法做到,夸张过度,难以令人信服)。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覆压:应当是指“层层叠叠”)。

(5)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8)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0)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11)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12)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1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5)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18)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19)妃嫔媵嫱(feīpín yìng 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0)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2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23)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24)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5)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2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27)缦立:久立。缦,通“慢”

(28)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31)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摽 ,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32)倚叠:积累。

(33)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34)逦迤(lǐ 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6)奈何:怎么,为什么。

(37)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8)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39)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40)庾(yǔ):露天的谷仓。

(41)九土:九州。

(42)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43)固:顽固。

(44)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45)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46)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47)使:假使。

(48)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

(49)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50)族:使……灭族。

(51)不暇:来不及。

(52)哀:哀叹。

阿房宫赋练习题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缦(màn)立 逦迤(yǐ) 蜀山兀(wù) 辇(niǎn)车

B.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剽(piāo)

C.鬟(huán) 呕哑(yā) 锱(zī)铢 在庾(yù)

D.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lì) 横槛(jiàn)

2.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 (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

B.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攻破) 横槛(栏杆)

C.纷奢(奢侈) 锱铢(极言细微) 呕哑(乐声嘈杂)

D.四海一(统一) 族秦者(秦氏家族) 几千万落(座、所)

3.下面各句中加线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绦云扰扰,梳晓鬟也。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宫女。

4.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5.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E.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F.族秦者,秦也

7.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考虑,含有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

D.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杂说一

韩 愈

龙嘘气①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②,薄日月,伏光景③,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④。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①嘘气:吹气。②玄间:青天。③伏光景:指龙驾着云常常可以遮蔽日月的光亮。④汩(gǔ):水奔流的样子。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茫洋穷乎玄间 穷:穷尽

B.薄日月 薄:迫近、靠近

C.然龙乘是气 是:判断词

D.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为:创造、做

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震电,神变化——可以感应产生惊雷闪电,神妙地发生各种变化。

B.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云,是龙使得它灵异的。

C.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虽然龙得不到云,便没有办法神妙地发出各种变化。

D.既曰“龙”,云从之矣——既然真正叫龙,云自然会跟从它了。

3.本文是写的真龙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

4.分析本文写作层次(不以段为标准,以内容为标准)

答:

5.能表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从这一句看,作者的写作意图大致是什么?

答:

【学科渗透训练】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瞿然而起。……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角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叙述赤壁之战交战双方以及战争的影响。

2.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

3.在偏北风盛行的冬季,赤壁地区出现短时间的东南风,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典型热点考题】

(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色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袅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瞻。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俨骖 于上路 ②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④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A.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不同。

B.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相同。

C.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也相同。

D.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不同。

2.“穷”的意义有①不得时,不得志 ②生活困难 ③穷尽,完 ④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填出“穷”相对义项的序号。

A.鹤汀袅渚,穷岛屿之萦回( )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E.振穷困,补不足( )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驾着车在山路上(前行),在高大的丘陵看风景。

B.鹤汀袅渚,穷岛屿之萦回——鹤、野鸭止息在水平的平地和小洲上,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

C.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用桂树木兰修筑的宫殿,就是冈峦的样子。

D.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寒雁一声惊叫,到衡阳就不叫了。

4.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是写的远景,景物有四种。

B.这两句展现出一幅阔天高远的江南秋景。

C.一个“飞”字,既写出野鸭离水飞动的情景,又写了晚霞变化莫测,随风飘动的美景。

D.“秋水共长天一色”既写出了水天相接的壮阔,又写出了水和天的深蓝而碧透。

5.对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景物,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于崇阿”四句,写登阁所见的景色。

B.“层峦耸翠……下临无地”四句,写滕王阁之美。

C.“鹤汀袅渚……之体势”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D.“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是写作者看到的近景。

6.这两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对其特点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丽 B.阔大 C.高远 D.深邃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2.选出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

B.位卑则足羞

C.则思正身以黜恶

D.且庸人尚羞之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气没人传布也已经很久了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晓得停顿和断句,疑惑不能解决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那个人和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5.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级对师道的错误态度。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法,说明“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D.“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

6.对这段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作者在运用对比时,不仅指出了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还指出了由这种态度产生的结果。

C.作者引用士大夫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话,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性。

D.“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是作者发的感慨,结构上照应了段首的“呜呼”。

(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对下列句中加线“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③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C.①与②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③④用法全相同

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的是实际的东西。

C.“复道行空,未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一直延伸到首都咸阳。

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处伸展。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房屋都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构造,如钩如角。

D.复道行空,未霁何虹——通道横伸在半空之中,天没放晴哪里来的彩虹?

4.全是写阿房宫规模之宏大的一项是( )

①覆压三百里 ②隔离天日 ③五步一楼 ④直走咸阳 ⑤舞殿冷袖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

5.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十二个字为第一层,写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

B.第二层,作者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

C.第三层,作者渲染阿房宫外观的奇丽壮观。

D.第四层,写宫内的人物活动,为下一段转入对人物的铺叙作准备。

6.对这一段文字的一些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范围大、楼台高、建筑面积广、包容的河水多等方面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

B.作者从外观写到内部结构,再写到人的活动,层次非常清楚。

C.作者用对比、夸张、比喻、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和气势。

D.最后两句,用夸张和比喻,描写歌舞之盛。

阿房宫赋知识点

词类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辞楼下殿(下,名作动,走下)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谁得而族灭(族,使...灭族,名作动,使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动词。)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6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7

古今异义

1、可怜 古:可惜 今:值得怜悯

2.精英 古:收藏的金玉珍宝 今:卓越人物,泛指在一项或多项领域上的优秀人才和领导者。

8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顺承)

2、 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却)..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