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学生不同于高三学生那般侧重方法和技巧,而是重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三步走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本同步学习
相对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在难度上直接对接高考,要求识记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很多高一的学生因捉摸不透初高中的区别,没有重视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致使整个高一就在浑浑噩噩中悄然而去,而许多知识点的遗漏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因此,针对高一的学生要先进行课本知识的同步学习,确保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不要出现任何知识上的漏洞。但同步学习不意味着没有侧重。有些学校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可以简单回顾,重点学习不会的、遗漏的、不明白的,把不会的知识学会了,遗漏的知识填补了,不明白的知识搞明白了,基础也算得上真正夯实了。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我们要做的绝不是仅仅会翻译文章,而是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并通过分析这篇文言文,也要穿插文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其将来独立分析课外文言文。
二、高考知识衔接
当下北京高考语文的趋势是出题灵活化,考查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而高一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时机。
1.古代诗歌
高一并未涉及到古代诗歌的考查,仅仅是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古代诗歌分析方法的迁移。比如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是四首现代诗歌,即《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一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而是将这一知识点迁移到古代诗歌的赏析上,甚至是补充词和词牌名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2.记叙文
高中阶段对记叙文的要求有了新的提升,并且自从2015年高考语文改革后,当年的高考作文《假如我和英雄生活一天》便要求学生写成记叙文的文体。可实际情况是,现在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水平仍停留在初中阶段。一方面是因为高一时学校的老师没怎么讲过记叙文,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后学生将重心倾斜到议论文的写作上,对记叙文便有所忽略了。
因为,在高一的同步课程中要侧重于记叙文水平的提升,使其达到高考的要求。
3.文学常识
如今高考语文改革之后,在文学常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将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和简介对应匹配,而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文学素养。一部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他的作者、主题、情节、思想内涵,还要真正有所启示,有所领悟。高一的学生尚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文学著作,此时就可以用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4.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不同于文学常识,涵盖了文学常识。中小学21条改革意见中明确表示,语文涉及的范围也包括历史、地理等知识。这说明补充文化常识势在必行。对文化常识的补充也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增加文化底蕴,对其写作文、理解阅读等都有所裨益。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高中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领悟答题方法的能力和主动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单纯地看书做题使得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有些学生高三时才发现自己知道的作文素材寥寥可数,有的学生高三时才意识到积累的文学常识太少,有的学生高三时也明白自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其等到高三时才觉得“无力回天”,倒不如从高一就开始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1、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古诗文,理解后记得更牢固。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后记忆会更快。当然,背诵后也有助于理解。
(1)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2)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同学们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3)采用“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3、勤写。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1、主动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讲,预习相当重要,特别是古文学习,如果你能在预习阶段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知识归纳出来,学会主动学习,便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2)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
(1)抓住老师的思路,跟紧老师的步伐,学会抓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
(2)抓住关键内容,抓关键词,而不是将所有课件上的内容照搬到笔记上;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
(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
(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