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既通常又细致复杂的工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策略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转变思想,优化教法
袁微子强调:“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搞得教学轰轰烈烈,包含其中的词语教学却往往被忽视或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不扎实。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课堂教学中词语的教学,应采取多种方法,扩展学生释词思路,优化训练,指导运用,以收到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效果。
1、模糊意会,领悟词义。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比较琢磨,理解词义。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3、互换词语,理解文意。
在进行词语教学时,还可以运用换词法。换词就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换词不仅能让孩子联系已有的知识,启发新的知识,还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这个词语时的情感体验。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作者当时用了“到”、“入”、“过”、“满”,都觉得不甚满意,最后决定用“绿”取代了以上那些字眼。在教学时,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用一些词替换“绿”,并说明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最后教师总结说明作者使用“绿”的意图在于它不仅表示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作者将春风拟人化,增添了动态美,“绿”也由此成为全诗的“诗眼”。此种做法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作者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文章之所以生动,之所以具有美感的原因。
4、演示实验,领会意思。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如《乡下人家》中对“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中“大踏步”可以让学生尝试演一演,进一步体会农家的风情。录像的使用也可以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
5、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二、、运用技术,活跃气氛
现代信息技术已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运用多媒体、教学挂图、联系现实生活等方式辅助词语教学,使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提高学习效率。
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三、优化评价,调动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在理解词语的教学过程中,不要以“标准答案”为参照去评价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对词语的情感体验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真正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手段。
一、积极与上下文相结合,对词语进行理解
(一)结合上下文词句义,对词语的意思进行直接感知
在文章中,通过对上下文的阅读和理解,并不难概括和归纳出部分词语的真实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的同时学会对部分词语的意思进行揣摩,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行解决词语问题。例如,在《将相和》这篇文章中,关于“负荆请罪”这一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并找出与“负荆请罪”相关的语料,“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通过这句话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负荆请罪”的意思和用法,这样他们对词语意思进行了直接感知,并达到了理解的目的。
再比如,课文《翠鸟》中对“鲜艳”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鲜艳”一词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如果教师只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生硬的讲解,学生将很难真正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就更不用说掌握它们的用法了。
(二)结合前后文语句间的联系,对词语进行理解
语句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虚词,由于其较为抽象,若教师一味地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口头的解释,学生将很难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难以达到词语教学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解决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对上下文相关句子进行反复的阅读和理解,并对语句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思考,以便加深他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课文《海滨小城》中有句“人们把街道打扫的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甚至”这一词语进行理解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他们弄懂和理解“甚至”这词语前后短句之间的关系,前文“打扫的十分干净”远没有后句“连一篇落叶也没有”所表示的干净程度深,而且由于干净的效果十分突出而明显,所以在文中使用了“甚至”一词,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便能够对“甚至”这一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能明白在何种情境中可以使用该词。
(三)结合上下文句子,感悟故事情节发展
在记叙文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对文中相关故事情节的感悟和叙述来对词语进行讲解。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经验不足,对新鲜的事物和故事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将词汇的讲解穿插到故事叙述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例如,在课文《养花》中对“循环”这一词语的理解,教师若是仅仅从字典意思去解释,学生往往很难明白,这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这一片段进行叙述,“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而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然后回……然后再……”,通过这样一直重复重复,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了准确深入的理解。
二、通过对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来理解词语
虽然日常生活中的部分知识和小学语文教学有密切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然而,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并没有真正做到与书面词语相联系。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某些生活化的词语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指导,以便他们将这些词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比如对于书面词语“乳白”“枣红”“米黄”等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牛奶的颜色、所吃枣和小米的颜色,并鼓励学生进行回忆,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这些书面词语所代表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另外,对于书面词语“树冠”等这类词,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对其的形状和特点进行记忆和把握。
三、开展游戏活动,理解词语
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积极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并将词语教学贯穿于游戏活动中,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词语,而且这样的形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操场上》这一课中,教师除了对词语进行基本的介绍和讲解之外,还可以组织和开展词语归类游戏,帮助学生对所学生词进行归类和认知。教师合理地向学生分配“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些词语卡片,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并阐明这样归类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词语。
一、游戏激兴趣
爱玩、爱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语言。撅起的小嘴,翘起的大拇指,闪动的笑脸,挥动的小手,无不暗示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词语教学上何不顺应这种天性,让孩子玩起来。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
字谜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游戏内容,而字谜往往是根据字的构造特点进行编写的,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字谜游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字、词,不知道大家记住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说字谜,你们猜,猜出来了还要给它组词。”三个太阳;一口咬掉牛尾巴;三人一起去观景……低年级的孩子通过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字、词,既有趣又可以提醒部件,让词语更有趣。
二、朗读品味道
曾经有人这样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是这样回答的: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在朗读上。而俗话也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学生获得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径。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有滋有味地读,去感受绚烂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感悟词语的兴趣。
下面是《两只鸟蛋》一课的词语教学片断:
师:鸟妈妈回家没有瞧见两只鸟蛋,心情怎么样呢?
生:焦急不安。
师:焦急不安就是说鸟妈妈着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谁来做做鸟妈妈?
生1读句子。
师:是的,鸟妈妈在鸟窝旁飞进飞出,可真急坏了,如果能配上表情来读一读会更好,谁再来做一做此时的鸟妈妈。
生2读句子。
师:你的语速加快了,语气加重了,眉毛皱起来了,焦急不安的鸟妈妈来了,一起学着她的样子来做一做鸟妈妈。
全班一起读句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去了解“焦急不安”这个词的意思,但我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学生通过体会“鸟妈妈”的心情,读出焦急的语气、做出焦急不安的表情这一过程,读得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有感情。这样,不但让学生真正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品出了这个词语的味道,懂得了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了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
三、表演助感悟
“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而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孩子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亲身演示词语的含义,使学生在亲身的表演中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比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四季》这篇课文。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春天“草芽尖尖”、夏天“荷叶圆圆”、秋天“谷穗弯弯”、冬天“雪人大肚子”这些有趣的词语,我通过让孩子们表演来达成目标:“孩子们,我们来演一演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吧,你会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手舞足蹈,小手做出了尖尖的草芽,手臂演出了圆圆的荷叶,身体弯曲成了鞠着躬的谷穗,肚子向前一挺,大肚子的雪人也出现了……从这些逼真的演出中,难道孩子们还不懂这些词语所代表的真正意思吗?接着,我马上让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读。就这样,孩子们演得开心,读得认真,学得扎实,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四、多媒体促拓展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不但便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记忆潜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
如人教版第二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我会读”,主要是六个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为了让孩子们拓展出其他的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我课前搜集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我设计了“给美景送词语”的环节。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幅图片,让孩子们把自己觉得合适的词语送给它。有些图片就能搭配多个四字词语,比如:春天里一幅各种花儿盛开图,就可以搭配“春暖花开、五颜六色、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等词语;有些图片只能想出一个对应的四字词语:比如“花香鸟语”;有些图片还可以进行词语的比较,比如“万里无云”、“蓝天白云”等。课堂上,因为有了图片的帮忙,一方面孩子们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了,另一方面还拓展了孩子们的课外积累。
1、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学习积累运用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精篇,语言生动丰富,用词恰当、传神。因此,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和积累词语是最好利用的阵地。
(1)朗读、背诵中学习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优美,如果仅仅从学生语言材料的学习和积累来看,出色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保证了质量,因为这些语言材料的生成能力较强。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会在学生的言语活动中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出色课文还会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等方面深刻的认识与体验。
(2)品析鉴赏中深化理解积累词语
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理解积累词语,就是强调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要防止学生出现浅尝辄止的问题。揣摩比较是词语学习的有效手段。课文中有许多画龙点睛的词语,学生看似懂了而未真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品评、赏析,在品析中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加、减、换、调等形式引导学生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挖掘其蕴涵的意义。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好词佳句,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2、由课内走向课外,扩大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词语的空间
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仅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大量的课外积累。
(1)在交流倾听中学习积累运用词语
人的生活,是一种社会化行为,与人的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途径。我们应致力于合理开发、利用校内外“听”的资源,拓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在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多的。因此,教师应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优美,这样,学生可以在美的听觉环境中受感染、熏陶,积累语言于无形。在课内外、班内外,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语言积累实践活动,如举办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会、讲故事等活动,共同享受积累带来的快乐。
(2)在写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学生写话或作文就是对语言材料的创造性的使用,一方面是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积累语言。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中积累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来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精彩处、空白处模仿写作,这些都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写作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
一、 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策略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