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背诵对于学生而言,最主要是用于复述,也就是你把东西记住,然后说出来,显然这并不是历史背诵和记忆的要求。小编整理了历史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到底要不要背?
大家请试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高考历史是开卷考,会不会人人满分高分?答案显然是不可能。上海高考历史主考历史的思维,重点已经从史实史论史观的具体结构转移到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多元结合。
简而言之,上海历史考得是发现与思考,而不是背诵与套用。
然而,恰恰是这种转变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的重大误区,学生认为只要背几条时间线,背几个大结构,大轮廓就能在高考里披荆斩棘了,然而在高考的具体中,决定成败,或者说决定高分的,往往就是相当细腻的史实。
今年等级考的最后一题狠狠地惩罚了那些不重视史实,不重视背书的学生以及老师。
的确,上海高中历史,上海历史等级考对于史实记诵的要求已经大幅度下降,特别表现在对于具体事件年份几乎不再要求,然而历史是由史实沟通建立的,如果基本史实不清楚,思考材料枯竭,很难完成基本答题。
没有史实的支撑,何来大结构?大认识?多角度?
背诵史实练的是内功,技巧和方法学的是招式,内功不足,即使有再厉害的招式也只是花架子,再厉害的答题技巧在缺乏史实的情况下也是苍白的。在+1时代的上海高考评分标准中,如果只有论述没有史实,论述得天花乱坠也没分。
历史到底怎么背?
1、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
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
①春秋时期;
②吴国;
③军事家孙武所著;
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
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3、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4、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5、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
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6、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
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
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
①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②第二次战争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