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历史复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亚非拉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主权沦丧,欧洲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控制和渗透加强,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高三历史复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欧洲视角

  (一)总体影响:促进欧洲社会转型与近代化进程,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经济:

  1、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引起商业革命。欧洲市场商品增多,贸易范围扩大,欧洲商业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3、引起价格革命,金银贬值,商品价格上涨。

  4、物价上涨,导致劳动人民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贫困。

  5、冲击并打乱传统经济关系,封建领主和商业资产阶级既竞争又合作;资产阶级为开办工场与农民争夺土地,抬高欧洲地租,地主更愿意将土地租给资产阶级而不是农民(领主对农民实行固定地租,考虑金银贬值,地主租给农民实际收入在减少)。

  6、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扩展,英国的圈地运动也随之发展演变,并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圈地运动的时间无限期延长。

  7、服务于海上贸易的特权贸易公司、股权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出现,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近代企业和金融业兴起并不断发展。

  (三)政治:

  1、封建领主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此消彼长,部分领主和地主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经营,资产阶级壮大,为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准备革命力量。

  2、资本主义与封建生产两种新旧生产关系的冲突,使得封建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崛起后日益追求政治权利,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3、促进世俗权利的发展和宗教权威的衰落。

  4、加速国家认同,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如葡萄牙等)。

  5、欧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实力增强,逐步取代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等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中心。

  (四)对外政策: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建立。

  (五)思想文化与科技:

  1、促进欧洲__的传播,同时其他地区文化传入欧洲,欧洲文化更加多元。

  2、冲击欧洲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天主教的思想控制和思想权威受到较大挑战。

  3、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人类的作用得以凸显,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文艺复兴的扩展和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4、推动欧洲教育的发展,尤其对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产生较大影响。

  5、推动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服务于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

  6、促进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推动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六)社会生活:

  1、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欧洲市民阶层兴起。

  2、欧洲物质和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样(戏剧、音乐等发展)。

  3、欧洲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亚非拉视角

  (一)总体影响:文明的冲突,对亚非拉传统社会秩序的剧烈冲击,客观上也推动社会转型。

  (二)政治:

  1、新航路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物资被掠夺,家园被毁,环境破坏,战争带来社会动荡,人口被屠杀和贩卖等)。

  2、对原有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带来巨大挑战,国家主权受到极大挑战,打乱甚至中断亚非拉地区原有社会发展进程。

  3、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亚非拉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主权沦丧,欧洲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控制和渗透加强,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引起非洲部落间的斗争,非洲混乱升级。(从欧洲人手里获得新武器的部落可以轻易俘获奴隶,这些部落也参与黑奴贸易)

  5、亚非拉国家与欧洲国家之间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

  6、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对后来亚洲人民的觉醒(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一定影响。

  7、加剧亚非拉国家内部矛盾,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三)经济:

  1、使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逐步被迫卷入世界贸易体系。

  2、亚非拉地区资源被大量掠夺抢占,人口锐减,极大地制约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

  3、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经济秩序逐步形成,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加

  剧东方的贫穷落后。

  4、先进生产方式、技术和生产关系的传入,客观上也推动这些地区的社会转型与近代化进程,推动各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

  (四)思想文化与科技:

  1、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带来极大的文明冲突,原有文明带来极大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如印第安文明)。

  2、欧洲资产阶级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也促进亚非拉地区的思想解放,文化教育发展,促进新思想的产生,推动亚非拉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和科技进步。

  三、全球视角

  (一)总体影响:世界发展的整体性与一体化趋势,世界市场的形成,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二)人类历史与地理:

  1、改变了世界形式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进入全面更新时代。

  2、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3、初步建立起环球交通网络。

  4、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前全球性联系,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世界从分散逐步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的世界史由此开始。

  5、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二)政治:

  1、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中心,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2、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班牙、葡萄牙实力超越传统欧洲中心地位的意大利等国;荷兰、法国、英国又后来居上,世界霸主地位不断更迭;亚洲古老帝国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3、推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的形成。

  4、亚非拉国家与欧洲国家之间,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早期霸权主义产生,殖民战争和争霸战争不断,导致国际关系紧张,世界政局持续动荡。

  5、各国海洋主权和海洋开发意识逐渐形成。

  6、加剧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西方差距日益拉大。

  (三)经济:

  1、世界各地建立起广泛的直接商业联系,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迅速发展,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规模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

  2、新航路开辟为世界贸易提供了联结通道,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和经济秩序逐步建立。

  3、全球海上贸易格局转变,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为主,变为印度洋贸易与新兴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三条还上线路齐头并进的态势。

  4、海路贸易的重要性和地位凸现,海上贸易据点广泛建立(如澳门),海上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5、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展开竞争,并很快占据优势。(实质是新旧贸易方式的竞争,是传统陆路贸易与新兴海上贸易的竞争)

  6、玉米、甘薯等作物的传播,增加全球粮食产量,进而促进人口增长。

  (四)思想文化与科技:

  1、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冲击宗教思想的束缚,打击了教会的权威,促进思想解放。

  2、新航路开辟,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地理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认识世界的视野,促进宇宙观念的更新(如天圆地方观念改变等)。

  3、扩大天主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4、促进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人文精神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范围,促进各地思想观念的变化。

  5、新航路的开辟,也证明了人类自身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来,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五)文明交流及其弊端:

  1、推动各地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促成人类文明的交融,各地文明日益多元化。

  2、打破世界原有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一定程度上体现文化趋同。

  3、促进商品、人口和物种的全球性流通,族群混合与物种混血现象较为普遍。

  4、日益丰富的物品,改变世界各地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如欧洲饮茶之风)

  5、世界各地资源的掠夺和开发,导致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6、人口和物种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天花、麻疹等造成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大量人口死亡。(疾病的传播,也是欧洲能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地的重要原因)

  7、烟草、雪茄等传播也带来全球健康问题。

  四、中国视角

  (一)总体影响:传统统治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客观上带来社会进步与转型契机。

  (二)政治: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也由此开始(葡萄牙占澳门,荷兰入侵台湾),传统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受到挑战。

  2、中国海防危机初步显现。

  3、西方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引发了“禁教”事件,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冲突加剧。

  (三)经济:

  1、为保护小农经济和防止外来侵略,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

  2、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联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动中国贫瘠地区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推

  动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4、新航路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传入,也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5、日本与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推动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白银成为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同时,围绕白银流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体系形成。

  6、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茶、丝、瓷器出口欧洲,外国白银流入,澳门成为世界航路重要据点,中其丝银贸易等)

  7、17世纪外国货币开始在中国流通。

  (四)思想文化与科技:

  1、西方思想文化随着传教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第一股“西学东渐”的潮流兴起。

  2、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引发剧烈的文化冲突,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3、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对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4、随着传教士到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有利于科技进步。

  5、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的传入,尤其是地理知识的传入,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和眼界,对传统思想带来一定冲击,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改观,传统的华夷观念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五)社会生活:

  1、世界各地商品和物品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如西洋镜等),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及事件方法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抽取字头或核心字,利用一下谐音,把一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形象的鲜活的故事片段

  1.在战争中,出现了很多位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把人名、地名编成一句话,关天培是在虎门英勇抗敌的,就简称为:关门;葛云飞在定海简称:葛定(疙腚),陈化成在吴淞简称:陈吴(陈胜、吴广)。连在一起就是“陈吴关门葛定”。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从南向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抽出字头就可以这样记忆:广厦福宁上。

  3.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再根据谐音刘(留)贺(荷)叶朱(煮)周(粥),连在一起就是:“刘贺叶朱周”,意思是:留着荷叶煮粥。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派系,冯国璋和曹锟一派形成直系军阀,由英美两国扶植;段祺瑞一派形成皖系军阀,靠日本支持;东北的张作霖也靠日本支持,形成奉系军阀。抽出一些字,可以这样来记忆,冯(逢)曹直(曹植)英美,段(端)皖(碗)日,霖(临)奉(风)日。意思是:(今天做梦)逢遇曹植了,长得英俊美丽,(今天是)端碗的日子,(也是)临风的日子,(碗里有酒,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满清统治者依次为努尔哈赤、皇太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9.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

  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

  例如:东汉的统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b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

  2.光武中兴a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

  3.外戚和宦官专权a外戚梁冀b宦官"五侯"

  4.党锢之祸a太学生3万多人b名士范滂

  5.黄巾起义a公元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