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1

王安石变法

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冗兵、冗官、冗费使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措施及作用

富国之法

(1)青苗法。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政府收入增加

(2)募役法(免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3)农田水利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5)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增加国家收入

(6)均输法。节约开支和成本,减轻纳税户的负担

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加强对人民控制,减少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唯才用人。有利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影响

积极:财政收入增加,增强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目的

(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

特点

(1)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

(2)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

失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

(3)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北魏崛起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2)各种制度弊端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北魏初期,在地方上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宗主控制人口.逃避赋役。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

措施及作用

前期(冯太后改制)

(1)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史治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农民获得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推动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3)设立三长制健全基层政权,完善行政体制,有利中央集权的巩固

(4)推行租调制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增加财政收入

后期孝文帝汉化

(1)迁都洛阳。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2)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3)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性质

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影响

(1)经济: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政治: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3)民族: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3

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天主教地位: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政权与教权矛盾加深,天主教会成为各国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4)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对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5)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

主要改革

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概况

1.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开始:“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

意义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内容及评价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2)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3)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评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2)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4)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发起者和时间

国王亨利八世,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实质

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内容

(1)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特点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影响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3)天主教会的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4.结果

建立了不受罗马教会控制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5.历史作用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2)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4)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实质

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7.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