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参考

  八年级地理上册怎么教学,这里是教案,你想知道吗?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 河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 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

  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

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

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一题)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

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

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

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

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过渡)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

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

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

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

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

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

总结

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

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

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

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

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

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

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

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

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

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

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

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

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

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

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当堂检测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屏”。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委,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3.看图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面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忧患。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教师用动画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活动:找学生上台 画地上河。

  探究2:

  播放黄河水灾视屏并提出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重点就是“治沙”。

  (四)根治黄河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应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治理。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黄河的状况。

  四、当堂训练:

  基础训练上题目。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河流的特征,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心的课文《自然灾害》。

  板书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

  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说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2.48,2.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放在减灾工作必不可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59,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课堂活动

  了解避灾方法。举出实例如“遇到洪水时如何自救?”“当发生泥石流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可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自救方法,后由老师补充,并提供给学生实用、正确的自救方法。

  当堂检测

  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2、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3)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

  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举例分析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

  2.通过材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引导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1.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要求:①仔细阅读课本62-66页的内容,独立自学。

  ②依据学案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知识并标记,时间10分钟。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练一练:我们使用的纸张和铅笔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

  2.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

  3.结合图3.1、图3.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各有何特点?

  练一练:将下列资源进行分类,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代号

  A温泉 B树木 C草地 D潮汐能 E藏羚羊 F风能

  G海鱼 H核能 I天然气 K花岗岩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4.对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

  二、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5. 阅读课本64页,填下表

种 类

陆地面积

已探明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不足1/2

 

 

1/4

 

  6.从上表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为:总量 ,人均 。

  7.受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影响,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图3.4,完成这个任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合作交流】

  要求:①小组长组织,先核对答案,后解释原因。

  ②组内成员积极发言,互帮互助,时间6分钟

  8.交流【自主学习】中所有题目

  9.结合64页活动2,思考: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10.完成课本66页活动1:为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展示提升】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流利,时间:5分钟。

  【当堂检测】

  要求:独立完成,时间7分钟

  1.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对人类活动有价值 D.对人类活动无价值

  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大米、煤炭 B.耕地、淡水、铁矿石

  C.石油、闪电、工矿产品 D.野生动物、噪声、草地

  3. 连线: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风能

  4.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少,且人口仍在增长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行为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B.节假日大量赠送纸质贺卡 C.学生使用“循环课本” D.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6.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5。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资源现状是

  ★(2)我国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漫画“所剩无几”反应了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了使自然资源可以可持续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

  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板书 二、地区分布不均

  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

  [展示]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展示]防护林体系示意图、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景观图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三节 水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示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2.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4.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二)难点

  1.工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2.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水是生命之源”(或出示黄河断流、遭受旱灾地区旱情图片)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答:水是生命之源)

  【小结】对,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水资源。

  二、讲授新课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出示漫画“全球水危机”

  结合课本P76活动题2谈谈你对水资源危机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短缺

  【提问】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什么问题?(答: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

  【讲述】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原因?

  出示漫画“洗车”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在我们身边有类似现象发生吗?(答:略)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出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漫画“就地取材”

  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生答:水资源污染严重)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或水资源污染图片)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图片),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资源问题之一。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惊人和污染严重。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播放视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提问】从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出示我国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读图】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哪一个因素有关?

  【提问】针对我国水资源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

  【提问】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兴修水库。

  【提问】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答)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生答)

  2.你认为解决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调水。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生答)

  【提问】为什么选择长江?(生答)

  【提问】你知道南水北调有哪些路线?

  出示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和江都抽水站图。

  【提问】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还有哪些途径?

  (生答)寻找新的水源。哪里可以寻找到更多的淡水水源?

  (生答)控制人口数量。

  (生答)节约、保护水资源。

  【小结】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些措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

  措施 所解决的水资源问题

  A.跨流域调水 1.人均水资源不足

  B.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2.空间分布不均

  C.节约、保护水资源 3.时间分布不均

  D.兴修水库 4.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能提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如果一边兴修水利一边污染浪费,工程措施还有意义吗?在实施工程措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什么?(生答)所以从某中意义上说,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出示我国节水标志

  【讲述】为了更好的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1000多份稿件。2001年3月22日,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国家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康定平老师设计的这个标志成为国家节水标志。

  【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有什么含义?(生答)

  【活动】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言,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用具体行动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播放视频】“保护水资源”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出示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图片。(如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等图片)

  【讲述】在农业用水上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活动】工农业生产离我们学生群体似乎比较遥远,生活中如何节水、保水却可以大显身手。

  (1)首先,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你和你的家人

没有

评价

1.刷牙或淋浴中抹香皂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

   

2.淘米、洗菜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地方?(浇花、冲厕所等?)

   

3.有没有使用节水龙头或节水器具?

   

4.有没有经常用水解冻或冷却食物?

   

5.洗碗筷是有没有把水龙头关上?

   

6.水龙头有没有漏水?

   

7.有没有过量使用洗洁剂?

   

8.有没有把衣服储满洗衣机才洗?

   

9.上次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

   

  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要真实

  (2)他们的行为习惯该如何评价?也就是说,应该怎样做才是节水的行为?我们来讨论一下,总结出家庭节水的小窍门。(生答师小结:)

  (3)制订一个节水在家或学校节水计划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4、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设计经济合理的路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 交通运输

  (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

  (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

  (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

  (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出旅行、运送货物等都离不开交通。其实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时代,运输手段不同而已。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丝绸闻名世界,早在汉代,我国的丝绸就由联系东西交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波斯和罗马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教师总结)最早,人们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运输各种物品;尔后,人们又利用马、牛、骆驼等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则主要利用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已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且运输方式多样: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这些都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水、陆、空越来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大多使用燃料做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排放CO2等气体,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讨论)那么应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植物造林,使用新能源等。开放式讨论,正确的予以肯定鼓励)

  (承转)现代交通运输工具能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人们还广泛利用它呢?它有什么优越性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资料来分析。

  (资料1)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资料2)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全部开工。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同)秦(皇岛)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师生总结)现代交通工具的优越性

  1.现代工具速度快,容量大。

  2.现代工具可加强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往来。

  3.现代工具的使用可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还是对偏僻的村庄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先发展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当之无愧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难怪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

  3.新增的公路、铁路起什么作用?(便于煤的运出,便于游客和当地人的出行,带动经济的发展)

  (板书)三、铁路运输

  说明,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矿山、工厂和城市,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板书)1.铁路线的命名

  为了方便人们坐车,顺利到达目的地,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每条交通线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北京到包头之间的铁路线叫?(京包线)宝鸡到成都之间的线叫?(宝成线)那么这些交通线是怎样命名?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请大家利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去明察秋毫,找出其中的奥妙。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板书)三横五纵

  (填表总结)让学生脱离开图,依记忆填。(分组计时比赛)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线——京广线

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

5.包兰线——宝中线(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陇海线——兰新线

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

  当堂训练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二节 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

  (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展示: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3)得出农业的地位(人民温饱、现代化的关键、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板书: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P93和图4.10,完成表格,总结东西部的农业差异及原因

  (1)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请同学找出最明显的界限。

  (2)分析我国东西部农作物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完成表格。小结如下表:

地区分布

农业部门

分析差异原因

东部地区

种植业、林业、渔业

气候(热)

地形(土)

水源(水)

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西部地区

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

  3.学生活动三:讨论比较,了解南北方的农业差异及原因

  (1)结合阅读P93课文及图4.10,分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四个组,讨论各自的农业特点。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

旱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小麦、花生

甜菜、棉花

分界线: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南方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完成P99页的活动题。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三节 工业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三节 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板书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明确: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再由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指导学生完成P104页活动题。

  板书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分析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了解了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同学们生活在中关村地区,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1988年,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科技园区。现来学习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幻灯片展示主要内容: 《中关村——科技的摇篮》

  1.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果。

  3.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未来。

  让学生举例你所知道的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讨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边、内地依靠各自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教师: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基地正在以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使老工业基地出现心的活力。

  举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例,并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我国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参考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3.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4.八年级地理上册重难点

5.8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