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一语文

  3、课时安排:2课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研讨,找出本课的疑难问题。 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其写一句合乎语境的句子

  2、了解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3、整体感知课文,沥青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主要以场所的变换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本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不难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借助景物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是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在处理教材时,我搜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和文本,欲借此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并结合“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

  本文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借助小组互助合作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并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借助小组,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默读、浏览、精读课文,循序渐进地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通过读、品、练等步骤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引入本课学习。

  【百度图片】鲁迅先生头像

  2、预习提问:本文出自何处?请同学们简单介绍。

  3、板书课题、交待 学习 任务。

  二、 预习检测:

  1、掌握读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wú) 收敛(liǎn) 脑髓(suǐ) 攒(cuán)

  秕(bǐ)谷 蝉蜕(tuì) 书塾(shú) 宿儒(rú) 倜(tì)傥(tǎng) 窦(dòu)

  2、释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拗:(ǎo),用力弯曲。

  三、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

  本文讲述了几个地方发生的故事?

  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四、合作探究

  默读第一部分(1——9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在作者眼中,百草园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和故事?

  五、精讲点拨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

  确凿 蟋蟀 鼎沸 桑葚 收敛 骨髓 叵测 人迹罕至 倜傥

  2.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3.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德育目标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重点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3.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放一段音乐《童年的小摇车》)同学们,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2、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伟大 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 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为早上开的花,到傍晚才去采摘。比喻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到晚年回忆。

  4、关于百草园: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5、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三味书屋” 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入肴馍,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确凿、菜畦、桑葚、长吟、轻捷、斑蝥、臃肿、攒、敛、鉴赏、人迹罕至、秕谷、系、书塾、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叵、拗

  2、教师增补:

  多音字

  拗:ǎo 拗断 ào 拗口 niù 执拗 宿:sù 宿儒 xiù 星宿 xiǔ 一宿

  折:zhé 折断 shé 折本 zhē 折腾 系:xì 关系 jì 系住

  三、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b) 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2、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3、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合作探究

  1、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

  要求学生运用“不必说…”句式及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

  (或讲述童年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或回忆小学捉泥鳅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初中后的见闻。如:“跨入初中大门半月来,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不必说宽敞的实验室仪器琳琅满目,也不必说图书馆那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单是老校门旁那一排黑板报就有无限的情趣:‘时事要闻’‘文苑天地’‘数理世界’‘学生风采’……”口头作文费时不多,却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设了一座桥梁。)

  2、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

  3、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4、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比喻:“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5、为了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 “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形容词;用了“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等动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6、美景再现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百草丰茂的百草园,在身体四周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百草清纯的芳香和泥土温和的气息。时而站在菜畦的垅上,弯腰间一间苗,菜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辉。时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栏,洁白而光滑。纵身从井台上跳下,仰起头来,看高大的皂角树,从墨绿的树冠上,透射下一缕缕笔直的光线,斑斑驳驳地印在地上,微风过处,无数光斑闪耀,像一地碎纸屑在翻动。爬上桑树,把柔嫩的枝条拉弯,摘一把桑椹,又红又紫晶莹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满了口水。看到树叶里拉长声音、引吭高歌的鸣蝉了吗?看到黄黄的菜花上那只忙忙碌碌的黄蜂了吗?时起时伏,嗡嗡不已。突然,一只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去了,天瓦蓝瓦蓝,只有朵朵白云飘浮着,天上早没了云雀的影子。……”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以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7、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本文主要是通过他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来流露他的思想的。而且我们还品味了百草园美丽的景色,相信同学们一定被作者精美的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陶醉了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浙江绍兴、《狂人日记》、《阿Q正传》)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______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主要通过________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散文、早上落下的花晚上捡起来,喻指《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对比)

  3、给下面的名词选择合适的修饰语:

  光滑  高大  碧绿  紫红

  ________菜畦  ________石井栏  ________桑葚  ________皂荚树

  4、选择能准确表现动物(昆虫)动作或声音的词填入下列词语的空格处。

  长吟  弹琴  低唱  窜  伏

  黄蜂________在菜花上

  叫天子(云雀)从草间________向云霄里

  鸣蝉________  蟋蟀________

  油蛉________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三

  教学设计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课,居单元之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写照。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当中,反映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了解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个窗口,文中描绘事件的方法以及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都是值得学习的。

  为此,我想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既能以课本为依据,又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学,学会自我筛查,自觉有意识地吸取网络精华,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现代多媒体、网络能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媒体设计思路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中我采用网络型软件平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整合,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网络平台起到组织、指导各个层次的教与学活动的核心作用。利用网络、筛选、展示 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另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向往依恋的纯真情感。鲁迅先生在他46岁时,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作者及《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检查预习

  重点字词:

  确凿(záo) 菜畦(qí)蟋蟀(shuài)

  缠络(chán)(luò)竹筛(shāi)觅食(mì)

  渊博(yuān) 鼎沸(dǐng) 绣像(xiù)

  锡箔(bó) 桑椹(shèn) 斑蝥(máo)

  攒(cuán) 敛(liǎn) 髓(suǐ)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 书塾(shú) 蜕(tuì)

  拗(ǎo) 盔甲(kuī) 蛉(líng) 窦(dòu)

  厥(jué) 叵(pǒ) 倜傥(tì,tǎng)

  整体感知: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百草园——三味书屋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1-8) (10-24)

  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

  百草园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范文

2.小学六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选教案

3.初一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初一语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程视频

5.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答案

6.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范文3篇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赏析

8.初中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范本

9.初中七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经典教案模板

10.初一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期末复习试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