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地理下册第八章教案设计

  作为老师,准备好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想要一份八年下册第八章的教学设计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3、 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4、 初步学会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印证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利用图片等资料,展示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认识北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懂得尊重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

  2、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水”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诉学生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向往。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

板书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一、北京的地理环境

设置问题

设问:我们在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它的什么呢?

【点拨】在我们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

【读图】展示“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概况,完成P70页【读图】的三个问题,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说一说北京的地理位置?

2、北京市的地形有何特点?

(我们这次去了慕田峪长城,切实感到北京的三面环山具有极佳的军事防御价值,抵御外族入侵,这点是不亲身感受所不能体会到的。)

3、完成P71“阅读”,结合北京的地理位置,谈谈北京的气候特点。

4、北京有哪几条河流?有哪些水库?(强调水对北京城建设的重要性,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5、你从家乡去北京,会选择哪几种交通工具?

教师点拨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读图8.1“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围示意”思考回答

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读图思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理位置重要,背靠群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交通发达、便利,所以新中国定都北京。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职能,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呢?

  

板书

二、政治文化中心

活动安排

1、自学P71“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2、完成P73“活动”,区分文化场所类型。并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教师对学生选择的答案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

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板书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过渡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北京不仅今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个朝代的都城,特别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历史文化名城。

  

板书

三、历史文化名城

活动安排

播放MTV《北京欢迎你》

活动:观看MTV,让学生写出从《北京欢迎你》的画面中观察到的能印证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

将《北京欢迎你》分成四段播放,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边唱边观察MTV的画面,从中发现相关的文化景观。对各组观察的正确率,教师点评、总结,结合MTV里出现的京剧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唱几句。

 

 

学生边看边唱边记。

 

 

通过图片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

 

学生唱几句京剧。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的自豪之情。

板书

1、历史文化遗址

2、民间艺术

3、地方戏曲

总结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作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我们从MTV《北京欢迎你》中也看到了她现代的一面,下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现代的北京。

作业

上网查找、收集图片等资料,编辑设计一份以“北京的旅游景点及路线”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一、北京的地理概况

  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

  二、政治文化中心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格局

  2、城市交通

  3、环境建设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 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教学资源

  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

  ①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②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

  承转: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

  引入课题 第十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学活动2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

  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

  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3)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

  2完成填空:

  台湾岛位于我国的( )海域。它北临 ( ),东临( ),南临( ),西隔( )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二、居民与人口

  1、播放《台湾的居民》录像。

  2、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台湾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三、地形

  1请学生读图:读图2.28,思考:

  ①台湾以哪一种地形为主?分布在哪里?

  ②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小结: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上有150多条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央山脉,向四周入海,河流短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浊水溪上游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湖泊,既是发电能力很强的水电站,又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一:台湾省之最

最大岛屿

最长山脉

最高峰

最大平原

最长河流

最大湖泊

      

  表二:台湾省的地形及分布

主要地形

分布

地形区名称

山 脉

  

平 原

  

盆 地

  

  2、思考题:根据高度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遗迹),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通过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可让学生了解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四、气候与自然资源

  阅读P52课文“气候与自然资源”,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小结:台湾岛四面环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在热带、亚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台湾岛赢得“宝岛”之称的美誉。

  承转: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看看你找到了有关台湾省物产的哪些美称,如‘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蝴蝶王国”、“美丽宝岛”、“东南海上的盐仓”。等,老师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设计结构图进行分析。

  五、经济

  1、观看有关台湾经济的录像。

  2、结合课本52~53页内容,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经济部门?各有什么特点?

  物产丰富,大量出口农产品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

  发达的旅游业

  3、提出问题: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

  六、主要城市

  1、请同学们读图2.32,找出城市台北、高雄及台南,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它们的职能及旅游景点。

  2、欣赏台湾城市旅游景点的图片。

  教学活动3

  随堂练习:读台湾省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峡A:_________大洋B:________ 岛屿C:_________

  (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你知道她有哪些“美称”吗?请你写出来。

  (4)台湾岛位于我国的( )海域。它北临 ( ),东临( ),南临( ),西隔( )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

  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发现并总结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独特的环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在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策略

  对高山、荒漠与绿洲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教学主要采用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

  对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主要采用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新疆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 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一、高山、荒漠与绿洲

  承转讲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自然环境特征 展示:中国政区图

  链接:地形与城市分布示意图 活动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第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

  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学法指导)

  教师总结: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学生读图回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北部有西北──东南向的阿尔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中部有东西向的天山。南部为包括多条山脉组成的东西向山脉昆仑山。

  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内陆盆地。盆地中有面积达32.4万平方千米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盆地中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学生学画示意图。

  (二)独特的环境特征 承转讲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比例尺公式。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疆距海洋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阻挡和高原的屏障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内陆,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 学生量算,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计算结果: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千米,南距印度洋1600 千米,距海洋遥远。

  (三)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 呈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提问:请大家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 心脏 ”──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洋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地区,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联系的主要方式,方便了人民生活,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学生读图回答。

  呈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讲述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提问:请大家读图8.42回答: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着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是茫茫沙漠,如果出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良畜种,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灌溉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来阻止大地的荒漠化。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 呈现:板书提纲 总结讲述: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独特环境特征,重点了解了新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观看、聆听、回忆,抓住要点。

  (二)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疆的农业 讲述: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农业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第二部分,新疆的农业及能源开发。

  讲授新课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疆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仅120~150 mm,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0mm,这就意味着靠天然降水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新疆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绿洲,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

  活动:请大家阅读第42页课文及图8.45、8.46、88页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学生回答。

  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水果。

  稳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播放:坎儿井示意图的动画 讲述:坎儿井中的水来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带。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睿智的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气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这广袤的沙漠边缘繁衍生息。 观看、聆听、思考、发问。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呈现:绿洲农业产品图 归纳讲述: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色彩也特鲜艳,这是因为新疆夏季热量充足,由于空气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同时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生成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减少了对白天生成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且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但是目前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现实,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缓解人—水矛盾。

  1.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型农业。

  2.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

  3.节约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冲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浇花等等。 聆听、感悟。

  提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快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发挥新疆地区的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特色农业呢?

  三、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呈现:新疆油气资源分布图 承转讲述:新疆的经济优势除发展特色农业以外,更主要是发挥能源优势。提问:新疆为什么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工业基地? 答:新疆的两大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预测储量占全国1/3以上,仅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气就占全国陆地下天然气的22%。有克拉玛依、轮台、库车等大型油气田。因此,新疆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气工业基地,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呈现:西气东输图 提问:

  1.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2.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哪几个大的地形区和哪几条大河?

  3.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如何体现经济效益的基本准则呢?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作答。

  答: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

  2.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跨越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个大的地形区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系。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如建筑、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同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缓解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比进口天然气要便宜,这也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天然气是洁净能源,改善了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

  4.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的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对环保的要求。如严格规定28米宽的施工区域,对管道埋入地下的回填土要求必须是草类能够生长,为保护罗布泊地区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 千米等等。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相信这样的工程必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课堂小结 呈现:板书提纲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特色农业,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聆听,观看。

  布置作业 收集新疆发展的资料。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8-56、8-57、8-57

  ①,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②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③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④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2

  ①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

  ②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③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课堂活动3

  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活动4

  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贵州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坡》导入

  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65、8-66、8-67、8-68

  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气候的特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课堂活动2,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69、8-70、8-71,填表

 

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民居

  

交通方式

  

通信方式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课堂活动3、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72、8-73

  黄土高原的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课堂小结


八年的地理下册第八章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八年的地理下册第七章教案设计

2.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测试题

3.八年级地理公开课教案

4.八年级地理第五章教案

5.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