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助学项目策划书(精选4篇)
一、活动背景:
首夏犹清如,芳草亦未歇。此时节,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他们有好多衣服和生活必需品以及各种课外书籍、文具都不打算带走,忍痛丢掉。然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和孩子们仍然生活拮据。一件衣服可以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冬天,一百件衣服就可以帮助一百个人。虽然我们的力量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很微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贡献的力量,让他们感受这点滴温暖和关怀。为此,我们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给贫困地区的同胞们送去温暖,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
二、活动主题:
放飞爱心,传播文明
三、活动目的:
1、收集可用物品捐赠给农民工和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
2、彰显全校师生的风貌。
3、培养我校学生勤俭节约、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优良品质。
4、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方:三农学社
策划承办方:井冈山大学社联
五、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主要是毕业生)
六、活动时间:
七、活动地点:
新老食堂和学校各学生公寓
八、活动流程:
1、活动申请
2、发飞信给社友,动员社友积极参与
3、设计海报
4、在新老食堂摆点,以宣传我们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
5、安排同学去各宿舍收集(主要找毕业生)
6、安排同学给捐赠了物品的同学送书签、写祝福语
7、活动结束,写总结
九、活动注意事项:
1、让参与者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意义。
2、必须向捐赠者说明捐赠物的用处和意义。
3、避免对不愿捐赠的辱骂,采取自愿原则。
5、活动中注意自身安全。
活动主题:心连心,情暖闽科;手拉手,爱在助困
活动地点:xx乡洼
一、活动背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游弋在知识的'海洋里时;当我们在餐桌上分享着美味佳肴,将吃不完的食物随意倒入垃圾桶时;当我们和朋友们一起在商场购物,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时。我们可知,还有一群孩子,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缺衣少食,坐在黄泥巴垒成的教室里,夏季暴雨来临时,不得不坐在浸满雨水的地面上认真听着老师上课;冬季来临的时候,寒风凛冽,孩子们光着脚丫,颤抖着身体坐在没有窗户的教室里学习着。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为了让山区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加美好的憧憬。经走访调查洼教学点共有一二年级及学前班儿童32名,全为x族儿童。其中孤儿2人,低保2人,双留守儿童2人。学校学生全部以农业为主家庭构成。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教室及配套设施老旧。无音体美老师,学生业余活动无法开展。因为地域因素无年轻老师愿意来校任教等现实问题。我们决定开展一次贫困山区助学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起20xx年x月x日止
三、活动目的
关爱贫困山区儿童,为山区儿童奉献出大学生的一片爱心,在定点小学开展特色助学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让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能够使我们同学能够亲身感受山区教育落后的现状,树立同学们的危机意识,鼓励当代大学生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去。
四、活动的流程
前期准备:
1.活动地点的准备——xx乡洼
2.活动人员的选拔:xx中学子,社会爱心人士。
3.活动人员的简单培训:由组织干部交代活动流程、课程安排、注意事项,签订安全协议书。
4.活动队伍的建立:在出发前由组织部推荐选拔队长和副队长,进行分组,负责成员的互相认识和交流。
中期准备:
1.到达活动地点后,由组织部与活动地点的负责人交接,对参加活动的人员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活动任务的分派。
2.按照拟定的活动计划执行,并安排组长和副组长对活动进行监督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后期准备:
1.与校方随时交换意见及做好学生的告别工作。
2.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3.确立长期合作的共识,将双方的情谊延续下去,并由参与者写一份200字的活动感想。
4.回校后对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成员进行公众号投票颁发优秀爱心志愿者证书。
五、特别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必须服从团队的管理,不得擅自离队;
2.活动期间必须注意个人安全,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安全,不得做出危害集体的行为;
3.本次活动期间涉及的诸多费用,将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并协调经费的开支,活动结束后多退少补;
4.本次活动期间禁止携带违禁物品,不得在外寻衅滋事,如出现任何违法行为,将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具体详见安全责任书)
六、活动物资筹划
1.文具类:适合10岁以下儿童阅读的图书60本,需要320根铅笔,320个小学生用的那种作业本,32套尺子和160个橡皮。32个小学生的书包(男生书包13个女生书包19个),32个笔袋(男生笔袋13个女生笔袋19个),32个卷笔刀,32个自动铅笔带铅芯。
2 .体育用品类:乒乓球拍10套,羽毛球拍10套,羽毛键子16个,跳绳16个。
3.生活用品类:七岁的儿童春季运动服五套,两套男生,三套女生,八岁女生春季运动服五套,四至六岁春季运动服男生衣服11套,女生衣服11套。
七、物资接收地址
地址:xx省xx县xx中学
一、活动宗旨
为了响应省劳动厅和省教育厅的号召,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系在xx公司的赞助下开展勤工俭学献爱心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要让同学们真正走入社会深入社会。
二、活动策划组
总策划:
副策划:
审核人:
负责人:系学生会
三、活动方式
1、首先在学生中宣传本次活动的宗旨,学生以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
参加者在本系同学中选拔。
参加者首先到办公室报名。
参加者需有一定的口才能力和较好的知识功底。
家教对象为初中生全部课程。
2、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再以传单的形式派工作人员到xx大街小巷宣传。
3、xx公司以献爱心为宗旨,让美食遍布社会,爱心温暖人间。
4、本次活动经费开支由xx公司独家赞助。
四、活动时间计划
1、本次活动计划开展一至两个月
2、x月x日至x月x日在学生中宣传并组织家教人员选拔。
3、x月x日至x月x日向社会进行宣传。
4、x月x日截止家教。
5、x月x日至x月x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五、活动人员安排
1、xx公司赞助由主席团和社会实践部负责。
2、活动策划由主席团和学习部负责。
3、活动审核由团总之负责。
4、活动通知由办公室负责。
5、活动传单由网络部和宣传部负责。
6、活动人员选拔由主席团,团总之及各部部长负责。
7、传单发放由各部门派一代表负责。
8、家教情况由生活部和体育部负责。
9、家教情况由生活部和体育部负责。
六、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以文艺节目的方式开展。我们将邀请院领导,系主任,xx公司负责人员及相关家长参加。
为加大对困难家庭新入学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切实帮助困难家庭新入学大学生解决首次学费问题,继续做好慈善助学“圆梦行动”品牌项目,确保慈善资助项目惠及更多需要关爱的困难家庭,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0xx年度资助困难家庭新入学大学生“圆梦行动”。
一、助学范围及条件
(一)资助范围
我县户籍20xx年度考取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内本科(公办类)各批次的贫困大学生。
(二)资助条件
1、城乡低保家庭子女。
2、困境大学生(本年度新生)。
3、20xx年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4、因灾因病致困家庭子女;确因贫困而无力支付首次学费的学生。
5、移民、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子女,同等条件优先资助。
6、父母是一、二级残疾对象、父母是荣立二等功退役军人的困难家庭子女,同等条件优先资助。
以上资助对象父母在银行有征信不良记录的一律不予资助。
二、助学方式
通过xx省xx银行向县慈善会定向捐赠的“圆梦行动”资助款,由县慈善会集中分发资助到受助大学生。
三、资助规模与标准
今年全县受助对象50名,标准为每人5000元。
四、申报办法
(一)必备资料
1、本人申请报告。
2、《录取通知书》原件、复印件或县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办)出具被录取证明。
3、xx县20xx年度慈善助学“圆梦行动”申报表(按照表格要求加盖相应公章)。
(二)困难情况证明材料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由镇(区)、农(盐)场低保、农经经办部门出具,民政局救灾救济科复核认定。
2、提供困境大学生证明材料(儿童福利证),由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核认定。
3、镇(区)、农(盐)场民政部门出具因灾致困证明材料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证明材料(入院诊治、出院小结、重症转院等)。
4、一级和二级残疾对象、移民、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军人的出具有效证明。残疾对象和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军人对象由镇区、农盐场民政办室审核认定;移民由民政局移民科审核认定。银行征信记录由申报对象在当地任何一家银行出具并提供。
(三)方法步骤
1、调查摸底:各镇(区)、农(盐)场教育、民政部门与县教育局主动对接,掌握本辖区内新入学大学生情况。
2、申报阶段:各镇(区)、农(盐)场教育、民政部门要认真审核初选对象,组织填报相关表格,审验相关材料后报县教育局计划财务科(学生资助中心)汇总。
3、审核公示:县慈善会会同县教育、民政部门组成专门审核小组,对申报对象材料进行综合审核把关,并根据申报对象的困难程度、高校层次进行筛选确定拟资助对象,并在xx县民政网、xx县教育网、银网行同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集中发放:由县慈善会组织,邀请县领导和相关组织实施部门以及受助全部学生,参加集中发放“圆梦行动”资助金仪式(参与四家单位共同实施)。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及时申报。各镇(区)、农(盐)场民政、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圆梦行动”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全面摸底,及时申报。
(二)明确责任,确保公正。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所有证明材料复印件须与原件核对后签字确认,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公正。
(三)协调配合,注意平衡。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基础工作,所有类型助学救助项目必须从严把关,注意面上平衡。对申报对象要与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xx晚报等单位加强协调联系,避免重复救助,尽量拓宽救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