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通用三篇)

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精选3篇)

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 篇1

20xx年的夏天,烈日照常,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岭南大地。为了践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作为传媒行业的接班人,我主动加入了揭西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三个月当中,我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采访到编稿再到剪辑,全面接触新闻业务。

这是一次让自己充实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关于实习中的点点滴滴,我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关于采访

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的必修课。在实习之初,我对即将进行的采访活动充满无限期待,憧憬着自己能拿着话筒,对着镜头,气定神闲地播报新闻,在电视面前大放光彩。但是去了电视台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憧憬太过美好,被既定的现实彻底打败。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新闻大多数是政治新闻,基本围绕着领导们转。像某领导视察、某地召开某会议等,诸如此类。大多数时候,电视台的记者就像一个小跟班紧紧跟在后面,没有发挥在新闻采访中的主导作用。即便是这样,我并没有沮丧,我明白我要学习的东西永远都比我要抱怨的多。在历次的采访中,我不断向年长的同事学习经验并付诸实践。首先,我要清楚我今天报道的线索,找出新闻由头。在采访中要弄清楚人物关系,对号入座。采访中要细心观察,勤做记录。最后,向事主索要新闻材料。会议新闻大多数时候是由会议材料的,但是有些时候没有材料,我们必须做好笔记。有些事件新闻我们必须熟悉它的背景,因此我们通常在采访中会向事主或有关人员打听消息。

似乎每个记者都会经历这么一件难堪的事,就是被人拒访。虽然我已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真正被人拒绝的时候情绪还是很失落。那次我采访的是一个夏令营的带队老师,她是这个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我试图从她口中得知这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活动目前的进展情况。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她似乎很不乐意接受访问,总拿“不清楚”“不知道”来搪塞我,最后甚至斩钉截铁地中断了我的提问,带着队伍扬长而去了。因为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稿件就无法完成。于是我转而从小朋友下手,逐个逐个地问。最后在一个小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访问了另一位带队老师,取得了相关的信息,勉强完成了稿件。

当然,外出采访并不仅仅是做会议记录,采访当事人这么简单。有些时候,是漫长而无聊的等待,而有些时候是让人崩溃的全程跟踪采访。哪里有新闻,我们就往哪里跑。我们也上高山,我们也下农田,36度的高温,我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站了一个上午,为的是全程跟踪拍摄。当然,这里最辛苦的莫过于摄像大哥了,扛着机器一动也不动,汗流浃背、头顶都能冒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深刻体会到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这项工作随时都在考验你的体力。

关于写作

如果说采访技巧是我的弱项,那么我认为与之互补的就是写作技巧了。大学期间,我们练习得最多的就是新闻写作,我原本以为我在这方面很专业,很擅长。不过此次实习再一次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一切从零开始。

事大多是比我年长的叔叔阿姨,刚开始不知道该如何交流,觉得有代沟,到后来我发现我们总是一起工作,之间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多了。原来只要大家都真诚地在沟通,就能构建一个融洽的工作氛围。他们待我如学生,我待他们如师长。在这样一个友好的环境中我渐入佳境,逐步进入到我的角色中。

关于新闻环境

在县级电视台做新闻,由于机制不健全、队伍不专业、资金不雄厚等因素,我们的新闻常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县级电视台属于事业单位,归行政部门管,由财政拨款,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新闻的自由度。在这样先天不足的环境下,我们做出来的新闻是类型单一的。县级电视台不像省级,市级电视台有新对独立的采编权,也没有自身的盈利,新闻的主要来源是各级各部门下发的任务,很少有主动采集新闻。当地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把关很严格,什么该播什么不该播全凭上级一句话。我在电视台实习期间就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

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 篇2

在法治版组实习,遇到的采访事件会很杂,但都和法律有关系,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太手忙脚乱,也稍微补充了一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至于当个“法盲”。遇到的采访事件各种各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20xx年7 月11日上午9:00在王四营法庭公开审理的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纠纷案,我就得提前了解背景知识,以前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不涉足,可是现在我知道20xx年4月8日,北京市建委发布了京建住(20xx)225号关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未满五年经济适用房不能按市场价出售;并全面停止办理未满五年经济适用房过户。如果我当时没了解到这个,我可能对这件事就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云。

朝阳法院20xx年7月29日(星期二)上午8:40开庭审理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被诉没有办学许可证,学员要求退学费一案,当时去了很多记者,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华尔街一个如此出名的英语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可是结果却令所有去了的记者失望,华尔街一方申请不公开审理,坚决申请,他们认为这件事跟他们机构的商业机密有关,没办法,这个好新闻只好错过。

有几次电话采访的经历,有一次是有个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了橱柜,厨柜在使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出现柜门面板变形、人造石台面断裂问题,将北京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具广场有限公司和厨柜生产厂家北京美嘉赛罗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由于那天时间紧,只能电话采访,提前我就已经想过,电话采访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一定要争取得到有用的信息。给红星美凯龙的第一个电话打过去了,没人接,接着打了四、五遍,还是没人接,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又拿起了电话,电话那头有了回应。接电话的是个女的,一听我是法晚的态度一下就强硬了。因为实际中出现过这种当事人态度强硬的拒绝采访的问题,我不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我赶紧解释,心平气和的说我就是通过法院知道的这件事,并不是那位李先生让我找的您,我只是想听听您方对这件事的看法。听我这么说,红星美凯龙那边的态度慢慢转变了,我和她聊了半个多小时,从谈话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有时会很为难,因为当事人太过热情。有一次老师说第二天去安贞法院,是报社的一个同事托咱们组去的,把当事人的电话留给了我。我头天晚上便与他联系好了,他说一定要请我吃饭,我婉转的拒绝了,因为老师说过他要请吃饭千万别答应给东西千万别要。第二天中午,他给我发短信,说在旁边的酒店订好了位置几点在那见,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诉他我手头有事还没忙完。下午采访完,我急忙告个别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请我吃饭。谁知第二天他又发短信说出去喝个咖啡以表示对我的感谢,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没办法了,我给老师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老师乐了,说别害怕,别理他了,发短信你别回就行了。

实习期间接触过三个刑事案件,每一次都让我心里特难受,我挑一个说。朝阳法院20xx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公开宣判一成年男子教唆未成年人盗窃一案。未成年人只有15岁,还是个孩子,脸上的稚气未脱,可就是这么个孩子,如今用手铐烤着双手,成了被告。宣判那天,孩子的母亲到庭旁听,眼泪就没断过。幸运的是,他由于情节不严重,年龄还小等原因,被当庭释放。听到这个消息孩子和他的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泣不成声。庭上只是大概说了一下作案的事情,我觉得这方面读者可能不大会感兴趣,在宣判后,我向那个孩子和他的母亲提出了我想知道的问题。我问孩子被放了之后还会留在北京吗?他说不。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想回老家了,想呆在父母的身边,不想再离开。

母亲当时的心情还很不平静,我觉的还不适宜提问,就半蹲下来与母亲平视,拉着她的手,当庭所有人中只有我一个女的,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成为那个母亲暂时的依靠,可以给她一点力量。先劝抚她不要太伤心,孩子还小,会犯错,但是他改了,如今也当庭释放了,您别太伤心,他会好的。那个母亲也拉着我的手,用力的点了点头。等母亲心情平复下来,话也多了,我一直当倾听者,虽然只是听,但收获不少,知道了很多我没想到的情节。等她说完了,我问她孩子的未来要怎样计划?母亲说我想带他回老家,不会再让他犯错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个细节,开庭前在休息室等候的时候这个母亲有几分钟特别激动,当时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把自己的疑问向母亲提出,母亲说因为当时我从门缝里看见儿子被押了进来,我心里难受,我想他。这一天的采访很成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挖掘出了读者可能想知道的东西。

还有一件事,就是影响颇大的由“小三儿”引起的“死亡博客案”。女白领姜岩因丈夫王菲有了第三者感情破裂而跳楼,“死亡博客”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网友“口诛笔伐”声讨王菲。

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 篇3

寓工作于玩乐之中。在香港《盛世杂志》的实习生活比较轻松,更多时候是寓工作于玩乐之中,我体验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见识到了以前没有机会接触的人或事,而得益最多的应该是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和香港市民给我带来的感动。

与专业有关的记者成了OL?

经院长的提点,第一天我穿了新买的西裤和衬衫去上班。发哥(负责我们实习的上头)把我们叫进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财经记者和一般的记者不同,因为我们常常要出入一些高级场所,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装扮,衣着要大方、庄重。男的,像我一样,西裤、衬衫,最好还有一件外套;女的,最好有一套黑色的西装裙,去哪里都没问题了。”我正在兴庆自己穿得还算正式,发哥又说,“你们的衣服要烫一烫了,像我,每天的衬衫都要烫的,这样穿起来才整整齐齐。”我忍住了没有把嘴巴长大,眼睛却已经瞪得圆圆的,没想到,我成了officelady了!根本就是书本上的东西!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话真的不错!我经常发现,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教科书上提到的一样。工作中犯过的错误,也是老师曾经在课堂上一一提点过的。我还不善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我想这就是实习的重要之处,让我体验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实习期间写过一篇介绍泰国五星级酒店的旅游稿子。实地,我是没有机会去了,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酒店给我的文字资料转变成一篇新闻稿,撇掉一些华丽夸张的辞藻,换成一些比较客观的、实在的东西。编辑看了我的文章后说大致没问题,然后拿笔在资料上圈了几下,告诉我说,这些重点的词语应该多加注意,加重笔墨去写这方面的东西。我当时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写的时候没有这样做呢?这明明就是新闻采写课上教过的内容,我才发现,自己工作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这些理论都摆到一边了,但是实际工作确实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啊!

临走前做了一个专访,是我实习期间唯一一个专访。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但是访问当天还是很被动、很尴尬。紧张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的技术还不纯熟,该如何准备一个专访,访问当中该如何问问题,如何牵引受访者,要做好这些,我想自己还差很远很远,需要更多的锻炼。回头想想,其实专访中遇到的这些专业问题,在课本上都有教到,只是怎么样把它们融入到实践当中,我想那就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了。

提到这里,我忍不住要称赞一下我的同事。每次让他们帮忙修改文章,他们总是先对我的文章表示肯定,然后再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他们非常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很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

没有照片就别写了。对于一份杂志来说,相片的重要性更甚于文字,常常是一个版面只有几百字,其他的都是照片。如果我们参加的会议没有摄影师跟去,关于这个会议的文章一定是不需要的了。编辑曾经很直白地对我说过文字并不重要,相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漂亮的相片,文章就不需要写了。

一大群记者聚集在一起的感觉真好!这次去香港真的深刻体会到香港新闻业的竞争激烈,特别是拍照的时候,我夹在一大群记者中间,听着闪光灯和快门嘀哒嘀哒地响,那种感觉真好!

记得第一天去业绩会的时候,一进场就看见很多记者坐在会厅外的地上,翻资料,打电话,他们都争取第一时间把刚拿到手的数据报告给报社。我们做杂志的,不需要写及时新闻,没有机会体验那种紧张和刺激了。但是他们这么紧张抢时间的同时,又不会吝啬分享各自的资料。如果你在会议上没听清楚什么,问问身边的同行,他都会非常乐意地告诉你,不会独吃,很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感觉!

参加各种记者会,跟着行家照了那么多相片,拍摄会议人物的技术应该是有所提高的。会议上经常出现很有趣的场面,每当重要人物有一点点动作,周围的闪光灯就同时亮了起来,大家都是那么地专业。

喜欢提问。不知道是职业病还是性格所致,我觉得我的同事都很健谈,他们的健谈因为他们喜欢发问。记得我们去到的第一天,大家都问东问西的,问汕头啦,问学校啦,问我们住在哪里,家乡有什么特产等等。相处久了之后,同事还是会问我们很多问题,如大陆有什么出名的歌星啊,大陆人喜不喜欢听香港的流行曲啊等等。本来是我要去向他们学习的,反而变成了只有他们在问,我一直回答,这不是亏了嘛!所以,我想,还是要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做一个懂得发问的人。会问问题是很宝贵的财富啊,可以增强和别人沟通的能力,获得更多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

从香港人身上学到的互相尊重,去到香港,无论在哪里,我都感觉到自己很被尊重,明白到被尊重的滋味是如此美妙。我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相处需要的也许就是这个东西。

在公司里面,领导、同事们对我的尊重,给了我很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记得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领导和同事为我们的到来专门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议,就他们拟定的一份实习计划商量我们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第二天,我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邮箱和记者证;第三天,我就拿到了印着我名字的卡片。一切都那么正式和周到,让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了公司的一份子,心里洋溢着被尊重的满足感!

即使在洗手间,当我洗完手之后,在那里服务的婆婆很客气地笑着递过来一条抹手巾,我也感到了她对我的尊重。然后,我也会很客气地、很真诚地对她说声:“谢谢!”那声谢谢不是客套话,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谢。

工作状态。让我想起来精神为之一振的是香港人工作时候的状态。在实习期间,我参加过许多记者会,跟不少的公司有过沟通,发现他们的那种朝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真值得我去学习。

就拿打电话来说吧,每次我打电话到别的公司,接电话的声音总是彬彬有礼。他们说话的语调短促有力,又不失礼貌,让人精神一振!听了他们说话,我就觉得自己说话慢半拍似的,而且没有精神。作为一个年轻人,那一种状态是我应该具备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这种状态不仅可以鼓舞自己,也可以鼓舞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英语很重要。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去到之后发现,他们的英语水平以及普及的程度比我想象中要厉害。有很多记者会都是用英文报告,而且资料都是英文的。英语水平跟不上的话,许多工作就应付不过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