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礼仪重要性(最新9篇)

国际礼仪有哪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们的社交也会国际化,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国际礼仪吗,

国际商务礼仪 1

认识国际商务礼仪

顾名思义,国际商务礼仪就是人们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共同性的礼仪规范。也可以这样说,国际商务礼仪就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它就是一种世界语。

国际交往强调求同存异与遵守惯例。现在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数不胜数的民族,有几十亿人口。礼仪和习俗因人因地而异。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何况那些居住在不同国家、分属不同民族、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了,礼仪和习俗都是不同的。鉴于此,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的时候,就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即遵守约定俗成的共同的礼仪与习俗规范。

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由来已久,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开始,我们的先人就已经融入了广泛的国际经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广东及江浙沿海一带自古也有发达的国际贸易,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度发展,开展国际经济贸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前景。

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广泛接触的今天,来我国投资经商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国际商务越来越频繁,因此,如要发展,必须知晓必要的国际商务礼仪。

学习国际礼仪心态要求,最为关键与重要的,这就是要有一种宽容的胸怀。老子说过:上德若谷。古人常讲两个词叫虚怀若谷、有容乃大,什么意思呢?因为国际交往就是以跨文化交往为背景的。

国际商务礼仪要求具备的素质

国际商务要求进行外贸交往的人员首先要有一些外语基础,其次要坚守尊重的原则,第三要有自己的原则,支持自己的国家。

国际商务交往要求使用外语

不懂外语,与外国人做生意,有多被动可想而知。特别就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不通外语而与成就商事,已�

如今在我国,年轻一辈的经理人大都有外语的基础,随便的商务交流,经理人可以自由地与老外谈笑,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外语才华,这也可以加深双方的友谊和感情,但在正式的涉外商务谈判中,大家最好把语言沟通工作交给翻译者去做,除非情况特殊,一般不需要你开金口。不管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在对方国家,都应该坚持这一点。

尊重外国客人

只要外国人以合法身份进中国,带着善意的交流和商业目的,我们就不排斥他,我们就欢迎他。知道有外国客人来,时间允许的话,应该准备背面印有他国文字的名片。

邀请外国朋友吃饭,最好准备一份印着他们国家文字的菜单。

与外国人见面,知道外语欠缺的话,应提早安排翻译人员。

学一些外国历史文化知识,即使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在会面时派上用场。

另外,在于外国人做生意、交朋友时,可以经常送给他们一些精致的小礼物,这会令他们非常开心,但送礼物时要注意避讳。还有在未熟悉之前,不要轻易谈论他们国家敏感的政治问题,尤其就是在不知道对方观点的情况下,更要谨慎。

在国外支持自己的国家

不管身处何地,支持自己的国家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深受爱国教育的熏陶,身在国外,我们就会深觉祖国二字的神圣和伟大,也才感知身上的重大责任。

在于外国人打交道时,要不卑不亢,特别就是在国外,言行应该像是外交官一样谨慎。

国际餐桌礼仪 2

1.餐巾不是用来擦汗、擦眼镜或刀叉。餐巾应至于膝盖上,不可挂于胸前。勿拍打餐厅提供的纸餐巾,会惊吓客人。

2.餐叙中,不可任意趴到桌下捡餐巾或拾物,会被误认为行动诡异。

3.勿大声或拍手喊叫服务生,应以左手示意。

4.宴客时,男女主人要先举杯敬宾客。宾客回敬,以一次为妥,并由主人开始依序敬起。不能跳过某人,要依序敬酒。不可以水杯当酒敬人,为不擅饮酒者或女性可以水或果汁回敬。

5.女性不必主动向客人敬酒。男性也不宜向隔桌友人敬酒,更不宜离桌到处敬酒,有喧宾夺主之嫌。

6.正式餐会绝无划拳、逼酒及敬烟等不良动作。

7.吃西餐刀叉是由外向内依次取用。放最左最右边的是吃生菜的刀叉;其次是吃鱼或吃肉用的刀叉。盘子前横放的叉子或匙是吃甜点、喝咖啡或喝茶用的。

8.西餐出菜顺序是开胃菜(鲜蚝、小鲜虾、什锦瓜果或沙拉)、汤、主食(肉或鱼或其它)、甜点(布丁、蛋糕或冰淇淋)及咖啡或茶。

9、西餐饮酒有餐前酒(香槟、威士忌、红白葡萄酒或调酒)。饭中酒(红白葡萄酒或绍兴酒。红肉喝红葡萄酒,吃鱼选白葡萄酒)。饭后酒有白兰地、高梁酒或甜酒。拿香槟杯或葡萄酒杯,手要握住杯脚。拿高脚杯要兼握住杯身。拿啤酒杯则要握紧把手。喝白兰地要手握杯身。白葡萄酒和香槟须放在冰筒中冷藏再喝。

10.吃西餐时,餐桌上如放置一碗水,碗中漂浮一片柠檬或花瓣,那是用来洗手指的,千万不可以端来喝。

11.宴会餐桌上每人面前摆水杯、红白葡萄酒杯等杯子。不可用玻璃杯盛茶及咖啡。喝茶及咖啡均要使用垫盘。

12.吃西餐时,自己的面包是放在左边的小盘子。吃面包要撕一片吃一片。

13.不宜低头喝汤,要以匙就口,喝汤不出声。

14.吃肉或吃鱼要切一块吃一块,并以叉子叉肉或鱼送入口中。

15.西餐吃毕时,刀叉合并齐放在盘子上,叉子向上、刀刃向内;未用完时,刀子分开摆在盘子上左右两边。

16.吃中西餐时,若要短暂离席,要把餐巾挂在椅背上或对折放在面前的大盘子下。

17.男士有为女士拉椅子的礼节,也可由侍者代劳。

18.正式宴会,进餐厅时,要先看放在入口的座位图,找出自己的座位,以免上桌时再仓皇找座位。

19.参加鸡尾酒会时,勿喝太多,否则极易喝醉。

20.请帖指名邀请夫妇时,若夫人临时有事不能出席,可由女儿代替,但要先告知主人。

21.接到请帖后,如不能出席,要尽早设词婉告主人并致谢。

国际礼仪有哪些 3

一、握手

1、握手时力度要适中,大家可以练练。太轻给人以轻视。太重,也不好。

时间:在心里默数1,2,3,4,5后才紧开手。

二、迎接礼仪

1、要先介绍最高领导,依次介绍。你好!这位是我们企业的姚主席,这位是张副主席。

2、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你好,这是王先生"。

3、把小的介绍给老的。"刘总,你好,这是小王"。千万别调换了。

4、飞机场接人时,拿行李,安排住宿。"你好!辛苦了!旅程怎么样?"

三、接待礼仪

1、引导,要走在客人前面。上楼、下楼都走在客人前面距离为一、两个台阶,不要走的太快。一步走两、三个台阶,有的客人尤其是女的,穿着小裙子,走不动,你一下迈两、三个台阶,她要在后面跑,才能跟上你,会累坏人家的。

2、要让客人走楼梯的内侧。主人走外侧。所谓内侧是绕着中心的一侧。

四、乘车礼仪

进乘电梯时主人要先进去,按按钮,再请客人进来。出电梯时要请客人先出去。

一般的商务车是小骄车。当坐小骄车时,大家说司机旁边、司机后排的左、中、右,哪个是第一重要位置、第二。第四重要位置呢?

答案是:后排的右,左,中,前排的司机旁。

如果开车的是主人呢?答案是:前排的司机旁、后排的右、左、中。因为是 这是礼仪方面。当然安全方面就要另有别论了。

五、西餐礼仪

左手拿刀,右手拿*。美国人有时累的时候可以换过来用。而欧洲人不可以换着用。

当吃完不要把刀*一起放到盘中,这时服务员会来帮你收起来的,即使还有许多好吃的你都没有吃,你也不能说:"我还没吃完",会很丢面子的。。把刀、*放到左右两边表示你吃完了,所以服务员要来收的。

那么要怎么做呢?要把刀和*分别放到盘的两边。

记得有一次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刚下飞机就去赴晏。服务员们在每个人的旁边都上了一碗水,这时由于这位中国人刚下飞机特别的口渴,所以就拿起碗就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这时大家都在惊讶地盯着他。他的导师是其中权位最高的,为了挽回这个尴尬的场面,也顺手地拿起碗喝了下去,大家看导师喝了也都喝了下去。后来,饭后,别人告诉他那碗水是饭前用来洗手的,这时他觉得很内疚,要是早知道多好呀!就不会让导师跟着他一起喝这碗水了。

西方上菜一般是按开胃菜、汤、主食、萨拉、水果。你可不要一上来猛吃,后面的还没有吃到呢?你就已经吃不进去了。

吃饭时不要高谈阔论。

六、送礼礼仪

要以礼轻情意重。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朋友特别喜欢钩鱼,常常把钩的鱼送给他。

有一天他就想我该送他什么呢?他特别有钱,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而且他还很挑剔的,后来他就去跟他的朋友说,我陪你去钩鱼吧。

他说:好呀,我明天开车来接你。结果呢?这天他们很不走运一条鱼也没有钩到。这时,他们旁边有一个小伙子运气特别好,一个接一个的,可是他每次钩上来大鱼后又把它放回去。这时这个人觉得特别奇怪,想想他们今天来挺辛苦的,一条也没有钩到就买一条回去吧。正在拿钱时,突然这个小伙子一下钩上来一个小鱼,小伙子很高兴的说,这下终于钩到了。

这个人觉得特别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把几次钩上来的这么大的鱼都放了,钩了一条小鱼就这么高兴"。他说:"你想知道吗?这还不简单,我家的锅只有这么小呀?"

国际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4

(1)握手礼。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颔。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又称合掌礼。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国际礼仪有哪些 5

国际商务着装礼仪

一、符合场合

二、符合身份

商务场合无非也就是分这么五类:

1、日常工作,也就是来公司上班穿啥?

2、会见客户

3、重要会议,比如签个几百亿的单子这种

4、小型宴会,比如发布会、年会什么的

5、重要活动,需要您去走红毯那种

具体一会儿再说,因为甭管在哪个场合,首先还得符合你的身份,这里基本就把大家分为两类:新人和高管,中间普通员工的度根据自己的职位去掌控。

新人穿衣三原则:

1、不宜奢华

还记得电影《华丽上班族》里高管张艾嘉是怎么叮嘱来实习的董事长周润发的女儿吗?

不要穿太昂贵的衣服和鞋子

不要让司机来接送

学会坐公车和地铁

一方面是作为前辈的叮嘱,一方面是来自女人的嫉妒

老娘拼搏了半辈子才买得起的东西,凭什么你生下来什么也不用做就全都拥有?

职场新人穿的比自己老板还好,我只能送你一句:好走不送

2、不宜张扬

作为新人,你首先是来学习的,不是来show自己的

穿着低调大方,远离是非,耐得住寂寞,好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会降

有很多高管,尤其是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高管,常常会有一种顾虑:如果穿得太像一个高管了,会不会跟下面的员工产生距离,影响跟员工打成一片?

作为高管,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公司中的位置,是中层负责人?还是有很大自主权的老板级别?

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高管,都该比普通员工更重视穿着。

虽然在某些特殊行业,例如互联网公司,是完全不在意穿着和形象的。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作为高管,你有更多的机会代表公司出去谈项目谈合作,虽然我们都知道最终决定合作成败的因素还是看实力。但试想一下,一个三天没洗头,衬衫领子一圈油,浑身烟味的人坐在你的对面,你真的愿意给他机会跟他聊下去吗?

一个得体的职业形象,只会令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高管和普通员工不同,需要集张扬内敛于一身,因此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高管着装三原则:

1、不宜过于随便

2、不宜过于廉价

3、注重细节

国际商务人士职业穿衣六大忌

1 过于鲜艳

着装过于鲜艳是指商务人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色彩较为繁杂,过分鲜艳,如衣服图案过分繁琐以及标新立异等问题。

2 过于杂乱

着装过于杂乱是指不按照正式场合的规范化要求着装。杂乱的着装极易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容易使客户对企业的规范化程度产生疑虑。

3 过于暴露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适宜暴露的,比如胸部、肩部、大腿。在正式的商务场合通常要求不暴露胸部,不暴露肩部,不暴露大腿。

4 过于透视

在社交场合穿着透视装往往是允许的,但是在正式的商务交往中着装过分透视就有失于对别人的尊重,有失敬于对方的嫌疑。

5 过于短小

在正式场合,商务人员的着装不可以过于短小。比如不可以穿短裤、超短裙,非常重要的场合不允许穿露脐装、短袖衬衫等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男士在正式场合身着短裤是绝对不允许的。

6 过于紧身

在社交场合身着非常紧身的服饰是允许的。但是必须强调在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不可以穿着过分紧身的服装。设想一下,当商务人员在工作场合穿着过于紧身的服装,凸显线条分明,又怎能体现自己的庄重呢?

国际餐桌礼仪 6

葡萄酒是西方人常用的佐餐饮料,所以一般都是先点菜,再根据菜的需要点酒。

按照通常的惯例,在开瓶前,应先让客人阅读酒标,确认该酒在种类、年份等方面与所点的是否一致,再看瓶盖封口处有无漏酒痕迹,酒标是否干净,然后开瓶。

开瓶取出软木塞,让客人看看软木塞是否潮湿,若潮湿则证明该瓶酒采用了较为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则,很可会因保存不当而变质。客人还可以闻闻软木塞有无异味,或进行试喝,以进一步确认酒的品质。在确定无误后,才可以正式倒酒。

请人斟酒时,客人将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续酒,只须用手轻摇杯沿或掩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前应用餐巾抹去嘴角上油渍,以免有碍观瞻,且影响对酒香味的感觉。

西方各国的宴会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在上酒的'品种上,应按先轻后重、先甜后干、先白后红顺序安排;在品质上,则一般遵循越饮越高档的规律,先上普通酒,最高级酒在餐末敬上。如被誉为“红酒瑰宝”的张裕解百纳干红,因使用国际精品葡萄精心酿造,属于高级酒种,在餐末饮用将给人带来无穷的回味。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酒的品种时,一定要换用另一杯具,否则会被认为是服务的严重缺陷。

我国的葡萄酒礼仪大体上按照国际上的做法,只是在服务顺序上有所区别。斟酒等服务一般为主宾、主人、陪客、其他人员。在家宴中则先为长辈,后为小辈;先为客人,后为主人。而国际上较流行的服务顺序是先女宾后主人,先女士后先生;先长辈后幼者;妇女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另外,我国在酒宴上常有劝酒的习惯,而世界上不少国家却

国际礼仪有哪些 7

1.当你受邀到别人家里参加宴会时,记得带上礼物,空手上门是极不礼貌的。

2.礼物价位未必要高,但一定要包装精美。

3.如果不确定主人喜欢什么礼物,可以选择最保险的三样东西:酒、巧克力、玩偶或有卡通人物图案的东西。

4.了解不同国家接受礼物的习惯。日本和中国人不会当场拆礼物,西方主人却习惯当众打开礼物,跟你道谢,并赞美你的礼物。

5.要特别留意每个国家的送礼忌讳:送中国人钟、伞和手帕,意味着分离;送阿拉伯人香水,他会以为你想染指他老婆;送拉丁民族拆信刀,代表你在向他挑衅。

6.送花也有学问。送花要考虑文化差异。以花做为宴会礼物时,要在宴会开始2小时之前送达,以免干扰主人布置会场。花朵数目必须是偶数,尤其严禁送13朵花。玫瑰花不能随便送,这暗示你跟对方有爱情关系。在中国代表母爱的康乃馨,在法国却成了不吉利的化身。台湾人眼中的紫罗兰很浪漫,在欧洲却是丧葬用花朵。中国

国际交往中的商务礼送礼礼仪

挑选合适的礼品

馈赠国际商务礼品时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国际商务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为送别人没有的东西,最易于被对方接受。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选择适当的赠礼方式

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用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则喜欢用淡色包装纸。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国家,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选对正确的赠礼时间

赠礼要适时。送日本人商务礼品,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送阿拉伯国家的人,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送英国人,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如果对方是初次结识的法国人,就不能第一次见面就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

根据场合、对象进行赠礼

赠礼要分清场合。去国际友人家做客,不要带在宴会上吃的食品作为礼物。出席酒会、招待会不必送礼,必要时可送花篮或花束等。同样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赠送礼品也应有所不同,如中国人讲究送烟送酒,而日本人却送酒不送烟。给德国人送礼时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而向南美国家的人送礼,千万不能送刀或手绢,因为刀意味着双方关系一刀两断,手绢则总与眼泪、悲伤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国际交往中的商务礼,一定要掌握以上基本的送礼礼仪,才能达到良好的送礼目的。中国人送礼大多数选择送酒,良方酒是送礼的首选,健康养生两不误。

送礼的注意事项

礼物始终还是新的好。因为没有人会喜欢收到二手货。

勿购“有用”的礼物。这个建议特别是相对那些只懂得买家庭用品给自己喜爱的女人的男士们。实用的礼物不但没有想象力,更没有心思。应该记住你是送礼物给一个人,而不是给这个家庭无论你的礼物是3元还是300元,都首先要撕掉价签。送一份明码标价的礼物,好像在提醒对方,我的这份礼可是花了多少多少钱。你在期待回赠吗?还是想做一笔等价交换、物有所值的生意?一般认为礼物上贴着价签,是不礼貌的。对想表达心意的你来说,也是不聪明的。

精心挑选包装。礼品不同于自用,好的内容重要,好的形式更添彩。送礼原则是尽可能地选漂亮包装。

相对来说,送女性礼物总是简单的,女人生活中的小零碎儿多,都是你送礼的好选择。女性天性的女儿性、妻性、母性,都可以在送礼中大加迎合。

尽管如此,送女性服装仍属于不智之举。不要说色彩和款式真是千人千好,难以揣摩,关键的障碍是尺码——瘦了固然麻烦,肥了也惹她不快:难道我就有这么胖吗?

把握好送礼时机。送礼可以有许多机会。我们每年只能给一个人送上一次生日礼物,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在别的时间送上“非生日”礼品,长期以来,非生日礼物一直承担着增进感情,抚慰受伤心灵及修复破碎友谊的重任。

搞搞新意思。如果要送礼给一个对什么也不感兴趣的人或什么也不缺的人,那真是最麻烦的事情。不妨动点脑筋,请他(她)去看一场极具吸引力的表演。

衡量合理价钱。这份礼物是因太便宜而失礼,其实礼物的价值应以你与收礼者的关系而衡量,以避免令双方尴尬。

个性化的礼物。自制的礼物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它会表达你的心思。

据说领带和腰带是不宜送给男性的,除非你和他有亲密关系。因为这些东西有要拴住对方的意思。依此类推,送女性项链好像也不太合适,更不用说戒指了。

国际礼仪有哪些 8

1、维护好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是所在单位甚至是所在国家整体形象的化身,所以做好个人形象工作非常重要。

通常要求男子不蓄须(艺术工作者除外),鼻毛、耳毛不外露,不留长发;女子不剃光头,不剃眉毛,不暴露腋毛,不化浓妆;不刺字、不纹身。最适当的表情应当是亲切、热情、友好、自然。

表情过度夸张还是表情过于沉重,或者面无表情,都是不应该的。要坚决改正就像当众擤鼻涕、剔牙齿、抠脚丫等不文明的举止动作,要认真纠正诸如对人指指点点,大声交谈,就坐后高翘“二郎腿”并且脚尖或鞋底直对着别人抖动等这一些失敬于人的举止。

要使用规范的尊称、谦词、敬语和礼貌语。重视待人接物,是维护个人形象的重要方法,不仅要善于运用常规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

2、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国际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意识到,自己代表单位、民族、国家。所以,言行必须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宾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低三下四、自卑自贱,也不应该表现得放肆嚣张、孤芳自赏。

在国际交往中坚持“不卑不亢”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一原则同时表现为:无论交往对象的国家大小、强弱,都要给予平等的尊重、礼遇。

3、热情适度

“热情适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适度”这一基本原则,不要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让对方难以适从。对待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对方不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没有污辱我们国格人格,就没有必要去评判是非对错。特别是不要当面对对方进行批评指证,或是进行干预。

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要根据双方关系的不同,和对方保持着适度的空间距离。

国际交往中,人和人距离小于0.5米之内,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所以也称为“常规距离”;距离大于1.5米、小于3米,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距离在3米以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和陌生人相处。

和外宾相处,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加检点。要在国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注意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在国内,朋友相见时,彼此拍拍肩膀;长辈遇见孩子时,抚摸一下对方的头顶或脸蛋;两名同性在街上携手而行等。但是,外国人却绝对接受不了这一套。

4、求同存异

世界各国的礼仪和习俗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于礼仪类似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求同”,就是要遵守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要重视礼仪的“共性”。“存异”,就是要求对其他国家的礼俗不能一概否定,不要忽略礼仪的“个性”。在必要的时候,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表示尊重。

在国际交往中,在礼仪上“求同”,遵守礼仪的“共性”,也就是在礼仪的应用上“遵守惯例”,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见面礼节,那些都属于礼仪的“个性”,握手作为见面礼节,可以说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是“共性”。

5、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国际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去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工作、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的时候,更要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

要做到“入乡随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是既要了解,更要尊重。没有了解,就无所谓尊重;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尊重是建立于了解基础上的。

在国际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要讲究“客随主便”。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6、尊重思维习惯

在对外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不要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要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敢于并且善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或肯定。如对方赞美自己的相貌、衣饰、手艺时,一定要落落大方地道上一声:“谢谢”,也是为了接纳对方。称道自己的工作、技术或服务时,同样要大大方方地予以认可,而不要小里小气,极力进行不必要的否认。

和外国友人进行交往应酬时,无论如何都不要说出“瞎忙”、“混日子”、“什么正经事都没有干”之类的话。这些话,会被对方看成你是个不务正业的人。

当自己设宴款待外国友人时,应当在介绍席上菜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说明:“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等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有必要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时,先要说明寓意、特点和用途,也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

7、模仿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的情况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要急于抢先。不妨静观一下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并采取一致的行动。这么做的话,就不至于弄巧成拙。

模仿原则,一方面要求在难以确定如何行动才好时,应尽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动,免得出丑露怯。另一方面又要求在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好,而又必须采取行动对,最好先视察其他人的正确做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和当时的绝大多数在场者行动上保持一致。

8、尊重隐私

个人隐私,就是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情。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把是不是尊重个人隐私,看成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

国际交往中,个人收入多少,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脸面,十分忌讳别人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资外,那些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住房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等,因为和个人收人相关,都不适合提到。

国外,普遍把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而对于“老”字很忌讳。对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不以为然。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致极,甚至还 闲聊时,一般都反感别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

外国人大都把私人住所看成是私生活领地。都不喜欢轻易地把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我们对于别人打听诸如“是哪里的人”、“什么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等问题,认为是正常的。

然而外国人却把这些内容看做是“商业秘密”,反对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随随便便地擅自查对方的“户口”。

在国际交往中对信仰和政见避而不谈。在国外询问一下对方:“最近忙什么呢”、“怎么好久没见到你”等,这一类的问题非常忌讳,认为向别人探听这一类问题的人,不是好奇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

我们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就必须避免涉及这些问题。

9、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在西方社交场合,是否遵循“女士优先”是一条成规,是评价男士是否有男子汉气概和绅士风度的首要标准。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为她们排忧解难。

在国外,“女士优先”是礼仪的基本原则,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做法,每一名成年男士都要认真对待。

走路的时候,同行男士应走靠外一侧,女士则走贴近建筑物的一侧;如果两女一男同行,应让年长的或较弱小的一位女士走在中间;如果两男一女同行,让女士走在中间。

上楼梯时,女士走在前面,男士走在后面,下楼梯时相反。因为万一发生意外,男士可设法保护走在前面的女士,万一自己滑倒,也不会倒在走在后面的女士身上。

看影剧时,同行男士应坐在最靠近走道的座位上,影剧结束时,男士应站在走道边等女士出来后,再一起走出影剧院;如果影剧结束时,因走道拥挤而不能并行,男士应走在女士的前面。

出席晚会或宴会时,同行男士应先给女士找好座位,并等女士坐下后再坐下。如果没有专人服务,男士就应该为女士拉出椅子,等她站在椅子前的`时候再把椅子稍稍往前移,直至女士就坐。

国际礼仪有哪些 9

一、打招呼差异

商务会面谈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初次见面就会出现问题。中国文化讲究“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习惯根据职业、官衔、辈分等称谓他人,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职务,地位和彼此的关系。而西方平等观念比较强,称呼规则简单,除了对某些特定人士称呼,一般很少用头衔称呼别人,在非常正式的商务活动场合下,西方人以Mr.称呼男士,以Miss或Ms称呼女士。一般情况下会直呼其名以示亲切、平等。与西方熟人之间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尊称为“Mr某某”会让对方误认为你试图与他人保持距离。

二、时间观念差异

守时是商务交往中的重要礼仪之一,但是,中西方对“守时”的理解,对时间分配和利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认为提前一些赴约是礼貌的,然而在西方人则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事先通知是西方人时间观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西方国家,请人吃饭或参加商务谈判活动都要事先通知,临时的邀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怠慢,不管多诱人基本上都会被拒绝,在中国现代商务交往中,邀请与会面一般也是要提前预约的,但是即使最后一分钟对方也会接受和欢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还表现在谈话方式上,中国人在商务谈判,经商中,喜欢感情投资,在交谈中不急于进入主题,谦虚,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保持选择的灵活性,有时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被西� 而中国人却认为西方人的直接与简洁带有冰冷甚至傲慢的味道,不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商务活动往往无法顺利开展。

三、送礼方式差异

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然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礼品选择与馈赠礼仪上却各有千秋。在中国,虽然嘴上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但却认为礼品越贵重越能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以促进谈判的顺利达成。西方商务人士也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但他们比起礼品价值更看中礼品包含的意义。他们讲求的是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及浪漫的情调。

国际商务交往的礼仪注意事项

1、交流方式要注意。在国外几乎所有的会谈都是英语,如果语言上有障疑,可随团带备或在当地聘请一位翻译。此外,在多数会谈中,开场白都非常简短,交流也都很快进入正题;切忌在会议中斜靠在椅子上,或把手放在头后面,或二、三人窃窃私语,或闭目小睡,或无精打采等,这些都是对交谈双方的不尊重并会引致反感。

2、见面进要有礼有节。一般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先讲自己的`身份,然后请教对方。此外,国际上往往在互相介绍时有互相交换名片的习惯。

3、参加商务活动要守时,因为出席商务活动抵达时间的迟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访问国主人的尊重程度。

4、参加宴请活动要有礼节。出席宴会应正点或提前二、三分钟抵达,告辞时要等主宾退席后才能退席。确实有事需提早退席,应向访问国主人道歉后悄悄离去。

5、选择适当之称呼方式。在国际交流中,一般在招呼上均称先生、女士和小姐。但要注意在招呼地位高的官方人士时,要选用“阁下”或称呼其“职衔”方式。

6、带备适当之礼品。在国外,大多数商业机构有鼓励或禁止送礼,有时赠送礼品会使访问国主人处于一种在道德上进退两难的境地。但适当之友谊礼品,如国产的一些很有特色且花销不大的纪念品或带有公司标志的意义和独到的作用。

7、穿着服饰要合适。参加商务活动或宴请,正统的西服和领带是必要的,对女士来说一般也应着礼服或西服。

8、要了解和尊重各国的特殊习俗。出国前最好是多查阅些有关访问国资料,了解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否则会使访问国的主人误以为对他们不尊重,以致整个商务访问活动宾主双方的不愉快,甚而辙底失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