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了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了解一定的急救知识真的很重要,不仅是自救,还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他人。这次为您整理了急救知识培训总结(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培训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转贴于
2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医院领导对急诊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的发展认知程度不同,对急诊科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期的建设思想,对急诊科定位不清,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在奖金、福利待遇、外出进修等方面也未给予相应的倾斜。
2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建设策略
2.1健全急诊体系的建设
按照急诊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规范加强急诊医学的建设,建立独立完善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包括急诊各附设科室的建设,急诊各科室及附属部门均设置于急诊区域内。改善急诊影像学、超声、检验服务流程。落实好各项核心制度,要求各级医护人员遵守急诊规章制度,并定期考核。健全急诊体系建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24h提供急诊服务。制定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制定120院前院内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和制度,实行合理转诊。加强绿色通道功能建设,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对危重患者实行先救治后付费。及时更新急救设备,保障抢救设备100%完好。
2.2开展院前急救
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观点,对需要救治的患者,院前急救医师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的救护地点,争取救治时间;对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迅速采取院前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创伤患者采取保护性治疗,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导致不可逆性的伤亡。院前急救的能力体现了医院的急救水平,彰显了医务人员崇高的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对急诊医学科的建设更为有利的是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3开设急诊病区完善急诊科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急诊留观、重症监护一体化建设是急诊医学科的发展模式。基层医院可以根据急诊人次、疾病种类、急诊人才梯队等实际情况开设急诊科病区,病区运行模式按普内科、普外科分组设置。急诊病区的开设有利于急诊医师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利于急诊医师的临床经验积累,有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急诊医学科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急诊医学科的科教研发展。重症监护是急诊医学科的实力体现,基层医院因医疗安全、技术、质量、人才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开设急诊重症监护较为困难,二级甲等以下的基层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周边医院等级、患者的疾病谱、服务人群数量、医院的实力等综合性因素考虑是否开设急诊重症监护。
3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策略
3.1急诊人才的培养
合理的人才梯队是急诊科和急诊医学发展的关键。基层医院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着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绩效考核、奖金分配、职称晋升、学习深造等方面向急诊科倾斜。急诊专业的发展需要固定一批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基层医院应坚持将急诊科医生向全科医生的方向培养和发展,使得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够熟练地处理内外科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继续教育等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人才及提高急诊科整体救治水平。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急救专业培训可以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办法,一是把医生送到上级医院急诊科短期培训,二是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团队上门授课、培训。
3.2急诊医学科的技术提升
急诊医学是综合性的跨多专业的学科,服务对象是内外妇儿等各学科的任何年龄的急重症患者,急诊科医师应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救命医师”。急诊工作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每位急诊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及熟悉各种技术操作,包括各种穿刺、气管插管、电复律及除颤、呼吸机的使用、洗胃、放置三腔二囊管等。因此,急诊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医院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医院职能科室应定期对急诊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4急诊服务的发展策略
4.1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
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系统,目前各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发展很不平衡,不适应目前医疗市场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需要。为了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诊治,提高救治成功率,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很有必要。急诊绿色通道是指院内为急危重症患者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预检、抢救室、手术室、药房、输血科、体液检验和影像检查等。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创伤、多发伤;中毒、电击伤、溺水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均在来院后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医护人员判定患者病情后及时开放急诊绿色通道。患者无需办理任何手续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先行抢救,在白金10min内积极救治患者。需要行特殊检查或手术者,急诊医师电话联系相关科室,先行检查或特殊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危为安时再补交相关医疗费用。
4.2急诊的医患沟通
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与其医疗水平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良好的医患沟通引发患者较好的行为表现,从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医生给予患者详细和完全的指导,患者遵医嘱的几率增加从而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众所周知,急诊医学科是高风险、低回报的科室,看似平稳的患者突发的意外情况可让医务人员措手不及,急诊医务人员工作时如履薄冰,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急诊科的医患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医院的急诊医务人员适时、恰当、如实地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既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又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名誉安全。国内的前期研究也表明,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满意度对其诊后行为有显著影响,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强。
4.3优化急诊服务流程
我们从2011年4月开始在小学中尝试建设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课堂,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优势,采取确定合作意向,组织协调各部门,设定固定地点,配备教具教材,强化师资,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协调选择相关单位了解合作意向并确立相关条件
一是确定学校。确定的小学全校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为1083人,在职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7人。二是确定救护培训站建设具备的基本条件。室内教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场地独立使用;有专人管理。三是配备救护培训站设施。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便携式心肺复苏模型、悬挂式急救箱、脊椎固定板、急救知识宣传版、急救包50、可调式颈托、夹板及急救防护用品。
二、运行模式
一是启动适当的宣传活动。在学校印发小学生急救知识宣传页,提高小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识。二是进行前期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调查,根据得出的相应结论对下一步教学进行指导。三是配备合格的师资。全部师资队伍由经过中国红十字总会培训合格的救护培训师组成,并选用有多年急救经验的教师加入其中,以增强师资力量。四是选用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年龄段,选用他们能接受的教材,图文并茂,适时更新。五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实际操作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六是明确教学目的。在小学生中普及现场急救、自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满足学校对急救安全保障的需求,最大限度减少伤亡、伤残率。七是进行必要的教学评估。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授课情况,通过试题解答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郑州市二七区红十字会共举办18期初级救护培训班,共对832人次进行了培训,全部学员通过考试,掌握一定的应急能力,初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和创伤急救技术概念,知道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和创伤4项技术,学会一定的避险方法,孩子们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提高,避险能力得到了改善。从而更进一步降低了受伤害的几率。
三、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的关注度
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对于急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相应的急救基本技术还很欠缺,尤其是重要的救命技术不知道的有36%,其他技术掌握不准确的或处理错误的占10%~40%。而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非常渴望的仅占62%,这说明孩子们对于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社会关注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而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相应地也提升了城市的应急能力,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尝试了角色扮演法等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情景剧、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并且自己点评其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对近期发生的事例和新闻故事进行讲解,让同学们了解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同时能掌握相应的逃生和避险方法。
(二)以学校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的急救普及
20xx年11月2日周三下午6:30,能动学院***会在成教楼举办主题为生活中的急救达人的全院急救知识培训。本次活动面向学院全体大一新生;出席本次培训的嘉宾有:能动学院*委副*袁海宇*、团委*郑礼月老师、青志协*魏鹏、团委第一副*袁章以及急救协会副会长崔宇晴;**全体**干事作为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整场培训的调控。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能动学院16级全体新生的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的个体生存能力;依照国家***会对于急救技能的分类,本次培训共分为三大块内容:胸外心脏按压、应急包扎和骨折固定,计划时长为3小时15分钟。
接下来,将分别根据活动前期安排、活动进行中整体效果和活动结束后的问题分析来进行此次活动的。总结分析。
首先,概述本次活动举办的亮点以及成功之处:
1、活动前期进行qq公众号的宣传,效果反馈较好;
2、活动现场布置方面处理整体处理得当,现场座位条粘贴实现活动落实到个人;
3、整体活动进行顺畅,有明确的现场舞台活动流程;
4、培训人员得当,为急救协会的专业培训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能获得同学的信任,教授过程中能够进行一些小互动调动现场气氛;
5、活动进行前期内容搭配合理,开头视频播放以及舞台剧表演充分调动现场观众积极性;在专业技能教授间穿插休息放松时间(歌曲表演),给予现场适当的放松;抽签安排增加每个人的紧张感,活动参与感相应提升;
6、嘉宾邀请合理到位,提升了整个活动的层次与质量,提高了
新生的重视程度;
7、现场应变与调整能力强,能够根据现场的细节修改活动细节,
较好地调动了全场的积极性
8、活动现场干事各方面表现抢眼,服从安排,认真落实工作,有情况及时汇报,反馈及时;
接下来分析正常活动的不足之处以及可以做出的对策:
1、活动前期安排中,部门四位会长之间并未能做到信息互通与意见**。正会在分配任务时,其余几位对于自己任务的程度理解和统筹安排能力不够,决断力不足;
2、现场安排以及节目彩排时间预留太短,布置活动前期人员安排表未落实到个人,现场虽完整布置,但过程较乱,需要会长抽出其余时间进行安排;活动所需嘉宾的席卡准备不充分,想法不成熟;
3、学生进场过程中安排不得当,座位表应提前打印并且现场展示在大荧幕上;因前期预留时间短加上活动与晓言活动冲突,现场可视范围内存在空座,会长应对不及时,仍需要团委老师帮忙协助;
4、活动整体时长较长;内容复杂且枯燥;成教楼座位安排导致后排同学几乎看不到现场的具体操作活动,后半段现场***不集中;
应对措施:可分为两到三次培训;视频教学与现场讲解想穿插;在活动走流程过程中穿插背景音乐;现场主持人保持与台下观众的适度互动;现场主讲人详解细节介绍的具体步骤,并将其与生活中的细节相连接,突出活动主题
5、活动趣味性有余,严肃性不足,部分同学并没有意识到本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
应对措施:前期细化宣传内容;现场主讲强调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6、现场的场控人,正会应保持绝对的****和相对轻松的工作安排,提高在面对策划外的现场突**况的处置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在内容质量以及细节处理方面仍有不足,活动结束后的例会上**与干事们也都完整详细的分享了他们对于活动的理解和不足认识,根据这些问题,大家也都相应的提出了应有的改进方案,相信未来的活动举办将愈发顺畅与完善。
一、气管异物
倒拎拍背法:适合用于小年龄幼儿,将其倒提,在两肩胛骨间拍击;趴卧拍背法:适合用于大龄幼儿,可让其趴卧在**腿上,胸部紧贴急救者的膝部,头部朝下,拍其背部。
站位急救法:**站在患儿身后,双臂围绕幼儿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顶在患儿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后方猛烈挤压上腹部。易进入气管,随气管扩张改变形状,不易排出而造成危险。一般人常会采用拍打后背的方法来帮助伤者**进入气道的异物。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对**像果冻、年糕、汤团等具有一定粘性的食物所引起的气道阻塞,往往难以见效。可采用哈姆立克急救法。具体的做法是:施救者站在伤者的后面,以拳头的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伤者肚脐与剑突之间的腹部,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紧握,而后快速向上方压挤。使横隔膜突然向上,**肺部,以使阻塞气管的异物喷出。
鱼刺:急救措施较小的鱼刺,有时随着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如果感觉刺痛,可用手电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检查咽峡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两边,因为这是鱼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发现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长镊子夹出。对较小的细刺,也可用食醋或威灵仙煎汤含漱,效果也较为理想。
注意事项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作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如果均不见鱼刺,就应去医院治疗。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作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严重时感染发炎就更麻烦了。
二、头部摔伤
1、凡孩子头部着地跌倒或被硬物碰撞头颅,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应让他安静休息,并注意观察。观察最少需要24小时,若达48小时则更为安全
出血时,立即用一块消毒纱布轻轻按压伤口,并及时送医院;:如嗜睡、恶心呕吐、头痛、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出现就要引起重视紧急送往医院。所以*时教育幼儿摔伤头部后务必及时告诉**。
2、用手详细地检查孩子的头颅,头皮隆起的包一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摸清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若有则意味着颅骨受外力冲撞而破裂或下陷,有可能损伤脑膜或脑实质,要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观察。
3、注意观察孩子外伤后的精神状态和活动,当出现与*时不同的变化,例如出奇地静、呆滞、不愿动、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冷漠等,则可能有脑实质性损伤。
4、外伤以后出现呕吐,是一个危险信号,可能是颅内出血引起颅内高压所致,须立即送急诊检查,切莫拖延。否则,病孩可在几十分钟内发生昏迷,并有生命危险。
5、注意观察孩子的四肢活动是否对称,若发现孩子的某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不能活动,有可能仅仅是肢体损伤,也有可能是头颅外伤的严重表现,而且往往是后期出现的症状。为保险起见,应将孩子及时送医院检查。
三、小儿高热惊厥
多见于四岁以下的小儿,因神经系统未发能完善,一旦发热超过40℃,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面部肌肉也会不时抽动。伴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当小孩因高热发生抽筋时,其可怕的症状常使家长十分紧张。甚至在半夜抱着孩子去医院。其实高热惊厥大可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自行*息。因此,发生抽筋时,如果小孩是躺在床铺上,就不必担心,如果是在道路上、水边或容易跌落的地方,则要将小孩抱起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理。使其头偏向一侧,松解孩子的衣扣、腰带,随时擦掉孩子的呕吐物,以防窒息。同时,可用凉毛巾或冰袋放在患儿额头,并用微温的水擦洗孩子全身降温。家中若备有小儿退热栓,可即取出一枚放入患儿肛-门。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不会自行咬伤舌头,不用向其口中填塞任何物品。对于清醒后的小儿,可给予足量的糖盐水补充因高热出汗丢失的水分。若经上述处理,小儿仍不断发生抽筋超过十分钟以上,则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抽筋时间过长发生意外或使大脑受到不可逆的损伤。送孩子去医院的途中,还需时时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物的呛入。
四、骨折和关节脱位
万一发生了骨折和关节脱位,千万不要随意地移动或搬动孩子,这可能会引起受伤处进一步的错位,以及血管因**而破裂出血。
首先要问他受伤的部位是否能够移动,如果他说可以,只是感觉稍微有一点疼,那通常说明受伤并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让孩子选择自己舒服的姿势休息,然后在受伤处盖上一层布,受伤后的24-48个小时内每隔2-3个小时对受伤部位用冰袋进行冷敷,这样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疼痛、出血以及肿胀。但是冷敷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切不可长时间不间断的冷敷或者直接将冰袋放在皮肤上,那样会造成孩子皮肤的损伤。还可以用弹力绑带压住受伤部位,这可以限制血液和其他液体进一步聚集到伤口,引起更严重的肿胀。另外,还可以用几个枕头将受伤的部位抬高,最好要高于心脏位置,以减少血液聚集到伤处和肿胀程度。如果情况严重,应该马上叫急救车,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可以对受伤的部位作一些简单的包扎固定,有利于医生的进一步治疗。
[关键词]大学生 急救知识 培训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81-01
急救是当创伤或疾病突然发作时在医疗人员未到达或患者尚未送达医院前的一种短暂而有效的处理措施。医学上把发生伤病后的头4分钟,称为急救“黄金时间”[1],如果能有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救护知识,无疑会在挽救生命时抢得先机。而现场急救技能,可用于如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等情况,在4分钟内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一般都可救活,这个时间叫救护“黄金时间”[2];如果超过8分钟,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分钟基本不能救活[3]。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急救知识比较匮乏,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仅占15.8%(含医学类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知识水平高,因此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1、调查对象
我们随机选取了我院在校非医学专业三年级的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3份,在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25%。
2、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有资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有329人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表明在校大学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3.2 现场急救知识测评情况见表1
表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测评情况
3.3 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问卷测评比较见表2
表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测评情况比较(n=381)
3.4 现场急救知识学习现状与需求 见表3
表3 非医学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现状与需求情况(n=381)
4、结论
4.1 现状分析
4.1.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实践能力较弱
调查结果表明: 有90%的人认为有必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有86.4%的人愿意学习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有84.3% 的人希望获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说明在校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现场急救知识这一环节中,发现那些曾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大学生得分均比未曾接受者要高;在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测评这一环节中,发现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差异,且绝大多数人不能够正确、系统地完成现场急救程序。表明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的现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将是提高我国整体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和普及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4.1.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缺乏急救能力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有70.71%的人通过媒体了解急救知识,有17.14%的人通过学校了解急救知识。目前,我国仅有15.8%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接受急救培训,且其中绝大多数为医学类专业的学生[5]。以南京某高校的非医学类大学生为例,由于该高校所开设的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程时间不长,每学年能够提供给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名额还不到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10%,加上师资队伍有限,只能采取120人的大班授课方式,以此看来实践操作着实不够[6]。而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中,对社会了解也不够深入,生活中很少遇见急救情形。因此,在遭遇意外和心搏呼吸骤停等事件时,多数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不能自救或为他人提供现场的紧急救助[7]。
4.2 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建议
4.2.1 建议教育部将急救知识编入教材,使之成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方式最为有效,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列入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教育中,把急救意识灌输进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8]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
4.2.2 各高校成立专业的培训基地,通过组织专业讲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讲解及深入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讲座、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在危急状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9]。对凡涉及到急救工作的有关人员,例如辅导员、宿管阿姨、保安等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使其能在现场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2.3 整合医学资源,鼓励高校与市急救中心、市图书馆、红十字会等机构在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方面加强合作力度。定期举办一场大型急救知识讲座;充分利用急救宣传车的优势,深入校区让广大师生真正了解急救相关知识,掌握一定急救技能。
4.3 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的必要性
专家们特别指出我国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高知识的群体普遍缺乏基础急救知识,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在遇到意外伤害的时候往往无法自救或互救,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急救培训应该更加迫切。我们在学习了更多的基础急救知识后,就有更大的可能挽救同学和家人的生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莫大的益处。
[1] 李明霞。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
[2] 武天明,钟寿星,陈晓英,张铁涛。琼州学院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及教育分析[J].中国校医。2011(07).
[3] 王蕊。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01).
[4] 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5] 游新玲,牟小军,王晓利等。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2):15-17.
[6] 李春梅,张惠娟,杨明艳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
[7] 赵俊玲。大学生急救知识星点式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0(01)
20xx年2月4日,国家卫生*对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进行**。县卫生局要求我县各医疗机构加强应急救护能力,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接到县局通知后,院******,4月9日、16日14:30院办、医务科、护理部**全院职工进行了急诊急救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医务科XXX**首先宣读了国家卫生*对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的**,分析该事件中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缺失,急救意识、技能严重不足,院内急救流程混乱,始终未将患者转移至急诊科或病房进行救治;二是医院急诊科建设不规范,设备配置简单,且无固定医务人员(均靠各科人员轮转),未发挥急诊科职能作用;三是医院工作流于形式,医务人员基本抢救知识培训未取得实效,形成的规章、**可操作性差。
急诊科XXX**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如下:
1、急救的原则;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急救常用操作;
4、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5、生命**等。
XXX副院长对此次培训做出了重要总结。我院要从祁东事件中汲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全院医务人员要加强“三基三严”学习,相关职能科室要制订完善的院内急救工作预案,规范医疗机构紧急抢救程序,提升医务人员紧急抢救专业技能;急诊科要对急救力量薄弱的科室要开展定期指导,全院职工人人都要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全面提升院内急救能力。
20xx年x月4号,公司安全生产部**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以下内容。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
1、救护者的基本责任。
2、现场急救的原则。
3、紧急呼叫救护车。
4、现场急救程序。
5、触电急救。
二、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1、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2、心脏骤停的现场判断。
3、时间就是生命。
4、现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5、心肺复苏的意义。
6、猝死的`诊断。
教了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如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一些相当实用的知识。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水*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公众之间交往日趋频繁,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承受的压力与日剧增,受到频发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等意外伤害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一旦有意外伤害发生时,人们如果拥有自救、互救意识,并能及时、正确的开展救护,就很大可能争取到抢救伤员的“救命黄金时间”,为后期医院救治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最大限度的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
所以开展急救培训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伤口包扎包括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三角巾包扎包括头部包扎,单眼、双眼包扎,单肩、双肩包扎,胸背部包扎,以及上肢和下肢的包扎,内容丰富,实用性高,因而说我们的这次培训班的开展是有必要的,它能增强我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提升我们的自救互救力量,尽可能减少伤亡。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观看外伤急救常识和心肺复苏术指南,培训结束后,大家认真的观看了这两段视频,在外伤急救常识的视频中我了解了急救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各种方法。
培训活动结束后,参加此次培训的员工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很有实用意义,学到了很多使用的急救知识,初步掌握了急救处理常识和能力,对于社会和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