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双拥工作计划(通用5篇)
一、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
1、把国防教育纳入干部在职教育体系,结合20xx年干部在职教育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对广大在职干部进行国防教育,使广大在职干部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要求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宣讲国防形势,带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以此带动全系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还要利用局域网、橱窗、专栏、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国防宣传教育,扩大国防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效果。
2、以建军83周年为契机,抓好主题宣传教育。全县科技系统要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热爱人民军队为主题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召开有关会议,集中宣传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的先进事迹,扩大双拥工作在科技系统内的影响。#影视
3、广泛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双拥宣传教育。利用局域网、橱窗、专栏、板报等形式,集中宣传我军的光辉历史、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典型的先进事迹,强化干部职工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
4、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双拥文化宣传活动。采取开展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站所,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为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我局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今年县科技局与县预备役炮营结成共建对子,我们要不断完善健全共建制度,明确共建责任和目标。20xx年,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部队活动,通过召开军政座谈会、走访驻军机关和基层单位,进一步丰富双拥的内容,进一步增进军地军民之间的感情。今年"八一"恰逢建军83周年,我们将根据上级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共建活动。
三、着力促进双拥工作的政策落实
1、认真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加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建设,将双拥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着力解决军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暖兵心、稳国防的实事,切实维护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
2、要严格按照市、县各项规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接收安置好军队转业军官、复员干部、退役士兵,落实随军家属安置政策规定,确保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进一步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1、以创建新一轮全市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契机,结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创建思路,把握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促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坚持把解决军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双拥工作内容写入工作报告、列入工作计划和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完善拥军优属工作计划,部署双拥工作。加强对双拥工作文件、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双拥工作制度的建设。要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双拥联系点制度,规范双拥工作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走访慰问制度,不断提高平时协商开展双拥活动,战时组织拥军支前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做好201x年江土村双拥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江土村村双拥工作坚持以围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行业拥军和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更好地适应新形式、新任务,新特点。根据县、镇两级双拥办对今年双拥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江土村的实际,制定
201x年度双拥工作安排如下:
一、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
1、把国防教育纳入干部在职教育体系,结合201x年干部在职教育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对广大在职干部进行国防教育,使广大在职干部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要求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宣讲国防形势,带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以此带动全系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还要利用局域网、橱窗、专栏、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国防宣传教育,扩大国防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效果。
2、以建军83周年为契机,抓好主题宣传教育。全县科技系统要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热爱人民军队为主题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召开有关会议,集中宣传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的先进事迹,扩大双拥工作在科技系统内的影响。
3、广泛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双拥宣传教育。利用局域网、橱窗、专栏、板报等形式,集中宣传我军的光辉历史、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典型的先进事迹,强化干部职工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
4、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双拥文化宣传活动。采取开展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站所,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为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我局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今年县科技局与县预备役炮营结成共建对子,我们要不断完善健全共建制度,明确共建责任和目标。201x年,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部队活动,通过召开军政座谈会、走访驻军机关和基层单位,进一步丰富双拥的内容,进一步增进军地军民之间的感情。今年"八一"恰逢建军83周年,我们将根据上级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共建活动。
三、着力促进双拥工作的政策落实
1、认真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加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建设,将双拥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着力解决军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暖兵心、稳国防的实事,切实维护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
2、要严格按照市、县各项规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接收安置好军队转业军官、复员干部、退役士兵,落实随军家属安置政策规定,确保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进一步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1、以创建新一轮全市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契机,结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创建思路,把握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促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坚持把解决军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双拥工作内容写入工作报告、列入工作计划和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完善拥军优属工作计划,部署双拥工作。加强对双拥工作文件、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双拥工作制度的建设。要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双拥联系点制度,规范双拥工作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走访慰问制度,不断提高平时协商开展双拥活动,战时组织拥军支前的能力。
20xx年,我局双拥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双拥办的工作部署,立足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巩固提高,着力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县科技系统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努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大双拥工作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狠抓拥军优抚政策法规的落实,始终不渝地按照推动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双拥工作的新发展,使双拥工作在今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村及时调整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工作安排,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签订共建协议,加强结对联系,及时上报情况,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双拥共建活动。要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老兵退伍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在村内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双拥意识进一步理清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发展思路。始终不渝地按照推动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双拥工作的新发展;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努力发挥军地各自优势;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做好基层双拥工作为重点,加强军地团结。要适应军地建设的需要,创新发展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理论体系,创新提高层次和水平,创新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形式和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双拥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创新。要充分发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切实把双拥工作摆在我村的重要位置,努力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督促检查和军地协作,保证各项双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要继续扎实有效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和对重点优抚对象帮扶活动
我村要继续发扬历年来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不断地探索新时期开展双拥优抚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新特点。建立健全对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机制,经常访贫问苦,做好服务帮扶工作,为他们动真情、办实事、作好事、献爱心。使双拥优抚活动更加贴近军心、民心。
五、继续做好重大节日的拥军优属工作
我村在认真做好日常双拥优抚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的同时,要继续做好"春节"、"八一"拥军优属慰问工作,要充分发挥我村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功能,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富有时代特色,形式多样的基层双拥优抚工作,形成人人搞共建,层层抓双拥的良好氛围。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大双拥工作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狠抓拥军优抚政策法规的落实,始终不渝地按照推动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双拥工作的新发展,使双拥工作在今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村及时调整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工作安排,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签订共建协议,加强结对联系,及时上报情况,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双拥共建活动。要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老兵退伍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在村内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双拥意识进一步理清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发展思路。始终不渝地按照推动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双拥工作的新发展;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努力发挥军地各自优势;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做好基层双拥工作为重点,加强军地团结。要适应军地建设的需要,创新发展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理论体系,创新提高层次和水平,创新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形式和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双拥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创新。要充分发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切实把双拥工作摆在我村的重要位置,努力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督促检查和军地协作,保证各项双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要继续扎实有效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和对重点优抚对象帮扶活动
我村要继续发扬历年来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不断地探索新时期开展双拥优抚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新特点。建立健全对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机制,经常访贫问苦,做好服务帮扶工作,为他们动真情、办实事、作好事、献爱心。使双拥优抚活动更加贴近军心、民心。
五、继续做好重大节日的拥军优属工作
我村在认真做好日常双拥优抚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的同时,要继续做好"春节"、"八一"拥军优属慰问工作,要充分发挥我村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功能,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富有时代特色,形式多样的基层双拥优抚工作,形成人人搞共建,层层抓双拥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领导,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
认真做好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县的创建工作,确保我县蝉联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
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和省双拥工委会精神,隆重召开县双拥工作大会,总结过去4年的双拥创建工作,部署未来4年双拥创建工作任务。
2、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网络机构,健全双拥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大双拥”工作格局,切实抓好双拥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和进“两新组织”等工作。
3、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小组,落实双拥联络员,并报双拥办备案。
4、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对照工作职责(青拥[20xx]3号)及创建省双拥模范县任务分解(青拥办[20xx]5号),认真整理20xx年到20xx年的双拥创建档案资料,于4月底之前报送双拥办,以备省双拥工委的考核验收。
二、进一步夯实思想,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
切实加强双拥宣传、国防教育,进一步夯实全县军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县双拥创建成果。
1、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有关课程加强国防教育;大中专院校要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按规定组织新生开展军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将国防教育列入干部职工教育计划,结合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文化体育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国防教育。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要将国防教育纳入社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结合征兵工作、拥军优属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居民、村民进行国防教育。
2、文化、新闻、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单位要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和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双拥宣传月、“八一”、征兵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
三、进一步注重实效,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坚持军民“一盘棋”思想,坚持互办实事,切实解决广大军民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
1、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驻青部队建设。
2、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和优待金;进一步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退役士兵等各类安置对象接收安置工作,落实相关政策,维护他们合法权益。
3、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要通过结对帮扶、走访慰问、临时救助等各种形式帮助部分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家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缓解他们的困难。
4、驻青各部队要充分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奋勇参加抗洪救灾、山林灭火、处突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落实好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加大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帮扶力度。
四、进一步丰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双拥共建活动。
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为契机,拓宽领域,丰富内涵,广泛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共建活动。
1、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各军民共建对子要认真贯彻学习党xx大会议精神,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2、积极开展“两新组织”拥军活动。成立“两新组织”拥军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两新组织”拥军工作的意见,促进“两新组织”拥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3、继续开展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活动。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领导小组要结合当前形势和部队需要,科学制定拥军计划,坚持开展送法、送文化、送科技、送政策、送培训进军营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军地文体交流,丰富军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