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入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入学生空间看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入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看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入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熟悉和计算中去"(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0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5月第1版)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及"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看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好像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渗入渗出,注重提供直看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应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入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方面说明1/4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在此基础上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二,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入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还介绍了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渗透手探讨新知识例如,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渗透,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入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入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看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看察钟表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熟悉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入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则是学生系统熟悉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熟悉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入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看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编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概念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第32页第6、7题);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看念
在教材的详细编排上,一是注重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看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看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入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看,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本套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的思想方法,这些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数学方法"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M、克莱因)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14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入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看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入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材展示了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略)
五年级5、6班共有学生9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4、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5、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4、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5、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6、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4、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公因数。
(四)、认识分数10课时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可能性的小,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面图形面积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以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公式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和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小,知道比较面积小方法的多样化。
4.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
5.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
7.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9.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10.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11.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小。
12.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1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面积。
五年四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1.体现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3.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6.多创设学习情景,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将延缓评价、认真倾听、及时鼓励等作为教学的基本行为。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渗透和引导,才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立思考、勇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8.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整理本学期以来的学习内容,按知识重、横向关系进行梳理,构成网络。抓住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深入开展复习。做到课课复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充分发挥复习课———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期末复习,相对单元复习来说,知识容量来较多、复习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我们对复习课需要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的复习局面。
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
3。简易方程
4。多边形面积计算
5。可能性
6。数学广角
1。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3。综合复习、分层练习,做到在练中复;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以下复习安排,只是初步的计划。如果在复习进程中遇到不科学或不合适,要做相应的调整。总之,一切根据学态动向实施复习进程。
计划节数 复习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 17周———18周 多边形面积和可能性 3课时
简易方程 3课时
小数除法 3课时
小数乘法 2课时
合计:(11课时)
第二阶段 19周 单位改写 1课时
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课时
合计:2课时
第三阶段 19周 数量关系,几个重点题型 1课时
逆向思维问题 1课时
书写细节问题及答题格式提醒 1课时
做综合练习卷,统计错误点,指点 1课时
合计:(4课时)
复习, 期末,教学计划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第1周(9、2——9、6)小数乘法(4课时)
第2周(9、9——9、13)小数乘法(4课时)机动(1课时)
第3周(9、16——9、20)小数除法(5课时)
第4周(9、23——9、27)小数除法(5课时)
第5周(9、30——10、4)放假
第6周(10、7——10、11)小数除法(3课时)
机动(2课时)
第7周(10、14——10、18)观察物体(3课时)机动(2课时)
第8周(10、21——10、25)1、用字母表示数4课时
2、解简易方程1课时
第9周(10、28——11、1)解简易方程5课时
第10(11、4——11、8)周解简易方程5课时
第11周(11、11——11、15)解简易方程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1课时
机动(2课时)
第12周(11、18——11、22)多边形的面积(5课时)第13周(11、25——11、29)多边形的面积(5课时)第14周(12、2——12、6)多边形的面积(2课时)机动(2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第15周(12、9——12、13)统计与可能性(3课时)铺一铺1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6周(12、16——12、20)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1课时
第17周总复习
第18周总复习
第19周总复习
第20周期末检测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问题”。
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经历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7.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意复习旧知,为小数乘法的学习做准备。
4.突出转化的思想,注重算理的理解。
5.加强练习,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指导。
6.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7.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8.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9.要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10.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11.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1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3.经历探究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14.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备注
9.1-7
1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9.8-14
2
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中秋
9.15-21
3
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整理与复习
9.22-28
4
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运动)
9.29-10.5
5
位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国庆
10.6-12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
10.13-19
7
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0.20-26
8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可能性
10.27-11.2
9
用字母表示数
11.3-9
10
解简易方程
11.10-16
11
解简易方程
11.17-23
12
解简易方程
11.24-30
13
解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
12.1-7
1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12.8-14
15
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
12.15-21
16
整理和复习、植树问题
12.22-28
17
补充内容(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12.29-1.4
18
总复习
1.5-1.11
19
复习迎考
1.12-1.18
20
1.19-25
21
1.26-2.1
22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三班和四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共有学生103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四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三班的学生在习惯的养成上不太理想。针对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本册教材内容中,空间与图形包括:圆、圆柱、圆锥。数与代数包括: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统计与概率包括:我们长大了—统计。还包括
小学五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百分数:从生活中引出,便于学生理解,从意义和写法到百分数和分、小数互化等。
3、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统计:让学生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6、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
2、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互帮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6、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五年级( 4)班共有学生( 6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光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
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
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
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
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本期教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17人,女生14 人。
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加上某些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和班上的学习风气不太浓,所以数学成绩进步不是很明显,该班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比较懒惰,加上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差,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经过期末考试,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太差,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深厚的兴趣,学习刻苦认真,且有一引起数学方面的尖子,同时也有部分的差生,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4.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6.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通分约分等知识理解。在正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算法及灵活应用。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3,对分数单位,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约分的技巧。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数奥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三个面各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和任务,以五年级教材为根本,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双基,但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备课:备课严格依据大纲要求,灵活处理教材,做到以本为本,不脱离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钻研学生,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生,并能配备难度相当适当的习题。
2、上课:多学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上课思路清析,板书清楚,思维逻辑严密,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作业:配备难度适中和数量适当的课内课外习题,按时批改作业。
4、考试:科学命题,严格组考,考试后及时总结,分析试卷能提示问题的实质。
5、思想教育:认真做好优生、中等生差生的工作。使优生更优、中等生赶优,差生丢掉差的思想包袱。
6、辅导:课中和课后辅导,做到学生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
教学研究重点
第1.2周 图形变换5课时
第14-15周 分数加法和减法 10课时
1.轴对称 1课时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旋转1课时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5.欣赏设计1课时
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2-5周 约数和倍数 17课时
第16.17周 简单的统计 6课时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课时
3.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
4.求平均数 2课时
5.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
6.整理和复习 1课时
7.最大公约数 5课时
第18周 数学广角 3课时
1.最小公倍数 2课时
2.总复习 5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1课时
第6-8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第9-13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年级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和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其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其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通分约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本册的难点
第一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分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时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
第三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即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除法的基础。
第四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第七单元: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方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
第八单元: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摸名片”中初步学习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
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再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比较熟练地降价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探求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干活搜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单元:知识与能力: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第四单元: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书堆的含义;能再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第五单元: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第六单元: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统计的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第七单元: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能力: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八单元: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球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约分;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的小的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复式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第一单元:正负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四单元: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分是教学难点。
第六单元:认识复式统计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是体积及提及单位概念的建立。
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均是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5、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
整数,会入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入学生空间看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入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看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继续贯彻学校的雅教育思想,从教学的细节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所执教的五(3)五(4)两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本期将辅导的重心放在4班,加强对班上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继续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3课时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15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15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第六单元:百分数 17课时
第七单元:统计 7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 4课时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月进步之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数奥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百分数的认识
上学期重新编班。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磨合,对大部分学生已比较熟悉。从现有情况看,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4)班优等生偏少,女生后进生的面偏大。班级中有6名左右的学生,数学学习难度较大,有4名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8名左右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与浙江省老教材相比,增加了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等内容,容量明显偏大。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附:教学进度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说明:本学期教学时间偏短,教材容量大,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困难。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增加时间加以“补充”,学生的“双基”很难落实。要妥善处理好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