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汇编5篇)

《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通用5篇)

《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 篇1

小学低年段的课文,具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如随文识字学词、朗读默读,以及理解词句、说话写话等。我们常常采取随文教学的思路,也就是“跟着课文学语文”,既要教识字、写字,又要教朗读、理解,甚至还要想象说话、情境写话;学生只能不停地切换学习内容、转换思维方式,以至于“学过了”而不是“学会了”。

教学不是将课文从头到尾撸一遍,不是将各种教学内容杂糅在一起,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呈现,让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学习,获得拾级而上的进步感。

史春妍老师设计的《动物儿歌》教学预案,将课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与重组,形成了“识字”“朗读”“写字”三个相互关联的教学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一个核心目标,教得准,学得透。

一、词串识记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课文中要教的生字很多,史老师采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办法,分类教学,逐个突破。先将虫字旁的生字进行归类识记,形象地展示“虫”字的字源,而后从情境图中找到各种“虫”,串成一组带“虫”字的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样的词串学习,由字理贯穿识记过程,好学易记。再随文教学“藏”“网”等生字,边朗读边识字,随着形象化的字义理解,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句意,可谓一举两得。最值得学习的是“运”字的教学,通过表演蚂蚁不同的“运粮”方式,揭示“都在道路上”这个要点,点明了“辶”的含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字的教学,则通过边写边念“口诀”,帮助学生掌握笔顺、记住字形,把汉字的识记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有人说,在学生学会拼音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教师不必一个一个地教。的确,识字教学要着力于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学生能自己认读识记的就不要教。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需要专门的指导才能学得会。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最需要警惕的是部分优秀学生的表现遮蔽了全体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二、节奏朗读与续编儿歌相结合

在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史老师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正确朗读”上,提出了“读出儿歌的节奏”这个教学任务,可谓是切中要领。因为这是一首儿歌,句子结构相似,准确把握“停顿与重音的落点”,便能读得很有节奏感,打着节拍更能读得朗朗上口,最终熟读成诵。这样的教学设计,顺应了儿歌的形式特点和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教得简单,学得有效。如果设计角色表演朗读之类的活动,反而削弱了儿歌语言的魅力,得不偿失。熟读成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积累,更是为了运用句子的结构,进行创造性的续编儿歌。这个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考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对动物活动的了解,又考验学生的语文经验,比如动词的选用、句末的'押韵等。这样的创造性语文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言语心智,即使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诚然,对于那些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比较缺乏的学生而言,可能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以便能有所凭借。事实上,学生续编儿歌的过程,是自主建构语言与生活常识的过程,其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手腕功夫与书写要领相结合

写字教学的设计,一般都停留在流程上,而很少有实质性的教学指导或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即使是书写指导,也是教师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笔画的位置摆布。史老师深谙写字教学之道,没有设计过多的讲解,而是设置了两个活动。一是手腕操,提示写好字要掌虚腕活。书写的秘诀在于“眼要看得准,手要写到位”,没有手腕的熟练与自如功夫,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书写要领的提示。针对最难写好的走之底,先出示“辶”和人走路的图片,然后指导书写要点:点对着折处,横折折撇向前倾,平捺舒展托小球。最后那个“托小球”的提示,形象极了。可见,唯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导语来。

低年段的阅读教学,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像史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源自她对教材和学情的双重了解与准确把握,源自她的教学创造。

《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 篇2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告诉孩子们带有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我让孩子课下收集带有虫字旁的字,我们在钉钉直播的时候进行交流,通过收集这些字,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提高了不少,这些字好多是形声字,孩子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这个特点,鼓励孩子大胆去猜一猜形声字的读音,提高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这课里面,我们要写的字,有三个带有走之底,在作业当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走之底写的.还不规范,我们利用钉钉直播,再次强调走之底怎么写,我还指导孩子们整理了我们学过的带有走之底的字:这、过、造、运迷,通过集中识字,有利用孩子培养孩子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这首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 篇3

有幸聆听了xx教师老师执教的《动物儿歌》一课,这是一堂充满活力和趣味的语文课,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一、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xx教师老师以精美的动物图片和生动的动物叫声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理解儿歌的内容提供了直观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围绕这个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思考,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xx教师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她不仅教给学生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更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教学“网”字时,老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网”的字形和含义;在教学“迷、造、运”等字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进行识记,使学生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xx教师老师深谙此道。她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在读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老师还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儿化音等,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学科融合,拓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xx教师老师还巧妙地将语文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这种学科融合的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不过,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模仿儿歌的句式,自己创编一些关于动物的儿歌,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xx教师老师的这堂课亮点颇多,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课。

《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 篇4

xx教师老师所执教的《动物儿歌》一课,犹如一场精彩的语文盛宴,让人回味无穷。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xx教师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认识生字、了解动物的习性、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将识字教学作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同时,将朗读指导作为难点,通过示范、引导、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读好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童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xx教师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字;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表演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朗读的乐趣。此外,老师还巧妙地运用了游戏教学法,如“猜谜语”“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xx教师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识字环节,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发现识字规律;在朗读环节,让学生自主尝试朗读,然后老师进行指导和评价。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励学生成长

xx教师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具体准确。当学生表现出色时,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你读得真好听,像个小播音员!”“你的想法真独特,老师为你点赞!”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也能耐心地指导和纠正,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如“没关系,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行!”这种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可以更加精准一些,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书写练习。

总的来说,xx教师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动物儿歌》评课稿范例 篇5

《动物儿歌》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xx教师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课程伊始,xx教师老师通过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物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了动物的世界,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既贴合了课文主题,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识字教学环节,xx教师老师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形声字识字、字理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生字。同时,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蜻、蜓、蝴、蝶”等形声字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这些字的形旁都与昆虫有关,声旁表示读音,使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朗读指导,形式多样

儿歌的'朗读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xx教师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了儿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老师先范读,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儿歌的韵味;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在读中体会儿歌的语言特点。此外,老师还巧妙地利用了拍手读、跺脚读等方式,增加了朗读的趣味性,使学生读得津津有味。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在课程的结尾,xx教师老师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的活动也可以编成儿歌。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xx教师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