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知识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不妨尝试写一下最新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策划,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最新7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我们班联特地在“传统文化节”来临之际举办了设计比赛。
一、活动内容
每位同学均可以至班长处报名参加,于20xx年5月13日星期二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后进行比赛。参加比赛的同学需根据自己的创意运用材料给指定的玩偶设计或者将原有的服装进行加工。如果参赛者想要将制作好的玩偶转送他人,我们会将玩偶送达。获奖的参赛者我们还会另外
提供礼品盒。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日星期二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后
三、参赛对象:
全体学生
四、活动地点:
艺术楼四楼教室
五、活动承办方:
班联
六、活动流程:
1、由班联同学负责通知班长在班内进行宣传并汇总报名人员名单。
2、同老师协商,借用艺术楼教室作为比赛地点,邀请老师做裁判,参与比赛的评比。
3、统计报名人员总数,交给学校采购相应物品。
4、评比出比赛获奖的设计,公布获奖名单,根据同学要求将礼物送至指定同学手中、
七、人员安排
由李跃、潘晨露、涂雅特负责所有工作。
八、物品清单
1、针线。
2、布料。
3、礼品盒。
4、玩偶。
5、纽扣等装饰物。
“文墨风采”——传统文化节之对对联活动
通知:是否在为不能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向龙中道声生日快乐而沮丧,那就请带上一腹诗书,携着历史长河的二分月光,和三个臭皮匠,四面八方地来到日新广场,过五关,斩六将让小伙伴们对你羡慕嫉妒恨,与曹植一样“七步成联”,在七嘴八舌中,只有你的对联足够精妙,笔体足够有劲才能“一联九鼎”,来为湾龙中学十年校庆送上一份特别的贺礼。
时间:__月__日(星期)下午第三节课后(遇雨延后)
地点:日新广场
举办方:
参赛方:全体学生
场地:课桌约10张、椅子约12张
赛制:
①活动分为两个模式:传统模式、看图对联模式(详见比赛模式说明)。作品要求用毛笔书写在宣纸上(尽量写出横批,可加分)。
②比赛结束后,同学们可以在赛后为喜欢的作品下投票,每班共10票,一票限投一幅作品。
③比赛采取计分制,以班级为单位,个人为代表。对出的对联将由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打分计入班级分数,赛后将评出班级优胜奖,另外评出最佳风采奖、最佳文采奖、最佳意境奖、最佳人气奖。优秀作品将做出展示。
比赛模式说明:
x传统模式
1、参赛的同学根据学生会已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2、参赛的同学可以尽情发挥文采,自己写出一幅完整的对联。(注明姓名班级)
x看图对联模式
1、参赛同学根据图片提示写出一幅完整的对联。(注明姓名班级和图片序号)
活动说明:
(一)书写要求:
书体不限,要求书写的字能够认清,或者向负责人说明书写内容。书写内容要求健康向上,尽量做到富有意味和意境。切记写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班级!
(二)计分规则:
以语文老师打出的分数为主,另有附加分(横批、书法字等)。每幅对联满分为10分。根据对联注明的班级将分数计入总分。
(三)个人奖项说明:
本次活动设立最佳风采奖、最佳文采奖、最佳意境奖、最佳人气奖。
最佳风采奖:以对联上书法字为准
最佳文采奖:以参赛者的对联文采为准(如:对联的平仄格律、字数节奏等)
最佳意境奖:以参赛者的对联意境为准
最佳人气奖:以参赛者的对联所得票数为准
一、活动主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对象
全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1.通过推进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不断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
2.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4.通过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
(二)重视传统节日教育
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2.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三)抓好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1.构建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各校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各年级开展不同的国学教学内容;组织教师读《大学》、《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构建诵读体系。
2.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活动,即:每日开展“诵读经典一刻钟”活动;每星期开展一次“书写经典一刻钟”活动;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每年举行一次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把国学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3.深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孝父母、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等话题,以诗文朗诵、快板、课本剧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把《弟子规》、《论语》等经典美文表现出来。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将传统体育项目、绘画、书法、剪纸等国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热爱诵读。
(四)开展地方名人民俗教育
1.加强地方区域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地方传统名人名事、文化遗迹、等资源有效整合,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
2.培育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陈列馆等载体,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原有项目为基础开展民间体育、泥塑、剪纸等国粹教育。
四、活动要求
1.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各学校要及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本年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具体要求,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适时做好档案建设。
通过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思想舆论氛围。
2.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校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阶段性重点目标与任务的落实,力争到20xx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都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传统文化品牌。
3.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学科课程全覆盖,课时主要从综合实践课中安排,也要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人群全覆盖,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坚持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总结多年来我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深化我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传承优秀文化与打造办学特色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__年)》的精神,在区慈善总会和慈善组织的指导下,在“积淀文化,让师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立足“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办学特色,制定慈善教育计划,在全校师生家长中培育慈善理念,弘扬慈善行为,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建立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慈善文化氛围,增强全校师生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
组长:黄伟军(校长)
副组长:刘燕玉(副校长)、韩露(副校长)
秘书长:崔永忠
组员:皮世平、胡德军、周丽、张文清、邱绍勇、邓柳冰、张志强、欧荣辉、陈嵘、陈静、邓庭燕、庄丽娥、张聪智、郑颖萍
三、推进原则
1.教育提升原则。通过慈善教育讲座,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慈善观念。将教育化为师生及家长喜欢的活动,让参与者在看书、听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感受爱、表达爱,激发爱的情感,提升爱的能力。
2.课程体验原则。通过《慈善教育》读本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仁爱、慈善之根。
3.实践体验原则。以活动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根据参与者的兴趣特点及心理情感,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让参与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与启发。
4.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原则。根据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慈善资源,让慈善文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渗入到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中,在青少年心中播种“爱心”的种子,灌输“仁爱”的理念,培育“向善”的心灵,树立关怀意识、公益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创出教育资源为慈善服务、慈善资源为教育服务的“双赢”新局面。
四、推进策略
学校把慈善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培养,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学校决定在教职工大会上学习《人人参与慈善,让仁爱根植于心》,在学生集会上宣传慈善文化,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慈善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与我校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特色相结合,通过校级宣传发动、班级主题活动、家庭社区活动、“我当校长小助理”个人德育实践,积极营造人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校园慈善环境。
(一)慈善文化与学生思想品德课相融合
学校要求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抓好课堂教育体验,各中队辅导员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慈善理念、慈善行为、典型人物和事迹等内容,发展思想品德课促进人际和谐的功能,促使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密切。让学生在掌握思品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弥补自身道德认知的缺陷,纠正平时行为中的错位,使自己健康成长,也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慈善事业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事业。
(二)慈善文化与主题班会相融合
慈善文化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班会课上学习慈善文化,也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各中队辅导员要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通过学习慈善文化,会让全班学生明白,平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作为一名小学生应有的责任是什么。以开展故事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传播教育。
(三)慈善文化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要开展全校性的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竞赛活动并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四)慈善文化与社区实践活动相融合
学校学校德育处要在宣传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公益理念中,提升全校师生的慈善意识;要在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上,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关心、主动参与慈善事业。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实践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品质。
(五)慈善文化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学校家长学校分校要在家长学校活动、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中向学生家长宣传慈善文化理念,提高家长的慈善意识,号召家长积极参加慈善募捐、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自己的孩子。每个学生也要争当传播慈善文化的小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把慈善文化向家庭、社区延伸。
(六)慈善文化与星级少年评选相融合
学校要把慈善文化的教学列入学校的总体计划中,要制定适合本校师生参加慈善活动的激励机制,运用学校星级少年评选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慈善意识的形成,建立“一日一善”储蓄卡,对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慈善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奖励,使学校对师生的慈善行为有个公正的评价。
(七)慈善文化与学校“八德”教育特色相融合
结合我校“八德”教育各项活动,学生在每天道德作业中要有感恩、孝敬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仁爱、慈善之心。
(八)慈善文化与开放式配方课程相融合
把慈善文化进校园,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繁荣慈善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发或购买《慈善读本》,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校园中弘扬社会主义的慈善文化。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慈善读本》拟订每册6-7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有2-4个活动课。低年级版重在感染和熏陶,有爱心序曲和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爱心行动等单元。高年级版重在感知、了解和体验,在单元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等富有社会价值的慈善主题。
总之,通过积极开展慈善教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而推动我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我校要以倡导爱心责任为使命,开发《慈善读本》校本教材,积极培育慈善文化,让慈善之花在上屋小学盛开。
五、具体实施
“每月一事”主题活动初步工作安排:
主题活动一:慈善文化进校园调研规划
1、时间:20__年11月-20__年1月
2、地点:上屋小学
3、__区慈善总会会长等领导来校调研座谈
4、黄伟军校长在教师大会宣讲《倡导爱心责任推动慈善长青》
主题活动二:走进福利院慰问演出
1、时间:20__年11月5日
2、地点:石岩敬老院
3、参与人员:学校领导、演出学生、家长代表、爱心人士
4、活动形式:手拉手慰问演出
主题活动三:慈善文化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
1、时间:20__年11月
2、地点:学校操场
3、参与人员:上级领导、全校师生、家长代表、爱心人士
4、活动形式:发言、倡议、授牌、赠送慈善读本
主题活动四:爱心故事会
1、时间:20__年11月
2、授课教师:爱心人士
3、活动年级:各年级
4、活动形式:故事分享
主题活动五:“爱心行动知多少”主题班会
1、时间:20__年12月
2、指导教师:各班主任教师
3、活动年级:各年级
4、活动形式:歌咏、故事、表演等
主题活动六:爱心画展慈善拍卖会
1、时间:20__年12月
2、指导教师:美术教师、德育处
3、活动年级:各年级
4、活动形式:学生爱心绘画作品现场拍卖,筹集善款
主题活动七:“爱心剧场”欣赏会
1、时间:20__年1月
2、指导教师:各班主任教师、德育处
3、活动年级:各年级
4、活动形式:演出欣赏
主题活动八:评选慈善之星
1、时间:20__年1月
2、指导教师:各班主任教师、德育处
3、活动年级:各年级
4、活动形式:奖励表彰教师、家长、学生典型爱心人物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学院学生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修炼品性,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特开展主题为“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涵养”的学习活动。为使此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希望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促进旅院五大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团委,学生党总支,勤工助学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涵养,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此外,学生干部学习精神可以为全院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促使旅游学院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活动内容
学生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信息来源可以是多样化的,但主要是要精读金书记印发的报纸以及多多利用漂流书库。此次学习活动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用笔墨将所思、所想、所得记录下来,再通过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与全院甚至更多的人分享。
三,实施步骤
首先,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与五大组织最高负责任人联系,告知其本活动的开展,确定各组织负责督促活动进行的主负责人,以便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五大组织每周周日轮流向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提交稿件,数量为五到十篇。拟定五大组织投稿顺序为: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勤工——青协。
四,活动要求
1,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为主负责方,要确保与各组织的联系密切,消息通达度高,促使活动的有力展开。
2,五大组织积极配合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避免推卸责任,拖延提交稿件等事件的发生。
3,学生干部之间互相督促,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各组织不定期作读书交流,分享心得互相勉励。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设定目标:
1、 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 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 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 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读。我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时间8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3月26日)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又显得尤为严峻。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学院学生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修炼品性,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特开展主题为“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涵养”的学习活动。为使此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希望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促进旅院五大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团委,学生党总支,勤工助学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涵养,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此外,学生干部学习精神可以为全院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促使旅游学院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活动内容
学生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信息来源可以是多样化的,但主要是要精读金书记印发的报纸以及多多利用漂流书库。此次学习活动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用笔墨将所思、所想、所得记录下来,再通过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与全院甚至更多的人分享。
三,实施步骤
首先,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与五大组织最高负责任人联系,告知其本活动的开展,确定各组织负责督促活动进行的主负责人,以便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五大组织每周周日轮流向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提交稿件,数量为五到十篇。拟定五大组织投稿顺序为: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勤工——青协。投稿邮箱:wenhuaxuanchuanbu1@。
四,活动要求
1,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为主负责方,要确保与各组织的联系密切,消息通达度高,促使活动的有力展开。
2,五大组织积极配合学生党总支文化宣传部,避免推卸责任,拖延提交稿件等事件的发生。
3,学生干部之间互相督促,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各组织不定期作读书交流,分享心得互相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