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精彩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初步研究,发现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模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处于零状态。只有在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才会促使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本学期,在二年级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自学指导,以带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同时,在低年段积极推进语文活动,以此为平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形成了简单的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帮助他们养成初步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基础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期研究重点
1、自主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
2、加强课堂指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围绕课外自主阅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竞赛活动。(整班朗读、讲故事比赛、写读后小记等)
4、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组织好分管活动并随时收集过程性材料。
三、学期研究主要收获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主要依托“课堂研究”和“阅读活动”,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对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了提升。
课堂:
本学期,我课题组围绕《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初步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低年段及三年级开展了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增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外主动阅读的有效性,逐步积淀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 xx老师执教的《学棋》第二课时教学中,始终执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这两个徒弟跟秋学下棋,是不是都成了高手呢?”当学生用文中的语言交流后,宋老师追问:“读到这,有没有什么要问的?”利用课堂这么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质疑、释疑的平台。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这样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xx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古诗两首》中的《绝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不光要求读准、读顺本诗;还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了解什么叫“绝句”,诗人简介,写作背景等。课前预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了检查和补充。在其中一处教学环节中,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根据诗意,结合图意,联系背景,分组完成了文包诗的创作。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堂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
在20xx年xx市“迎六一”讲故事(演讲)比赛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我校计划在5月18日下午第二节课开始,举行校级的选拔赛。届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辅导教师若干名,最优秀的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比赛。
在校级比赛的前夕,为了让参与的面更广,低年级的老师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中选择喜欢的故事,利用课余时间,借助拼音,自己读准、读顺、读熟;并自己试着把故事讲下来。这一做法正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表现欲望和读书兴趣,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能有模有样地说下了故事,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可爱的动作。
于是,低年级的老师一合计,利用每天的晨会十分钟、课前五分钟,让胸有成竹的孩子走上故事讲台,绘声绘色地讲自己的故事。虽然话说得不够通顺,语气比较单一,但是每班还是有选手脱颖而出来参加校级比赛。
校级比赛如期举行,有舞台背景,有音响设备,有主持人,有数十位评委,各班选手按签依次上台。整个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尤为出色:语言流畅,语调恰当,动作自然,让台下的评委老师不住点头称赞。
众望所归,捷报传来,我校派出的一年级和六年级的两名学生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虽然参加本次市级活动的人选只是凤毛麟角,但是,借这一活动的东风,让低年级的学生激起了自主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得到语言积累和表达的训练。
刚开学,低年级的教师就根据“关于举行20xx年xx市小学低年级整班朗读比赛的通知”精神,紧锣密鼓地组织学生进行整班朗读训练。读教材,读《补充读本》,范读,培养助手领读,课堂精读,课外自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声情并茂地读起来。5月25日的早读课,学校组织评委到班现场观摩评比。在6月5日的市级比赛中,我校的一年级两个班均获得了“市优胜班级”的荣誉称号。这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和有效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朗读兴趣和良好的朗读方法和习惯。
另外,利用时节特征,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吹蒲公英,让学生画画、说说、写写;根据年级特征,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可以三言两语,写得好的印上小红花作为奖励。
因为有了这一研究的课题,参与的成员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中不断思考着。何露娟老师撰写的《低段词语有效教学一二得》、徐丽萍老师撰写的《探求低段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教学策略》,获20xx年xx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四、下学年打算:
1、下学年,课题组将根据年级特征设计预习卡,根据预习卡严格执行,并跟踪预习卡的完成情况和收集。
2、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3、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出示阅读书目,自主选择。既有个人自由读,又有整班共同读。要有读书记录卡,要有读书成果汇报。
4、鼓励课题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力争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有所突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研究,确实改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4)通过该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成功最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王坦对其理论基础做了简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
2、选择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有四种需要,即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选择理论其实就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
3、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小 m.niubb.net 组成员之间形成"休戚相关"、"荣誉与共"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4、凝聚力理论认为,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但可以使小组的成员协调工作,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
四、课题研究价值
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动性学习习惯,增强主动意识。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五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6、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7、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学习小课题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学期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首先讨论了当前体育课的状况,对以前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讨论结果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玩得开心高兴就行了,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因此,我们课题组通过查询资料,上网学习,专题培训等方法,在一年来的不断努力下,在几个月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全组老师都积极地进行围绕着课题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从备课、上课、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本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一、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认真备好没一节体育课,写好教学设计,备课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我们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各种姿势的走,队列队形教学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投掷或竞争游戏等内容组合。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我们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二、合理的掌控与调节运动负荷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
三、灵活运用教法
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了精讲多练,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另外我们做到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我们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我们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四、充分利用场地、器械
在体育场地上,我校还达不到正常标准,但我们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以上是我对“合理掌控运动负荷提高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将不断的总结经验,积累材料,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