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合集三篇)

学校实训车间管理制度(精选3篇)

学校实训车间管理制度 篇1

教导主任是校长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少先队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和领导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助手,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负责领导、组织和检查全校的教学、教研、教学改革工作,指导少先队工作。

副教导主任协助教导主任履行其职责。

1、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和上级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指示;制定和实施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计划,经常检查,定期总结,拟定教学常规,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定期检查教育成果,培养师生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

2、组织管理安排教学工作,拟定学校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全面了解教师的业务专长和教学水平,妥善安排教师的教学业务工作。审查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班队工作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定期检查教学进度情况,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定期检查分析教学质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切实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搞好考试命题工作,组织好期中、期末检测,定期召开年级工作会议。

3、领导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改进教育方法,布置、检查学生操行评定,负责学生奖惩,指导学校少先队工作,搞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

4、与教科室主任一道组织好教改实验、整体性实验,进行教改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时进行实验情况调查,进行实验总结,推广实验经验。

5、安排好期初、期中、期末工作,抓好学籍管理。做好学龄儿童的调查招生、编班、休学、转学、复学、升留级、毕业工作,建立健全学籍档案,管理好学生学籍。组织安排考试的有关工作,搞好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

6、负责做好教导行政工作,安排教师代课、调课、管理教学秩序、统计教师出勤情况、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安排学校行事历、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积累教育、教学体育卫生资料,提出充实图书、教仪等教学设备的购置,计划抓好电化教育工作。

7、协助校长抓好体育、卫生保健工作,抓好课外体育、文娱、科技活动的开展,统一安排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控制考试(检测)次数和课外作业量,负责教辅读物的审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举行各科知识智力竞赛、小型比赛和展览,指导办好“学习园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活跃学生生活。

8、抓好教研组长、班主任、辅导员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业务档案,认真做好教师的考勤、考绩记载工作。

学校实训车间管理制度 篇2

一、自觉遵守机房清洁卫生。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禁止吐痰、吃零食。

二、上机者需按指定内容上机,并做好上机登记记录;

三、进入实验室后按编位就座,上课按老师指定的座位上机,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高声言谈,四处走动。

四、学生在参加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的有关理论,预习实验指导讲义,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实验的步骤及操作规程。未做好预习者,不得参加实验。

五、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操作电脑(或学习机),应按照学习规定内容进行。未经老师许可,不得私自带游戏盘或来历不明的磁盘进行非法操作。

七、不得随意删除计算机上的文件,如对公用程序软件刻意造成损坏者,将停止其上机并交由学校处理。

八、为防止网络病毒感染,外来磁盘一律不准带进机房,一经发现,没收磁盘,若造成网络系统瘫痪者,将赔偿网络安装的全部费用,并负担全部责任。

九、在机房内不得乱插拔电源线,不得频繁开启电脑(或学习机)的电源开关(POWER键),严禁在电脑(或学习机)通电状态下拔插各种设备插件,否则损坏机器由该人负责。

十、在学习期间,如有机器冒烟,异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关机,关向老师报告,等待处理。

十一、实验中,凡人为损坏机器、设备及用具、工具时,应追查责任,给予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赔偿手续。

十二、上机前要检查计算机,发现损坏要向老师报告,损坏责任为上一次上机者,将不追究别人责任,自己损坏的要主动报告并承担责任,要求赔偿的一定要赔偿。

十三、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不得做规定以外的实验,凡遇疑难问题,应及时问教师,不得自行其是。

十四、自已动手,亲自操作,仔细思考,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填写实验报告,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

十五、实验完毕后,必须将设备摆放整齐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学校实训车间管理制度 篇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机构,落实措施

学校要形成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教导主任、学年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系统,成立校本培训工作小组,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校本培训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培训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课程、专题、措施,确保培训优质高效。

二、研修目标

1、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四、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五、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师徒结对、经验交流、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周、校际交流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六、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教科室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管理教学的副校长及校级领导带头人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管理教学的副校长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4、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定期学习理论。

3、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③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

④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汇报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长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设组长2人。教研组长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教研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题”,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外出学习观摩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心得体会

⑥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方案》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⑤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七、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或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或教科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报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