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通用3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 1

一、班组群交流内容及时间

交流内容:

1、专业技术、读书学习心得交流;

2、班组工作安排、日常事务公开;

3、传达学习公司、分公司文件;

4、有助于宣传公司、分公司光辉形象的文章及相关链接;

5、增强班组凝聚力、向心力,传递正能量的口号标语等。交流时间:每天6:00——23:00。

二、群管理办法

1、群交流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网络信息管理规定,禁止出现不良政治倾向、宗教、色情、暴力等内容;

2、群成员应严格保守公司秘密;

3、班组交流群只用于公务,不得作其他私密交流;

4、对于领导交代的任务以及员工反映的问题,相关责任人应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及时(20分钟以内)予以回复;

5、所有群成员进入本微信群以后,必须以在本单位的`所用姓名作为群昵称;

6、群管理员负责对已进入本群的非指定人员进行清理;

7、未尽事宜由各班班委成员研究讨论一致后完善。

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 2

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让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更有亲和力。促进老师与学生、家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群管理员由班主任担任。

2、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及任课教师必须经常性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其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3、微信群交流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严格保守国家机密及学校机密。

4、微信群只用于家校沟通交流,不作聊天使用。

5、交流中,禁止诋毁学校及师生形象,禁止出现有违社会公德、不文明、侮辱性语言,禁止出现不良政治倾向、宗教、色情、暴力等内容。如发现作自动放弃群处理(清退该成员出群)。

6、严禁恶意刷屏(相同的'文字连续出现3次及以上视为刷屏)。

7、严禁在群内发布其他网站链接,尤其是色情、病毒链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严禁在群内发红包,一经发现,作行贿索贿严肃处理。

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 3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网信办《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范地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紧密畅通,促进老师与学生、家长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共创文明和谐校园,现就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提出指导意见

一、建群宗旨

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

2. 班级微信群仅用于学校发布通知、家校信息沟通交流,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消息、言论。不做聊天使用。

3. 禁止出现诋毁学校及师生形象,有违社会公德、不文明、侮辱性语言,以及带有不良政治倾向、宗教色彩的内容。

二、群组公约

(一)小学班级微信群公约:

1. 班级微信群由班主任及家委会统一管理。

2. 群成员不发与本班教育管理无关的信息,不发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如:微信红包、集赞、拉票、募捐等活动链接,不盲目攀比,不炫富)

3. 重要通知群主发群公告@所有人,有关的要求、通知等群成员要及时了解并协助完成,发通知者需要注明是否需要回复,群成员需看清回复要求,防止信息被忽略或淹没。

4. 班主任可以将近期需要培养的好习惯和学习方法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中。家长根据班主任发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关心学生的。成长。

5. 学科老师根据每天的教学需要,可以将布置的学习要求或回家作业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中。家长听学生口述,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6. 不发送、不参与讨论未经核实信息,群内交流文明友善,积极发挥正能量。

7. 班主任选择性地将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开展的情况发布到班级微信群中。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8. 班主任及学科老师可以定期推荐优质学习资源或好文章。

9. 不在群内讨论私人问题,个别问题可以私信相关老师或家长。

10.群成员由班主任及学科老师和家长组成, 群成员一律实名制,教师命名规则:教师姓名;学生家长命名规则:学生姓名 + 爸爸/妈妈或监护人。

(二)中学班级微信群公约:

1. 班级微信群由班主任及家委会成员统一管理。

2. 重要通知群主发群公告@所有人。

3. 家长只接受1-2人,为学生直接联系人,不接受学生本人入群。

4. 群内推广正能量,主要是用于解决学生问题,记录学生成长。

5. 不发影响班级团结氛围的内容,发言要言简意赅,严禁在群内争吵。

6. 老师可在群内发布有关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每日家庭作业、以及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教育信息等,相关信息应符合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规定。

7. 不得在群内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或可以对比学生成绩优劣的信息,不得发布学生的负面信息。

8.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所发公告及信息,没有备注请回复的,无需回复。

9. 群内共享信息不经本人同意,请勿私自转发。

10.群成员一律实名制,教师命名规则:教师姓名;学生家长命名规则:学生姓名 + 爸爸/妈妈或监护人。

三、监管机制

1.请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班级微信群的综合管理协调,及时发现问题,积极介入处置。

2.学校家委会要做好对家长正确使用班级微信群的宣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3.学校一旦发现微信群有恶意攻击学校、老师、学生或家长的情况,可将相

关人员清除出群,并依法依规作出进一步处置;当出现倾向性、危害性问题,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组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