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创新工作总结推荐22篇

2023创新工作总结(精选22篇)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

11月12日下午,中国科协承办20__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工作总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孟宪棠、副巡视员沈竹林,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_刚,中国科协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参与“双创”活动周承办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和展览公司有关人员共计3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主持。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浩峻对活动周承办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了科协承办活动周的体会和收获。各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组工作做了总结、体会和建议。

孟宪棠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对中国科协的感谢和对工作人员的问候。林念修表示,与科协合作深感心情好、氛围好、主意好、效果好,希望继续办好活动周。孟宪棠表示,本届活动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国务院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孟宪棠赞扬筹办活动周的过程中中国科协的工作队伍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协作,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坚守,工作有激情、有担当、有信心、有智慧,活动周承办无瑕疵,筹备过程进展顺利。建议下一届活动周提早着手布局,做好准备工作。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总结对继续办好活动周意义重大。活动周承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格高、责任大,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信任中国科协,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中国科协,并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筹办过程中,各方的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和细致工作,为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筹办活动周,中国科协有很大收获,锻炼了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期待承担更艰巨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王春法要求,下一步要认真总结承办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突出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以及独特做法的宣传;着眼未来,主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会议对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了感谢信、嘉奖函及纪念证书。

20__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9-25日举办。活动周宣传解读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和各地方促进双创政策措施,展示全国各地创业创新成果,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解政策、交流经验、集中展示、项目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成为创意交流、思想碰撞和成果转化的综合性平台。据统计,活动周期间,主会场、分会场、各部委共组织投资对接活动350场,签署协议963项,达成合作意向1890项,合计投资金额361.04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399人。各部委组织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46项,达成合作意向429项,合计投资金额163.6亿元。分会场开展投资对接活动311场,签署合作协议679项,达成合作意向1460项,投资金额187.24亿元。主会场共举办48场活动,共有22000多人次参观了主题展示。全国8个地方分会场共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2

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说起创业,容易简单理解为自己成立公司当老板;说起创新,容易狭隘地理解为搞科技研发。其实,不止如此,远远不止如此。创业创新内涵丰盈,舞台巨大,天高地阔。

新成立公司是创业,老公司乃至大公司实际上也在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吃老本是不行的,公司唯有不停顿地创业创新,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看看那些成长为巨人的企业,差不多都经历过二次创业乃至三次创业。当下一个时髦的提法叫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业创新的过程。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任何一个大企业一旦停止了创业和创新,它的事业就走到尽头了。

“互联网+”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创业创新迈向新阶段。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要定制生产正在变为现实。这带来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例如海尔,这家知名的大企业自我颠覆,大力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让每位员工成为创客,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实现内部创业。

众筹的出现和兴起,使创业创新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创业者只要有好创意、好项目,通过众筹可以快速集聚到资金。自己不当老板、不参加创业团队,但可以通过众筹参与创业创新、支持创业创新。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多个众筹平台,商业巨头如平安集团、京东、苏宁等都相继进入众筹领域。众筹“小荷才露尖尖角”,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大众创业创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创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生机。

创业创新关乎你和我,连着你和我。创业创新,从我做起。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3

近年来,我县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回家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等就业会议精神,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做如下汇报:

一、明确指导思想、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两手抓”的方针,把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就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服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返乡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创业就业问题入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拓展创业空间,扩大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二)引导和支持的重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紧密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在县、工业或农业园区创办

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事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等。

二、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在符合城乡规划、县(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

(二)支持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当场核准、发照。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原则上按最低限额标准收取。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享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要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

(五)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减免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请,可适当减免或不予征收。各项优惠政策若有重叠,则按最优的一项执行,不得重复享受。

(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人事局担保中心和劳务局小额贷款办要把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提供担保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用土地经营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七)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

2、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每年规划安排一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对获得商业贷款并按期支付银行利息,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的重点企业,可申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

3、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4、享受创业就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享受免费创业就业培训。

(八)扩大“阳光工程”补贴范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

富余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

三、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信息引导。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及时发布返乡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动态;及时公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报道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和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消息;及时接受返乡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要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已创办的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解决返乡创业企业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和培训员工等问题。

(四)提供公共服务。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四、建立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各股室要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劳动保障、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业、商业、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鼓励。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开展优秀返乡创业企业评选活动,对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多种形式搞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大力弘扬农民工返乡创业精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4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经济发展形势和严峻的市场经营困难,我们xx公司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引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深挖内潜、积极应对,在夹缝中不断寻找发展出路,困难面前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为求生存谋发展,20xx年公司大力倡导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了多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煅烧炉用液化气烘炉”、“焙烧车间密封火盖的研制”、“煅烧炉热维修”、“冷煤气综合开发与利用”、“一焙烧车间二期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共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00万元,有效推动了公司经济的发展,为公司持续稳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和创新意识,完善并优化了生产和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仅征集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成果就直接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20xx年我们将继续发扬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明确目标,主动出击,突出重点,按照公司20xx年的创新工作计划逐项给予攻关。特别是今年公司将下力气在针对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得到改善。主要围绕生产现场的粉尘污染、沥青烟气治理和噪声控制这几方面,彻底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计划中的余热发电项目也是今年我们所攻关的一个重点项目。为此今年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措施是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强化创新理念;再者是要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质量,多立项,多出新招,力争20xx年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和自身实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去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5

近日,以“创业创新 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分会场——新津双创活动进校区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津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双创”分会场新津活动由新津县委、新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天使汇、妙汇、合一投资、成都市青年创业联合会、成都市图书馆等投资机构、众创机构等的鼎力支持,活动由新津县科学技术协会、新津县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共青团县委等承办。

本次活动新津着重于突出大学生、青年创新创业者的生力军作用,释放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活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加快新津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据悉,新津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从9月下旬开始,每月举办2次“蓉漂茶叙”活动,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每次均邀请县域企业、初创者、科技服务机构、已到津或希望到津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等共商对策、听取建议、解决问题、碰撞智慧。同时,新津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创”工作,听取建议,统筹协调,综合政策,活动现场发放了新津创新创业政策一本通。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6

为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上进展顺利,几个重点项目顺利或提前开工建设,xx省煤化工集团公司的95万吨煤焦化项目、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xx省冶金集团公司的高纯铝项目已于今年市庆前开工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根据政府的安排,我委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强力推动、加快建设的工作态势。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暨产业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产业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委根据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筛选上报了21个在建项目和10个前期项目共31个项目,经市政府批准确定为xx年年度市级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继续对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

我委在县市提出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市的工业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了全市各县市的目标任务,政府批准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3、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政府与省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议项目的建设。

xx公司10万吨铅项目、xx省冶金集团总公司10万吨铝项目、钢铁公司三期工程、xx公司挖潜节能技改扩建工程等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4、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

5、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督查。

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专题开展了专项督查,我委积极配合开展了督查工作,同时针对年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对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进行了督查指导,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协调;同时要求县市及有关企业对投资完成情况应做到如实上报。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我们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红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我们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主就是以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一流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两辅就是启动建设建水、个旧、泸西等工业强县示范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和绿春县、红河县、石屏县、屏边县等的园区建设。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和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坚持以产业建设与园区建设的良好互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三是以省级工业园区和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和推动全市园区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大项目入住园区,产业进一步聚集,同时泸西、建水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另外,我市xx县等县市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其它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抓紧谋划和推进之中。

三、以科技进步促进红河工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企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企业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和加强,一批大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效显著。我们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夯实技术进步的基础,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二是实施与大企业的政企合作,构建技术进步与创新平台。三是坚持以大企业和重点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发展。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五是加强产学研联合,构建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推进产业建设的困难加重,在项目建设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土地审批与征用、环保审批、项目备案与核准等依然是推进项目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五难两不足”:

一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普遍较难。主要是一些项目征用的土地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规划修编调规及报批手续用时较长。

二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后的移交很难按时进行,项目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仍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难中之难”。

三难: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报批手续以及环境容量制约,仍是项目建设的难点。

四难:项目的备案核准难,国家产业政策越来越严格并且调整加快,新上项目和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的发展受到限制。

五难:部份中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两不足”:一是部分工业大项目进展不理想,尚未形成大的工作量,云锡10万吨铅、10万吨铜等大项目目前未形成大的投资量。二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的滞后和不扎实,以及部份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报批和推进。

2、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园区建设资金明显不足,资金缺口大。我市的几个园区都才起步,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招商引资竟争激烈。虽然我市具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但由于我市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差,限制了许多产业项目的发展。

3、技术进步与创新任重道远。

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多数企业依赖资源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有的企业发展思路还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没有摆脱靠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靠建大项目发展的老路子。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较低。由于受产业结构制约、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实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难度较大,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中小企业则因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加之规模小效益不理想,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更是步履艰难。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市企业发展的“软肋”,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企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和企业研发机构较少。到目前我市工业仅有3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从我市的经济总量来看,总量明显不足,部分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但同时由于生产规模、企业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尚不能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企业科技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五、20xx年工作安排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千亿元行动计划的实施。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重点产业中的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引导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加快产业聚集的形成;推进产业的提升和产业的聚集,推进行业的整合。在推动总量做大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努力做优、做精、做强。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县市主要领导责任制;三是继续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要力促云锡10万吨铅、xx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泸西95万吨煤焦化项目、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等大项目加快推进步伐,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形成大的投资量。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推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省市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市级权限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的备案核准工作,组织指导开展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项目的报批工作,推动我市中小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省级审批项目的各项报批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办理完成相关手续以提早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做好省级资金的争取工作。四是做好市级工业技改和前期费资金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投资,加快项目的建设。

(三)、促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继续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的建设,二是要引导鼓励、两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等县市的特色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及申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四)、继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和产业富市战略,不断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加快发展,大力夯实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二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支持已有技术中心的企业积极申报认证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壮大我市的技术力量;积极争取市政府设立市级企业技术进步中心。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己出台的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抵扣政策、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采用国产设备税收抵扣政策、进口设备送故迎新减免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等多项税收扶持政策。

总之,产业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及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关系到今后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关系到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水平的提升,我们将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推进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7

中国经济挥手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的特征表现为:行业投资负增长、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钢铁制造进入长期的微利时代,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作为钢铁行业领军企业,宝钢正在思考涅槃之路,企业发展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因此制定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三大转型战略推动企业转型。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落实国家与上海市的政策精神,研究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积极发挥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钢“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关情况

宝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创新转型的方向,“一体”以钢铁产业为主体,“两翼”是精品智慧制造和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同时,宝钢在信息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国内较早开展云计算、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建成上海市最大的IDC中心——“宝之云”。因此宝钢具备建设精品智慧制造的条件。未来几年,宝钢将结合国家要求及自身需求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同时选择钢铁制造核心环节——热轧工厂(宝钢股份1580mm热轧产线)作为智能工厂的试点,重点在物流自动化、热轧生产过程微数据感知、多源异构数据实时互联、新一代热轧控制模型等工业大数据先进应用、基于知识自动化技术的生产计划排程、工厂智能仿真可视化、能源介质综合管控与优化等七大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热轧产线的智能管控、智能预测预警、智能生产计划排程、业务协同多目标智能优化,提升产线制造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成为智能化钢铁轧制产线示范样本产线,并形成一批智能工厂核心技术和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实践方法体系,为宝钢精品智慧制造奠定基础,为钢铁工业产业升级提供经验。

在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中,“欧冶云商”是宝钢发起创立的“互联网+钢铁”典型实践,下面将重点介绍。

(二)创新商业模式有关情况

1、“欧冶云商”建立的背景

(1)钢铁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与行业投资负增长时代。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致使钢铁行业始终在盈亏边缘挣扎,全行业利润率基本为零。市场甚至戏言:“卖钢材不如卖白菜、投钢铁不如存银行。

(2)钢材流通领域的秩序重构将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在钢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庞大而混乱的非直供钢材流通环节,非直供钢材量很大,非直供贸易的多级代理结构,终端用户多为中小制造加工企业和建筑企业。钢贸体量总体偏小、集中度低,自身资金实力差,强烈依赖外部融资、杠杆融资,抗风险能力很差。

(3)庞大的中小终端用户(蚂蚁用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大型钢材用户往往备受钢厂的关注,然而钢材消费市场还存在着遍布于全国的众多中小钢材终端用户,总数超过450万家,这些终端用户批量需求小、行业分散、对价格敏感,期望获得快捷交易和高效、可靠的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4)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为钢铁服务平台建设揭示出新方向。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行业,以往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间价值环节都将被颠覆或者边缘化。具体体现就是企业与用户的联系更加直接紧密、用户拓展成本降低、个性化定制成本降低、产品流通环节缩减等连锁反应。钢铁行业在流通领域蕴藏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和潜在价值。

2、“欧冶云商”的实践

宝钢今年2月份正式成立欧冶云商,并迅速形成欧冶电商、欧冶物流和欧冶金融等业务平台。欧冶云商是重构全流程业务每一个环节,通过不同功能设计,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用流、技术流,融合形成整体竞争力,促进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公司、物流加工服务商、钢材用户等多方主体共生共赢。因此宝钢在努力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生态体系,它是以物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作为基础设施,然后以产业链金融作为核心服务,以钢铁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运用为远景价值目标的服务型生产体系,我们把这个生态体系叫“互联网+钢铁”,愿景是“构建最具活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价值观是共建、共享、值得信赖。

3、“欧冶云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

1)通过交易平台实现大规模的信息流交换,打破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终端中小用户均可极大节约交易成本。

2)通过交易服务、加工配送服务实现终端中小客户的无限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通过集中的加工配送服务,形成“公共加工配送平台”,解决中小终端用户的设备投入成本高而利用率低的矛盾。

3)通过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产业化等方式,解决中小终端用户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解决技术研发资金问题和技术孵化的问题。

4)通过加工配送网络布局的优化,实现仓储物流网络化,降低产品物流成本,达到缩短运距、提高组批运输效率。

5)通过数据服务平台与金融服务平台协同,降低对中小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满足中小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拓展金融服务的种类,为钢材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参与者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6)通过对各平台提供大规模的各类金融服务,在交易和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结构,从而实现吸引各类资本(融资)与实现各类资本运作方式(投资)的联合。

(三)创新创业平台有关情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宝钢中央研究院)是首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宝钢的核心研发机构和技术平台,现有研发人员757人,教授级高工7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名,引进“__”1人、“青年__”3人。在集团内部建立了“平台共享+项目支撑”等研发模式,践行“从钢铁到材料”转型实践。汽车用钢和硅钢等重点产品创新为宝钢技术创新创造了丰厚的成果。

宝钢通过自主集成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柔性化的先进高强钢生产线,并在20__年7月31日举行了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全球首发仪式。目前,宝钢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确立了宝钢超高强钢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同样,宝钢经过10年的硅钢工艺技术攻关,自主集成创新了国际先进的低温生产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并在短时间内达产、达标、达效,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多个高等级硅钢新产品替代进口,高端产品质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批量生产的高牌号取向硅钢已供应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和重大工程项目。以上创新项目为宝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宝钢冷轧汽车板和取向硅钢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50%。

目前宝钢又先后启动了薄带连铸前沿技术以及镁合金、钛合金、储能材料等重大科研项目,经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宝钢探索“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新产业拓展的运行模式,模拟市场运作,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动。

1、以国家“青年千人”徐世伟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开发了高耐蚀镁合金产品及关键技术,形成15项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宝钢、北京华盛荣、北汽股份三方共同出资,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合资公司,以宝钢中央研究院和北汽汽研院为主要技术支撑,以北汽股份的特定车型为依托,开展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开发试制及应用推广,并大力开发轨道交通市场镁合金的应用。

2、以国家“青年千人”黄爱军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与英国罗罗公司、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合作开发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用TiAl合金及其关键技术。为了支持研发成果的转化,宝钢成立了以黄爱军首席为总经理的“上海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以方圆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薄带连铸示范机组,为了引领世界冶金技术的发展,宝钢正在研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四)创新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1、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

根据国家战略,上海市将建设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杨浦区提出要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杨浦区科技优势明显,高等院校集聚,拥有两院院士57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23个,并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链。原上海第二钢铁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在宝钢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了搬迁,原旧厂房及存量土地资源为建立创新创业产业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

通过双方协商形成共识:利用原二钢区域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以欧冶云商和宝信软件为支撑,聚集创业创新、境内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及人工智能、便捷交通与智慧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开辟“互联网+”众创空间,以股权投资形式促进中小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发展。

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顺应了国家、上海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符合宝钢从制造向服务战略转型的需要,可最大程度地长期实现杨浦与宝钢的互惠共赢,目前双方正在协商签署合作协议。

2、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存在巨大潜在需求,如核电用钢等。我国新材料技术总体上与美、日、欧等仍有很大差距,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难以实现国产化,成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宝钢特钢区域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具有先天优势,首先上海研发人才集聚,拥有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多项重大成果,科技人才储备及科技产出位居全国第二,近年R&D投入强度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上海资本对接便利,资本市场发达,除上交所主板市场,目前也在策划设立“战略新兴板”、“科技创新专板”,探索建立资本市场各板块间转板机制。上海高端装备配套有需求,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海洋船舶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这些高端装备制造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无一不对新材料(尤其是金属新材料)提出需求。其次。宝钢长期经营金属材料产业,对钢铁新材料研发、科研生态、新材料产业化等均拥有丰富经验,建设新材料众创产业园能够提升宝钢新材料研发优势。再次,宝钢特钢拥有众多高端装备(投资都较大),可满足大部分金属新材料最初试验、小批量生产乃至大规模生产需要,如果将这些装备打造成为园内共享的仪器装备、检测认证、公辅设施等一系列研发共享平台,并提供相应服务,那么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众创机构及群体入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特钢资源,产生使用收益。

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战略定位:面向国际前沿、全球人才和国家战略需求,在宝钢特钢区域构建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相匹配的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业务定位:产业园以新材料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试验、技术转移、产业化服务以及创业孵化等主要方向。

(五)创新创业活动有关情况

宝钢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岗位创新热潮之中,通过顶层设计不断提升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培育青年员工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推进全员创新。

1、设立“创意实践中心”

创意实践中心集“技能实训、创意实践、成果交流”于一体,通过“点突破、线联动、面提升”的系列化“蓝领创新”活动,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与支撑。以现场改善为基础,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促进创新工作室联动;以技术应用为突破,举办系列化新技术应用专题论坛,促进岗位创新成果质的提升;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协同开展现场应用型实操训练载体与平台建设;以“宝钢梦?创新美”为主题,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为目标,举办宝钢“员工创新活动日”活动。

为传递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能,传承创新技艺,共享创新成果,深入助推职工岗位创新再上新台阶,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施“创新大篷车2.0”巡展,为宝钢“蓝领创新”注入了活力。

2、实施“金苹果”计划

宝钢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摆到战略地位,提出“通过实施‘金苹果’计划,培育出一批真正能在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革命性成就的,能够在中国冶金史上留下宝钢印记的,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漫步的核心人才”,最终以高端引领努力实现宝钢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为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在宝钢范围内征集“金苹果”研发项目,通过公开竞争,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组建研发团队,公司与研发团队签订责任书。同时宝钢按照“创新机制、贴身服务”的理念,积极为金苹果团队创造条件,激励团队取得更大突破。制订差异化激励政策,探索“过程性激励与结果性激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金苹果计划实施以来,第一期金苹果计划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25项,认定企业技术秘密11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5人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或分会场的主持。目前第二期正在汽车板、硅钢、高强钢等领域中积极推进。

3、青年创业计划大赛

为搭建展示舞台、营造创新氛围、发现创业人才,宝钢于20__年2月起联合举办宝钢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沪内外单位青年的热情参与,项目涉及节能环保、信息产业、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开展“创业大讲堂”的专题培训、现场答辩会等活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青年创业计划大赛的实施极大鼓舞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激情,为宝钢二次创业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正在筹备2.0版本。

(六)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离不开企业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撑,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宝钢正在积极研究和落实,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在人才、考核激励方面

(1)宝钢高度重视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了有别于管理序列的职业通道,很早就设立了“首席师”岗位,鼓励研发人员安心岗位科研创新;但同时也加强任期考核,实行“首席师”的能上能下管理,善用评价工具激发创新活力。

(2)在人才激励上,公司基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对科技研发人才采用“能级工资制”,弱化短期绩效,突出能力水平,鼓励攻克重大技术创新难题;公司对研发人才设立了中长期激励,采用“贡献累积金”、“利润分享计划”等方式,让科技研发人员从研发成果中切实受益。再次,在产权安排上,宝钢金属气体公司等企业推进“个人出资入股”计划试点,鼓励创新创业团队出资入股,与企业发展捆绑,同舟共济,激发团队创业和创新热情。

(3)宝钢注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在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上,公司每四年就命名一批“宝钢技术业务专家”,并组建研修会开展交叉领域的交流;公司开展的“金苹果”计划,让专家们“有仗可打、有军可领、有公司环境可依”,让研发人才在公司研发战略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大;公司同时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通过“点善军团”等项目,增强内部创业人才的能力,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在投融资、产权方面

(1)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

(2)研究并择机成立集团内部风投基金。进一步完善科创企业投融资支撑机制,并鼓励科创企业建立与外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机构的股权合作。加大科创企业上市推动力度。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导企业提前布局,加快上市步伐。

二、宝钢“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1、“双创”工作定位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良好氛围和环境;着眼产品和产业转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

2、总体思路

坚持技术领先战略,通过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激发员工智慧和创造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互联网与钢铁行业的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员工创新创业,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实现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

3、“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形成员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营造员工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推进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项目;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材料及新技术产业;建造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二)重点工作举措

1、制定技术领先战略,规划实施路径和重点创新项目,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2、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探索混合所有制项目创新创业,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

4、模拟市场运作,探索国有投资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

5、继续探索互联网+钢铁的电商运作模式,发挥央企创新创业转型的引领作用。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8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xx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协同创新,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建设各类创新载体,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为我市“两型城市”建设和“四煤”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几年科技创新成绩

(一)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1、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技进步法律法规及创新政策;同时,采取到企业、进高校、进园区等方式广泛宣传“一法一例”,开展政策解读、专利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宣讲,每年不少于30场次。

2、开展了市首届“十佳科技创新人物(企业)”评选活动。为了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励企业创新,鼓励创新人才,20xx年,我市开展首届“十佳科技创新人物(企业)”评选活动,评选出了十佳科技创新人物和十佳科技创新企业,活动的开展,对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科技兴市再上台阶。20xx、20xx年,我市连续两次(累计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与合肥市并列为我省获此殊荣最多的市,20xx年市科技局因此被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综合发展实验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实验区还被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区。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几年来,我市新组建的科技创新平台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实验室2家;市级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05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评出市科技进步奖113项。

1、平台建设效果显著。依托矿业集团建设的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三大研发平台,紧紧围绕煤炭安全开采及装备开展研发,取得了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已经获准建设。

2、高新区建设快速推进。20xx年5月13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筹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高标准完成7.6平方公里的总规及控制性详规、水电气基础设施规划和20平方公里扩区方案。短短两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建成了8公里道路。目前已有总投资208亿元13个项目入驻高新区,已基本形成高新区的空间框架。高新区现已步入正常快速发展轨道。

3、各类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入驻。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投入运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一流研究机构入驻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科技平台进驻我市,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建成运行。目前已开通6家创新服务站。通过打造“研发、转化、交易、服务”通道,促进产业研发联通、要素交易畅通、成果融通、中介服务贯通和资源共享互通。

5、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龙头,各园区、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创业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相继建设了实验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安成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县区和大学孵化园区。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院新能源中心、理工大学、师范学院、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等一批院校和园区正在积极筹建自己的创业孵化基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已经成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

(三)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大力实施“双高”战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及认定管理工作,通过培训、调研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分别由20xx年的11家、26个增加到20xx年的60家、265个;去年高新技术产值132.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2亿元。

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目前“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矿用电子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正在按批准建设方案稳步推进。

3、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拥有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6家。其中,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创新型企业8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7家。

4、技术交易快速发展。我市20xx年技术交易额仅为4158万元,20xx年、20xx年连续突破2亿元,分别达到2.38亿元、2.55亿元。其中,淮化集团“3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工艺技术”,合同金额1.3亿元。

(四)积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

1、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提升。几年来,全市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家,市级13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8家。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积极争取省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验区的“斑点叉尾鮰家系扩繁、良种选育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和“区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资金72万元。实验区获得省科技项目配套资金40万元。对实验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强辅导培育工作,目前实验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列入20xx年第一批省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资助名单。今年科技部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进行考评验收,我们已经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3、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再创新高。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沿淮中部稻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个月初,以农业大学教授姚大年为组长的省粮丰工程专家组来到市桂集镇大王社区高产攻关田,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沿淮地区(凤台)小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进行实地测产。专家组实地测量:实际收割面积2.03亩,实收小麦1249千克;去除水分、杂质后,折合亩产585千克。专家组认为,此产量大大超过国家制定的亩产535千克的任务,创造了沿淮地区稻茬麦产量新高。

4、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我局积极组织认定农业科技型企业。目前第一批认定了5家企业为市农业科技型企业,第二批已有27家企业上报,现正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农委在审核材料。申报的20xx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科技项目《草莓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已通过省科技厅的评审,上报国家科技部。

(五)财政科技投入显著增加

1、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市级科技投入从20xx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6746万元,年均增幅35%。共执行科技计划项目359项,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约16亿元。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xx年的0.81%上升到20xx年的1.01%。

2、重点项目成效显著。几年来,全市共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89项,争取资金4.2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1亿元。其中矿业集团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两淮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获得国家资金1.4亿元。

3、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开展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工作。20xx年—20xx年度经税务机关核准的研究开发经费数累计25亿元,企业因此少缴所得税务累计2.6亿元。全市累计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2亿元。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市“1133”研发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市“1133”研发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建团队、聚人才,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几年来,在工业、农业、医卫等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先后分三批建设了31个“研发创新团队”,面向国内外选聘了31名“创新团队带头人”、120余名“带头人助理”,并在资金奖励、项目支持、人才服务等给予团队重点扶持。

2、实现我市本土院士零突破。积极支持矿业集团总工程师袁亮申报国家工程院院士,20xx年,袁亮顺利当选,实现了我市和省本土院士零的突破。

3、积极培育基层科技人才。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认真抓好科技示范村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

(七)全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大力加强专利宣传。积极深入县区和企业,加强专利宣传服务。几年来我市坚持对安理大、中化三建、淮化集团、矿业集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上门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申报专利。并举办了多期知识产权(专利)讲座,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2、开展了“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坚持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几年来共销毁各类违法盗版书籍10余万册、光盘音像制品近10万张,现场销毁赌博机570余台。进行了专利商品专项执法检查,共计检查商品近万件,主要涉及家用电器、日用百货、食品等商品,发现10余起专利产品标注不规范行为,当场就要求厂家代表进行整改。通过执法行动,加大了对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促进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驾护航。受理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3、专利申请突飞猛进。几年来,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由20xx年的390件、193件上升到20xx年的3172件、2038件。20xx年1-5月我市的专利申请总量为10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227件;授权专利7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2件。我市专利申请的电子申请率达到84.7%,同比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达到30%,受到省局好评。

4、专利实施取得成效。矿业集团获得的“沿空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顶板卸压瓦斯抽采方法”专利技术获得了20xx年首届专利金奖。同时,矿业集团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方法及输送系统”专利还获得了20xx年第十四届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矿业集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近两年的转让费收入超过3000万元,200余件专利及成果经评估公司评估价值超过3.1亿元。淮化集团乙二醇的生产方法及装置技术(含多件发明专利)技术转让费达到1.26亿元。

(八)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若干优惠政策意见》(淮发[20xx]29号)、《关于加快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从项目、资金、人才、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体系。

二、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科技工作的统揽与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资源、资金需形成合力向结构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共同推进全社会科技进步。政府科技资源过多倾斜到合芜蚌,对合芜蚌之外地市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

2、各县区科技工作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部分区级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不强。

3、政产学研结合紧密度不够、创新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协同创新有待加强。

4、科技与金融缺乏有机融合,金融对科技的推动力没有发挥。从全省的层面看,存在有风险投资不风险,风险投资不能很好引导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苗子的作用。

三、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1、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加速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

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咨询代理、检验检测、科技信息、研发设计等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3、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同时强化对县区主要创新指标的考核。

4、要进一步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和培养科技人员及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积极性。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9

按照省、达州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于20xx年10月19日至25日同步开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将我市“双创”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二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市发改局与市科技局经多次研究,确立了活动的初步方案,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汇报,领导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正式方案确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有关单位,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人、责任单位、配合单位。整个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并统筹,市发改局具体负责,市科技局配合协调。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市发改局会同市科技局组织市委农办、经信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白沙镇、官渡镇召开了专门会议,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组织实施,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10月19日上午,我市在萼山剧场门口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企业代表、学生、太平镇社区群众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现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二是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中、省、达州市和万源市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资料21篇,印制成《万源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资料汇编》,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分发。并于10月21日、10月22日,和发改局同志一起到白沙镇、官渡镇向当地群众宣讲创业创新政策,解答群众的提问共计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三是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拍摄创业创新专题片5集,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5位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歌颂了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从10月19日起,在我市电视台播出。

在这次“活动周”活动中,我市通过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等工作机制,通过举行启动仪式、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活动形式,在我市营造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进一步汇聚了创新创业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0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四、积极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工法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以及工法的编写、申报工作既是对我公司既有施工技术和施工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原有技术的提升和发展。20xx年,我公司已申报的科技论文"粉煤灰与矿粉复掺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被"等13篇论文分别被科技部和建设部、中冶集团核心期刊收录并发表。宜昌清江山水1#及4#楼工程、武钢二炼钢易地改造工程A块连铸机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等四篇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获得一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奖;蛋壳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被鉴定为省级工法;大跨度管桁架结构胎架滑移工法通过企业级工法的鉴定,20xx年初通过部级工法鉴定。目前,各项目经理部和实体单位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向一冶和省部级刊物踊跃投稿,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

五、坚持不懈抓好科技开发工作

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我们每年持续加大对科研开发力度,把企业的既有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积极依托在建工程项目找准科研课题,一方面着眼于各经济实体单位比如商混站,检测中心的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近年来有二十项被一冶批准立项并通过验收。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地完成好企业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审核任务,近年来一共完成一冶技术部下达的30篇土建操作规程的编写和审核任务。

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各板块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积累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是我们面临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长期任务。我们的工作与一冶有限的要求和同行的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公司的实际看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畏难和怕麻烦的情绪,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要让科技创新的工作成为全公司上下的主动和自觉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所申报专利的质量和含金量还有待提升,发明专利在所申报并受理的专利数量中所占比例还有加大的空间;三是各工程项目部推出的的专利数量不多,各工程项目需要大力抓好专利申报和工法撰写等工作,要积极谋划,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四是公司与施工生产实际的结合力度不够,重闭门讨论,轻对外学习、交流和沟通,对创新突破点的认识和挖掘不够,敏锐地捕捉与施工相关的研发项目的能力不强,五是运用创新技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不足。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勇于正视自己的差距,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定决心,迎头赶上。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1

为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上进展顺利,几个重点项目顺利或提前开工建设,XX省煤化工集团公司的95万吨煤焦化项目、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XX省冶金集团公司的高纯铝项目已于今年市庆前开工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根据政府的安排,我委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强力推动、加快建设的工作态势。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暨产业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产业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委根据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筛选上报了21个在建项目和10个前期项目共31个项目,经市政府批准确定为20xx年度市级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继续对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

我委在县市提出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市的工业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了全市各县市的目标任务,政府批准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3、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政府与省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议项目的建设。

XX公司10万吨铅项目、XX省冶金集团总公司10万吨铝项目、钢铁公司三期工程、XX公司挖潜节能技改扩建工程等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4、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

5、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督查。

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专题开展了专项督查,我委积极配合开展了督查工作,同时针对年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对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进行了督查指导,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协调;同时要求县市及有关企业对投资完成情况应做到如实上报。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我们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红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我们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主就是以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一流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两辅就是启动建设建水、个旧、泸西等工业强县示范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和绿春县、红河县、石屏县、屏边县等的园区建设。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和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坚持以产业建设与园区建设的良好互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三是以省级工业园区和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和推动全市园区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大项目入住园区,产业进一步聚集,同时泸西、建水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另外,我市XX县等县市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其它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抓紧谋划和推进之中。

三、以科技进步促进红河工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企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企业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和加强,一批大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效显著。我们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夯实技术进步的基础,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二是实施与大企业的政企合作,构建技术进步与创新平台。三是坚持以大企业和重点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发展。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五是加强产学研联合,构建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推进产业建设的困难加重,在项目建设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土地审批与征用、环保审批、项目备案与核准等依然是推进项目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五难两不足”:

一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普遍较难。主要是一些项目征用的土地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规划修编调规及报批手续用时较长。

二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后的移交很难按时进行,项目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仍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难中之难”。

三难: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报批手续以及环境容量制约,仍是项目建设的难点。

四难:项目的备案核准难,国家产业政策越来越严格并且调整加快,新上项目和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的发展受到限制。

五难:部份中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两不足”:一是部分工业大项目进展不理想,尚未形成大的工作量,云锡10万吨铅、10万吨铜等大项目目前未形成大的投资量。二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的滞后和不扎实,以及部份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报批和推进。

2、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园区建设资金明显不足,资金缺口大。我市的几个园区都才起步,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招商引资竟争激烈。虽然我市具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但由于我市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差,限制了许多产业项目的发展。

3、技术进步与创新任重道远。

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多数企业依赖资源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有的企业发展思路还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没有摆脱靠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靠建大项目发展的老路子。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较低。由于受产业结构制约、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实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难度较大,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中小企业则因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加之规模小效益不理想,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更是步履艰难。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市企业发展的“软肋”,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企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和企业研发机构较少。到目前我市工业仅有3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从我市的经济总量来看,总量明显不足,部分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但同时由于生产规模、企业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尚不能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企业科技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五、20xx年工作安排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千亿元行动计划的实施。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重点产业中的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引导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加快产业聚集的形成;推进产业的提升和产业的聚集,推进行业的整合。在推动总量做大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努力做优、做精、做强。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县市主要领导责任制;三是继续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要力促云锡10万吨铅、XX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泸西95万吨煤焦化项目、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等大项目加快推进步伐,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形成大的投资量。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推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省市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市级权限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的备案核准工作,组织指导开展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项目的报批工作,推动我市中小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省级审批项目的各项报批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办理完成相关手续以提早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做好省级资金的争取工作。四是做好市级工业技改和前期费资金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投资,加快项目的建设。

(三)、促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继续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的建设,二是要引导鼓励、两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等县市的特色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及申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四)、继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和产业富市战略,不断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加快发展,大力夯实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二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支持已有技术中心的企业积极申报认证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壮大我市的技术力量;积极争取市政府设立市级企业技术进步中心。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己出台的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抵扣政策、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采用国产设备税收抵扣政策、进口设备送故迎新减免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等多项税收扶持政策。

总之,产业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及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关系到今后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关系到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水平的提升,我们将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推进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2

不知不觉,20____-20____学年第二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个学期在创新实践部的磨练,又让我成熟了不少,改变了不少。在第一个学期时,还充斥着许多对部门职责和部门职能的不解和迷惑,如今,我已经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见解来对自身未来的规划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在我创新实践部一年的坚持和坚守。

首先,新学期开始之初,我们进行了对上学期工作的总结,以及上学期出现的部内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积极的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为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完善部门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身创新思维,完善自身的不足,改正浮躁的情绪,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从而,使我们创新实践部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在部门在第二学期初次例会时,部长就与我们讨论本学期我们创新实践部的工作,以下是本学期我部所负责的工作:

1、我部本学期负责十二个班级的主题团日活动,监督各班级策划书格式,积极参与各班级的团日活动,活动会结束后,上收各班级团日活动总结和活动简报。

2、我部积极开展假期(包括周末)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策划实践活动的方案,并且与勤工俭学相结合,搜集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

3、3月中旬左右,我部进行第一次有关“挑战杯”的`社会

实践调研活动,由部长带领干事,分成两组,对文法外语系的九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4、4月初的新华学院运动会中,我部负责前期工作及运动会中的人数出勤情况,和保证运动会中的安全秩序,我们积极认真的完成了所分配的工作。

5、4月中下旬,我部进行了纳新工作,入部四名新干事,了解认识我部的职能和目标对其分配新工作,以及参与到我部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6、在5月初我部申报成功了“菜篮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我部干事进行对我院周边流动的便捷蔬菜水果销售点的相关调研。干事分别组成三组,对三个蔬菜水果便利销售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在本学期中,我们还参加了英语PK大赛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文法外语系学生会女生部完成了“仙度瑞拉”美好心愿活动、参与了文法外语系学生会生活安教部的公寓文化艺术节活动。

本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总结以上工作,我们发现了在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同时也在不断地改正和完善工作。而我对于团总支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我们创新实践部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有更多的见解。在文法外语系团总支工作了一年,发现又一次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因为在部门工作中有了新的战友,有了新的战友情。在各种活动中,由于个人原因有请假的现象,对待工作可能有怠慢的趋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克服本学期的不足,用积极地态度迎接新学期的工作。同时我对我未来的干事生涯充满了希望,我能用我的青春再次见证我的未来是由自己创造和把握的。继续努力吧,为自己加油!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3

近日,以“创业创新 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分会场——新津双创活动进校区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津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双创”分会场新津活动由新津县委、新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天使汇、妙汇、合一投资、成都市青年创业联合会、成都市图书馆等投资机构、众创机构等的鼎力支持,活动由新津县科学技术协会、新津县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共青团县委等承办。

本次活动新津着重于突出大学生、青年创新创业者的生力军作用,释放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活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加快新津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据悉,新津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从9月下旬开始,每月举办2次“蓉漂茶叙”活动,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每次均邀请县域企业、初创者、科技服务机构、已到津或希望到津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等共商对策、听取建议、解决问题、碰撞智慧。同时,新津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创”工作,听取建议,统筹协调,综合政策,活动现场发放了新津创新创业政策一本通。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4

按照省、达州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于20__年10月19日至25日同步开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将我市“双创”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二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市发改局与市科技局经多次研究,确立了活动的初步方案,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汇报,领导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正式方案确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有关单位,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人、责任单位、配合单位。整个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并统筹,市发改局具体负责,市科技局配合协调。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市发改局会同市科技局组织市委农办、经信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白沙镇、官渡镇召开了专门会议,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组织实施,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10月19日上午,我市在萼山剧场门口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企业代表、学生、太平镇社区群众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现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二是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中、省、达州市和万源市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资料21篇,印制成《万源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资料汇编》,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分发。并于10月21日、10月22日,和发改局同志一起到白沙镇、官渡镇向当地群众宣讲创业创新政策,解答群众的提问共计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三是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拍摄创业创新专题片5集,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5位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歌颂了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从10月19日起,在我市电视台播出。

在这次“活动周”活动中,我市通过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等工作机制,通过举行启动仪式、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活动形式,在我市营造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进一步汇聚了创新创业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5

11月12日下午,中国科协承办20xx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工作总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孟宪棠、副巡视员沈竹林,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李志刚,中国科协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参与“双创”活动周承办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和展览公司有关人员共计3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主持。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浩峻对活动周承办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了科协承办活动周的体会和收获。各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组工作做了总结、体会和建议。

孟宪棠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对中国科协的感谢和对工作人员的问候。林念修表示,与科协合作深感心情好、氛围好、主意好、效果好,希望继续办好活动周。孟宪棠表示,本届活动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国务院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孟宪棠赞扬筹办活动周的过程中中国科协的工作队伍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协作,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坚守,工作有激情、有担当、有信心、有智慧,活动周承办无瑕疵,筹备过程进展顺利。建议下一届活动周提早着手布局,做好准备工作。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总结对继续办好活动周意义重大。活动周承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格高、责任大,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信任中国科协,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中国科协,并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筹办过程中,各方的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和细致工作,为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筹办活动周,中国科协有很大收获,锻炼了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期待承担更艰巨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王春法要求,下一步要认真总结承办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突出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以及独特做法的宣传;着眼未来,主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会议对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了感谢信、嘉奖函及纪念证书。

20xx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9-25日举办。活动周宣传解读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和各地方促进双创政策措施,展示全国各地创业创新成果,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解政策、交流经验、集中展示、项目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成为创意交流、思想碰撞和成果转化的综合性平台。据统计,活动周期间,主会场、分会场、各部委共组织投资对接活动350场,签署协议963项,达成合作意向1890项,合计投资金额361.04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399人。各部委组织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46项,达成合作意向429项,合计投资金额163.6亿元。分会场开展投资对接活动311场,签署合作协议679项,达成合作意向1460项,投资金额187.24亿元。主会场共举办48场活动,共有220xx多人次参观了主题展示。全国8个地方分会场共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6

20xx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围绕五个“一”全面开展科技工作,即紧紧围绕一条主线,着力营造一个氛围,坚决高举一面旗帜,精心打造一个平台,积极培育一个主体。为加快我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自主创新主线

1、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3月31日上午,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技术创新工程动员大会。会议的召开为我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2、编制科技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

3、积极组织申报各类国家、省级科技项目

20xx年,我市共鉴定科技成果31项,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个,获得国家、省资助260万元;获国家火炬计划2项;获得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申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15项;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申报20xx年省战略新兴产业化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项。

4、积极扶持县区科技工作

积极扶持县区科技工作,按照科技部审核通过的《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发展规划》,毛集成功获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区;谢家集区成功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试点区。

(二)合力营造自主创新氛围

1、开展了20xx年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

根据《市科技进步奖励条例》,对我市科技成果进行评奖。有46个项目参加了市科技进步奖评审,项目涉及地矿、材料化工、机械电子、医卫、农业等。经初评、总评,最终确定市20xx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

2、组织参加了第四届皖北产学研对接会

第四届皖北产学研对接会于20xx年6月12日在宿州市举行。此次对接会,我市组织技术需求120余项,实现对接项目95项。会上,我市组织参展项目二十余项,编印宣传材料240份,在帮助企业寻求技术合作的同时,有效地宣传了我市几年来的产学研对接成果。另外,有15家企业组织人员现场参加了对接洽谈活动,现场洽谈成功项目10项。产学研对接会的顺利召开,将对促进我市产学研合作更好开展,加速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3、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日宣传活动

5月15日上午,“20xx年市科技活动周暨科技活动日”启动仪式在上东锦城广场隆重举行。市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5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科技周期间,我市还开展了科技项目资本对接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贷款等活动。科技活动周的深入开展,将有效推进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推动全市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执法活动

一是4.26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期间,我局积极会同宣传部等部门,在新华苑广场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赌博游戏机”集中销毁活动,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现场发放新“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专利申请须知”等宣传材料六百余份。

二是开展了‘雷雨’、‘天网’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共检查药品、保健品300百余种,其中涉及专利的药品、保健品十余种、涉嫌假冒专利药品1种。对涉及专利的药品,已责成药店负责人对标注不规范的进行整改,对涉嫌假冒的药品已经立案查处,没收假冒的专利药品。

三是举办了全市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会议暨知识产权培训班。对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要求和注意事项、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的申报等作了详细的讲解。全市近百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150余人参加了培训。

5、参加了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11月2日上午,20xx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市长曹勇、副市长董众兵率代表团出席此次盛会并巡视馆。本届对接会上,我市主要展示135MW循环流化床煤的热电气焦油多联产、煤基合成气制备乙二醇(MEG)、EBZ300型掘进机、3G/4G用光电缆连接组件等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煤化工基地、农业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高新技术产品。国际低碳工业园项目及万华电器科技园项目在会上签约。

(三)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旗

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申报为省级高新区

在我局的积极争取下,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5月13日,省政府(皖政秘[20xx]161号)已正式批复,同意筹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期间有关政策比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执行。这是我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我市“产学研一体化、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在全市范围内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培训会议以及深入企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28个。目前,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72个。

3、加大了高新区招企引智工作力度

为加快入园项目、产业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驻高新区,在做好高新区宣传的同时,加紧与香港清华同方公司、美国华润集团等企业联系,争取促成项目落户高新区发展。召开了我市意向入区企业座谈会,等一批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已提出申请入驻高新区投资发展的愿望。目前,有关入区项目的条件要求,入区项目在土地取得、投资政策等具体问题正在加紧落实。

(四)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1、加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省重大专项“深部强突出煤层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成套技术”及“煤与瓦斯共采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全面启动,目前正在进展之中。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申报已经上报国家科技部。

2、加快“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加快了“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淮化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高灰融点煤直接气化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专家认为高灰融点煤直接气化技术是困扰淮化集团煤化工发展的瓶颈问题,它的解决能为高灰熔点煤的高效洁净利用探索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3、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按照市规委会意见,建筑顶部设计已优化。作为高新区标志性建筑,项目的土建设计(包括建筑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用地范围内景观及管线综合设计、地下人防工程设计等设计工作已展开,在严格把握设计质量、完成设计阶段任务后,加快开工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4、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真按照基地发展工作方案,针对基地企业实际,提高基地企业竞争力。二是积极申报矿用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加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我局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有“省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家拟建中心进行了申报。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专题布置了省市级中心建设工作。我市20xx年共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6家,使我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6、成功获批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我局积极努力,我市矿业集团组建的"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省列入此次组建计划的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将为提升我市主导产业自主创新水平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7、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顺利达标

20xx年6月7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沿淮地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专题进行田间测产和考评。选择代表性田块分别进行了田间取样测产。高产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产量均达到实施方案的指标。

(五)积极培育自主创新主体

1、科学安排了20xx年科技计划项目

按照新修订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xx年共收到申报科技计划项目343项。经与市农委,市经委等相关部门会商初审后,5月11日在合肥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了评审。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提出了20xx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安排方案,今年市科技计划项目安排项目53项,安排资金3300万元。

2、组织开展省创新型企业试点申报认定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经企业自愿申报、我市组织推荐、省八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光纤线缆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

3、积极申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

按照省创新办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精神,我们及时认真地对合成气制乙二醇等15个企业项目进行凝炼,并最终确定合成气制乙二醇、135MW煤电气焦油多联产等5个项目上报省科技厅作为我市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由于项目申报工作准备充分,这5个项目均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共获得105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同时,按照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在今年的年度科技计划项目中,专题安排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与省项目进行配套支持。

4、完成20xx年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工作

在矿业集团、凯盛重工有限公司等7家重点企业积极开展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工作,共申报43个研究开发项目,投入研发费用64799万元,经省、市主管税务机关核准的免缴所得税务额为7795万元。

5、推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

按照省厅的要求,我局组织了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的“微型长距离无泄漏通讯电缆组件”等15个项目上报到省科技厅作为我市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推荐项目。

6、开展“十百千”行动计划

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按照省科技厅统一布置,我局及时组织了我市“十百千”行动的应对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省十个重点推进区,矿业集团等5家企业作为百企示范企业,2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千企培育对象。

7、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进一步加大了专利申请宣传力度,深入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加强对专利优势企业的培育,做好各项专利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共申请专利1269件,授权专利635件,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市万泰电子有限公司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这是我市首家成为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的企业,将为我市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带来新的起色。

8、国家和省重点新产品计划

按照国家和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要求,我们组织了十多家企业申报了20xx年度国家和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经过认真的组织和凝练,我市有3个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有7个产品获得了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是获得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最多的一年。

(六)强化机关自身能力建设

1、加强政风效能及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抓好机关政治思想教育,推进创建学习型机关,外塑科技大形象,内强科技管理素质,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不断强化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做到科技管理科学、廉洁、高效、有序。

2、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中共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要求,市科技局积极响应,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及时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成立了领导分工联系点,提出了以立足服务,突出三体(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自觉融入自主创新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主题。并在活动中注重做为“四个结合”,一是与推进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相结合;二是与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党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三是与深入推进机关文明建设、效能建设相结合;四是与学习沈浩同志活动相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在机关全体党员中,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7

中国经济挥手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的特征表现为:行业投资负增长、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钢铁制造进入长期的微利时代,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作为钢铁行业领军企业,宝钢正在思考涅槃之路,企业发展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因此制定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三大转型战略推动企业转型。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落实国家与上海市的政策精神,研究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积极发挥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钢“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关情况

宝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创新转型的方向,“一体”以钢铁产业为主体,“两翼”是精品智慧制造和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同时,宝钢在信息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国内较早开展云计算、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建成上海市最大的IDC中心——“宝之云”。因此宝钢具备建设精品智慧制造的条件。未来几年,宝钢将结合国家要求及自身需求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同时选择钢铁制造核心环节——热轧工厂(宝钢股份1580mm热轧产线)作为智能工厂的试点,重点在物流自动化、热轧生产过程微数据感知、多源异构数据实时互联、新一代热轧控制模型等工业大数据先进应用、基于知识自动化技术的生产计划排程、工厂智能仿真可视化、能源介质综合管控与优化等七大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热轧产线的智能管控、智能预测预警、智能生产计划排程、业务协同多目标智能优化,提升产线制造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成为智能化钢铁轧制产线示范样本产线,并形成一批智能工厂核心技术和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实践方法体系,为宝钢精品智慧制造奠定基础,为钢铁工业产业升级提供经验。

在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中,“欧冶云商”是宝钢发起创立的“互联网+钢铁”典型实践,下面将重点介绍。

(二)创新商业模式有关情况

1、“欧冶云商”建立的背景

(1)钢铁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与行业投资负增长时代。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致使钢铁行业始终在盈亏边缘挣扎,全行业利润率基本为零。市场甚至戏言:“卖钢材不如卖白菜、投钢铁不如存银行。

(2)钢材流通领域的秩序重构将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在钢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庞大而混乱的非直供钢材流通环节,非直供钢材量很大,非直供贸易的多级代理结构,终端用户多为中小制造加工企业和建筑企业。钢贸体量总体偏小、集中度低,自身资金实力差,强烈依赖外部融资、杠杆融资,抗风险能力很差。

(3)庞大的中小终端用户(蚂蚁用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大型钢材用户往往备受钢厂的关注,然而钢材消费市场还存在着遍布于全国的众多中小钢材终端用户,总数超过450万家,这些终端用户批量需求小、行业分散、对价格敏感,期望获得快捷交易和高效、可靠的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4)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为钢铁服务平台建设揭示出新方向。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行业,以往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间价值环节都将被颠覆或者边缘化。具体体现就是企业与用户的联系更加直接紧密、用户拓展成本降低、个性化定制成本降低、产品流通环节缩减等连锁反应。钢铁行业在流通领域蕴藏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和潜在价值。

2、“欧冶云商”的实践

宝钢今年2月份正式成立欧冶云商,并迅速形成欧冶电商、欧冶物流和欧冶金融等业务平台。欧冶云商是重构全流程业务每一个环节,通过不同功能设计,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用流、技术流,融合形成整体竞争力,促进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公司、物流加工服务商、钢材用户等多方主体共生共赢。因此宝钢在努力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生态体系,它是以物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作为基础设施,然后以产业链金融作为核心服务,以钢铁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运用为远景价值目标的服务型生产体系,我们把这个生态体系叫“互联网+钢铁”,愿景是“构建最具活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价值观是共建、共享、值得信赖。

3、“欧冶云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

1)通过交易平台实现大规模的信息流交换,打破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终端中小用户均可极大节约交易成本。

2)通过交易服务、加工配送服务实现终端中小客户的无限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通过集中的加工配送服务,形成“公共加工配送平台”,解决中小终端用户的设备投入成本高而利用率低的矛盾。

3)通过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产业化等方式,解决中小终端用户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解决技术研发资金问题和技术孵化的问题。

4)通过加工配送网络布局的优化,实现仓储物流网络化,降低产品物流成本,达到缩短运距、提高组批运输效率。

5)通过数据服务平台与金融服务平台协同,降低对中小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满足中小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拓展金融服务的种类,为钢材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参与者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6)通过对各平台提供大规模的各类金融服务,在交易和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结构,从而实现吸引各类资本(融资)与实现各类资本运作方式(投资)的联合。

(三)创新创业平台有关情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宝钢中央研究院)是首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宝钢的核心研发机构和技术平台,现有研发人员757人,教授级高工7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名,引进“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3人。在集团内部建立了“平台共享+项目支撑”等研发模式,践行“从钢铁到材料”转型实践。汽车用钢和硅钢等重点产品创新为宝钢技术创新创造了丰厚的成果。

宝钢通过自主集成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柔性化的先进高强钢生产线,并在20xx年7月31日举行了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全球首发仪式。目前,宝钢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确立了宝钢超高强钢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同样,宝钢经过20xx年的硅钢工艺技术攻关,自主集成创新了国际先进的低温生产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并在短时间内达产、达标、达效,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多个高等级硅钢新产品替代进口,高端产品质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批量生产的高牌号取向硅钢已供应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和重大工程项目。以上创新项目为宝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宝钢冷轧汽车板和取向硅钢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50%。

目前宝钢又先后启动了薄带连铸前沿技术以及镁合金、钛合金、储能材料等重大科研项目,经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宝钢探索“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新产业拓展的运行模式,模拟市场运作,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动。

1、以国家“青年千人”徐世伟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开发了高耐蚀镁合金产品及关键技术,形成15项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宝钢、北京华盛荣、北汽股份三方共同出资,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合资公司,以宝钢中央研究院和北汽汽研院为主要技术支撑,以北汽股份的特定车型为依托,开展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开发试制及应用推广,并大力开发轨道交通市场镁合金的应用。

2、以国家“青年千人”黄爱军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与英国罗罗公司、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合作开发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用TiAl合金及其关键技术。为了支持研发成果的转化,宝钢成立了以黄爱军首席为总经理的“上海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以方圆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薄带连铸示范机组,为了引领世界冶金技术的发展,宝钢正在研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四)创新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1、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

根据国家战略,上海市将建设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杨浦区提出要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杨浦区科技优势明显,高等院校集聚,拥有两院院士57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23个,并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链。原上海第二钢铁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在宝钢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了搬迁,原旧厂房及存量土地资源为建立创新创业产业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

通过双方协商形成共识:利用原二钢区域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以欧冶云商和宝信软件为支撑,聚集创业创新、境内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及人工智能、便捷交通与智慧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开辟“互联网+”众创空间,以股权投资形式促进中小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发展。

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顺应了国家、上海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符合宝钢从制造向服务战略转型的需要,可最大程度地长期实现杨浦与宝钢的互惠共赢,目前双方正在协商签署合作协议。

2、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存在巨大潜在需求,如核电用钢等。我国新材料技术总体上与美、日、欧等仍有很大差距,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难以实现国产化,成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宝钢特钢区域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具有先天优势,首先上海研发人才集聚,拥有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多项重大成果,科技人才储备及科技产出位居全国第二,近年R&D投入强度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上海资本对接便利,资本市场发达,除上交所主板市场,目前也在策划设立“战略新兴板”、“科技创新专板”,探索建立资本市场各板块间转板机制。上海高端装备配套有需求,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海洋船舶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这些高端装备制造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无一不对新材料(尤其是金属新材料)提出需求。其次。宝钢长期经营金属材料产业,对钢铁新材料研发、科研生态、新材料产业化等均拥有丰富经验,建设新材料众创产业园能够提升宝钢新材料研发优势。再次,宝钢特钢拥有众多高端装备(投资都较大),可满足大部分金属新材料最初试验、小批量生产乃至大规模生产需要,如果将这些装备打造成为园内共享的仪器装备、检测认证、公辅设施等一系列研发共享平台,并提供相应服务,那么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众创机构及群体入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特钢资源,产生使用收益。

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战略定位:面向国际前沿、全球人才和国家战略需求,在宝钢特钢区域构建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相匹配的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业务定位:产业园以新材料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试验、技术转移、产业化服务以及创业孵化等主要方向。

(五)创新创业活动有关情况

宝钢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岗位创新热潮之中,通过顶层设计不断提升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培育青年员工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推进全员创新。

1、设立“创意实践中心”

创意实践中心集“技能实训、创意实践、成果交流”于一体,通过“点突破、线联动、面提升”的系列化“蓝领创新”活动,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与支撑。以现场改善为基础,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促进创新工作室联动;以技术应用为突破,举办系列化新技术应用专题论坛,促进岗位创新成果质的提升;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协同开展现场应用型实操训练载体与平台建设;以“宝钢梦•创新美”为主题,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为目标,举办宝钢“员工创新活动日”活动。

为传递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能,传承创新技艺,共享创新成果,深入助推职工岗位创新再上新台阶,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施“创新大篷车2.0”巡展,为宝钢“蓝领创新”注入了活力。

2、实施“金苹果”计划

宝钢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摆到战略地位,提出“通过实施‘金苹果’计划,培育出一批真正能在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革命性成就的,能够在中国冶金史上留下宝钢印记的,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漫步的核心人才”,最终以高端引领努力实现宝钢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为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在宝钢范围内征集“金苹果”研发项目,通过公开竞争,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组建研发团队,公司与研发团队签订责任书。同时宝钢按照“创新机制、贴身服务”的理念,积极为金苹果团队创造条件,激励团队取得更大突破。制订差异化激励政策,探索“过程性激励与结果性激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金苹果计划实施以来,第一期金苹果计划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25项,认定企业技术秘密11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5人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或分会场的主持。目前第二期正在汽车板、硅钢、高强钢等领域中积极推进。

3、青年创业计划大赛

为搭建展示舞台、营造创新氛围、发现创业人才,宝钢于20xx年2月起联合举办宝钢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沪内外单位青年的热情参与,项目涉及节能环保、信息产业、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开展“创业大讲堂”的专题培训、现场答辩会等活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青年创业计划大赛的实施极大鼓舞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激情,为宝钢二次创业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正在筹备2.0版本。

(六)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离不开企业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撑,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宝钢正在积极研究和落实,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在人才、考核激励方面

(1)宝钢高度重视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了有别于管理序列的职业通道,很早就设立了“首席师”岗位,鼓励研发人员安心岗位科研创新;但同时也加强任期考核,实行“首席师”的能上能下管理,善用评价工具激发创新活力。

(2)在人才激励上,公司基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对科技研发人才采用“能级工资制”,弱化短期绩效,突出能力水平,鼓励攻克重大技术创新难题;公司对研发人才设立了中长期激励,采用“贡献累积金”、“利润分享计划”等方式,让科技研发人员从研发成果中切实受益。再次,在产权安排上,宝钢金属气体公司等企业推进“个人出资入股”计划试点,鼓励创新创业团队出资入股,与企业发展捆绑,同舟共济,激发团队创业和创新热情。

(3)宝钢注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在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上,公司每四年就命名一批“宝钢技术业务专家”,并组建研修会开展交叉领域的交流;公司开展的“金苹果”计划,让专家们“有仗可打、有军可领、有公司环境可依”,让研发人才在公司研发战略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大;公司同时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通过“点善军团”等项目,增强内部创业人才的能力,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在投融资、产权方面

(1)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

(2)研究并择机成立集团内部风投基金。进一步完善科创企业投融资支撑机制,并鼓励科创企业建立与外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机构的股权合作。加大科创企业上市推动力度。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导企业提前布局,加快上市步伐。

二、宝钢“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1、“双创”工作定位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良好氛围和环境;着眼产品和产业转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

2、总体思路

坚持技术领先战略,通过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激发员工智慧和创造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互联网与钢铁行业的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员工创新创业,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实现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

3、“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形成员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营造员工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推进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项目;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材料及新技术产业;建造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二)重点工作举措

1、制定技术领先战略,规划实施路径和重点创新项目,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2、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探索混合所有制项目创新创业,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

4、模拟市场运作,探索国有投资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

5、继续探索互联网+钢铁的电商运作模式,发挥央企创新创业转型的引领作用。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8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19

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说起创业,容易简单理解为自己成立公司当老板;说起创新,容易狭隘地理解为搞科技研发。其实,不止如此,远远不止如此。创业创新内涵丰盈,舞台巨大,天高地阔。

新成立公司是创业,老公司乃至大公司实际上也在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吃老本是不行的,公司唯有不停顿地创业创新,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看看那些成长为巨人的企业,差不多都经历过二次创业乃至三次创业。当下一个时髦的提法叫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业创新的过程。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任何一个大企业一旦停止了创业和创新,它的事业就走到尽头了。

“互联网+”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创业创新迈向新阶段。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要定制生产正在变为现实。这带来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例如海尔,这家知名的大企业自我颠覆,大力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让每位员工成为创客,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实现内部创业。

众筹的出现和兴起,使创业创新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创业者只要有好创意、好项目,通过众筹可以快速集聚到资金。自己不当老板、不参加创业团队,但可以通过众筹参与创业创新、支持创业创新。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多个众筹平台,商业巨头如平安集团、京东、苏宁等都相继进入众筹领域。众筹“小荷才露尖尖角”,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大众创业创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创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生机。

创业创新关乎你和我,连着你和我。创业创新,从我做起。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20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20xx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四、积极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工法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以及工法的编写、申报工作既是对我公司既有施工技术和施工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原有技术的提升和发展。20xx年,我公司已申报的科技论文"粉煤灰与矿粉复掺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被"等13篇论文分别被科技部和建设部、中冶集团核心期刊收录并发表。宜昌清江山水1#及4#楼工程、武钢二炼钢易地改造工程A块连铸机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等四篇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获得一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奖;蛋壳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被鉴定为省级工法;大跨度管桁架结构胎架滑移工法通过企业级工法的鉴定,20xx年初通过部级工法鉴定。目前,各项目经理部和实体单位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向一冶和省部级刊物踊跃投稿,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

五、坚持不懈抓好科技开发工作

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我们每年持续加大对科研开发力度,把企业的既有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积极依托在建工程项目找准科研课题,一方面着眼于各经济实体单位比如商混站,检测中心的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近年来有二十项被一冶批准立项并通过验收。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地完成好企业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审核任务,近年来一共完成一冶技术部下达的30篇土建操作规程的编写和审核任务。

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各板块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积累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是我们面临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长期任务。我们的工作与一冶有限的要求和同行的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公司的实际看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畏难和怕麻烦的情绪,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要让科技创新的工作成为全公司上下的主动和自觉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所申报专利的质量和含金量还有待提升,发明专利在所申报并受理的专利数量中所占比例还有加大的空间;三是各工程项目部推出的的专利数量不多,各工程项目需要大力抓好专利申报和工法撰写等工作,要积极谋划,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四是公司与施工生产实际的结合力度不够,重闭门讨论,轻对外学习、交流和沟通,对创新突破点的认识和挖掘不够,敏锐地捕捉与施工相关的研发项目的能力不强,五是运用创新技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不足。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勇于正视自己的差距,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定决心,迎头赶上。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21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2023创新工作总结 篇22

尊敬的各位省市评估验收组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紫阳、县政府对评估验收组的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请你们在评估验收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县被确定为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后,、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列为全县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服务职能,以落实回乡创业政策为重点,以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五大体系为保障,经过全县的共同努力,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回乡农民工和社会各界关心创业、支持创业、自觉投身创业的大创业态势已基本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抢抓机遇,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我县已经完成和实现了省上制定的创建工作任务和目标。三年来,全县登记有创业意愿回乡农民工1655人,其中有1235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实现成功创业979人,带动县内11000余人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年来累计为672名创业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89万元,占创业农民工总数的68%。

回乡农民工已成为我县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全县先后涌现出黄寿远、王思兰、马宁友、贾耀全、张启顺、田先全等一大批创业带头人,形成了创业明星典型带动,创业新秀层出不穷的良好创业局面。

各项创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全县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工占有创业意愿回乡农民工人数的75%,高出考核指标(25%)40个百分点;成功创业的农民工人数占参加创业培训农民工人数的79%,高出考核指标(50%)29个百分点;每个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平均9人以上;当年新增创业人数及带动就业人数之和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比例20xx年底达到53%,高出考核指标(30%)23个百分点;当年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占辖区内新增企业的比例20xx年底达到80%,高出考核指标(30%)50个百分点;当年农民工创办企业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人数占当年创业农民工人数的比例20xx年底达到78%,高出考核指标(60%)18个百分点。

二、措施得力,五大体系日趋完善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核心,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机构,明确职责。为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于20xx年初正式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任组长,政府办主任、人劳局局长任副组长,10多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紫阳县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劳局,并配备5名责任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认真做好创建工作的各项日常工作。各镇也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落实责任领导和人员,具体负责本镇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团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积极配合,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为整体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在县城、集镇和交通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和书写宣传标语,结合每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科技之春”等活动在县城、乡镇设立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宣传摊位,3年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使社会各界尤其是回乡农民工了解我县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的意义和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十大农村创业青年”评选、摄制“创业风采”电视专栏、举办“创业成功人士新春团拜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我县各行各业涌现的创业能人,以他们真实的创业事迹激发广大回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迅速在我县掀起了关注创业、投身创业的热潮。

(二)以完善扶持政策为支撑,营造创业环境

为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我县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和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实施方案》,对省市部门印发的涉及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行贷款申请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文件及时转发,在市场准入、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加大

扶持力度,加快清理阻碍创业的各类行业性、经营性壁垒步伐。同时,将回乡创业人员视同招商引资享受《紫阳县招商引资实施办法》规定的各类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

(三)以构建服务平台为保障,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建立创业指导中心。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了县、镇(社区)两级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指导中心26个。

二是建立创业项目库。面向全社会征集入库创业项目100多个,成立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团,对创业项目开发、评估、发布、跟踪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是建立创业示范基地。针对初始创业者面临的创业场地、创业资金瓶颈,将县城汇鑫购物广场、紫阳商城确定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基地,对入驻示范基地创业的回乡农民工,积极协调落实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3年来,共有65名回乡农民工在示范基地实现成功创业。同时,在全县10个重点镇建立创业示范一条街,将红椿、洄水、蒿坪、毛坝、向阳、双桥等6个镇确定为创业示范镇,结合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迁移式扶贫开发等工作,整体推进回乡农民工向集镇迁移居住和创业。

四是用好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针对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贷款重点向回乡农民工倾斜,简化手续,加快审核办理节奏,鼓励和引导回乡农民工投身茶业加工、畜牧渔业养殖、药材种植等主导产业领域和商贸服务业。3年来,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7054万元,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行贷款贴息3户750万元,直接扶持12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

五是加强金融信贷服务。县内各金融机构强化业务创新,简化审批手续,为回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3年来,县内各金融机构投放涉农贷款5亿多元。

(四)以开展创业培训为基础,提升创业能力

为加大回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力度,我县与市技工学校、市技术学院、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3家具备创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大力开展SYB创业培训,提升回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按照统一的SYB培训教材授课以外,还根据我县实际增设了创业优惠政策、劳动合同法、金融知识等自编课程。注重把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项目论证、跟踪服务等结合起来;把创业培训和项目库建设、项目推介结合起来,设法提高参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20xx年元月至20xx年底,累计培训2209人,其中回乡农民工1235人,实现创业979人,创业成功率达79%。同时加大我县培训实体建设,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创业培训多媒体教室1个。在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为减轻回乡农民工参与培训的交通、食宿负担,自20xx年起,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直接把创业培训放在乡镇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回乡创业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了培训效果。

(五)以加强督导考核为推手,确保工作开展

为了保证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任务,20xx年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下发了《紫阳县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县政府对各镇、各责任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从组织领导、时间要求、工作项目、督办考核四方面作了具体要求,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了很好的协调和调度全县的创建工作,政府督办室对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施重要工作跟踪督办制;县人社局定期印发《工作简报》,开办工作动态、经验交流栏目,及时发映创建工作动态,为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创建工作提供了参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创建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经验,但与省厅的要求相比,无疑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特别是对照《陕西省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评估验收标准》,我县今后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创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创业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创业融资、用地等还须进一步满足需求,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的创建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我县将以省厅对我县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检查验收作为新起点,把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继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完善五大体系建设,确保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结出新硕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敬请省市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