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如何总结(精选3篇)
(一)整体总结
首先,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至少有一定的期待。那么,这次考试,是否达到了你的期望,是否是你这段时间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建议同学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
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反之),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水平真实上升了。
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
(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这里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第二种情况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同学们拿到卷子后,应对自己答这份卷子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回想。请同学们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注意,此时你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你答起来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这些题都是你的软肋。
其次,同学们应着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如果只是这道题做错了,改正了。那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殊不知,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所以,同学们应该做的是,由点及面,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英语错了一道考察冠词的单选题,那你是不是对冠词这部分知识就没掌握好?物理一道大题的受力分析又错了,好好想想你的受力分析是不是一直就存在问题?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不以这次期中考试为契机,把这部分知识疏漏处赶紧补上呢?如果又是应付了事,下次一定还会出问题。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三)考试技巧总结
考试技巧的总结上,高三和初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请同学们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这次你的回顾重点是在考试技巧上。请同学回想,也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么能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英语是否没有时间看完整个阅读?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
通过考试技巧的总结,想必同学们自己就能明白,在这次考试中,如果你能怎样安排时间,安排答题顺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高三和初三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每一次考试当成是最终考场上的真实演练。
进行这些总结后,同学们不要忘了,有一项工作是必需的: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总结到你的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一、以优点的开篇来自我勉励。
我们常见的总结都是开篇即谈自己试卷的不足及错误之处,一开始就给总结定下了哀叹、惆怅的感情基调,并且这样的基调贯串整个总结。这样的总结,学生写得压抑,老师读得沉重,似乎感觉自己的教学一无是处,漏洞、错误层出不穷,有捉襟见肘之感,学生完全是在写“批斗”的`文章。我不知道这样的总结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但最起码的感觉是学生在自我感受没有考好的同时还要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老师的不妨转换一下视角,先让学生在总结开头谈几条优点。再差的试卷都有它的闪光点,如果学生能自己发现,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这如同一个人的发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寻,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遗憾的,即使临死的时候,每个人还是能找出许多的不足及错误,千万不要让我们生活在这些遗憾之中,应让自己乐观地去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让优点不断地去放大,去激励自己,有时候,优点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不足和错误渐渐地得以弥补和纠正。由此推及试卷,我们应该让学生先以优点来自我勉励。
我在要求学生写试卷总结的时候,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先总结至少三条优点,并且可以对优点展开论述。这样做其实也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后的学习。
二、不足之处应该有主次之分。
学生习惯于在试卷总结中一条一条地罗列不足及错误之处,让人感觉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之分,到头来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个啥。这样的总结不利于今后的考试及学习,失去了有针对性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写这一项的时候,切忌面面俱到,应该有主次之分,并且对主要的一两点不足及错误之处还要加以翔实的论述。只有对确定的这一两点深入地进行分析综合,才能使学生自己真正地认识到问题重要性,才能引起其高度的重视。蜻蜓点水式的总结完全是应付老师的作业,完全是自欺欺人,这样的总结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起不到总结的目的,还不如不写。再说,老师在读了这一类总结之后,也能更快地把握学生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老师去做一些针对性的分析与练习,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
三、客观地制定总结中的今后学习计划及策略。
学生在考试之后,一般来说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出现“好高骛远”型和“一蹶不振”型等的情绪状态。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口不可能吃成大胖子。在试卷总结的第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客观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及策略来。计划及策略的制定要把握住第二点谈到的一两处不足和错误之处,不要脱离掉实际情况空谈一些宏伟的目标,当然,更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没有进步的一点点能力。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状况,才能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学习的突破口,也只有这样,在循序渐进中才能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期中考试之后,很多人都说没考好,我也这样说,仿佛这样就可以使我显得不特殊,也会考虑没考好的原因,却不愿意往更深的一层挖掘。老师找我谈话时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回来细细的想了一番,我想我确实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的任性体现在我偏爱语文和生物,却从心底排斥物理。老师说一个成熟的孩子首先要学会将一碗水端平,而我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从这一点上讲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无疑。我喜欢语文,是一种本能,我喜欢生物,却有一个变化过程。高一的时候,年轻的老师没有足够的气场,我不能正确调整自己,认为生物是一门“好欺负”的学科,不爱学,不好好学,成绩总在及格线徘徊。而韩老师改变了我对生物的看法,他说因为我的认真负责,他喜欢我,他整天都笑眯眯的,于是,我强迫自己喜欢上生物。从一做题就犯困到能够认认真真的做完一道题,我花费了别人想象不到的时间和精力。那是我到目前为止最拼的时刻,基础太差,我将书抄了一遍又一遍。那段时间,很少有人像我一样学到十二点之后。可努力总是会有回报,那段时间,我的生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究其原因,是心态变了,我变的渴望学生物,我也有将这渴望化为动力的毅力,所以,我将生物学好了。
同样是未学好的学科,物理却没有生物那般幸运。因着三次物理考试都不曾及格,我在心里为自己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我的物理学不好了。更因着老师说学习物理需要天赋,我将自己学不好物理的原因归到天赋上去。一有难题,想的不是如何去做这题,而是我肯定不会做这道题,结果就很少有做对的。甚至有些简单题,我也会想“这道题不可能这么简单”从而将题做错。我将物理放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以一种错误的心态对待。越难越不愿意学,越不愿学越排斥,越排斥越学不好,越学不好便觉得其越难。如此,我陷入一个怪圈,而怪圈的根源,不过是我对自己下的一个定义:我肯定学不好物理。
看,我是一个多么任性的孩子。生物和物理有着和其惊人的过去,又有着和其不同的未来。而这一切,不过取决于我的态度:因为我喜欢生物,所以我将生物越学越好;因为我从心底排斥物理,所以我的物理越学越差。我不曾做到把一碗水端平,甚至还为轻的减了重量,为重的添了砝码,让天平更加倾斜。若说我的学习看的还不明显,那么咱班又有多少人,学习已经倾向于一面倒,重理轻文,重喜欢的而轻厌恶的,重成绩好的而轻成绩差的。从这一点上讲,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只是任性的程度不一罢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任性呢?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心态的改变。要从心里热爱这门学科,强迫自己面对这门学科花费比别的学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当强迫变为一种习惯,我们便能勉强将一碗水端平。
其实不任性更多的时候注重的是一种细节当大体都差不多时,细节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就像值日时,所有人都值了,但要看一个人值得认真、干净与否,就要看死角:门后、暖气片底下、书包下面......如果这些都干净,那我的值日水平肯定会比只扫过道的人高很多。就像化学,这里一分,那里一分,一分一分的累积,扣得分更多。
改变任性,从现在做起,从改变心态做起,从改变细节做起,不需要多大的毅力,只需说服自己有学习这科的欲望,有深入了解的欲望,那么总能学好这门学科。现在起,让我们做一个成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