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调研地区:包头市市政府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农牧局、九原区、土右旗及其部
分乡村(基地)
调研时间:10月19—30日
调研方式:召开座谈会与实地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目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正确认识我市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调研内容:
一、我市土地流转的现状的摸底调查
计划从今年年初开始调查我市农村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针对“规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调查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合同档案管理为目的,着力抓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排查问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整改和建章立制几个阶段工作情况的调研。
二、土地流转工作方面的成效论证
1、是否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让干部群众满意。
2、是否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转,农村中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多地离家外出打工,或到城镇经商置业,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3、是否起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
4、是否有利于加快了现代农业的进程。主要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调查我市农村、城郊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5、是否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
l、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状况。
例如最典型地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通读过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有的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以口头协议代替合同,有的流转后再签合同,埋藏下矛盾纠纷隐患;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组干部对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为解决人地矛盾,搞“几年一调”,土地打乱重分,给土地流转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2、乡(镇)和村组干部对流转工作认识是否统一,行为上是否步调一致。
3、土地流转是否存在中介服务组织匮乏,流转机制不完善的情况。
四、通过调研认真研究对今后完善土地流转加强基础设施等工作的建议的实证
1、要充分认识规范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土地调整的需求。
2、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要因地制宜做好工作。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4、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法律政策,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5、加强农村、近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建设,结合我市的具体市情,在生产关系大幅度调整的同时,不仅不能减损农村生产力,而且,要利用土地流转带来的新活力,形成农近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自我更新、大力发展的新机制,以其获得更大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整理调研资料,于11月底完成课题论文。
研究课题: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研究”为课题的教研活动,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特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的指导下,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增加教学实践次数。
二、阶段性目标:
1、树立起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的技能的养成。
2、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小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三、操作措施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组织课题组及全体老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好学习心得,并使之服务于实践。
2、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数学本身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3、对现有教材可作适当改组,创造地运用教材,尽量增加计量、统计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现实生活的工具。
4、贯彻自主探究学习观点,搞好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5、注重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四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
五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六月份:
(1)撰写个人子课题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撰写心得体会和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3)整理个人子课题研究资料。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有些学校包括我们学校在内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20xx年——1920xx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我觉得作为我们专业的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一、研究的课题:《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手段运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回顾上学年课题研究上学期,通过上课题研讨课、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总结出了一些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但是还不够全面,这学期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进一步探索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二月份:
(1)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开题仪式。
(2)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在数学课题组内听课。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
四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五月份:
(1)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2)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认真撰写,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4)上一堂课题研讨课。
九月份:
(1)学习课题组总课题方案、子课题计划。
(2)写好《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手段运用研究》个人研究计划。
(4)及时上传材料,丰富博客内容。
(5)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十月份:
(1)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江西省中小学优质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上好课题研讨课。
(3)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究。
十一月份:
(1)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讨课。
(2)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上传个人博客。
十二月份:
(1)结合我校“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组织课题组成员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3)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4)收集、整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5)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3、收集并整理研讨课教案、说课稿和评议,并及时上传到博客;
4、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并进行交流。
课题研究目标
1、摸索出艺术特色走廊环境的教育功能。
2、力争建构彰显本校艺术特色的校园走廊环境。
课题研究内容:
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结合教学楼的功能,对主题走廊进行艺术性设计和装饰,可设计不同主题内容。
一.研究步骤:
达成目标及研究内容:学习有关理论,分析本校艺术教育和校园走廊文化现状,进行有关校园走廊文化建设的调查,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课题方案。
二.研究措施:
1.自身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收集有关艺术特色校园走廊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文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认识艺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落实走廊环境创设研究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会。
3、寻找艺术特色走廊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走廊环境的创设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应在有限的走廊环境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注重整体的艺术效果。一方面以学校《贝壳苑》校本课程为指引,使各种小贝壳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装点走廊。
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研究活动,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及学科的整合,设计不同主题的走廊、过道,如小小书画家长廊、科技长廊、海防长廊等,使其散发浓浓的艺术气息;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一、任教学科:
语文
二、研究的课题:
小学语数学科教学中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三、个人子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四、研究目的:
(1)探索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发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欲望与热情,让学生要交流要合作,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七、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开题仪式。
(2)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在语文课题组内听课。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
四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五月份:
(1)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2)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4)上一堂课题研讨课。
(5)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六月份:
(1)撰写个人子课题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撰写心得体会和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3)整理个人子课题研究资料。
一、研究思路
以“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 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 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3、成立德育课题研究中心组。
顾问: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4、订。订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题研究。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课外阅读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多践行,深思。
二、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书香校园”,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第一学段中的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资料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街道学习会议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有关章节)
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4.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5.课题组理论学习。(分享阅读,主题: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有关章节)
6.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7.课题组理论学习。
8.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9.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10.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许多学校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和表面的现象,不但没有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反而变成了低效课堂。因此本人研究这个课题,就是要通过对学习小组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监控和指导、评价、来探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合作学习理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互动,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合作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的发展。
2、生态式教育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式教育强调平衡、和谐、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教育,特别是人际生态理论,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团结、合作的人际生态的良好关系。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对八种智能作了简介,其中也强调了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的人际关系智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训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4)研究评价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2、研究方法:
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第一阶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研讨法:第二阶段抓好教学案例研究,总结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3)经验总结法:第三阶段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撰写论文,形成成果。
四、 课题研究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2月——3月(准备阶段)
1、 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2、 通过阅读、搜集、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指导。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2月(实施阶段)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阅读时间(20xx年3月—4月)完成读书笔记《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阅读时间(20xx年4月——5月)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 孙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阅读时间(20xx年9月—10月)完成读书笔记
马兰《合作学习》阅读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2月)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总结阶段)
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教师方面: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践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撰写的论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省级论文评选获奖。
1、研究出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每一学习小组6人,都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编号。高层次编为1号、2号;中层次的学生编为3号、4号;低层次的学生编为5号、6号。这样保证每一组的对应号都在同一水平上。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只有这样学习时才不会盲目随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展示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探究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展示员负责向全班展示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的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并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能力培训。
2、探索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
(1)情景表演问题
情景体验是政治课学生内化知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个必备途径。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这时必须由小组成员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2)教学难点需要讨论的问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某个知识点难以理解时,由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解决。
(3)有争议的需要辩论的问题
学生对某个问题在认识上有争议需要辩论才能明确或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时
(4)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开放的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
(5)小结拓展:
在新课学完,小结时教师可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组内交流,相互检查巩固,构建知识网络。
(6)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调查本地区的水污染问题需要从多个途径和角度调查查询资料、问卷调查走访调查,找出污染源和水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整治方案等。这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3、建立了合理全面的评价机制。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
(2)组内自评、组际互评和教师导评相结合。特别注意的是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及是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去。
对小组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根据小组学生表现每周评价一次,评出最佳参与个人,学习优胜小组,尤其突出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每月汇总一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发证书并张贴在教室本小组的荣誉栏上,以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4、探讨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内学生在组长的指导下相互讨论学习心得,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
(3)小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中的收获,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4)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采取集中讨论式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教师帮助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重点为学生解惑。
5、总结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是组间竞争的挑起者。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撰写的论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省级论文评选获奖。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习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比例和对课堂的满意度也由实验前的47.2%提高到如今的91.67%,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课题研究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其积极作用,本课题还有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今后,我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完善所取得的成果,争取在全年级乃至全校推广。本课题研究有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仁们给予指正。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
培养目标:
(1).按时完成作业。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
(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
(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3篇活动方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
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
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
班级氛围(环境)问卷。
五、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xx年3月—7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
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3到6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若干篇。
八、课题参加人员
课题组组长:
杨东通化市教育学院
课题组副组长:
兴华教育集团教研室、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小学数学教研员;通化市朝小、通钢一小、二小、三小、各县(市、区)实验小学的校长、副校长。
课题参加人员:
通化市朝小、通钢一小、二小、三小、各县(市、区)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
研究课题:《读思结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研究”为课题的教研活动,为了提高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特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重视了读的问题,学生基本上在课堂上读了起来,听到了琅琅的书声。但阅读教学容易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阅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从理论上讲,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数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的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深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几遍,就是读一百遍也搞不懂。我们要把握好阅读教学中的度,要有辩证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阅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二、研究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力求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三、研究内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之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关键在于读思结合的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评析与讨论,训练学生形象与逻辑思维,促进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健康良好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读,是获得素材的重要手段,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其潜在规律;思,是阅读的灵魂,是学生从语言、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方面吸取营养的必备武器。
四、研究方法: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读是基础。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读,而且要研究读的指导,力求做到:指导不理性化、抽象化;重情感及变化的整体把握;不仅把读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而且把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表达方法结合起来。总之要做到读思结合。首先,关注“对话”中的提示语及标点符号,读出表情和语气来。
“对话”中的提示语往往提示了说话人的表情、动作及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等,因此读好对话不能忽略了提示语,还包括标点符号,他们都会提示我们该怎样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读出各自的感受。
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理解与感悟的阅读。课堂上应没有诸如“该用什么感情读?哪里停顿?哪儿该读重音?”的话语,而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感受来朗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鼓励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传情,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五、研究阶段步骤:
3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5月份:
(1)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6月份:
(1)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讨课。及时上传材料,丰富博客内容。
(2)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
(4)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5)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