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工作计划怎么写(热门3篇)

工程施工工作计划怎么写(精选3篇)

工程施工工作计划怎么写 篇1

1、1编制总进度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并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计划必须符合施工工艺及其技术标准,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和其它现代管理方法,组织施工节奏紧凑,均衡连续的施工。

科学的安排雨期施工项目,保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充分利用投入到本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项目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努力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

1、2进度计划的具体安排

详见《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1、3进度保证措施

本工程具有工期紧、工程量大、主体施工程序多等特点,针对以上这些特点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对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并能够落实各项保证工程进度的措施。

1、3、1细化进度计划,以节点目标保工期目标

为对施工项目总工期进行有效控制,我们把制订计划、实施、检查、比较分析、确定调整措施、修订计划等过程形成闭合回路。即在实际施工中,根据收集的实际进度信息,比较和分析进度计划,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工期优化,以确保总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

1、3、2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保证项目进度计划实现的前提;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岗位责任制是项目进度计划实现的最主要途径;重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保证设备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使用效率及生产率水平是实现进度目标的根本保证。

(1)项目施工中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应根据控制性进度计划和特征项目进行,配足技术工种与劳动力,实行连续施工,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的'劳动力,关健在使用,使用的关键在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调动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和利用行为科学,从劳动力个人的需要和行为的关系观点出发,进行必要的激励。

(2)切实安排好材料采购、供应工作,满足工程需要。施工中的材料可分为主要大宗材料、地方材料及其他材料等。按照监理单位批准的总进度计划表,编制各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根据季度和月(旬)作业计划,备足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种主要材料;同时,要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加大脚手架钢管、扣件和模板等周转材料的投入。

(3)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既是固定资产,又是生产手段。除按施工需用量计划及时配置到位外,还应紧抓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环节,重视保养和维修。设备使用的关键是提高机械效率,提高机械效率必须提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我们将狠抓机械设备的管理,落实使用、维护、保养责任制,确保在本工程中配备的各种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3、3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上的保证

运用可靠的、合理的、先进的施工技术,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是进度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我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运用我们先进的模板支撑技术、钢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和质量控制及组织管理技术等,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地进行。

对本工程的各施工技术特别是重点施工技术须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分项的顺利施工。

在模板施工技术上采用钢模配合木模的模板组合,不仅可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由于工人在操作上的熟练程度,使得模板的支设速度有了保证。

在钢筋加工制作上采用方便可靠的闪光对焊、搭接焊等常规连接技术使钢筋的绑扎成型加快了速度。

采用质量可靠的泵送砼施工技术,节约了施工场地,加快了浇筑速度。

总之多种技术的有机合成,体现在本工程中不仅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保证。

1、3、4施工计划组织与管理上的保证

我公司将尽快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调配施工机械进场,缩短筹备周期。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施工管理技术,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工期处于受控状态。

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的每二周一次的项目经理部会议,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资金、物资、设备总调度和平衡,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使该工程顺利进行。

项目经理部用周计划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按计划要求,每周召开一次生产调度会,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调度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发挥我公司施工管理的优势,组织各作业队,平面上区域流水作业,立体交叉施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1、3、5管理机制上的保证

我公司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一套管理激励机制,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和奖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公司上下凝成一气,形成极具有战斗力的施工队伍。

工程施工工作计划怎么写 篇2

(1)集镇特色市容建设

一是实施村庄道路改造。加快农村联网道路建设,对村庄进行道路改造。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系统。1000人以上的村庄可按照三级道路系统进行布置,1000人以下的村庄可酌情选择道路等级与宽度。另外,由于私人机动车停车方式的不同选择(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对道路的组织形式与断面宽度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村庄主要道路有条件时应设置照明设施。

二是交通系统改建。对于交通建设,一方面对现有老城区道路系统加以完善和扩建、改建并加以系统化,同时,完成横街路建设,沟通新老城区;另一方面,对新城交通系统建设,应明确道路功能,完善布局,并应重视同步建设好绿化和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停车和商业活动的需求。

三是拆违还绿。对于违章建筑,一方面,要下大决心,用大力度,坚决予以拆除,在此前提下,对确有难度的,应以限期改造,同时,要加大审批和执法力度,杜绝新的违章建筑;另一方面,对已拆除的违章建筑,可结合城镇形象的需要,将建成绿地和城镇雕塑,同时,也要推行拆墙工程,拆除或改造封式围墙,拆墙透绿,拆墙还绿。

四是临街面建筑美化工程。对于临街面建筑,首先应根据镇域实际科学设计,确定特色,其次,对于新建建筑,应统一风格,同时,对现有临街面建筑,在拆违的基础上,加以从材质上、色彩上、样式上装饰送货,从而确立起集镇特色的主调。

五是“亮化”工程。至20xx年城镇主街道两旁应安装造型别致的街灯,在集镇中心安装高杆路灯,在集镇入口处设置大型灯箱广告,从而形成集镇的照明网络,亮化美化集镇夜景。

(2)集镇景观建设

根据镇域现有的城镇景观资源和基础,集镇景观工程建设将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精心设计,逐步建立起具有独特风格的、多层次的、和谐完整的城镇景观风貌系统。景观工程主要内容有:

①自然景观建设

x县地处山区,地势起伏,森林资源丰富,不少集镇更是在群山怀抱中,许多河溪绕城而过,形成山拥水绕,山、水溶为一体的景观特征,因此,自然景观建设主要是山体景观和溪流景观建设。对于山体景观建设,一方面在尊重的原有的山体自然风貌和植被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封山育林和林相改造,在沿街面山坡上,根据生态群落原理,成片种植色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改变原先单调林种结构、丰富森林色彩;另一方面,可对沿城林地进行适当整理开辟游离步道,设置相应休憩设施,将其建设为一森林公园,成为集镇的背景景观。对于溪河景观建设,主要是根据河滨绿地建设方式和原理。对河流和小溪进行改造,按城镇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砌筑护岸,河道清理,两旁绿地建设应与步行道系统建设,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沿河绿带,从而将水域在集镇范围内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②绿地景观建设

绿地系统建设,不仅是城市生态防护功能的需要,是城市生命的调控体系,更是城市景观塑造的主体内容。x县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绿地系统建设,主要通过“点、线、面”绿地营造,从而营造起完整、系统,美观的景观系统。

——“面”的绿地建设主要:一是对沿城面山体,根据生态群落的原理和要求。对其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增加色叶和常绿树种、丰富林相;增加相应的设施,将其改造成森林公园。二是完成休闲公园的建设,休闲公园的建设应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强调景点的观赏性、参与性。

——“线”的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架,其建设重点:一是道路系统绿化建设。至20xx年,城镇内所有道路都必须完成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应不低于道路总用地的20%,次干道不低于15%;树种选择应是乔木片林为主,使道路绿带或林带成为“城中的自然景观”。二是溪滨绿地建设。溪滨绿地主要是沿河溪两岸,与城市步行系统城市小品相结合,建设具有一定宽度的,可休闲观赏的溪边绿地。

——“点”的绿化主要是建设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四旁绿化。其中,至20xx年要求所有新建单位,其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老单位达到25%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四旁绿化,以增加城镇绿色。

③人文景观建设

人文景观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及其空间的可识别标志。人文景观的建设内容包括: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区,充满生流情趣的大桥、街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城市雕塑,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与生态环境氛围等,其建设重点是城镇入口环境氛围营造、休闲广场建设、街道面貌塑造、生态文化建设。

(3)集镇可持续发展建设

规划期间,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对集镇功能区内的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建立无公害垃圾处理站,在集镇内每隔100米设垃圾箱一个,并对集镇固体废弃物实行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建立覆盖全镇的噪音控制区,强化“双禁”工作;建立烟尘控制区,加强扬尘控制和机动车“尾气”控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实施旧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旧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是一项一活皆活、惠及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广受欢迎的民心工程。通过进行旧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最终达到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的目的。

——整治“白色污染”,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包装袋,提倡“拎菜蓝”工程,推广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包装材料。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建立供水管网,普及饮用自来水,完善城镇水利系统,完成集镇的防洪工程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集镇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发展政策,不断改善农村环境。不断完善集镇天然气管道设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县特色小集镇基础设施类项目规划措施。

工程施工工作计划怎么写 篇3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xx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中游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8°74′9″―103°37′07″,北纬34°12′50″一34°26′53″,东邻咸阳市秦都区,南与周至、户县隔河相望,西邻武功,北与乾县、礼泉接壤。

市内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渭北黄土台塬,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海拔390―541.8米,黄土台塬塬面平坦,发育完整,渭河平原系渭河冲积而成,按其地貌形态分为漫滩与一、二、三级阶地,阶地发育完整,平整宽阔微向渭河倾斜。土壤由南向北依次为潮土、淤土、娄土、黄土四个土类,八个亚类,十五个土属。

二、气候条件

xx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干躁,秋季湿润,冬季干寒。据xx市气象局1959―20__年44年资料分析: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42.2℃(1996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19.9℃(1969年2月5日),全年无霜期218天。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9.5mm,最大年降水量933.9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285.9mm(1977年),且年内分配不均,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以上,1、2、12月份降水量占全年5%以下,年均湿润度65%,属半湿润地区。全市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037.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

全年太阳总辐射为111.5千卡/cm2,最大冻土层深度为3lcm(1976年),年内最长冻土天数8.5天(1966年)。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东风和东北风,最大风速为24米/秒,全年大风平均日数为3.3天,最大风力6级。1959―20__年之间大旱年为13次,平均3.5年一次,伏旱基本上每年一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88.6mm,干旱是我市气象灾害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三、水文与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资源

我市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自西向东从我市南部流过,境内流程3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黑河口以上49.1亿立方米,黑河口以下55.7亿立方米。市内自产径流最终排入渭河,由于地形地貌等原因,渭河水目前难以开发利用。全市现有宝鸡峡南、北干渠各一条,支渠14条,斗分渠256条。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宝鸡峡水源紧缺,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水中旱、渠尾旱连年出现,灌溉保证率低下,水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地下水资源

我市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县(市),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8亿立方米,其中年可开采量1.34亿立方米,人均325立方米,亩均327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全省平均水平的1/5,其中黄土台塬区0.67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1.01亿立方米。黄土台塬区地下水埋深30一65米,由于黄土中的裂隙发育程度不均,其富水性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单位涌水量5一10立方米/小时米。渭河平原地下水位埋深1―30米,可分为三个明显的河谷阶地,一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1―3米,单位涌水量20―40立方米/小时米;二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4―9米,单位涌水量18―30立方米/小时米;三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15―30米,单位涌水量15―20立方米/小时米。全市现有各类机井5096眼,其中中、深井713眼,小型抽水站10处。由于受宝鸡峡水源的影响,加之近几年的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机井吊空报废,加之群众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农作物灌水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市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经济状况

全市国土总面积507.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44万亩,辖七镇四乡三个街道办事处,228个行政村,全市20__年底人口55.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79.8%,人口密度为1089人/平方公里,是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市)之一。全市20__年底总产值38.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23亿元,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20__年粮食播种面积78万亩,复种指数1.78,粮食总产20.8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

五、示范区位置

为了充分体现科学用水原则,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的水利科技含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配合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及农业增产增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本着政策性、效益性和节水性的原则,本次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区选择在我市北部台塬区的xx镇及东城办。

项目区涉及xx镇的北市、陈文、陈良、子孝和东城办的北门、庄头、北仁、添户等八个行政村,总人口22510人,规划面积1200亩。主要种植作物以粮食为主,蔬菜为辅,其种植结构为粮食面积占85%,蔬菜果树面积占15%。

xx市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区建设,是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下一步发展小型农田水利,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NextPage]项目区的主要特点:

一是水利化程度相对较好,灌溉形式以井灌为主,兼有宝鸡峡引渭渠道浇灌。地下水埋深30―55米,单位涌水量15―20立方米/小时。

二是交通便利,市乡两级公路南北纵横,生产路四通八达。

三是该地区土地肥沃,是我市商品粮及果林的生产区之一,粮食及果林商品率较高。

四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在夏秋干旱季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井泵出水量锐减。

五是电力供应充足,特别是通过农网改造,为项目区创造了良好的电力条件。

六是该区经济基础较好,广大群众发展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较好。

七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主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势在必行。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世纪工程和建设开放型现代化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实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是进一步改善水利设施条件,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建设内容

一、规划原则

本项目建设旨在结合该地区自然、农业和经济条件探索适应本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模式及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方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项目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引导和推动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正常开展。

二、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实施总面积1200亩,项目分水源工程、暗管工程两部分实施。

1、水源工程:计划新打150米中深井8眼。

2、暗管工程:在新打中深井基础上每井配套低压输水管道900米,共铺设PVC输水管道7.2公里。

第三章技术设计方案

一、项目区总体布局

项目区要求规划合理,布局整齐,同时水利、农技、农机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综合规模效益。详见xx市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布置图。

二、技术设计方案

(一)水文地质状况

该项目区地处北部台塬区,作物灌溉以井灌为主。该区地下水埋深30―55米,含水层岩性为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的冲积砂砾石层及中粗砂,在150米深度内,分布着2―3层粗粒含水层,厚度110―120米。含水层厚度大,水位埋藏较浅,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单位涌水量15―20立方米/小时,含水层组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

(二)分区布置

根据项目区的总体要求,项目区集中连片布设,考虑到管理及运用的方便和灵活性,管灌区以单井为一个单独系统小区。

(三)水源工程设计

1、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项目区选定在我市北部台塬区,区内土地肥沃,耕性良好,由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潜力分析知:年平原平均W可采=4855万M3/年,W巳开采=527.38万M3/年,开发利用程度仅10%,区内以机井密度P=n/F(平方公里机井眼数)计算,P=8/2=4.00眼/平方公里,参照机井密度参考标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NextPage]2、建井原则以及基本数据的确定

(1)、结合现有机井运行情况,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含水层埋深和单位涌水量及投资等因素确定新打井为钢筋砼管井。

(2)、以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定井深,即以打穿浅层承压水,满足单井出水量拟定井深。由项目区原有井的地层剖面和抽水试验资料,成井深度等,确定新打水源井深150米左右。

(3)、由于含水层较厚,井径采用280mm。

(4)、由区内的机井密度P=n/F(平方公里上机井数量>计算P=4.00参照机井密度参考标准。

(5)、井距由单井控制面积定,Lo=25.8=364.8m,

井距不得小于370米。

3、水源井设计

本次设计新打井井深150米,井径采用28cm钢筋砼管,上部100米钢筋砼管。滤水管50米,全部用铅线绑扎。周围回填12cm滤料。

(四)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方案

管道输水以井灌为主,单井出水量为50m3/h,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辅以林果和蔬菜,实施暗管输水工程1200亩。

1、规划主要技术参数

依据《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确定以下参数:

(1)设计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

(2)管灌系统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5;

(3)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

(4)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0。

2、管网系统总体布置

(1)单井管道系统结合原有机井位置、地势和作物种植等因素,采用树状管网布设。

(2)干管平行种植方向,支管垂直干管布置于地头,采用单向灌水。

(3)出水口间距一般在60m左右,支管间距50―150m。

(4)管网在区内布设长度平均7m/亩,单井控制面积140亩左右。

3、田间灌水系统布置

(1)沟畦灌水规格

根据项目区内土壤透水性,地面纵坡及作物种植情况,参照规范要求及经验资料确定:

①冬小麦采用畦灌,其灌水要素确定为:畦长50―80米,畦宽厚2―3米,单宽流量4―8L/SM。

②玉米、蔬菜、薯类及苗木采用沟灌,其灌水要素为沟长50―80米,最长为100米,入沟流量为5―10L/s。

(2)入沟(畦)输水方式

采用输水垄沟配合小白龙输水入沟(畦),以减少输水渗漏损失。

4、灌溉制度拟定

(1)设计灌水定额

m=10hβ(β1-β2)γ土/γ水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

h:计划湿润层深度(cm),大田作物取60cm;

Y水:水容重(t/m3),取1.0t/m3;

Y土:计划湿润土壤干容重(t/m3),取1.35t/m3;

β1:土壤宜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量的95%;

β2:土壤宜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量的60%;

β:田间持水率,取22%;

经计算:

m=10×60×0.22×(0.95―0.6)×1.35=62.37mm=40m3/亩

(2)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

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30―350m3/亩,除气候降雨因素外,根据多年经验需补充灌水量120―170m3/亩,灌水定额40m3/亩,需灌水3―4次,分为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等,灌溉定额为120―160m3/亩。

区内夏玉米多年均受干旱威胁,需水量较大。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170―220m3/亩,灌水定额40m3/亩,需灌水4―5次,分为压茬水、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等,其灌溉定额为160―200m3/亩。

(3)灌水周期

以玉米作物的需水规律,结合多年秋作物干旱威胁,需水高峰期。包含降雨在内的日平均需水强度为E=5.7m3/d。

灌水周期T=m/E

式中:T一灌水周期

E一日均需水强度

T=40/5.7=7(天)

由于各井控制面积不同,灌溉中灌水周期为定值,适当调节日开机时间,以保证作物的需水要求。

(4)灌溉工作制度

根据引水流量、灌溉制度、畦田形状及地块平整情况,结合区内多年经验,采用满管充水,同时只开一个出水口的集中轮灌方式。

5、典型井工程设计

(1)单井控制面积计算

A=QηTt/αm

式中A:单井控制面积(亩);

Q:单井流量,50m3/眼;

o:控制性作物种植比例0.80;

t:日开机时数,16小时;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85;

经计算:A:148亩

为保证灌溉质量,单井管网控制面积不大于140亩。

(2)管材、管径选择

项目区地形较平整,压力波动小,水泵富余扬程适宜,根据多年试验采用3.0mm厚的聚氯乙稀管,其最大耐压0.3Mpa。

[NextPage]管径按公式d=18.8(Q/V)1/2

式中V:管道流速,取1.5m/s;

计算得d=108mm,取φllOPVC即可。

(3)管道水头设计

①距水源最近参考点1和距水源最远参考点2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1)沿程水头损失

hf=fQm/DbL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

f:管材摩阻系数0.948×105;

D:管道内径108mm;

m:流量指数1.77;

b:管径指数4.77;

L:管长,L1=40m,L2=400m;

经计算hf1=O.775mhf2=7.75m

2)局部水头损失

按hj1=ζv2/2g理论计算,也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4%计算,即

hj1=0.108mhj2=1.08m

②管道系统最大,最小工作水头

Hmax=Z2-Z0+ΔZ2+∑hf2+∑hj2

Hmin=Z1-Zo+ΔZl+∑hfl+∑hj1

式中H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m);

Hmin: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m);

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m);

Z1:参考点1地面高程(m);

Z2:参考点2地面高程(m);

ΔZ1、AZ2:参考点1与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高差(m);

∑hfl、∑hf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

∑hf2、∑心: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的管路沿程水头

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

由典型井管线布置情况,经计算

Hmax=9.58mHmin=1.63m

③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H0=(Hmax+Hmin)/2=5.605m

④灌溉系统设计扬程

Hp=H0+Z0-Zd+∑hf0+∑hj0

H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

Zd:机井动水位,该区静水位一般在30―50m,降深在10米左右;

∑hf0、∑hj0: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

经查表计算得:

∑hf0=1.12m∑hj0=0.258

经计算,Hp=65m

(5)选择泵型

根据设计扬程计算,保证水泵在高效区远行,该区井深一般在200米左右,结合原有井配套情况,采用200QJ50―91潜水泵,配套功率27.5kw,即可满足要求。

第四章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共需投资93.0544万元。申请国投50万元,群众自筹43.0544万元。

1、水源工程:新打深井8眼需投资62.4144万元,其中申请国投40万元,群众自筹22.4144万元。

2、暗管工程:铺设PVC输水管道7.2公里需投资29.64万元,其中申请国投9万元,群众自筹20.64万元。

3、前期费及项目论证、设计费:1万元。

第五章经济效益分析

小农水补助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依据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规定进行,效益计算采用分摊系数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0.4。

[NextPage]一、投资与费用计算

(―)投资:小农水补助项目工程总投资为93.0544万元。

(二)年运行费:

项目运行费主要包括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

1、动力费:项目区共有水源井8眼,动力设备电动机,每眼机井配套电动机功率为27.5Kw。大田作物按年灌水5次计,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按年灌水10次计,共用电33万度,电价按现行价0.5元/度,共需16.5万元。

2、维修费:水源工程及管灌工程按工程投资1%取,维修费共计0.92万元。

3、管理费:包括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用,每年需管理费用0.8万元。

(三)折旧费:

按照动态折旧法计算:

工程折旧年限综合取15年,总投资为93.0544万元。动态折旧法计算公式为:d={i(1+i)n/[(1+i)n-1]}k

式中:d一折旧费用(元);i一年利率(%),取8%;

k一工程总投资(元);n一折旧年限(年);

经计算:d=10.75万元

(四)项目区工程总投资93.0544万元,年费用28.97万元,其中年运行费18.22万元,年折旧费10.75万元。

二、直接经济效益

1、节水效益

工程按年亩均节水150立方米,建成暗管工程1200亩,则年可节水18万立方米。按灌溉水价0.3元/立方米计,年节水直接经济效益5.4万元。

2、节地、节电、省工效益

暗管输水与明渠相比较,每万亩可节地120亩以上,每年节电30万度,节时2万小时。则整个工程年可节约耕地14亩,年可节电9.6万度,年可节时6400小时合800个工日,每亩地按500元计算,电费按现行价0.5元计,每工日按23.9元计,则年可节地直接经济效益1.92万元,节电直接经济效益4.8万元,节时直接经济效益1.91万元。

三、灌溉增产效益计算

作物增产增效表

作物类型灌前灌后净增产

粮食作物(公斤/亩)350600250

果林(元/亩)

按B:=ξP(Y―Y0)M计算

其中:B为灌溉增产效益,ξ为灌溉增产效益分摊系数,取0.4;P为超购价格,取1元/公斤;Y为利用工程的粮食单产500公斤/亩;Y0为未实施前粮食单产350公斤/亩;M为作物种植面积(亩)。

经计算得,粮食作物年增产效益为25万元;果林及其他经济作物年增产效益为1000元/亩,经济作物年增产效益为20万元,则灌溉年增产效益为45万元。

四、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区工程总投资93.0544万元,年费用为28.97万元,年增产效益45万元。

按静态法计算

1、还本年限T=K/(B-C)计算

式中:T一还本年限;K一工程投资;

B一多年平均灌溉增产效益;

C一多年平均费用(不含折旧费);

则T=93.0544/(45-28.97)=5.74(年)

2、总效益系数为E=1/T=1/5.74=0.17

3、效益费用比R=(B-C)[(1+i)n-1]/K[i(1+i)n]=1.63

五、技术经济指标

年亩均比照原井渠灌可节水:管灌工程150立方米。

年亩均可节电30度

年亩均节地0.012亩

年亩均省工0.25个工日

年亩均粮食增产150公斤

投资回收年限5.74年

总效益系数0.17

效益费用比1.63

第六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1、健全机构,成立xx市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财政、水利及项目乡镇主要行政领导组成。

2、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工程设计,力求设计合理,投资经济,运行高效。

3、建立一支高素质地施工队伍,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4、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施工招标制。

5、加强已成项目管理,建立管理专业队伍,并对部分工程进行承包经营试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