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创设总结(精选3篇)

班级环境创设总结(精选3篇)

班级环境创设总结 篇1

小班幼儿入园已有四个月的时间了,转眼又到了学期末,他们从又哭又闹的小调皮转变成了活泼懂事的乖宝宝,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并越来越喜欢上了这样的集体生活,在这几个月中为了让他们能从小家庭走进快乐的大家庭,能快乐的集体生活,本学期我主要在环境上下功夫,从环境的点点滴滴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

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对幼儿园陌生有带点恐惧,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给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气氛尤为重要,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有正面作用,因此在幼儿刚入园时力求让班内环境具有家的温馨,时时让他感受到安全与快乐,在活动区中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家的感觉,布置温馨可爱、让他慢慢融入其中,适应幼儿园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当幼儿慢慢适应了集体生活以后,我们也循序渐进的开展园本课程—探索合作式主题活动,由于小班年龄偏小对于感兴趣的事或物不是十分明显,对于生成主题与主动探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环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幼儿兴趣点,及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一)墙饰的创设

主体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至始至终的贯穿整个主题,是教师和孩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学期在“牛奶”的主题活动中,主要是由于牛奶很贴近孩子生活,孩子们每天都喝它也很喜欢喝它,所以预设了“牛奶”这一主题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此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富于创造的环境,在墙饰的创设上我力求色彩和谐、立意新颖使活动室活泼起来,并随着主题的的进展而变化,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牛奶的“味道”随处可及,首先在门口用奶牛博士以广告语的形式出示广告牌,题为—“今天你喝了没有”,时刻提醒幼儿每天都喝牛奶。在入口处又以一只大奶牛做形象代言人发出“多喝牛奶身体棒”的口号时刻提醒幼儿牛奶的营养,并在奶牛肚子上和孩子们共同贴上小朋友自己带来的各种奶盒、奶瓶等。在活动区的墙饰上贴有相关的图片,也是墙饰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建构区贴上奶牛、各种汽车、交通岗、小朋友全家福照片、图片,激发幼儿搭建奶牛场、停车场、及小朋友的家等的堆砌欲望。在表演区贴上大大的背景情景图,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激发幼儿表演的愿望。在这些墙饰上随着主题的变化而随时变换,最重要的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创设,并提供让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机会,幼儿的作品为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将其贴于窗上、墙壁等处,让幼儿对自己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并使环境幼儿化,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与主人翁精神,增强幼儿自信心,获得创造过程的快乐。

(二)活动区材料的提供

除了活动室墙饰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外,活动区材料更是对幼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与之幼儿真正对话的同伴,因此在活动区材料上与下午班老师共同研究、共同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

*建构区要有足够的积木之外还搭配其他玩具,如在进行“车辆”的主题活动时,放置各种车辆模型(公共汽车、小轿车、摩托车、警车、救护车……)还配以交通标志,这些适当的辅助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增添游戏的趣味性,扩展丰富游戏的内容,发挥幼儿想象力,并很注意辅助玩具提供的适当性,太少易引起幼儿间的争议,太多会干扰积木的搭建,取代积木的价值。因此我特别注意辅助玩具的辅助性,同时将搭建好的模型放于室外或室内,使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

*美工区的活动也很多。美工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生活、增进幼儿审美、创造力,对培养幼儿技能也十分必要。首先小班主要以涂色为基础,大面积涂色到局部均匀涂色对小班来说是最基本的练习,,为幼儿提供必备的纸张、画笔、橡皮泥等材料供幼儿自由运用,并依主题提供相关的图片范画供幼儿选择随意涂画并提供些稍有难度的车轮滚画等。同时搓、揉、撕、撒、拧或与其他玩具相配合,可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力及小肌肉操作能力,如在“甜甜的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皱纹纸、糖纸、彩纸,供幼儿制作糖果,运用撕、搓、揉、拧等方法制作糖果或纸团粘贴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也使之得到发展。

当然在其他活动区中也随主题的改变而不断增添材料,及时满足幼儿需求及动手的愿望。

在幼儿的生活中,环境是对幼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他们需要充满爱的环境,需要富于创造的环境,需要有助于增强智力的环境,需要同伴交往的环境,总之他们的生活依赖环境,他们必须发展适应周围环境及改善、创造环境的能力,进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班级环境创设总结 篇2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知识,提供直观而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本学期环境创设主要分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以及家长园地的创设,下面我就本学期的环境创设心得做一下总结。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所以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创设环境就是为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参与的游戏环境。让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能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家长资源的利用

在主题活动中,家长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走进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已是当今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班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利用家长资源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主题活动中,家园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的交流,而且孩子们还亲自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还体验了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同时学会了和同伴来分享,体验了分享的快乐。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同时学会了关心、感激、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使孩子在家、园的一致配合下幸福、快乐成长。

二、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准备开展六个区角:图书角,表演区,玩具区,动动手,展览区,数学区。首先,在每个区角我们应该设计区角的标识,让幼儿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区角。其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增减材料。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环境创设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思考,锻炼了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拓展了知识,促进了创造潜能的发展。通过与环境互动,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精心利用废物,进行多种制作,创造成美丽的工艺品。他们更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真正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班级环境创设总结 篇3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推进幼儿的学习、游戏及探索一直都是困扰着我这名新教师的难题,往往抓不住现象之后的本质,找到一些问题后无从入手、不知要如何改进。在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与被带教的过程中,我得到不少感悟。现将我在以往创设小班环境时遇到的困惑以及思考后的改进对策进行总结:

一、以往的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主题环境缺少幼儿的参与

让孩子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对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给予支持与鼓励。理想的班级环境创设应当是师幼互动的,即:走进这个班级,不用介绍就能从环境中感受到本学期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是的,教育要留下痕迹,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可是关键是怎么留?通常情况下,我的创设不是最后以学具的形式呈现,就是作品不够美观无法很好的融入环境当中。

2、主题环境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

包括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和游戏的活动设计都较为单一,在呈现的时候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比如,在美工区投放的添画材料“爸爸的胡子”,爸爸全都长着同一张脸。孩子的创造形式也很单一,仅仅是蜡笔或水彩笔。

3、室内布局不合理

原来我将教室整体作三大块的整体分割:区域活动一块、集体教育活动一块、进餐活动一块,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块模式,这样的划分省去了更换活动时的来回挪动桌椅的麻烦,也便于教师的集中指导,但是很容易造成活动空间的浪费,比如游戏活动时进餐区和集体教育活动区几乎空着,而区域活动的地方却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状况。在各区域分配时,我也比较混乱。比如,原先我将图书角和小舞台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兴致勃勃的小演员们一表演势必会打扰到看书的孩子们。当然,原来我只是觉得图书角去的人少,也没想到改进方法,就那样放着了,也因此图书角变得形同虚设了。

4、没有整体预设致使环境缺乏统一感

在创设原有教室的环境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预设,致使后期不断丰富的环境、添置的游戏材料不论从色彩还是外形上都显得凌乱,缺乏统一感和美感。

二、改进后班级环境体现的创设策略:

1、由教师把握好主基调,幼儿细化内容。要让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都能呈现在班级中,又使环境不失高雅、美观,关键在于教师的点缀与再加工。比如,在制作作品“我的妈妈”时,让孩子在妈妈的画像上剪贴上头发,即童趣又美丽无比。呈现的主体都是幼儿制作的,而其中的配色、构思无不显现出教师的审美感。

2、丰富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活动区域的材料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发幼儿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同样是小班,装饰妈妈的头发方式也不同,有剪弧线的,有贴圆环的,有涂色的。让幼儿可以自主的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形状、颜色、搭配、拼图、造型及印画等等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随意地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不但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更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在自主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能力。同时制作出的作品也更多元化,这些幼儿作品一旦融入到环境中,也会带来强烈的色彩感觉。

1)在投放和使用材料时,可以根据材料的功能和性质将它们分为长期性材料和短期性材料。

长期性材料按照幼儿年龄的增长、新旧交替的需要而更换,如角必备品(小医院里医生使用的听筒等器具;娃娃家里的角色吊牌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季节、节日、主题的变换、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及时更换的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遵循趣味性、多样性和递进性的原则进行更替。

2)在建构区多投放一些环保的、低结构性的材料

作为新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巧做,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显著。其实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如餐巾纸盒、奶粉罐等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低结构性材料,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拼搭需要又因为材料本身的体积较大降低了搭建难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级环境的一部分。

三、总结主题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启示

1、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教师环境创设中的目标意识、内容的预设、生成、调整、指引。

2、教育的痕迹可以通过显性的环境呈现并再次影响着幼儿,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教育。随着活动内容的开展,幼儿的作品可以不断丰富主题环境。

3、主题环境是动态的。透过环境,看到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过程性,又要有结果性。就拿主题墙来说,它是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下的产物,墙面上既要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要显示出主题的发展脉络、相关信息资料、以及幼儿表征的作品等。

4、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材料的用途。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环境是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意的,在这方面,带教方指导教师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在创设环境时总是能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要把某样较薄的东西竖着固定在桌上我通常会用硅胶来固定,但这样其实破坏了桌子。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用两个塑料的晾衣夹作为底下的支架,既美观又方便还不会破坏桌面,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

环境本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显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一种背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活动课程。总而言之,班级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精心去营造,幼儿的生成活动需要教师有心去捕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