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最新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
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3.歌曲:《小燕子》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 “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
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5)复习歌曲:《多愉快》。
提示幼儿大家要听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唱叫要合音乐的节拍做动作。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可利用领唱,分组唱的形式练习。
4.律动:《翘翘板》
(1)幼儿听乐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柔和舒缓:强弱弱,先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按节奏左右上下动,幼儿已有玩翘翘板的生活体验。
(2)幼儿自由结合分二人一组按音乐的节奏上下的动。
(3)启发幼儿两人要:互相配合做动作,膝关节屈伸运动,体验身体升起降落的感受。
5.舞蹈:《快乐舞》
幼儿听音乐信号迅速成圆圈站好。
“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快乐”“好,那咱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舞蹈。
提示幼儿按音乐合拍的跳,动作要自然协调,尤其是跑跳步,要抬头挺胸。
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的做跑跳步出教室。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秋天的落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秋天的落叶
目的: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准备: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重难点: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设计: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吧!
9、回教室,结束。
活动目标
1、体会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2、初步感知乐曲AB(ab)A的结构,并感受乐曲连贯流畅的旋律。
3、体验与同伴一同游戏的快乐,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音乐欣赏能够感受到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难点:学习分角色表演,发展听动统合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物质准备:魔法棒、啤酒桶图片、小老鼠图片、小老鼠手偶、啤酒桶手偶、音乐、音响设备。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啤酒桶和小老鼠图片吸引幼儿注意
2、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听完这首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由外国朋友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曲子,《啤酒桶波尔卡》还是欧洲最流行的舞曲,整首曲子的旋律非常流畅,节奏欢快、活泼。所以,我们听完之后感觉很开心,想跳起舞来。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巩固提升
教师:啤酒桶和小老鼠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它们藏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让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找一找。
二、分段欣赏
1、播放A与B(a)小乐段
(1)幼儿用肢体动作随音乐自由表现
(2)幼儿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2、完整欣赏A乐段(感受啤酒桶平稳有力地长出手和脚)
(1)教师随A乐段表演啤酒桶手偶
(2)师幼互动,尝试用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啤酒桶乐段音乐
(3)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小结3、播放B(a)乐段
(1)欣赏B(a)乐段(感受小老鼠轻巧灵动的形象)
(2)教师操作小老鼠手偶哼唱旋律
(3)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
(4)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小结4、播放B(b)乐段
(1)欣赏B(b)乐段
(2)讨论啤酒桶倒酒的动作
(3)提问:啤酒桶给小老鼠倒了几次酒?
(4)教师随音乐情节操作啤酒桶与小老鼠手偶
(5)随音乐进行互动游戏
(6)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小结5、播放Aˊ乐段
(1)随Aˊ乐段音乐操作啤酒桶手偶(感受啤酒桶平稳有力地缩回手和脚)
(2)幼儿随音乐节奏扮演啤酒桶缩回手和脚
(3)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小结三、角色表演
1、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随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小结
3、幼儿第二次随音乐大胆表现,教师小结四、结束活动
附:故事《啤酒桶和小老鼠》(第一课时)
地窖里住着许多啤酒桶,它们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肚皮,可是它们没有脑袋,没有胳膊,也没有腿。地窖里也住着许多小老鼠。
夜晚到了,小老鼠出来跳舞唱歌,想让它们的啤酒桶朋友不感到寂寞。可是啤酒桶却一点也不开心,它们想和小老鼠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它们没有脑袋,没有胳膊也没有腿。它们不能唱歌,也不能动,这可怎么办呢?
小老鼠请来了仙女,仙女举着仙杖说:“站起来吧!”啤酒桶长出了脑袋,长出了胳膊也长出了腿。啤酒桶慢慢站起来了。
仙女的仙杖奏出了快乐的舞曲,啤酒桶和小老鼠们快乐地随着音乐唱啊,跳啊。这是一个最最快乐的夜晚。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仙女的魔法也渐渐的消失了,啤酒桶的脑袋慢慢地缩回去了,胳膊缩回去了,腿也缩回去了。啤酒桶们都躺下来,他们要睡觉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啤酒桶波尔卡》是欧洲最流行波尔卡舞曲之一,是世界著名的管弦乐作品。乐曲非常欢快,相同乐句不断反复。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用情绪动作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乐曲的教育价值我定位为:发展听觉辨别能力和表演能力。
根据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两个课时开展,第一课时为理解《小老鼠和啤酒桶》故事内容,第二课时为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波尔卡》。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从完整欣赏、感受音乐情绪——听辨A与B(a)小乐段的音色变化——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角色游戏体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在此过程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幼儿逐渐理解与感受音乐,在每段音乐游戏后根据幼儿的现场表现进行适当小结,帮助幼儿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利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角色形象来表现每段音乐。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
我通过出示直观形象的小老鼠图片及啤酒桶图片教具,以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啤酒桶和小老鼠》,以审美传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的同时,初步理解与感受乐曲的节拍、音色的转换以及乐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故事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将孩子已有的故事经验迁移到新的音乐活动中,为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作用。
第二部分: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分辨啤酒桶和小老鼠的音乐形象,我将两段音乐相继播放并且请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感受及表现两个乐段,使幼儿更好地体验和分辨啤酒桶和小老鼠的音乐形象。
同时,分别播放A啤酒桶长出四肢乐段、B(a)小老鼠找朋友乐段、B(b)啤酒桶开盖倒酒乐段、Aˊ啤酒桶魔力消失缩回四肢乐段,帮助幼儿分段理解音乐中的各种音色;以手偶音乐传导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情节。以及在此环节采用有针对性的逐一提问、追问的教学方法,完成目标,突出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
第三部分:
幼儿通过表演法及体验法来进行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角色表演。充分体现了我所提出的三个活动目标。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对活动重点,活动难点的突破程度。
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欣赏B(b)乐段中,由于我的引导还不够充分,以至于幼儿在这部分的感受与表演有所欠缺。但每个幼儿的音乐素养与敏感度有所差异。因此,有个别孩子在活动的前半部分多以观察和感受的方式参与,直到后面的两个环节才充分地融入到游戏中去。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亮点与不足。针对个别幼儿没能达到预设活
动目标,可在班级音乐表演活动区域中或在日常教学中多组织相关的音乐欣
赏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听听玩玩的音乐游戏中逐渐提高听辨能力及听动统合能力(听音表演的能力)。
中班语言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视频+配套PPT课件+教案中班绘本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做游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四、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活动准备
已冻好的冰块及冰花、热水、矿泉水瓶、小饭盆及洗手盆3--4个、节奏卡、音符卡、音乐磁带(水之韵、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科学活动。
学习歌曲《会变的水》,巩固医学以学的简单乐理知识,学习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
活动过程
1.小手变魔术。
2.谜语:手抓不住,刀切不开。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需要它。(水)
3.对了,是水。听是什么声音?(放水流声的磁带)。
哦,它在告诉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手变魔术,它也想变。
4.水变魔术。
A请出冰块。幼儿讨论,冰块是什么变成的?是怎么变成冰块的?
小结:水遇冷会结成冰。
B请出一杯热水。
讨论:为什么会有气?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气。
C请出矿泉水瓶。观察:我把水倒出来。小朋友看到,水会怎么样?(水会流动)水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哗啦、叮咚……)
小结:水刚才变的这三个魔术,正是水的三种形态:冰块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流动的水是水的液态。
5.老师把水变的这三个魔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叫《会变得水》。教师范唱一遍。
6.好听吗?要想学会这首好听的歌得先过三关。a发声 b节奏 c音阶
7.听歌曲,说出关键词。
8.学唱歌曲。
9.边唱边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分成三桌--电磁炉加热、水盆、冰块。下面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a一起操作,看看水是不是会流动的,听一听水流动的声音。b再想一想,冰块怎样能变成水。C观察一下,水蒸气遇冷会变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