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中班《树叶》教案【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活动前的思考:
我们今年中班的专题是线描画,之前开展过两次线描活动,还只算是初步的感触,对一些有规律性的线描,幼儿还没有什么概念,想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幼儿对线描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秋天”,所以就预设了这节美术线描活动。
活动准备:
落叶一片、范画、勾线笔、剪好的树叶人手一片。
活动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
1、t: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2、t:秋天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掉下来,叶子变黄。)
3、教师出示落叶,引导幼儿观察叶子上有什么。(叶子上有粗粗细细的叶脉。)
二、教师示范
1、出示范画。“老师把这片叶子画了下来,你觉得这片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像什么?”
2、教师示范。
t:“我这里也有一片树叶,看到这片叶子,你想做什么?”
将叶子划分为多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有的叶脉是一条条竖着长的,一条一条又一条,咦,这个时候来了一条毛毛虫,在叶脉上啃了一个小圆点。
第二个区域:有的叶脉是横着长的,一条一条又一条,咦,又来了一条毛毛虫,这回来的毛毛虫说他要吃出一个个三角形,要怎么吃呢。(请个别幼儿示范)
第三个区域:有的叶脉是斜斜的长的,一条一条又一条,又来了一条毛毛虫,这条毛毛虫在中间咬了一大块。
3、个别幼儿示范。
t1:毛毛虫又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它看到这里的叶脉是怎么样的呀?
t2:你的毛毛虫还会吃出什么来呢?谁来试一试。
三、幼儿操作
教师来回走动给与指导,提醒幼儿画粗的一头时不要太用力。尽量画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图形,提醒点线图结合。
四、作品欣赏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画的叶子,毛毛虫把叶子变成了什么。
五、延伸活动
把幼儿画的叶子一起装饰成一颗秋天的树。
活动后的反思:
1、目标达成的情况:幼儿能用点和线的组合来点缀叶子,同时对线描也较感兴趣,就是对秋天树叶的美丽没有很好的感受到。
2、影响目标达成的原因:
(1)教师提供的范画太少,对幼儿视觉上的冲击还不够。
(2)对一些间隔性的涂色,或是比较有规律的绘画要求,教师没有提及。
(3)划分区域时,重点不应放在划分成几块,而是应该强调划分要大块大块的,不要太细。
(4)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少了点。
3、我改进调整的方法与环节
(1)第一环节导入,可更加常态化,由我们班级的大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引出秋天的树叶。
(2)提供各种多样的范画,给幼儿大量视觉上的冲击,并且是在我们的班级树上由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摘下来,能更加体现情趣性,感受秋天树叶的美丽。
(3)第二环节教师示范完后应请幼儿也上来示范画一画,既能增加师幼间的互动,另外在幼儿示范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能及时的纠正。
4、本次活动中我的进步
没有说教,更多的运用的是情境化的语言。
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观看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往往是想到什么画什么,基本上不会考虑到画面的整体布局,常常会出现主体物很小,装饰物很多、很乱、很杂的情况,所以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多引导幼儿了解一幅作品首先要突出主体物,背景装饰只是附属品,不应过杂、过乱,整个画面不仅要有创意还要看起来丰富、整洁和美观。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树叶模切卡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请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请幼儿按树叶的大小、颜色或者形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三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活动目的:
1、在孩子们自己收集树叶,认识树叶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了解树叶的自我保护功能。
2、鼓励孩子能看看讲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材料创设:
1、各种树叶(幼儿收集)
2、有关树叶的vcd一盒,
3、还有一片奇怪的树叶
活动重点:
鼓励孩子能把看到的大胆讲出来
活动难点:
了解一些树叶的自我保护的功能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自己收集的树叶,了解各种各样的树叶
1、上次,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我们还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你们相互的看看,你们带来的叶子长的什么样的。
2、请你把手上的树叶介绍给大家。(树叶的形状,树叶的'构造,树叶的秘密)
3、还有的小朋友手上还有许多的叶子,你们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讲完了,就把叶子拿上来,然后看看,你的叶子应该放在哪里?(集体小结: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叶子,有的叶子大,有的叶子小,有的叶子象根针;有的叶子摸上去很粗糙;有的形状是三角型的…这些树叶可真有趣呀。)
(二)出示一片奇怪的树叶,引出树叶的自我保护功能
1、刘老师也收集了一片奇树叶,这片树叶是怎么样的?这上面怎么会有小豆豆的?
2、我们来看看电视里是怎么说的。(放vcd)
1)西番莲2)欧洲蕨3)含羞草
(集体小结:这些植物可真有趣呀。他们会想各种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用身上的斑点来伪装自己,有的用毒液,有的会装死。)
3、你们还知道那些树叶会保护自己呢?(寻麻,刺槐)
4,其实,我们大自然还有许多的植物会保护自己呢,我们回去找找有关方面的书和报纸,cd,下次
(三)我们再来介绍介绍,好吗?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活动准备]
1、黄色、绿色大树各一棵,供幼儿粘贴树叶。
2、一篮子树叶,有黄、绿两种颜色。
3、音乐磁带《小树叶》
4、绿色、黄色的其他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树叶的颜色
1、教师与幼儿谈话,随着《小树叶》的音乐,带领幼儿进活动室,让幼儿捡拾树叶,感受秋天落叶飘飘的情景。
2、幼儿对自己拾到的树叶进行认识、感知、交流。
二、引导幼儿认识、区别黄色、绿色
1、 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自己捡拾的树叶的颜色,从而让幼儿认知黄色和绿色。
2、教师出示黄色、绿色树叶,让幼儿认识黄色、绿色,通过让幼儿举树叶、把树叶宝宝送回家等,认识、区别黄色和绿色。
三、让幼儿将颜色一一对应
巩固并加深对黄色和绿色的进一步认识。 教师以悄悄话的形式,让幼儿找回和黄色、绿色一样的其他物品,分别放到黄树叶、绿树叶的一边。
四、玩游戏:
妈妈和孩子,让幼儿将黄色、绿色一一对应的同时,体验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1、说儿歌:妈妈和孩子,激起幼儿兴趣。“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XX跑到妈妈这儿来 。”
2、引导幼儿说触摸到的物品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黄色、绿色的东西。
五、寻找绿色和黄色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身体上、教室内、生活中黄色、绿色的东西。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到室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绿色的,哪些东西是黄色的。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习小树叶勇敢、关爱妈妈的精神。
2、感受乐曲2拍子和附点的节奏性。
3、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音乐《小树叶》、鼓一个。
2、经验准备: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被风吹落飘动的样子,倾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心情。
活动过程
一、入室活动。
1、节奏游戏。
教师用鼓敲出歌曲《小树叶》的节奏性,重点是歌曲中第二和第七小节的节奏性。
请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一起做拍手、跺脚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请幼儿说一说它和学习过的节奏游戏有什么不一样。
二、歌曲学习。
1、欣赏音乐《小树叶》,感受音乐节奏。
请幼儿说一说听过歌曲后的感受。
请幼儿听一听歌曲《小树叶》的节奏,说一说它是几拍子的?
边听边拍手,重点感受歌曲中的附点和短音节奏性。
请幼儿说一说,歌曲中的节奏性除了可以用鼓、拍手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
教师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中节奏性。
2、理解歌词。
歌里面都唱了些什么内容?
小树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树叶离开妈妈之后说了什么?
教师出示电子大书,引导幼儿一起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内容。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歌曲的第一段大树妈妈难过的心情,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来唱?第二段小树叶用什么声音来唱?引导幼儿分别用轻柔,响亮的声音唱两段歌曲。
3、音乐游戏。
教师根据幼儿们喜欢的歌唱形式进行反复演唱,提示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三、音乐游戏。
播放音乐,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树叶蹲在大树旁边,然后请几个幼儿扮演大风。唱到“秋风起来了”时,就让大风慢慢跑向大树,用手摸小树叶的头,被摸到的小树叶跟大风一起做各种飘的动作向四周散开。第二段音乐,小树叶随音乐舞蹈,最后回到大树妈妈身边。
活动应变
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活动学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第二次活动创编动作和游戏。
活动延伸
可以进行树叶拓印、树叶拼贴画等活动。
区角活动
音乐区:投放音乐和树叶、大风的头饰,让幼儿边唱边跳,来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科学区:收集各种树叶供幼儿观察、实验。如用放大镜观察叶脉,将各种叶子进行分类,记录树叶枯萎、腐烂的过程等。
环境创设
户外活动时请幼儿捡一些树叶,制作树叶拓印画或树叶拼贴画装饰主题墙。
家园同步
1、组织家庭成员玩一玩《小树叶》游戏。
2、和幼儿一起动手,把捡回来的树叶,制作成不同形态的动物拼贴画。
随机教育
教育幼儿外出时,如果跟爸爸妈妈走散了,一定要勇敢学会请求帮助,找相关的服务人员等。
教材分析
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凉,有的树叶子变黄了,变彩了。一片一片的树叶被秋风一吹,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似的飘落下来。《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歌曲。 它采用问答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小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一问一答间,唱出了大树妈妈对孩子离去的担心以及小树叶的勇敢、乐观和坚强。演唱时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表现,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并用不同速度和情绪表现歌曲的两段。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大班能听出音乐的速度的变化,但是在表现的时候不是很好。幼儿对秋天的变化也是有一些基本了解的,知道秋天到了,小树叶都会离开大树妈妈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两段的。速度不同。
2.能用柔和连贯和断顿跳跃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
3.体验歌曲中树叶妈妈与小树叶深深的母子之情。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优美意境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1.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秋天有什么变化?说说感受。
过渡语:秋天到了,大地妈妈变成了金黄色,在这个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里,小树叶确感到有点害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初步感知歌曲
理解歌词。
1. 欣赏歌曲第一段
(1)结合PPT,回忆歌词内容
提问:那我们要用怎样的歌声演唱歌曲呢?
(2)尝试轻声跟唱第一段。
重点指导:表情略带悲伤、歌唱时速度缓慢,柔和连贯。
过渡语:心里感到害怕的小树叶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2.欣赏第二段
提问: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怎么回答树妈妈呀?
(1)结合PPT 回忆歌词内容
提问:这一段,我们又要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2)尝试轻声跟唱第二段。
重点指导:可在沙沙部分加拍手拍腿动作。带着喜悦的表情,用断顿、跳跃、轻快的声音演唱。
三、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
2.多形式演唱
(1)分角色演唱。
(2)创编动作,表演唱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活动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感知树叶的大小,能够正确区分树叶的大小。
4、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