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课题:欣 赏 设 计教学设计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图形的变换
课题:旋转教学设计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拼摆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给出4个小正方体,要求摆出从正面看是 的'图形,你有几种摆法。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并讨论回答。
(3)课件出示三种摆法后,提出问题“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形,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4)学生仔细思考,操作拼摆,并小组讨论解答,说出自己的思路。
(5)PPT演示拼摆结果。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2)提出问题“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3)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
(4)分析已知平面图形的特点,还原立体图形。
(1)从正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左右有两个。
(2)从左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前后有两个。
(3)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有前后两行,前面有两个,后面有一个。
5.总结方法: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6.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三、知识应用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6题。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