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快乐的童年时代和家乡的怀念。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桂花雨》教案学案设计(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执教的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在教学中,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使阅读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更加生动、感人。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阅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阅读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阅读教学达到人文化境界
首先,我使用了浅兰色的底版,在这个底版上采用的是黑色、黄色和橘红色的字体,给人舒适的感受。比如说“桂花”我就用的是黄色的字体,使人联想到桂花是黄色的,而“香”用橘红色,给人以温馨之感。
此外,我还插入了高清晰度、具有美感的图片,有桂花树、桂花和我和妈妈摇桂花树的图片,还有透析心灵感受的小雨图,这些图片能帮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人与物。
另外,我还从音乐库中找到了一段很舒缓的音乐,在学生自己感悟课文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仿佛都进入了那个美丽的故乡,看到了桂花、感受了摇花的乐趣!
内容结构意图: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发展点:学习从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入点:作者的“摇花乐”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 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初审通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0页
教学目标:1、掌握“箩”、“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摇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4、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边学习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形。
教学用具: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有桂花糕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知道这些糕点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
师:对了,同学们,你们有见过桂花树,有摇过桂花吗?
生:……(展示有桂花树的课件)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作者家里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摇桂花的,摇桂花可是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呢,就像我们童年的趣事一样,摇桂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课题:桂花雨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们想知道什么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不懂的词语就查字典,一定要读正确、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发现那些生字不会读和写的?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发音,然后交换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然后思考一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吗?谁最快找出来的,站起来告诉其他同学。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探究解疑,深入学习课文。
师:回答的很好。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齐读一下这个优美的句子。
(全班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课文录音,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顺便思考一下一下的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3、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4、画出作者描写摇花的句子。5、桂花有什么作用吗?
师:下面哪个同学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仔细看一下课文。
生:……
师:课文主要讲的就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师: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桂花,我们能用课本的句子来解释吗?
生:我是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师:找的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发现了其他描写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的句子呢?
生: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以上两位同学找的都很正确,第二自然段就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还有桂花树的特点。桂花树有什么特点呢?
生:样子笨笨的,花形很小,味道很香。
师:回答的很正确,下面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个几句子,我喜欢的是桂花,一二三读。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师:桂花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作者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生:摇桂花。
师:那摇桂花是不是很容易的呢?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呢?仔细读读课文,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形。
生:第四自然段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作者觉得摇花是大事,不能马虎。
师:大家能想象到作者摇花的情形吗?观看一下幻灯片。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画出作者摇花的句子。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呢?
生:第五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桂花落下来的时候会“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呢?
生:因为桂花很多,而且它香飘十里。
师:相信现在同学们对桂花已经有一定了解了吧?桂花还有很多作用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生:……
师:很好,那现在齐读第六自然段,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桂花的作用。
生: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并对课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
四、品读词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师:请大家朗读第五自然段,看这句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总是”两个字可以体现作者什么感情?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急着想摇桂花,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师:那哪位同学可以像作者一样,用很着急的语气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呢?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
师:读得非常棒,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个句子的呢?
生:作者很开心,因为摇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大事。能摇花了,肯定非常兴奋,而且那时候就快有台风了,需要提前摇花,所以使劲摇。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正确吗?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没有。读完的同学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生:像一幅很好看的画,桂花纷飞,香飘十里。
师:恩,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带着感情朗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五、拓宽思维,体会作者感情。
师:下面听老师朗诵第七、第八自然段,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
生:老师,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作者的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母亲热爱自己的故乡。
师:回答得很好,其实作者的母亲这样说,就很好地体现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的是既然作者的母亲那么怀念家乡,那作者呢?是不是和母亲的感情一样呢?
师:大家一起回答他,是还是不是啊?
生:……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六、课堂总结。
师:回答得很正确。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了吗?
(学生作答)
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下面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作者童年摇桂花的乐趣,齐读课文。
师:大家想不想认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呢?
生:……
(展示作者个人简介的幻灯片)
七、课后作业。
1、查找一下作者更多的个人简介,写在本子上,回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2、找出你觉得写的好的最好的句子,画上横线,并朗读几遍。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下节课说给大家听听。
八、板书设计。
桂花雨
生字:箩(luó)、杭(háng)
作者喜欢的是桂花
↓
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
作者喜欢摇花
桂花作用:泡茶、做糕饼
由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体现了作者浓浓思乡之情。
词语解释: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从而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附课文
7、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走进她的美丽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
板书课题 7*桂花雨
二、 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
三、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指名说。
四、 再读课文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 有感情地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 重点品味摇花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不说是件大事?理解 “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相机指导)
齐读。
五、 品读体会
1、 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指名说。
3、 联系整段课文,由“可是”体会到什么?
4、 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5、 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指名读,小组读。
6、 找出写杭州的桂花香的`句子。
7、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的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8、 指名说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 ,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的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9、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0、 小结。(板书 香 思乡浓)
六、 表达方式:叙事抒情。
七、 学生总结。(感情朗读)
八、布置作业
1、 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诵,抄写下来。
2、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可以学习这课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
7*桂花雨
桂花香
思乡情
摇花乐
其实这篇课文如果叫余老师来选,我真的难以取舍,我学得每一段都非常优美。那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三)适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1)评价作者。
生:我觉得她是个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
生:对故乡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爱那些对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爱自己的故乡,爱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
师:她是说若能割舍这些,她宁愿此生永不在写。
生:我想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关心他的人。
师:她母亲和父亲的种种美德打动了作者。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
(2)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师:好。在你们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一些难以割舍的片段呢?说说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边玩,我和弟弟脱了鞋,在河滩边捡石头,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这很难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党校,下面有一条河,我和我爸爸去河边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来还是我自己抓住岸边的石头才爬上来的,从那以后我竟然学会游泳了。
师: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竟让你学会了一样本领,有意思,不过大家可别轻易去尝试哟。
生:有一次,爸爸睡着了,我却把他吵醒了,他把我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时候吵醒他了。
师:也有点不愉快,不过给自己提了个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伤心。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太婆总是给我讲故事,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4)师小结,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师: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三、走出文本,开拓视界。
师:好,最后咱们走出这让琦君永生难忘的桂花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走出)
生:我认识了一位非常爱自己故乡的人。
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样记住自己的故乡,还有自己童年一些难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摇花乐,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学完这课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饼。
生:我们要象琦君那样有爱心。
师:对,用仁厚的胸怀去包容周围的一切。
生: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进去,做到"句中有情"。
师:啊,你是从写法的角度来谈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课后你们再去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写写读后感,有兴趣的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画面画下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课后启示——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象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