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编辑给大伙儿收集的评《二泉映月》(最新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课前播放《二泉映月》,欣赏画面
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动的手操起了琴弦。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久久回响。你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感受。(用仿佛听到了、或看到了或感受到了)
2、《二泉映月》是阿炳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他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找精彩片段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阿炳为什么会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
(2)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他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课文中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的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阿炳的有关资料,来谈谈你对阿炳的了解。(学生谈阿炳的故事)
(5)多媒体出示阿炳身世,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里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话,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
2)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a)起初……
这段文字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的?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徐缓、抒情)自由读,女生读。
b)随着……
这段文字应用什么语气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c)乐曲……
圈出表示乐曲特点的词语?这两对词矛盾吗?
“他爱”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段已熟读成诵了吧。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作业。
1、背诵课文4、5节
2、写一段话,描写月夜的优美景色。下面的词语可供选择。(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3、搜集我国有关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下节课开音乐欣赏会。
七、总结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二泉映月》。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单元,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这个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四、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琴声 倾吐…… 情怀……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了……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生字新词。3、 分清段落,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 揭题,谈认识。1、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板书:二泉映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二泉映月是什么呀?2、说它是一首二胡曲,你听过吗?3、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二、 范读,谈感悟。1、教师范读。2、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3、听着曲子,你们就产生了这么多感受,今天我们就借助课文走进阿炳的生活。三、初读,理脉络。1、指名读,其他同学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相机教学生字词:一泓、泯灭、倔强、恩重如山、激愤、富饶(用找近义词方法理解:一泓、泯灭;指导读音:倔强;注意生字:愤、饶)(“愤”,看一下这个字的部首,你知道它表示什么?还可以组哪些词?看到“饶”,老师想到有许多字和“饶”是形近字,于是编了一句儿歌,听一听,你能编几句吗?“有食物产丰”……此处练习,既和前面学过的“绕”区别,又和编字谜相结合。)2、课文写了阿炳几次来到二泉?请看看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1)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师父告诉他 ;(2)十年后的又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再次来到二泉 ,他听到了 ;(3) 听着听着,阿炳 。(在教学时,我觉得填空设计得还不够完整,于是当时改为:(1)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 ,师父告诉他 ;)4、 能用三个小标题来概括这三句话吗?5、 分清段落。四、 学习第一段。1、 读了这一段,你是否产生了什么疑问?(后来我觉得应该先问问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2、 交流疑问:(1) 为什么是“师父”,不是师傅?(2) 为什么师父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而小阿炳不能?3、 理解“饱经风霜”,想象写话。(这一设计是学习于永正老师教学“饱经风霜”的方法。虽然学生写得不是特别精彩,可是我想经常练习,一定会有收获。)五、 作业。1、 抄写词语。2、 朗读课文。 反思:此设计借鉴了吴老师的教学方法,我对第一课时的思考是目标明确、思路畅通。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
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哭泣泯灭 抒发 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哭泣泯灭 抒发 委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
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
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
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 表达出 抒发了)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
(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齐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节选),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哪些音乐?能说说具体的名称吗?为什么喜欢它们?(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课前,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二泉映月》,老师想再播放其中的一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感受。
(相机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部分)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二、了解预习情况。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今天学习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通过你对课文的预习,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 《二泉映月》是阿炳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2)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大家听了《二泉映月》,要求收集有关阿炳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理解创作原因。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
请大家反复读读1~4节,要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正音:淙淙 萦绕 耳畔 倔强
(2)出示“饱经风霜”一词,理解“饱”的意思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度日如年” 一词。“度日如年”说明什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4)出示“静影沉璧” 一词。“静影沉璧”指的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作了具体回答?(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读后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流水淙淙
联想:想起了……想到了……似乎听到了……
6、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语句:“他似乎……倔强的呐喊……”
(1)、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2)、自读课文第2、3两节,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3)、指名回答,结合内容体会阿炳生活的“坎坷”。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对照板书自背。
(2)、指名背。
(3)、齐背。
四、小结
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感受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哪怕对着泉水,哪怕对着月光,阿炳也要思考,阿炳也要追求,阿炳也要热爱!因而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的,是超越时空的,在孩子心灵深处悄然播下的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留驻在心灵间的力量。)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部分: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
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1)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要求学生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君的资料,先分组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老师请代表上来交流。(板书,一阿炳与二胡。)
3、欣赏《二泉映月》。
(1)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分析情绪。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词,感受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视谱。(视唱前三个乐句,全班分为7个组。)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教案《《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欣赏老师的口琴独奏《二泉映月》再一次感受情绪,并跟着视唱。然后放A段录音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5)运用古诗启发情感。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为主题旋律填词。用古诗的前四句来为第一乐句填词。
5、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最后大家起立,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听课时杨丽娟老师听课笔记记录摘:
录音机播放时我想到:旋律舒缓,凄凉,意境深远,一位盲者坐在湖水边忘情的拉着二胡,道出了他生活的坎坷,在那旧社会,人民的生活朝不饱,夜不眠,衣食难安的生活,而他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这凄美的音乐上。音乐向人们追诉的是他一生的不如意。阿炳确是一位伟大的民间艺术家。
林桂老师的听课笔记下记着:
江南小镇,烟雨蒙蒙,黄昏,寒风凄凄,远望去,低矮的一排房屋。一条宽阔而又弯曲的小河静静的流淌,边上一位艺人拉着二胡,他神色凝重,随着音乐的时起时落,二胡的声音象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在空间,音乐中透出痛苦忧伤,抗争,悲伤郁闷,凄惨。反思:本节课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个尝式。优点是教学每一个过程都是从学生的学出发,通过自己课前找资料了解音乐家,到课上的小组一同视唱,到课音乐了解音乐情绪,填词。到合唱国歌,所有的活动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比较好。轻松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热爱音乐。受到教育。不足是没有用精彩的语言组织教学过程。总有太随便的感觉。视唱时,难度太大。不太理想。如果能做到视唱的效果明显的话,就更好了。
执教:南京市雨花区
梁俊
课前谈话师:作家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摄影家用画面表达内心的情感,音乐家用流动的旋律表达,只要我们用心地读,听,才能与作家产生共鸣……师:今天要求大家用心去读文章,用心去听音乐好不好生:好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部作品,这首乐曲是部不朽的巨作,在美国获过……我们出访国外的时候,这是首选的乐曲,法国的……(评价),日本的小泽征尔(……太感人,应该跪着听)师:想不想听?下面就来听一听乐曲的片段(播放音乐)师: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板书课题)师:你还知道关于这首乐曲的信息?生:作者是阿炳生:它是著名的二胡曲生:它是在无锡惠上创作的生:曲子里包含了阿丙很多情绪师:你预习很认真生:4岁……(关于阿炳的资料,当时没有记下来)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想纠正一下,他35岁失明的师:这位同学在预习的时候,能够主动查一查资料,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好的学习方法师:下面打开书,你看看还有哪些想了解的生:小声读师:你又了解了哪些信息?生:他是在中秋之夜完成的生:不是在中秋之夜,他是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生:阿丙能做出音乐与师傅也有关系,是师傅点播他,师:又一次用心读书生:他虽然失明,但没有放弃做音乐生:他的音乐和心连在一起了,他的心充满忧伤,他的乐曲深沉跌宕。师:其他同学能不能领略到呢,没关系,只要用心读书,就能产生共鸣(出示句子,齐读)师读:“这就是……盛誉”师:这首乐曲是一位民间艺人创作的,而且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来到70年前那个中秋夜的惠山,看看这位艺人是怎样创作出这首不朽的乐曲的。(播放音乐图片)师: 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二泉边,如果你是那位邻家少年,你会怎样对阿炳描述当时的情景?你最想用书上哪些词汇来描绘当时的月色?看看书,划一划。生:勾画生: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生:补充:水面月光如银师:一起来看出示词语,师:大家一起来读师:指名读师:还有谁来生:读师:老师觉得你读的时候特别温柔,为什么生:月光非常轻柔师:很好,还有谁来生:读师:这样的词语让我们领略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受?生:茫茫的月夜生:非常恬静,神秘,美丽的画面师:用的多好师:当时的惠山藤萝摇曳,月光如水,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平静的生:我觉得心情是怡然自得的,非常舒服舒畅生:让我想起以前的往事,非常安静,美丽师:你的往事都是怎样的生:想起以前的快乐或者悲伤的事情(笑声)师:这么美的月色下你还会想到悲伤的事情,你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生:我也想把我一生的坎坷倾诉给月色(笑声)师:你多大生:(赶忙改口)我是说我长大以后……师:此时的阿炳能感受到吗?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失明了,这是他永远的遗憾,美好的感受只能成为他的梦想,追忆。让我们走进他的心,一起去体会他的感受。你觉得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生:我觉得他不会很恬静,他会很悲痛生:他不可能像我们平时欣赏月色那么惬意,他很酸楚生:他不会是高兴的,他情绪十分低落师:他为什么会怎么低落?生:师傅已经去世了师:有很多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会想起以前的事,想起师傅的话师:读书,师傅和他说过什么,他自己又有什么经历?划出词语生:默读勾画师:他想起了师傅的话,谁来读一读师示:渐渐的,。。。倔强的呐喊一段(我手头没有书)师:阿炳现在听到奇妙的声音了吗?生:听到了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出示文字)生:读师:你读出了感情,你此时心里有什么问题?生:这些话是不是阿炳以前想到的呢?生:深沉的……都是谁的?生:阿丙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师:下面大家再去读,阿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找一找答案生:默读师:因为师傅说长大就能听到了,经历了很多苦痛,觉得人生很坎坷,所以听到了师:你从哪里看出他经历了很多坎坷生:3自然段,操着胡琴……生:穷困,经常染上疾病看出来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和折磨能看出来师:还有吗生: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说明他现在的生活并不安定幸福师:还有吗生:师傅早已离开了人世,失去了亲人师:还有吗生:对光明的向往,他很苦生:泯灭不了对音乐的热爱,从后面看到阿丙把音乐作为他支撑生活的支柱师:书上已经没有了,但是阿丙辛酸的往事还有很多,我们现在不可能目睹阿丙身边发生的事情,我们离那个时代很遥远,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凭借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回到70年代,回到阿丙身边师:播放音乐,在一个大雪分飞的早晨……大雨黄昏的……不小心撞翻了别人的水果摊……你又将看到怎样的阿丙,闭眼,想像一下,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想象师:谁来说说你的想象生:冬天的寒冷……生:街上的人不去看他,不关心他,他还在卖艺……生:不小心撞倒了水果,本来就没有钱,人家又贬低他,……师:没有钱赔会怎么样?生:他起早来大街上卖艺,……痛骂与殴打……生: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滑倒……师:满身的泥泞,艰难的回家……生:撞坏苹果,叫他赔,打他遍体是伤,爬回家师:还有他的自尊,内心涌现了一副副画面,此时渐渐的……(出示文字)师:自己读一读,想象那副画面。生:自由读师:谁愿意读,走进阿丙的内心来读生:读生:我感觉你与阿丙的心贴近了生:读师:还有谁想读生:(含泪)读师:你已经与阿丙融成一体了生:读师:那一副副画面浮现在眼前,那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全班女同学来读生:女生读生:男同学来读生:全班来读师:这一幕幕坎坷的经历让他听到了……然而这一切他屈服了吗?生:没有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生:全班再读师:听着听着,他的心不禁颤抖起来他要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情怀,那是怎样的乐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用心读书
一、 背景:
语文可以促进你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可以促进你对语文的理解。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与音乐紧密结合的课文《二泉映月》,课文文笔很美,娓娓叙述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经过,描绘了委婉连绵又升腾激荡的琴声及其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表现了阿炳这位盲人音乐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坎坷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我在给学生上这一课时,播放了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帮助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增强学生热爱、敬重、走近世界经典艺术的美好情怀。
二、 品味名曲,感受不朽:
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泉边,这一次,他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
诉和呐喊,听着听着,他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了二胡……以下,课文用极优美、极富有特色的语言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和旋律。请大家反复朗读第5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对师傅的怀念。
生:《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坎坷的人生道路。
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他是阿炳的内心情怀,表达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
师:是啊,这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是阿炳用“琴声”表达“心声”。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感受阿炳的内心情怀,表感受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片段)
生:我仿佛看到二泉优美的景色。
生:我仿佛听到阿炳怀念师父的轻声倾诉。
师: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片段)
生:我听到了阿炳与命运抗争的呐喊。
生:我看到阿炳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让我们跟着乐曲读读这段文字,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
生配乐齐读。
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同学们能不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跟着乐曲,试着把这段文字背一背。
师:(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起初……这似乎是阿炳在……在……在……随着……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跟着乐曲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同学理解并感悟“坎坷”、“卖艺度日”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会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l 教学重难点:
指导同学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发明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l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片头)
同学们,现在萦绕在我们耳畔的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催人泪下,引人奋发。它的作者就是民间音乐家阿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泉,走进二泉映月,走向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第二段:
1、教师范读,同学考虑:①文中哪个词概括了阿炳苦难的生活?用“( )”标出来。②文中哪个句子写阿炳听懂了泉声?用“。。。。。。”圈出来。
2、交流:
(1)①坎坷。什么叫“坎坷”?②阿炳的坎坷体现在哪里?(双目失明,卖艺度日)双目失明的阿炳怎样卖艺度日的?
③想象: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日,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身患重病,双腿无力,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友情提示:可联系以前电视中所见场景,想象他的行动是如何艰难?他可能会遇到哪些麻烦?他人是怎样欺负、侮辱他的?他是怎样的可怜?结果是怎样的凄惨?)
(2)阿炳的经历是如此坎坷,他被苦难压倒了吗?从哪里可看出没有被压倒?
①指名读::“但是生活的穷困……生活呀!”
②齐读。(板书:向往、热爱)
(3)因为经历的坎坷、命运的不公、双亲的去世、双目的失明,所以阿炳渐渐地、渐渐地听懂了泉声。哪一句话写阿炳听懂了泉声?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指导:意思层层递进,读起来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再齐读。
④出示:
a、阿炳叹息什么?(第一大组)
b、阿炳哭泣什么?(第二大组)
c、阿炳倾诉什么?(第三大组)
d、阿炳呐喊什么?(第四大组)
联系上文,依照分工,同桌讨论,用一两句话表达。
⑤交流:(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过渡:他的叹息有人听吗?他的哭泣有人听吗?他的倾诉有人听吗?他的呐喊有人听吗?他只能向月光倾诉,向二泉倾诉,通过琴声倾诉心声。)——(板书:琴声、心声)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同学考虑:哪些语句是写琴声的?用直线划出来。哪些语句是写心声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2、(投影)指名男女生读。
3、哪些词组具体描写琴声的?把它们圈出来。
出示: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①读一读,女生读描写月光的,男生读描写琴声的。
②意思懂吗?请看看画面,听听音乐,不懂的自然会懂,已懂的将更懂。
(相机板书:委婉、跌宕、高昂、恬静;相机释“静影沉壁”。)
③齐读词组。
(过渡:月光与琴声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因此,《二泉映月》浑然天成)
4、请再听一遍音乐,听完后,请告诉大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从文外逐步引导到文中,相机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强调:向往、热爱。相机引读“爱”局部)
5、齐读
四、教学第六自然段。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它有多高的地位呢?)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什么叫“享有盛誉”?
3、出示:
《二泉映月》荣获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我国乐团到外国演出的首选作品;
《二泉映月》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的钟爱;
《二泉映月》使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聆听之后,含着热泪说:“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
五、小结:
是啊,这怎能不使人倾倒?阿炳坎坷的经历使他听懂了泉声,泉声引发了琴声,琴声表达了心声。他不只向往光明,还向往美好的未来,他不只热爱音乐,还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热爱生活。苦难成绩了《二泉映月》,成绩了阿炳,热爱成绩了《二泉映月》,成绩了阿炳。所以苦难就是财富,热爱就是力量。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对阿炳的感激和敬重将直到永远。
六、作业:
1、小练笔:阿炳,我想对你说……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
坎坷: 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泉声: 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向往
9、二泉映月
琴声:委婉 跌宕 高昂 恬静 热爱
心声:苦难 凄凉 抗争 怀念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体会阿炳丰富的内心情感,学会用心聆听这首不朽的名曲。
2.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学课件、查阅这首曲子及阿炳的有关资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二泉映月有了怎样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还想更深入地了解什么?
二、赏景。
1、过渡:同学们说了许多,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实际上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在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下这篇课文,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词都找出来。
2、自读、圈画。
3、交流。
映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导朗读,引导说说读后的感觉。(拉开拉幕遮盖的标点,引导感受如诗如画的意境。)
感人。
1、导:是呀,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但是,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
(生:可惜、孤独、黑暗……)
2、又一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读课文第4节,把有关的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3、读后交流。相机板书:泉声
(1)重点理解: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是谁在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什么要倔强地呐喊?
练读这句话,体会表达的情感。
(2)师:如果让我们本小节中的一个词来书写阿炳人生的话,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坎坷 指读、齐读
(3)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
生:在第三自然段的“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生: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生: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生: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4)想像说话:是啊,双目失明的阿炳、疾病缠身的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呢?书上没有写,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早晨,双目失明的阿炳又走上街头……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
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拖着沉重的步子卖艺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
一天深夜,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浑身发抖……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
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导读这句话。
品曲。
1、师: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全体静听。)
2、现在再听这首二胡曲,同学们感觉怎样?(音乐声中)
3、让我们来看书上是怎么来写这首曲子的。
出示合作探究: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感情的语句,用“~~”画出;自读后小组讨论。板书:琴声
4、汇报交流
相机根据乐曲的变化配乐导读。
(1)、随音乐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细细品味。
②、师:课文中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音乐响起)
①比较一下它和你刚才听到的乐曲有什么不同?(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说一说)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部分语句。
②、指名读,集体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升腾跌宕、步步高昂、势不可挡的气势了吗。
③、通过品读欣赏这一乐段,你从阿炳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师:让我们满怀着对阿炳的深深敬意再读课文。齐读。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②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