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 篇1

陈慧瑛,著名作家、诗人。1946年出生于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2项。

梅花魂,美丽的赤子之魂

梅花,中国的国花。她凌霜傲雪,品格高尚,古往今来,人们把她作为理想的寄托。元朝诗人谢枋得有名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指的就是对一种伟大品格的追求。

我出生在一个三代华侨世家。先祖陈化成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我是化成祖的五世孙);饱读诗书的外祖父洪镜湖先生是新加坡知名的爱国华侨,对祖国的抗日事业和家乡的教育与建设有诸多捐助;父亲陈文旌先生在东南亚文坛颇负盛名,与当时侨居新加坡的作家郁达夫、高云览,新闻界的侨领洪丝丝、张楚琨等先生均为知交。幼年,母亲教给我的第一个词,是写在手心里的“中国”两字;外祖父教我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辈言行的耳濡目染,父母家教的耳提面命,在我心中种下了思乡爱国的种子。

《梅花魂》是我家的真实生活写照,是海外儿女滴泪的心声。外祖父平生最爱梅花。他说梅花是中国的国花,它最有骨气,不管霜欺雪压,总是欣然开放、吐露芬芳,就像我国千秋百代的仁人志士。历尽磨难也压不垮他们高贵的脊梁。晚清的一位名人曾赠送外祖父一幅《墨梅》,老人视为至宝,平时谁也动不得的。在我少年时代远渡重洋回国前夕,外祖父却把珍藏多年的《墨梅》交给我,说:“瑛儿,我们的根在中国,我送你回去,希望你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希望你不论处身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

我在祖国受完高等教育,不幸赶上十年浩劫,我从东海之滨的厦门岛被发配到太行山,当教师、当农民,漫漫六度春秋,政治上、生活上历尽艰辛困顿,海外的亲友再三劝我出国,认为既然学无所用,又何必过于执著?但外祖父的墨梅、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青年时代万苦干辛的人生旅程,在祖国最危难的岁月。我与祖国母亲同在!

上世纪80年代初,拨乱反正、祖国新生。我和千千万万祖国儿女一起,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像春蚕、像杜鹃,我兢兢业业地工作,呕心沥血地创作,被评上首届全国“侨界十佳”,全国先进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市、省、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并选上市人大常委、省人大代表等等,先后出版了18部著作。文章在国内外近百次获奖。我用梅花的坚贞鞭策我对祖国的忠诚,我以梅花的气节激励我前行的勇气,从而完成了外祖父对我的殷殷嘱托,也身体力行地体味了梅魂——赤子之魂——国魂的深刻内涵。

《梅花魂》首次发表于1984年5月的《花城》,同年获全国侨联和《华声报》联合举办的“月是故乡明”全国征文一等奖;1991年,再度荣获新华社《嘹望》杂志社“情系中华”国际征文二等奖。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隆重颁奖,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出席了颁奖大会,同时获奖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林则徐五世孙、原我国驻联合国大使凌青先生等国内外知名作家、专家、学者。此后十来年间,  《梅花魂》一文被选人18种文选和海内外大、中、小学课本。

千古以来,我国有松、竹、梅、兰“四君子”。松、竹、梅“ 岁寒三友”之称,这自然是以物喻人,赞誉人世间的高风亮节。因此,我写《梅花魂》,出发点是对我的充满爱国情怀、至死不渝的外祖父的深切思念;但在我的深心里,梅花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世世代代永不泯灭的芬芳。是全世界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正气。歌颂梅花魂,就是宏扬中华英风、炎黄正气!

教材编辑的教学建议:

在人类的诸多美好情感中,故园情是最深厚、最久远的。浪迹天涯的游子、旅居他乡的征人。谁不心系故园?故乡是我们的根。即使岁月催人老。沧海变桑田,又有谁能忘记曾经养育过我们的深情土地?所以古往今来,怀乡恋土的悠悠情感,往往成为常写不衰的永恒主题。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但儿童往往还无法亲身体验这种深沉情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仍然是重要途径。

对海外游子而言。对故土的思念就是对祖国的思念。在《梅花魂》中,对祖国的思念又是投射到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梅花上。同时,课文中还饱含了作家对外祖父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也是同外祖父的爱国情怀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不要将这几种感情割裂开。要认识到爱国情是统摄全文的情感。

作者在抒发情感时,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而不是乱喊一通“啊”“呀”“嘛”了事,正是这种具体化的写法,让作品的情感不落虚空。散文大家冰心也曾在给作者的信中说道:  “您的散文我很喜欢,特别是抒情中都有叙事,不是空泛地伤春悲秋,风花雪月。这种文字我看腻了!”

对于《梅花魂》这种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我以为除了“潜心会本文”外。还需要借助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给人物贴标签,粗略地问如“外祖父是怎样的人”“文章表现了外祖父的什么品格”之类的问题。而要深入到事例内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外祖父要教我读唐诗宋词”“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爱墨梅图却又将它送给我”,这些问题我认为能让学生的理解不致空泛,而并不是琐碎的问题。

另外,据咨询作者证实,课文中的“唐山”是海外对“中国”的别称,而非实指河北的唐山市。

这一点。需要给学生讲明。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

教学片断: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和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是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梅花她有魂吗?我怀着不解读了它。被她所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学它。齐读课题。

生:梅花魂。

师:请你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

(生读体会语感)

生:梅花----魂-------

二。突破重点,领悟情感。

师:谁能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生:秦始皇。

师:大家能用一两句话说出理由吗?比如“统一中国,功不可没”的秦始皇,“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的谭嗣同。

生:精忠报国,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师:对。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生:孔子之家语博大精深,诸葛亮神机妙算,郑成功收复台湾,孙中山不屈不挠,他们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

师: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气节人物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生诵读13自然段。)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梅吗?她是什么颜色?

生:腊梅有黄色的。

生:梅花也有粉红色的。有点像桃花。

生:有的梅像雪一样白。

师:这方手绢上的呢?

生:是血色的。

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师:让我们一起诵读15自然段吧。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学生思索书写)

生:我在这幅画上写了一副对联:梅花魂,爱国心。

生:我写的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生:我写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师:把你们题写的这幅诗画送给你的朋友吧!

(学生交流作品)

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

师: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秋时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老师的诗画作品展台展示)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

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老师的诗画作品展台展示)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三。案例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争取地理结合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课题思想。讲课过程中出示祖国名山大川和具有北京特色的图片,配着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3

教材简析:

梅花凌寒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溶于一体,梅花魂已经注入老人的生命中。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搭建对话平台,帮助学生打开记忆仓库,结合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与文字为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反复中吟诵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教学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朦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难点:

1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设计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1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配上《梅花三弄》音乐)。

2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坚。”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4出示课题《梅花魂》,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1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梅花?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朗读体会,边读边想,读出梅花的冷艳与幽芳,感受梅花的清高品格。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几件事,哪几件与梅花有关,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是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3读最后一段,谈谈读后感受。

(1)对比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2)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外祖父和梅花的关系,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留置问题,布置作业

1小结

2抄写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收集热爱祖国的词句、诗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样气节的中国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认读词语,谈话导入

二、潜心会文,感悟“梅花魂”

1再读课文,你觉得那几件事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独处体会和感受。

2从你们的神情中,从你们的朗读里,我分明感受到你们的那份感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梅花,走进外祖父的心灵深处把!

【一字一句总关情。引导关注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文字的灵性,提升人文素养。】

3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

重点指导: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②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的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情的爱梅之情啊!请你独处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呢?”

①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

②文字是有灵性的。你仔细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话语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特感受。

学生朗读体会。

4紧扣三个“!”,体悟“赞梅”之意。

(1)品读13自然段:

①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相继引出13段)

②细细品味12、13段,看梅花有什么稀罕的。

③你能联系生活和课外阅读来谈谈梅花的稀罕吗?

④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你还能用哪些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

【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架起课堂与课外的桥梁,引导学生把平时的积累灵活的运用道具体的语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

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

⑤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相机理解“秉性”。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⑥外祖父嘱咐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

⑦引发思辨: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喜爱,为什么还要赠给莺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

【在教学“离别赠图”时,以三个感叹号为抓手,采用“自学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方法,紧扣“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2)朗读体会:让我们饱含深情,在读这两段吧。

三、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

过渡:在莺儿的心中,外祖父还有一些让她无法理解的行为呢!你们发现了吗?请大家在默读课文,看看外祖父还有哪些怪举动。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1)读第2段,谈谈自己对这些唐诗宋词的理解。

(2)字字思乡,句句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的那份思乡的情弦呢!外祖父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莺儿到的不懂什么呢?

(3)你们懂外祖父的心思吗?请你告诉年幼的莺儿,为什么外祖父常常教她读唐诗宋词,还经常落泪呢!

(4)朗读体会。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1)师朗读第4—11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交流理解:如果你是莺儿,你看到这情景,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理解外祖父的哭吗?

(4)是呀,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的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

(5)朗读体会感情。

3送别情人,思归难归。

(1)自由朗读第14、15段。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品悟“血”色梅花。

①外祖父把他最喜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腊梅有黄色的,粉红色的,雪白的。)

②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播放录音)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③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诵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

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对比朗读,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即时拓展,加深体验

1、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但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却随着“墨梅图”和“血色梅花手绢”回到了故乡。面对着这幅墨梅图和梅花手绢,你最想在上面题上一句什么话呢?

2、同学们,当莺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仿佛看见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3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异国他乡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在《梅花魂》的教学后,让学生阅读《故乡》,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我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1、梅花,我们的国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悠悠华夏史,梅花精神传!“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

2.摘录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背诵。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黯然(民族魂)失声

泪下分外痛苦

爱惜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4

[案例]

《梅花魂》这篇文章选编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其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中之重。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作者离开外祖父的时候是多大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当时他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我是从图中看出来的。

生:顶多五六岁。因为文中说她五岁时弄脏了外祖父的画,这之后才有妈妈对她说要回国的事。

生:我从"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也看出了作者当初是个很小的孩子。

师:看来,关于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

生:她不懂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生:她不懂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生:她不懂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她不懂外祖父讲的话的真正含义。

......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你透过作者深情底回忆读懂老人的心了吗?

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从课文的最后一段看出来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这不仅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师:那么 ,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请你细细读文体会,我们一会进行交流。

生:我注意到了外祖父读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诗人远离家乡,九九重阳节时也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自己的兄弟。而外祖父的情况和王维差不多,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思念的亲人,这个诗句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泪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样的诗句有"归",有"愁",每句诗同样也会让外祖父想到自己归不了故乡,满腔的乡愁使他禁不住落泪了。

师:诗句里是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读诗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你体会得很深刻!

生:我从外祖父的另外两次哭中也看到了他眷恋祖国的心。当得知可以回国,而自己却不能回祖国时,他放声地哭了起来,并且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面前。看来,他是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这正说明他多么想和孩子们一起回祖国去啊!当送孩子们上船时他坚持送到船上,并且泪眼朦胧,一方面可以看出是舍不得孩子们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多么想和我们一起回祖国呀!

生:我从墨梅图这件事中感受到,外祖父是怎样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了孩子的妈妈。他轻轻的刮去梅污,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地花,梅花跟祖国紧进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来读读?

生:读"这梅花,是我们。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我们刚才说了,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 ,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难道仅仅是对孩子说的吗?请你再读一读,想想外祖父这段话说了几层意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说了三层意思 ,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生:我体会到外祖父对作者这样说,是要她也成为有梅花精神的人。

生:我感觉到外祖父这段话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本性,依然那么,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师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好吗?我想这也是外祖父的心声: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实施加以落实呢?在我这段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质疑问难"你能从文中找到作者的疑问吗?""那么 ,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请你细细读文体会,我们一会儿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最后通过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读好有关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加上教师的点拨,就使外祖父那种思乡意,爱国情得到升华,做到了学生,文本共鸣,不仅使学生既学会阅读,又受到了一次爱国思想的洗礼。

《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 篇5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必欺雪压”的品格。

学习难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课前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和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和名言等。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魂”字马上想到了什么?

生:灵魂,鬼魂

师;那《梅花魂》中的“魂”指的又是什么呢?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几处写到外祖父的哭?(三处)谁来说说,外祖父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哭?

生:因为外祖父思念祖国。

生:他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一位久居异国他乡,日夜思念自己家乡,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梅花)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学生自由说

(1)“外祖父家中……碰不得”

师:谁能在这几句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

师:外祖父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分外爱惜的又是什么呢?

师:古玩与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2)“五岁那年……抹净”(课件)

师:抹在这里读mǒ,抹净,它还有一个读音是mā,抹布的抹。请同学们在抹字上面注好音,自己就不会读错了。

师:请大家用“·”标出描写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师:谁来读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指名读。

师: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刚才你读这句话时,心情怎样?

生:我很气愤,生气 。

师:外祖父为什么会生气,气愤呢?

生:外祖父珍爱的墨梅图被弄脏了,所以他很生气。

师:自己珍爱的东西被弄脏了,当然会生气,气愤,更多的是痛惜。你觉得怎样读这一句话最能反映外祖父的心情?

学生说各自的理解,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学生练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怎样改为陈述句?在这里,外祖父为什么要用反问的语气?

生:这样的语气更能强调梅花是清白的。

生:这样更能说明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生:这样更能表现他的心情是十分痛心的。

师:反问有强调的作用,语气更重。现在,老师就想来考考你们,我说一个陈述句,请你用反问的语气来说。

师生练说反问句。

师:大家以后在说话,写文章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反问的语气,这样有时可以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段话,体会外祖父当时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对外祖父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我们大家写作文时,就要学会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文章才生动。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外祖父分外爱惜的墨梅图吧!(课件:墨梅图)

师:大家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没有)

师:这是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用毛笔醮着墨汁在宣纸上画的画。它就是一幅普通的水墨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它图上画的是梅花,外祖父才会格外爱惜。

师:世界上的花有千千万万种,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到底欣赏梅花的什么?

生:他欣赏梅花的品格。

生:梅花的精神。

生:梅花的秉性。

师:梅花的秉性到底有哪里与众不同呢?谁能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3)“这梅花……愈秀气”。 (课件)

师: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你发现这几句话中哪能个字用得最多?(愈)

师:愈字相当于我们平时所用的越,越来越怎么样。那么这四个愈字所带的短语该怎样读呢?

指两个学生读,师生评议。

师:前两个愈字所带的短语表现的是梅花开放时,所处的环境很恶劣,要读得慢点,低点;后两个则表现了梅花面对寒冷,毫不畏惧的精神,语气要坚定,语调要高点儿。

师;最后一句是三个排比短语,哪个字要重读?(最)要读出气势。请同学们把刚才大家的理解,读进你们的朗读中。学生自由读。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了,能不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呢?

教师范读。教师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给老师鼓掌?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我都有点感动了。

师:认真地听比自己读得好的老师和同学的朗读,对自己的朗读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刚才的朗读,齐读这一段话。

师:此时此刻,在你心目中,你觉得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学生自由说。(板书:毫不畏惧,顽强不屈,顶天立地)

师:(课件:风雪梅花图)看,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梅花却凌寒独自开,多么令人敬佩的花儿啊!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课件)

师;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这一句话了吗?请你们把它前后几句话连起来默读一次。

师:在这里,“他们”指的是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师:(课件:象征)梅花在狂风中,在大雪中,凌寒独自开。他们在磨难中,在欺凌中,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梅花的品格象征着他们这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精神。这只是几个中国人的精神吗?(不)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外祖父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就是假借某种事物来赞美人的某种品格和精神。在本文中,外祖父借梅花来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明白课题为什么叫“梅花魂”了吗?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生:梅花的品格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毫不畏惧,顽强不屈,顶天立地的精神。

师:在我们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

学生自由说。(林则徐,岳飞,于谦,共产党员,李小龙……)

师: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我们身边依然有不少这样有骨气,有气节的人。谁来说说,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自由说。(解放军,洪占辉,残疾人,地震中的人们,体育健儿……)

师: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像外祖父一样,把他说的这番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为之一振,让我们都像梅花学习,做一个有气节,有骨气的中国人。大家有信心吗?(有)

师:外祖父既然这么喜爱梅花,他为什么要送我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呢?是他不再思念祖国了吗?(不)

师;外祖父是在什么情况下送我这两件物品的?

生:他得知“我”和妈妈要回国的前一天早上,送给我墨梅图。

生:在船要开的时候,他又送给我那块手绢。

师:常年身居异国他乡的外祖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就像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多么渴望能叶落归根呀!可是,他的年纪太大了,他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回去了。儿孙要回国了,可自己却不能回去,外祖父的心情怎样?

生:为自己不能回国而伤心,难过。

师;儿孙能回国,他又感到——(高兴,兴奋)

师;些时外祖父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俱全,酸甜苦辣全都有。万般无奈之下,他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随身珍藏了多年的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了我。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亲人临别赠送的礼物一定不一般,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外祖父送给我这两件物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希望怎样?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幅墨梅图和一块普普通通的手绢吗?(不,不是的)那这上面包含了什么样,代表了什么?

师: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的魂,当然也是外祖父这样一位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表现了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他希望借我的手,把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带回祖国,魂归故里呀!

师:载着思念的船儿越飘越远,我们仿佛听到了外祖父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在呼唤什么样?

生:祖国,我回来了!

生:祖国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

师:相信此时些刻,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憾着。震憾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板书:爱国心)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让我们一起重温张明敏那首老歌《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那颗中国心吧!

(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

全班学生和在场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跟着歌曲唱,很多人眼眶里都满含着泪水。

师:外祖父借我的手,终于把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带回了祖国,慰藉了他常年的思乡之苦,了却了他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

三、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师:面对这样一位老人,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外祖父非常爱自己的祖国,我要向他学习。

生:我要像外祖父一样,做一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人。

生:我们无论在何时,在何地,都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自助餐(课件)

1 摘抄令人感动或难忘的句子。

2 搜集思乡怀亲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3 仿用本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身边的事物。

五、结束语:

同学们,冬天已经来临了。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希望你能把梅花精神带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活得精彩而充实,充实而精彩!!!

《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8

花魂藏情,读中悟情——执教《梅花魂》教学构想

忠州二小岳兴梅

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陈慧瑛女士寄托的思念,珍藏的记忆。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就是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瑛女士所作《梅花魂》的教学构思。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方法,说流程,说板书四个方面进行

一、先说教材:

我准备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来分析

1、教材简析:

这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坚强、气节正是老华侨的化身,也是老华侨眷念故土的寄托。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蕴涵的魂魄,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细致的描写了外祖父爱梅花的每个动作、神情,让孩子们能在阅读中从细微处体会出这位老人爱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这分爱祖国的情谊。

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不难发觉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了解课前后照应,首相连的特点。

⑵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⑶ 情感目标: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来看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4、教学难点: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神情,勾画对应文本,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2、学生学法有:

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的。

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安排教学。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爱国深情,成民族气节,题文结合,写法呈现,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语言导入:梅花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围绕梅花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师板书:护图,送图,赠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创设是为帮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的主线,同时又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铺垫。)

(二)、重点说品梅花秉性,悟爱国深情,成民族气节,我把这一重点分成三不来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为题,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品梅花,为悟情铺路。课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写梅花的名句,对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炼梅花的特质。随后,我又引导学生寻找勾画文中描写梅花的词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紧扣关键词,从“冷艳、幽芳”,从4个愈和3个最中更深层次的体会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坚强耐磨的气节。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

第二步:品爷孙事,悟华侨情。

因为有了整体感知环节的铺垫,学生已经明了课文发生在爷孙俩身上的五件事,这一步的“品”就是要学生从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活动,从而实现悟情的目的。

教学中,我将引领学生体会事件中主人公老华侨的不同情感变化。将五件事归为“落泪、生气、郑重其事”三种情绪表现,同时把“品落泪”作为重点。

读全文,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根据生的交流侍机板书三次落泪。第一次叫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流泪。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帮助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教师深情的朗读感染下指导学生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回国的消息时,他呜呜大声哭了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想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第三处在送别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愿望了,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这一环节,紧紧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让学生透过人物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几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每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对于文中其余两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通过勾画重点词句去独立领悟,同时提示学生可以把两件事做一个对比,从差异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能从“训斥、玷污、大发雷霆”等举措和用词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气,对比先前的慈爱,不难领会出对“梅花”图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对花的爱惜之情。后来,老人郑重地将心爱的珍藏赠与我时,孩子们回忆先前的严厉,再读老人对花的赞赏,那么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与老人之间的情在何处。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气节。

文本的精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让学生主动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是我本堂教学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道理好懂,品质难求,所以这一步“品”一定要是学生自主的“品”,主动的“品”,教师只能无痕的引。

所以,在学生从外祖父爱花的身上悟出了他爱国的情节时,老师用板书中的“ 花 —— 国”做引子,让学生结合品花品情的过程去寻找为什么梅花能成为国的象征?在讨论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会再次读祖父赠梅的那番话,会和文中的“我”一起寻找具有和梅花一样特质的中国人,领会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实就是蕴藏在中华民族身上坚强的民族气节,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样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浓缩到了文题上。

这一环节以文本为起点,又从文本中拓展,学生在每一次寻找有梅花魂的中国人的过程中,在每一次被这些人物的感动和欣赏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渐渐根植在自己的内心里。

(三)、在给大家简要说说题文结合,写法呈现。

从题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样的民族气节,学生对于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已经心中有数,教师再次将二者结合,通读全文,让学生寻找文本的写作特点,引出“首尾呼应”,再次深化“主题”,明确花魂贯穿全文,承载着老华侨深切的爱国情感,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四)、在教学的结语部分,我给学生一个畅想的空间,给他们一次做英雄的机会,希望他们和我一起爱花、爱国、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课外拓展的空间里,我不希望学生的感悟随着文本教学的结束而消失,所以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寻找隐含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气节,学做这样的人。

四、最后说我的板书:

在板书设计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于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论是花还是爱国的老人,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我和学生们要去体验和追寻的目标。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梅花魂

花  坚强不屈    国爱

吟诗(流泪)

护图(生气)

伤怀(流泪)

送图(郑重)

赠绢 (流泪)

《梅花魂》说课稿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 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