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10册。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含义和分数的读写;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及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分数的产生。
(1)计算的需要。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小结:这个计算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几个?这样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这样的计算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需用分数表示。
(2)测量的需要:用一米长的尺子来量同学们现在坐的课桌,量得结果怎样?(不足一米,不是整米数。)
小结:从上面两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当计算和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时,我们就要用到分数。
2分数的意义。
(1)理解平均分
观察理解。请同学们看电脑画面, 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块饼)把这块饼怎样呢?(平均分成2份)每份 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2 ) 你们怎样知道它是平均分的呢?(因为它分得的两份 完全叠合,即每一份一样多)
识别理解。看电脑屏幕上这两个图,
图2的每一份能用1/3表示吗?
图3的每一份能用1/5表示吗?为什么?
④结语:平均分就是分得的每一份都一样多。
(2)正确认识单位“1”。
①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
(ⅰ)用电脑显示一张正方形纸。
接着演示并提问:a.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4份)b.表示这样的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板书:4份,1份,1/4;3份,3/4)
(ⅱ)用电脑显示一条线段,表示一个计量单位。
接着演示并提问:a.把一米平均分成几份?(10份)b.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4份呢?(1份是它的1/10,4份是它的4/10)
小结:一块饼,1张正方形纸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物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单位, 叫做单位“1”, 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同学们对这个单位“1”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其它的想法。单位“1 ”除了表示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电脑显示6个苹果图。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是将6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一个苹果)还可以怎么说?(每份的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1份,1/3)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2份,2/3)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6个苹果)
小结:将6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看作单位“1”。
(ⅱ)电脑显示八个泥人图。 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8个泥人)把8个泥人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1份,1/4)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2份,2/4)如果把8个泥人平均分成8份呢?每份又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为什么是八分之一呢?”
小结:把8个泥人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
让学生联系实际举由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例子。
总结: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是本组成员的几分之几,又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3)归纳分数的意义。
讨论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点:同学们,我们举了这么多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数叫分数,请同学 们想一想这些例子有哪些共同点呢?请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尝试归纳:请小组代表回答,什么叫分数。
与课本对照:打开课本74页,看看课本是怎样概括的,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边板贴(把单位“1”平均 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边用强调的语气重复这句话。
找出并解释分数意义中的关键词: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请同学们找一找?(“单位1”、“平均分 ”……)
3.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1)自学:请同学们看书本74页最后一段。
(2)检测:请同学们看电脑,说出3/5 这个分数各部份名称和它们的含义。
中间的横线叫什么?5叫什么?表示什么意思?3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 看图回答问题
(1) 问题: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哪一幅图可以用分数表示?为什么?
(2)根据图意说出合适的分数
2.猜测。师:这个口袋里有一些贴画,我从中拿出了3张,恰好是全部贴画的1/3,请你猜一猜,袋里原来有几张贴画呢?
(机动)师:再请你猜一猜,如果恰好是全部贴画的1/4呢?袋里还剩几张贴画呢?袋里还剩全部贴画的几分之几呢?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
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
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3)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9()/()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纸片、一分米、方块、小棒、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师:板书数字1。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1+1=?(点击课件)可能等于1吗?(点击课件)
师:一吨煤+一吨煤=一堆煤 (点击课件)
7个苹果+8个苹果=? (点击课件)
师: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1有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揭示
师:板书“分”字,问这是什么字?
师: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
师:他这样分叫做什么分?板书:平均分
师: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中,什么和平均分有关?
生:分数(板书)。
师:你对分数了解有多少?
生:??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让读课题后,问学生意义指什么?
分数起源于分,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点击课件介绍分数的产生)
三、探索新知:
(一)回顾旧知: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以1/4为例说明。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几分之一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
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久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三)、研究几分之几
1、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四:阅读教材:
1、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2、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3、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 呢?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综合应用
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
2、填一填: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 )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
(2)这两位同学是( )人数的几分之几?
3、糖块游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4、写分数游戏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生:我写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全课小结: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
说一说吗?
生:??
本课设计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整节课教师都没有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但是整节课彻头彻尾都紧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苦心经营,匠心运作。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
3、强调合作,知识增殖。
本课设计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注重体验,培植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课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设计说明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彩带 米尺 苹果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 8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
生1: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2: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3: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7份是这盘面包的。
4.认识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按本节课的顺序)
(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单位1”的理解。
(3)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单位”。
重点:所授之识均为重点。难点:既知是难点,上课之前已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予以克服,上课之时何来难点。
教学过程:
一、拉近学生距离:向学生问好(用激情洋溢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引导学生观察、读懂教师的表情、动作,使学生被老师的行为所吸引。)
二、有效引导,引出分数,解决“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意义”这4个任务。
1、大家会分东西吗,下面看老师分,大家要注意看,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A老师分的是什么“东西”?
B我是怎么分的?
C分成了几份?
D红颜色的占其中的几份?
连起来说一句话:老师把( )( )分成了( )份。红颜色的占其中的( )份
(1)将一段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份,红的占其中的2份。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
(2)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3)将8只羊平均分成4份,红色的羊占其中的(1)分。
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
2、引导:
(1) 大家注意,我们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18
数学中许多较为复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形式来表示,大家觉得爽不爽?
(2)我们今天再来爽一爽
A课件回到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段的'画面。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这句话实在太长了,我现在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大家说好不好?引出分数“三分之二”( ),(在显示过程当中明确分数的写法。)教师明题,这个数叫分数,它读作“三分之二”下面的3叫做“分母”上面的“2”叫做“分子”(该部分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教师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反过来问一下:在这里“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两份。
B课件回到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红的占其中5份的画面。
将“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已经可以叫学生自己说、写了)之后让学生回答: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反过来问:“六分之五”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
C课件回到将8只羊平均分4份,红色的占其中的1份的画面。
将“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这句话用分数表示。由学生来完成。反过来问→“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8只羊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三、单位“1”的认识
给出另一个新的分数“二分之一”问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认可,但提出疑问:你难道知道一定是分这个东西吗?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A可以分西瓜 B可以分菠箩 C可以分小鸭……
总之,我们很多东西都可以分,但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看,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可以给他们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单位“1”,大家说好不好,不好,你取取看。1为什么加引号的问题解决。
(通过课件,使学生明确单位“1”)
四、深入理解分数意义,分数的单位的认识
1、练习巩固:课件演示
(1) 上面是一个空心的圆,下面是一个分数:四分之三
让学生说说:要你做什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用颜色表示(取)其中的三份。(或: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
回答清楚以后由学生自己完成。
(2) 出示一条线段:下面是一个分数:十分之七
让学生说说:要你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来回答。)再由学生完成。(除了用颜色涂以外,教师教另一种表示方法,为教学例1做准备。
(3)出示例1,让学生弄请清和(2)的区别,明确是将0~1之间的线段分一下。然后完成例1。
完成其余2~3题。
2、分数单位的认识
1)分母是3的最小分数想一想是几?分母6的最小分数是几?分母是8的最小分数是几?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分数单位”
2)练习
三分之一()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六分之一( )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八分之一( )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练一练第5题。
练一练第6题。
五、巩固练习:完成书上其余练习。教师巡视批阅。
六、课堂总结:
以一个分数为例,说一说(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分数的意义。
(3)“单位1”的理解。
(4)分数的“单位”。
六、拓展题
有一位老伯将17头牛留给他的三个儿子,他给大儿子二分之一,给二儿子三分之一,给小儿子九分之一,你会帮他们分吗?怎么分?他们各得几头?
七、作业布置:
《作业本》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3~75页。
教学目标
1、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 创设猜谜情境。
师:用以下成语各打一个数。
一分为二(1/2) 百里挑一(1/100)
七上八下(7/8) 十拿九稳(9/10)
[反思:以有趣的猜谜引入,增添了教学情趣,拓宽了学生视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2、 寻找认知起点。
师:(指1/2、1/100、7/8、9/10)这些都是什么数?除了这几个分数,你还知道其他的分数吗?请你在纸上写一个分数,并读给同桌听。
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大多数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且会读、写分数,有的学生还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真分数和假分数。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反思:通过简短的师生对话,摸清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找准了教学的现实起点。]
二、 合作交流,探究意义
1、 操作。
师:1/2可以表示什么?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动手操作的材料:(一个圆片、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图、8朵花图等)请每人用拿到的材料来表示1/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指导小组讨论。
[反思: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个体参与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教师参与讨论,可以了解小组讨论的真实情况,便于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调控教学进程。]
2、 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这个圆片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运用对折方法表示1/2的?
每组的1号、2号、3号同学都把材料举了起来。
生:3只熊猫是6只熊猫的1/2。
生:4朵花是8朵花的1/2。
师:(指4号同学)你是怎样表示一盒水彩笔的1/2的?
生:一盒水彩笔有12枝,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枝,6枝是这盒水彩笔的1/2。
师:每盒水彩笔的1/2都是6枝吗?为什么?
生:我用9枝表示这盒水彩笔的1/2,因为这盒水彩笔共有18枝。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表示了1/2,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用图表示出来(出示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在每份中都写上1/2)。是不是这样?
[反思:面对各个小组众多的合作学习成果,选取一组作中心发言,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把不同材料表示的1/2用直观图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把握1/2的本质。]
3、 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2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平均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的材料不同)
师:有的是一个圆片,也就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也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如1米长的绳子,(板书:一个计量单位)还有的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如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8朵花,我们称它们为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吗?
生:一个班级。
生:一摞本子。
……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上用彩色粉笔覆盖板书:单位“1”)
师:既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那么我们刚才表示1/2的过程就可以概括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2(板书)。1/2还可以表示什么?
……
师: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反思:对操作过程的回溯、反思、归纳、推演,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分数意义中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均分和单位“1”。]
4、 拓展。
红
黄
蓝
(1) 出示:
师:红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1/3)黄色部分、蓝色部分呢?
生:都可以用1/3表示。
师:为什么都用1/3表示?
生:因为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师: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共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2/3)
(2) 出示:○○○●●●
师:请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
生:1/2。
生:3/6。
师:为什么同样是3个红色的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分数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2份,3个红色的圆是1份,占1/2。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6份,3个红色的圆是3份,占3/6。
[反思:从1/2扩展到几分之一,从几分之一扩展到几分之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变得更加丰富、厚实。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既有利于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之间的关系,又为后继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了铺垫。]
5、 概括。
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表示了1/2,并且能根据图意说出相应的分数。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他说得完整吗?谁来补充?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打开书第74页,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还有什么问题?
[反思:在学生对分数形成了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及板书的引导,及时让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逻辑意义成功地转化为学生的心理意义。]
6、 解释。
师:(指1/100、7/8、9/10)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1/100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1/100?7/8、9/10呢?
指名回答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写的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是什么。
[反思: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回到具体,结合具体的分数解释意义,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写的分数和分数单位,扩大了参与面,增加了练习量。]
三、 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1、 书面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其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3表示。让学生猜测,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并利用教科书第74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形,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反思:这样处理,一方面用活教材,使分散的习题成为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有时表面上没有平均分的图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进而用分数表示,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 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1) 请发过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 找一个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问: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在变化?
(3) 现在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变化了?
[反思: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课堂学习状况的调查,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升华。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对部分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了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四、 课堂总结(略)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0、05=0、37=
0、45=0、0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