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珍珠鸟》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后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在执教这篇充满着“美”的文章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告诉学生“一段精致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一片深深的情意”。用心去读读第6自然段,在让你感动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多美、多温馨的时刻,真令人羡慕!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这样,通过自读、引读、配乐美读,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人鸟情,撷取了珍珠鸟和自己心灵碰撞出的最动人、最向往的美。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在教学中,我提出“小鸟探出了脑袋,它会说些什么?” “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梦见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或庄或谐,或智或趣,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一褒奖,学生思维开阔,无拘无束地表达,享受到了课堂学习的快乐。
三、在比较中培养语感。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珍珠鸟的独特称呼“小家伙”,再出示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通过比较,学生领悟语言的意蕴的语感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在引导学生感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让学生换一种说法,学生说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比较,学生就感受到了反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此时强烈的感情,对信赖的呼唤。这样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情味的语感能力。
四、在体验中培养语感。
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形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让学生走进冯骥才的书房,化身于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就更易于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体验珍珠鸟信任我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同学们现在你就是珍珠鸟,我是你的主人冯骥才,你愿意和我谈谈心吗?小家伙,我正在写字,你为什么啄我的笔尖呀?小家伙,你为什么又啄两下我的手指?“主人,你快停笔吧,我要和你交朋友。”“主人,你辛苦了,我正在为你按摩呢”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也更好地理解了人鸟之间深深的情谊。
五、在表达中培养语感。
学生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 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是一首歌, 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信赖是一盏灯,点亮了我和朋友的友谊”“信赖是一本书,丰富了我的人生”“信赖是一阵雨,涤清了友谊路上的障碍”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艰苦劳动的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位置,真正领会叶圣陶先生所言的“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的含义,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从而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讲,执笔而自能合度”的最佳境界。
今天上《珍珠鸟》这一课,是仿照昨天晚上看的何捷老师的课上的。
何老师一节课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和信赖产生的过程;另一个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写作要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方法为情感服务。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也许是预习不够,学生对课文不熟悉,这一环节进行得异常艰难。我知道,一个课时肯定上不完。
果然,一课结束,我仅带着学生读了第一自然段和“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梳理了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相互信赖的过程。
而关于写作方法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只能留到下一课时去讲。
但是这一课,其实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突然觉得有些沮丧。
学生五年级了,但似乎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做批注,他们就把《字词句篇》中的句子赏析抄在书上。
昨天我特别提醒,只需要把课文读熟,今天来上课,很多同学书上一片空白,自然段也没标。当我提到文中的句子,他们竟然找不到。说明回家没有完成“把课文读熟”这一个作业。
开始上课时,我预设他们是把课文读熟了,要求他们勾画出能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解。结果大多数学生非凡写不出理解,竟然也找不到相应的句子。我实在有些灰心了。
可见,我的语文教学有多失败。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改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还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让学生对珍珠鸟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通过品词品句,使学生认识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了解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了小鸟与作者之间和谐的关系。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体会小鸟逐步信赖作者的过程、理解“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珍珠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展开教学。首先,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为插图配上一个词或一句话,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人鸟之间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然后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的方法品读第六自然段,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了“信赖”。
随后,我结合课后训练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画词语,品读感悟,小组交流等形式,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接着趁热打铁,补充原文资料、句式填空这一环节,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关爱。
最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以“和谐”为主题的画面,在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感悟信赖过程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并以此作为课堂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提供了三个情境给学生选择,要求学生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写一段话,以此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将学到的方法融会贯通。
本节课我运用的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通过让学生看、听、讲、想、做、动、静等各要素的交换使用,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中的人力资源,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但也有一些遗憾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导向性及启发性不够,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还需锤炼。
.教学过程:
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 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 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 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 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①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 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珍珠鸟》一课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呢?现以京教版第十二册《珍珠鸟》为例,谈谈我的认识。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二、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理解“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