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优秀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儿童诗两首(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儿童诗两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渗透写法,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

(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

(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

(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

(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条比目鱼 作业本下/藏着一本书/我悄悄地看/轻轻地翻/老师走过来/我赶紧提起笔//我是一条比目鱼/一只眼睛看老师/一只眼睛看书。

长和短 星期一很长/星期天很短/上课很长/看动画片很短/家里吃饭很长/吃肯德基很短/奇怪/为什么时间也有长有短?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儿童诗两首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听《童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导语引入。

二、初读。

1、自由读。

2、同桌合作读。

3、指名读。

4、默读,说说你的感受。

三、学习《我想》

1、再读小诗,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一说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4、小结:想像力的丰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动词的准确使用。

5、续写小诗

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小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其他人补充。

街头:鲜明的对比(喧闹与宁静)溪边:动静结合,色彩艳丽

江上:点面结合

4、指导朗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五、拓展:学完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学写儿童诗

儿童诗两首 篇3

《儿童诗两首》探究感悟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提示: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提示: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提示: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儿童诗两首》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二、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 篇4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丫”“汲”,识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4.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 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

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

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

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四)、诵读诗歌,拓展提升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

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

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们想

像树一样成长。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六)、板书设计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                      街头阅读

的                       溪边钓鱼

愿望                      江上戏水

丰 富 的 想 象            快 乐 童 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