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搭窝(聪明 警觉 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的重难点:

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写有课文新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释词:“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

学生动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4、展示资料,简介作者

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交流感受: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先自由读,再指名来读,再全班齐读)

3、重点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注意多音字“龟”在这里的读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写在课本上)

5、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总体印象)

过渡: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教师适当补充,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波浪线和横线分别画出)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的母亲

(结合板书,将重要词语填入括号内)

2、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或古诗

提示:以前学过的那首古诗也是描写母爱的?(《游子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教育学生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

2、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是如何详细叙述的。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 咆哮(xiào) 请勿自误(wù) 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前后位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生词并解释“晌午”、“请勿自误”。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①喝酒。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③打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