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优秀3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 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表现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如果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

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什么叫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一个向量,风包括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十六个方位表示,以拉丁文缩写记录。如N、E、S、W分别代表北、东、南、西风;NE代表东北风,SE代表东南风,SW代表西南风,NW代表西北风。风速是指空气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当风速达到17.0米/秒或以上时,称为大风。风是怎样驱动的?

风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叫‘吹南风,有时吹北风,风为什么有大小?答案很简单,是由于大气压力不均匀造成的。使风驱动的原动力是人阳,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地球卜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带和风带,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是高压流向低压。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空气运动产生偏转(北十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再加上地球表面山峦起伏,海陆分布不均。对牛气流动又产十下讲一方的影响。

三。游戏

现在让我们到操场上找找风。(师生一起到操场上,记着带彩色皱纹纸条)

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风得感觉。

风能看得见,摸得着吗?你借助什么东西找到了风?(风吹得彩色皱纹纸条、风吹得树叶树枝、风吹得衣服?)还有什么东西能看出风得存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

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②“名茶大观园”;

③“制茶工艺知多少”;

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

⑤“清香的茶文化”;

⑥“韵味茶馆”;

⑦“造型各异的茶具”;

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

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5.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记录家乡茶文化的联画,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水彩笔或蜡笔。

(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普通纸的茶包装(里面装着茶叶),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这样的包装让人有购买欲望吗?再拿出一个精美的茶包装盒,将茶叶放进去。这样呢?

(2)小结: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茶叶包装设计。

2.欣赏与评述。

(1)老师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请同学们欣赏。

(2)找一找共同点:文字(茶名、品牌、生产厂家及简要说明)、图案、色彩。

(3)请学生谈一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色彩和谐、形状各异……

3.启发与尝试。

(1)讨论设计特点及规律。

①茶包装的文字设计。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茶包装的文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

提问:怎样将文字设计得更美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字体)

可以用到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字,如: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适当地运用书法,能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也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加上拼音字母或英文。

文字设计中增加咏茶的诗句等等。

②茶包装的图案设计。

提问:你打算在茶叶包装盒上设计怎样的图案?

(茶叶本身的图案,茶具、茶馆的图案)

茶叶是一种民族性的产品,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的图案如:体现茶文化的中国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以及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图案……

茶叶出产地的风光图片,咏茶的诗意图。

运用学到的点、线、面和几何曲线也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提问:�

注意问题: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否则形成不了色调。

小结: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字、图案、色彩等要素是与茶叶紧密相关的`,并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要求: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用水彩笔或蜡笔设计茶叶包装盒。

(2)学生确定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

(3)学生作业设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点评,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

(1)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

(2)组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了解和关注其他商品的包装设计。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粘土,茶具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彩泥或粘土。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茶需要好的包装,当然饮茶也要讲究专用的茶具,比如:茶壶(出示紫砂壶)。好的茶壶,不仅实用,而且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2)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壶。

2.欣赏启发,课件展示:

各个时期的茶壶(教师简单地介绍)

提问:一个茶壶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壶身、壶嘴、壶柄、壶盖。

3.如何设计。

(1)出示一个壶身为方形的茶壶。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把茶壶设计成什么形状?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我们可以变出许多其他几何形体的茶壶来。

教师:出示图片。

提问:壶身变了,壶的什么部分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壶的嘴、柄、盖等都应进行相应的变化,方对方,圆配圆。

(2)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茶壶都是用一些几何形体来进行变化的,除了用这些形体来设计茶壶以外,你还见过别的茶壶造型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看看它们都模仿了什么东西似的形状?

如果你来做,还能模仿什么东西设计制作茶壶?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设计茶壶还可以用仿生形。

4.尝试制作。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茶壶,你想亲自用彩泥来做一个吗?老师也想动手做一个!

(2)教师简单示范造型、组合,并提出注意点。

(3)提出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或一套造型新颖的茶壶。

(5)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课件展示学生设计的泥塑茶壶作品。

5.作业展评。

(1)自己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4

第四课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

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

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五课 纸卷魔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思路:

观看碟片: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谜语: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动物谜语。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

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蛇)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喊妈妈。(羊)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

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该动物的纸卷造型让学生欣赏。

小组讨论: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纸卷动物造型,让学生分析讨论:采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的?

学生试做:学生试做动物纸卷进造型,做好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述。

学生制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卷动物造型,可模仿范图制作,也可自己设计造型。

交流与评价:以“纸卷世界”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介绍作业,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构思制作的。

课后拓展:回家后,尝试用纸卷做“小兔子的一家”。

第六课 罐和壶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罐子和壶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

(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 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

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第7课 适合纹样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的适合纹样。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 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将不同的花样置于外框里,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太妥当的地方?

2、将同一种花样,放在不同的框架内。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3、怎样解决不足的地方?教师演示。必须要懂得变形的手法。外框不同,里边的图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这种有外框的纹样,也叫适合纹样。不过真正的适合纹样,一定要先定外框,再画“内部纹样,”这样,既使把外框拿掉,图案也仍然能显示原来的形象。这样的图案才是真正的适合某种外形的图案。

三、设计纹样。

外框形状的选择、设计,内部构成的选择、设计,色彩的选择、设计纹样一、也分两种,一种是对称,一种是平衡。

1、对称纹样:可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全貌,对称的纹样只需要画出一半结构,然后把纸盖在上面,用铅笔描出轮廓。再把纸翻过来,用铅笔刻印,既得整个纹样的结构。

2、平衡的纹样:比较难处理,要注意运用,纹样的描绘方法一般的点、线、面三种方法,每种方 法本身有不少变化,三种方法又经常结合运用。为了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要让学生多欣赏不同范围,还可以绘制三幅范图,画上的纹样一半是轮廓线,另一半分别 暖和点、线、面描绘,以便比较。

四、上色稿上的颜色在图形中也有完全对称的,也有规则内稍有变化的。

五、图案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工作学 习习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能增强美化生活的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燥,掌握装饰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锻炼形象思维和设计意图的表现 力,进而提高设计技能和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各项设计,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一堂课的作业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做练习,循序渐进。每次作业的纹样结构要由简到繁,色彩由单纯到丰富,使学生每次作业在色彩认识上的所收获。

第8课 画汽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从而大胆想象,细心设计,使学生体会思考、设计的乐趣。

教学目标 :

显性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学习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外形特点。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

教学重、难点:

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 同学们请看,老师刚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幅山城交通图(空立交桥),你们帮老师看看,还缺少些什么?

(立交桥上没有汽车)

2. 老师正准备画呢,画什么样的汽车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汽车图片,识别汽车种类)

3. 这么多汽车,老师都挑花眼了,不知道画什么汽车好了?干脆请同学们帮老师设计汽车好吗?

(揭示课题:画汽车)

二、分析研究,探究学习

1. 反问:你们会画汽车吗?

2. 考一考:从汽车的外表看,汽车有哪些部分组成?

(车轮、车灯、车厢、驾驶室等)

3. 演示画法:车轮 车身 装饰

4.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

l 那些作业 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

l 那些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l 你喜欢那辆汽车,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拓展创新

1. 我们山城的地形特别,什么样的汽车更能适应有山有水的地形呢?

2. 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3. 老师将从同学们画的汽车中选择适当的汽车贴在《山城交通图》中。

四、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

1. 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 及时展示表现夸张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

3. 及时展示功能创新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

五、展示、欣赏与评价

1. 邀请创意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所画汽车的功能;

2. 学生将画的汽车作品剪下来,根据汽车的功能贴在交通图中相应的位置,组成一幅完整的《山城交通图》。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帮老师完成了《山城交通图》,而且还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

2. 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

(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

3. 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

第9课 我设计的车

教材分析:省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 前一课是让学生描绘了现实中的各种车。显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了解车的基础上进行车辆的设计创造;在培养学生 创造能力的同时,接受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教育;同时在技能领域提高学生对各种造型车的描绘、使用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创造地设计车”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及如何创造”也就 成了本课的学习难点。对此重、难点,我设计:从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继而从车辆的造型及功能上,展开对车的造型的创造;计 划使用“象形、拟物”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对车的外形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开发“车功能创造”时,计划以小品内容感染学生思考——你希望未 来的车具有怎样的功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及回答中相互丰富学生的创想,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

以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浅薄的认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宗旨:

设置了让学生自演小交警;

让学生当车辆的设计师,自行设计;

让学生争当小讲解员,以展示会的方式相互展示作品;

让苏苑电视台的小摄像师、小记者、小主持人进行现场直播,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实际效用,并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协助小主持人进行现场直播。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一、 小品导入,学习新课

1、 小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当一会设计师,进行车辆设计。 [出示课题:我设计的车] 。我们小荷电视台的小记者,听说我们班要进行“我设计的车”这一活动,特来进行拍摄并在“校园”节目中报道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我们设计的作品,大家欢迎不欢迎?

{ 通过小摄像师的加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表现能在电视台播出,极大的刺激了学生表现欲望及强烈的成就感。}

2、 小主持人:在活动前,我特邀了我校的两位小交警,来谈谈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对马路上的车辆最熟悉了。

3、 小交警表演小品:

①、灰色小交警(挂有“灰色小交警”胸卡):

各位设计师们,我是来自“过去”世界的交警,每天工作在一辆辆老式车子的穿梭中,看着样子老旧、色彩单一的车子拥塞的路口,真是又繁忙、又没乐趣。

(教师作为工作人员,在背投电视上放各种造型的车子行进的实镜录像)唉!同学们请帮帮我,设计些“美车”来吧?

②、彩色小交警(挂有“彩色小交警”胸卡):

我是来自“未来”世界的交警,在马路上看着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车子轻轻在我身边驶过,还能听到随车飘过的优美音乐,啊!工作就是享受!!

(彩警说话时,背投电视上放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动物造型车子开过的动画。)

{ 通过本环节,在小交警生动的表演及课件的展示中感染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局部领略了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动物车辆,初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③灰色小交警:哇!真是美妙了,未来世界的人们真聪明,把车子的造型都设计成了各种可爱的动物的造型!色彩也非常鲜艳。

④彩色小交警: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造型美观的常见用品或植物的造型都可以用来设计车子的外形,至于到底用什么物体的造型更美观、有趣,那就要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啦!

同学们讨论候进行描述。

(教师作为书记员进行板书:鞋子型、书包型、人型…)

{在上一步学生初步感受到能用动物造型来设计车辆时的小小的激动与兴奋中,继续用小交警谈话,进一步开拓车辆造型上的象形联想的创作思路。}

⑤、灰色小交警:我还想问一问,那这些车子除了外形美观、有趣,它的功能怎样呢?

⑥、彩色小交警:我们未来世界的车子的功能太强大了,除了基本的跑步的功能,还有会变形的功能、会下水的功能、车箱里也有各种功能,能让你坐进去了,舒服得不想下车。

{继续开拓学生在车辆功能方面的创造思路,以小交警语言感染学生未来世界车辆在功能上的美妙、强大}

⑦、灰色小交警:有这么悬吗?

⑧、彩色小交警:当然,在我们未来世界,车子制造科技发展太快了,不是我吹牛,只有你想不到的车子的功能,没有实现不了的功能!同学们,你们想让车子具有什么功能呢?尽情的想吧,任何大胆的想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未来世界里实现!!

{最后以小交警语言中“无所不能”的实现车辆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车辆功能方面的妙想。至此,为学生的创作激情及思维开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学生不拘泥于现实,大胆想象出独特奇妙的车”的目标以接近实现。}

1、 小主持人:同学们,未来世界的车子真是太美妙了,不单造型美观有趣,而且功能强大 [师板书:造型、功能] ,你想设计什么造型和功能的未来车子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的展开讨论!

(教师作为书记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通过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在迫切想创造的激情中明确思路}

2、学生讨论。师作为顾问深入各小组做必要的引导,开拓学生思路。

{在小组的讨论中,相互影响、切实让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创造}

3、 学生回答各自的设想 [在学生回答时,归纳板书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在造型及功能下的类别(看板书设计)]

4、 小主持人:下面就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把大胆设想表现出来了,不过,我们小荷电视台的摄像师肯定要拍摄我们的作品,想不想让你的作品在电视上的效果更好、更清晰呢?

那可要听听我们小摄像师的意见

5、 小摄像师:同学们,请看我们以前拍摄过的作品,同学们只要作一下对比,就知道怎么画效果才好!

小摄像师展示录像:两组对比,第一组比较:一副构图饱满,一幅构图太空,画面过小;第二组比较:一副用黑线钩轮廓,画面清晰,一幅用彩色勾线,画面太花,结构不清稀。

{以小摄像师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启发学生在作画时有关构图等画面效果的正确把握}

6、师作为顾问,引导学生对比回答

7、摄像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

8、 师讲述作业展示方法:同学们在完成作品后,把作品贴在自己小组的一块小黑板上。我们将开展一个“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

9、 学生作业。老师把贴有“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第___小组”字样的小黑板分发给各小组。

8、老师巡回辅导,小主持人、摄像师也巡回拍摄、查看,帮助老师在构图上作辅导。

二、 “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

1、先画好的学生把作品贴到小黑白上,并且可以参观别的小组的创作。

2、 让学生每组推荐一名讲解员,负责向全班介绍本组的作品,小组内其它同学要向本组的讲解员说明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

3、 展示会开始,各小组把本组的小黑板挂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同学自由参观,每一小组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本组同学的作品。

4、学生回座位,评论自己觉得好的作品。

{通过以上新颖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欣赏、学习,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5、小主持人主持,教师作为顾问总结,进行爱创新、爱科学的教育。

我设计的车

造型: 功能:

水果形 变形功能

生活用品形 生活服务功能

动物形 科学探索功能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

纸条工艺

时间:

星期:

课时:

一、体验感受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教师小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出示草图及相关纸条工艺作品4幅

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课

时间告诉我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教学准备:范作学具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教学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4.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3.全课小结:其中《环境雕塑》渗透《中花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教案 7

教学目的:

学习初步的浮雕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

重点:认识设计植物浮雕。

难点:

1、对植物浮雕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引入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植物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认识这些植物有不同的花、果、叶、茎,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板书课题:浮雕(设计)。

二、讲新课:

1.指导学生观看右上图的照片,指出树叶的形状本来很简单,色彩也很单纯,由于它重重叠叠,便产生了丰富奇妙的装饰效果。人们从这现象中找出了一种规律,就是现代设计的构成方法——雕塑。教师演示用两片树叶的外形,并将它们部分叠合,从它们形状、色彩的变化,说明用这种构成形式可以设计出很漂亮的植物浮雕。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浮雕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选一个不太复杂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画外形)。

②在纸上画一个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个画在格内,使每个基本形之间都有一部分叠合在一起,注意叠合时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变化,叠合部分的面积也应有大小、多少的。变化。

③选择同一种植物的三四个不同构图,标在画纸上,然后按稿着色,进行雕塑。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先让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及作业要点,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设计一幅植物浮雕。

四、讲评:选出优秀作业,从构成的方法与效果作讲评,以加深学生对设计知识的体会。

第二节

一、课业准备:印有一件线描植物的作业纸,每人一张。

二、教学要求:继续练习浮雕设计,运用上一节课所学的构成知识,为各式植物设计花纹。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学习要求。

2、出示三种未经装饰的植物的线描图,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用雕塑的构成方法,在上面画上自己设计的花纹,方法与上一节课相同。

3、学生作业:为衣服设计好看的图案。

4、讲评:从实用、美观、新颖的角度表扬优秀作业,使学生对设计的原则有明确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8

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图。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今天我值日

高崎小学 郭伟红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

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让学生自查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师: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板书课题:8、今天我值日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

(1)、师: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

(2)、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1)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四、展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五、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县后小学  郑梅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利用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采用与众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四、教学准备: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彩笔、剪刀、胶水等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简介电脑的产生和发展。

2.      鼓励学生让它变模样,揭示课题。

3.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引导并指生说造型特点,“它是什么样形状的,它象什么,这个电脑模型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这个模型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5.      引导并指生说装饰形式,“它采用哪些装饰形式,仅仅用绘画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表现效果怎么样呢?”

6.      师演示说明一种电脑模型的设计思路、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7.      学生讨论, a、“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b、“还可以把电脑模型设计成什么样子?哪些东西能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c、“用什么材料什么形式来表现适合?” 引导学 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动物、植物及各种自然物,通过适合的方法运用适合的材料适合的表现形式做成新颖的电脑模型。

8.      交流想法,“我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样的电脑,它有什么特点。”

9.      学生创作,要求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表现。

10.      作品展评,展示作业在教室里,互相欣赏评价。分小组评出电脑模型设计奖,制作精美奖,装饰美观奖,综合创作奖。

11.      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洁。

12.      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18、会响的玩具

厦门市金尚小学  甘梅

一、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2、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会响的玩具的方法

难点:如何使玩具发出响声

三、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四、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小朋友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响的玩具,会滚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的玩具,大家看一看,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啊。

展示会响的玩具。

2、      发展阶段

提问:⑴、这些玩具怎么会发出声音呢?

⑵、我们生活中会发出声音的东西有那些?

会响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今天我们要把它和我们的玩具结合起来,变成一个会响的玩具。

⑶、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3、示范制作步骤:

1、      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2、      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3、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4、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师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来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5、      收拾与整理。

6、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师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课题:美术小记者

吕岭小学  林雪梅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      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

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流程及制定采访内容和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如何制定丰富多彩的采访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含有记者采访场面的录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放记者采访场面的录象,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记者的工作。

2、      师问:你们想不想当记者?

3、      导入本课题:美术小记者。

二、      了解如何做好一名美术记者:

1、      会使用相机

(1)      师生探讨摄影知识:相机的结构(看书中图例)。

(2)      师演示怎样摄影:首先要持稳相机,通过取景器目

视被摄对象;右手食指按快门钮,拇指紧贴相机背处或做卷片准备;左手掌托住机身,拇指和食指呈八字托住镜头或转动对焦环调节距离。

( 3)学生试用相机。

2、学会大胆提问要采访的对象

3、进行快速记录

三、      小结小记者的工作流程:

准备(器材、采访的问)→采访(拍照、文字记录)→整理(照片、文字)→展示作品。

四、      分组拟定采访内容及活动设计:

1、      讨论准备采访对象,如学校的兴趣小组、本班级同学、

学校老师等。

2、      设计活动计划(每组由一个小组长做好记录)。

3、      小组长汇报活动计划。

4、      对制定的计划调整或修改。

五、师强调下次的课前准备要做好。

课题:美术小记者

吕岭小学  林雪梅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

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      组织采访活动:

1、      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      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      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      用文字形式表达。

2、      照片(待冲洗)。

3、      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      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      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      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课 题      变废为宝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作品,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创作欲望。

2、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思考自己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教具准备      作品、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程

教学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      欣赏

实物导入

2、思考

3、欣赏范图作品

4、讨论

巡视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常规是否做到。

出示一由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请学生认真观察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废旧材料也可以来制作出有趣的作品。

(对大胆的奇思妙想及时鼓励)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作品,并说出其制作材料及有何巧妙之处,是如何做成的。

小组讨论本组需用什么材料制作何种有趣、巧妙的作品,并安排好各组员需带的材料。      坐姿端正,准备上课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补充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组长安排。

通过由学生观察、发现进入本课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交流活跃思维,完善作品的制作。

通过引导欣赏范图进一步拓宽眼界及创作思路

增强小组协作能力,使同学们从小具有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具有集体荣誉感。

课题      变废为宝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2、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自己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巧妙利用材料,制作精巧,有独创性。

学具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及粘合剂等

教 学 过程

教学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交流

2、分析

布置作业

课堂辅导

课堂小结      巡视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常规是

否做到。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本组的制作构思。其它同学可提出修改意见。

师出示实物作品,分析示范作品中的卷、折、插等的制作方法。

小组合作制作一手工艺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奇思妙想,敢于打破物体原有的形态,进行组合或创造。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制作上的难点。

作品展示与交流并改进。      坐姿端正,准备上课

小组间进行交流,听取各组想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学生评选优秀作品。

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参与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审美感及竞争意识,

课后小记:

前 前 后后

东渡二小  李涓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

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的作品。

二、      教学重点:

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三、      教学难点:

在画面上体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四、      教具准备:

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影像资料、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

工具。

五、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图1:苹果;图2:军训;图3:课堂),让学生欣赏、评述,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这些景物都体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你以前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举例说明。

图1:苹果

图2:军训                   图3:课堂

2.师提问: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

生回答:前面的把后面的遮挡一些。

师提问: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你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吗?

3.欣赏教材中作品,确定绘制题材。

4.与学生探讨一下:①绘画顺序:可先画前面的物体,接着再画后面的。如果是拼贴画,就先贴后面的物体,再贴前面的。②色彩的运用上,前面的物体可用比较鲜艳的颜色,后面的物体颜色可淡化。

5.学生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进行绘制。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好的构图。

6.让学生互评,看看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实物让学生理解大与小是通过对比显示出来的。

2、能够用对比的方法,绘画或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3、在绘画、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指导学生注意构图和色彩的组合。

教学准备:大、中、小三个玩具熊、《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著)、范图

学生准备:各种玩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前一次老师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情报员,回去收集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现在就请小情报员们上来讲故事,比一比,谁收集的情报最完整,讲述得最生动!(请几位学生分段讲述故事,教师从旁补充,插入大与小的比较,并出示范图。)

教师拿出小玩具熊:“小熊多可爱!你们喜欢吗?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小熊”(吸引学生注意力)

拿出中玩具熊:“他是小熊的大哥,谁来为它起个名字?大熊。”

拿出大玩具熊:“刚才那只熊和这只放在一起,还能叫大熊吗?”

拿着中玩具熊:“为什么它一会儿叫大熊,一会儿又变小了?(引出知识点:大小是通过互相比较才可以看出来的)”

请一位个子较矮的学生和一位个子较高的学生,比一比,谁高?再请个子较高的学生和教师站在一起,再比一比,谁高?为什么这位同学一会儿变高,一会儿变矮?(再次证实是对比产生了大小的变化)

对比是美术中一中常用的手法,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使你的画面更生动、有趣,与众不同。同学们想掌握这种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比!

二、发展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对比的!(欣赏书本的范图,针对一两幅做简略评述)

例:这张画表现的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是用了怎样的对比反差来体现的?

也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请他们说说:你想去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去了那里,你将会看到什么有趣的景象?

引入构图、色彩知识:构图要饱满,和谐,画面的主体应画在显著的位置,要画得精彩、生动。画面的色彩应与内容呼应。和学生一起总结作画步骤:(板书)

1、      构思    2、构图      3、绘画    4、调整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好的创意向全班进行展示、启发,指导学生构图、配色。

三、展示评价

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引导)

1、画面是否有创意。

2、是否使用了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体的“大”或“小”。

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四、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好,整理桌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拓展

用泥塑、彩纸折叠,配以模型、背景表现立体的大人国与小人国。

六、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产生大小关系的原因:对比

作画步骤:

1、      构思    2、构图      3、绘画    4、调整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钟表的设计包括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

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

“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观看幻灯: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

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参考资料:

文字素材

1.人类最早的计时方法是日钟,所谓“日钟”就是用太阳的影子测定时间。最早的“日钟”——日晷是我国发明的,那是在石制的圆盘中心装着一根铁制的指针,圆盘放置在平台上,南高北低,指针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指南极,圆盘上下两面周围各刻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时初”、“时正”等。最早的机械钟也是我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只机械钟是唐代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它是现代钟表的鼻祖。沙漏是一种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这些古老的计时钟,它们都为钟表的发展作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

2.古诗《惜时》。作者:陶渊明晋朝著名诗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音效素材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一1893)所作,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人们喜悦心情。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歌曲情趣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同样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问珍贵而紧迫。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

影视素材

《time》这段影片是迪斯尼公司为帮助孩子们学习时间英语单词而制作的影片。影片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许许多多、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钟表,它们与卡通明星们夸张搞笑的表演巧妙结合,组成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活泼轻松的音乐,创设出一个钟表王国的世界。相信你能在《迪斯尼神奇英语》一系列的影片中能找到它。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教学具准备:

橡皮泥(纸薪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

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

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学生回答(略)

8.教师示范:

(1)手捏成型法

(2)盘条成型法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有人脸的器物表情装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吃怪味的植物》(播放视频),思考: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

(1)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生:喜欢

(2)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绿萝、龟背竹、芦荟、吊兰?(名字)

有什么作用吗?有愉悦心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作用)

(3)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尤其是美好的感觉一定要说一说。—清晰、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为这些植物画张画,歌颂这美丽的使者吧。(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老师带去的植物。

打开书本第二页,结合书中的图片,和老师手中的植物,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生:画中的叶子线条更概括。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谁来说说画家是如何使用丰富的线条的?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1)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生:云南风景中,注重了线条的疏密;巴西铁树注意线条的前后遮挡。

(2)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的结合?

4.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请同学们对两盆植物用线描的方法进行写生,作业要求:画面布局饱满。植物特征的表现。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我们的百花园已经建成了,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作品来这里参展。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5、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三)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水墨、水彩、简笔画、剪纸等)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

教材分析

活动一的学习活动为欣赏、观察花卉,并用线描的方式进行花卉写生。本教学活动涵盖了两个学习层次:一是对花卉的欣赏与观察,了解各种花卉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此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二是以线描的形式进行花卉写生,增加对空间感的认识,提高以线造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花朵充满了喜爱,却很少留意观察过花、茎、果实的特征。本科教学可选择校园里的花卉,也可由学生自带盆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生练习。对于对数没接触过花卉写生的学生,教师应建议选择的花卉不宜过复杂,可以从一株简单的小花入手。而对于部分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分层提出作业要求,留给学生较多的选取花卉及绘画表现空间。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单只花卉及盆栽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运用线描、线描淡彩的形式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描的方式画出一朵花。

教学难点:花朵的朝向与花瓣形态变化的表现。

教法、学法

教法:欣赏导入——观察分析

学法:尝试训练——室内写生

教学初备

教学研备

教学目标:

1、感受花多种多样的外形及不规则的外形等。

2、用线描的方式能够表现出花的样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身边在一草一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线描的方式画出一朵花。

教学难点:花朵的朝向与花瓣形态变化的表现。

教学设想:通过欣赏、练习,尝试体验来感受线描花卉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尽情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范品

教学过程:

静心训练:闭上眼睛默数到10,然后慢慢睁开双眼。

由董希文的《春到西藏》导入课题。(出示课件并播放音乐)

三、谈话交流

春天来了,大自然有一些什么变化?

师小结:春天来了,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四、交流探究

1、你知道春天里有哪些花开放吗?生举手回答后(出示欣赏课件中在图片)

2、在我们校园有哪些花开放呢?生齐答(出示课件中准备好在图片,我们校园里在玉兰花。)

3、课件出示春天开放的各种花朵。

4、说说你最熟悉的花的形状、色彩?

5、师小结:花的外形各式各样,有球形、蝶形、筒形以及不规则形等。

6、板书教授单朵花不同朝向的画法。(课件中有三个朝向在单朵花卉,先欣赏后教授。)

7、欣赏课件中线描画花卉的作品及作业,说其特点。

五、学生作品赏析

出示课件中两幅优秀学生作品:

1、横幅。以花卉为主,添画枝叶。

2、竖幅。在横幅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花盆。

六、学生作业

静心训练有助于学生快速的静下心来进入课堂。

及时配上舒缓的。音乐导入课题、创设优美的情景。

让学生说说春天里我们身边盛开的花朵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轻松开展下面的教学任务。

教授单朵花的画法分解了教学难度。有助于下面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出示两种不同构图的学生作品,更直观的告诉学生怎样构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喜好选择合理的构图方式。

红掌的外形比较好描绘,降低了作业难度。

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用线描的方式画一画静物台上的红掌。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球形

碟形板书示范单朵花不同朝向的画法。

筒形

花的外形不规则形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13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

(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马夹

裙子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

执教时间:6月8日——6月9日

札记:电脑美术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通过实践我总接触的评价方式为:

1.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3.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4

课题:风(想象画)一课时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5

一、总体思路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内容、学习领域及课时安排情况如下表: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

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

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例如第5课《时钟造型设计》应抓住“时钟造型设计除了新颖、美观,还应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来,可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6课《家乡的'桥》在教学时用家乡的名桥等让学生感受传统建筑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了桥的造型和寓意,以及这些桥背后的故事。又如第12课《亭子》在让学生欣赏和表现亭子的同时,也了解亭子在我国传统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例如,在第2课《年年有余》中设问:“我国民间为什么喜欢在门上贴这样的年画?”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场景,分析归纳出民间年画的寓意,一定要避免老师直接讲解。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例如,在第5课《时钟造型设计》中绝不要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照样子创作一样的作品,而应该让学生找寻各自喜欢或适合的材料,最后完成的作品主题也可以千变万化。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但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掘综合性内容,例如在第4课《安全标识》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安全标识的设计,还可以紧密结合当今现代生活中安全为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开展美术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第14课《线条的魅力》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千变万化的线,你发现了吗?说说哪些物体上的线使你觉得很美?为什么?”让学生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自己发现美,从而提高观察、发现美的能力及兴趣。

6.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

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这实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例如在第5课《时钟造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时钟造型的特点及改进意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定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更感兴趣,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上第10课《落日》可以用多媒体图像让学生观看、欣赏落日美景,仔细观察日落时的天空与景物色彩;第18课《良渚古玉》让学生看大量的良渚古玉图片或者录像;第6课《家乡的桥》可以让学生参观访问当地的桥等。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因此,本教材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图片、光盘、摄影资料;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艺术家工作室;校园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都是开发利用的对象。另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的交流。

以上意见,仅供教师们在理解本教材及教师用书时参考。本册教师用书的编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差错,希望广大教师能给予指正。同时,编写者也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广大教师实践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垫脚石。相信教师们一定会以课改精神为指针,以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搞好新教材的试验,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6

全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聚聚散散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 黑与白第三周主体与背景第四周冰川与晚霞第五周画嗅觉第六周卡通画第七周双胞胎第八周藏书票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第十周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第十七周光的魅力第十八周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执教时间:2月20日——2月22日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执教时间:2月23日——2月24日札记: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

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4.相互吸引感5.相互排斥感。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1.直线、曲线的感觉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移动的感觉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7

教材分析:

从平面造型走向立体造型,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手法,巧妙地利用色纸进行的立体造型。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特征,充分利用和放大其特征部分,使其形象。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在形体知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设计练习形式。纸卷魔术是 特点造型,造型力求简洁、单纯、概括,产生独特有趣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1、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教学准备:

(学生)双面胶、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纸卷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师: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找学生熟悉的话题问同学:“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格外精彩,如果你们是评委,你们会评选哪个节目得优胜奖呢?”

2、生:学生议论开来:赵本山的小品、宋祖英的歌、刘谦的魔术……

3、师:适时地说:“提到魔术,今天李老师也准备跟你们露一手。想不想看?”

4、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色纸说:“这是三张大小、长度不同的长方形,我一卷就变成了三个高矮、胖瘦不同的三个圆柱体;这是半圆,一卷就变成了圆锥体。”

5。师生共同朗读童谣:一个卷儿是身体,加个卷儿成鼻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8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二、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与思想。

三、培养乐于观察事物,形成对静物绘画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一、学生能运用所学对静物进行分类、组合并形成基本的构图意识。

二、让学生了解静物画家及线描静物画作品。教学难点:

一、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

二、初步运用构图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思想。教具准备:各类静物、

学具准备:画纸、橡皮、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1、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询问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讨论苹果的用处(有营养、好看)图片展示各类物品(水果类、蔬菜类、学习类、家庭生活类等等)。蔬菜和水果非常有营养,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各类文具等生活用品因为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所以成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我们可以给这些物品使用一个统一的概念名称)

2、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这些物品,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这些物品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静物。我们把它们摆放在一起的时候,就给它们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庭。 3、展示课题《静物一家》

二、探究学习:(13分钟)

1、同学们,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礼物,请你们将它们组合起来摆放在课桌上。(学生随意的组合)

2、老师这里有几张静物的图片,想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张你觉得比较喜欢的好吗?请学生回答为什么这样选择?(老师总结,这也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一幅比例大小合理的构图,给我们的心里感觉是比较舒服的)

3、构图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的摆放静物,这里面同学们可以考虑主题物体占据大面积位置,次要物体要起到衬托主体物的作用。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比例合适、构图饱满。

4、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把课桌上的静物摆放做一个比较合理的。调整。老师帮忙指导、及时评价并帮助学生摆放静物。(由学生尝试画一幅静物的构图练习。要求静物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和比例要适当,并及时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并示范线描写生:(老师在黑板上用线描的形式示范静物线描写生。边画边讲解要注意线条的粗细、疏密、穿插组合。)

5、静物画: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欣赏线描静物绘画作品。(在欣赏作品时提醒学生应该注重观察画面的构图。)

三、作业(18分钟)

1、在画纸上以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静物组合。

2、画面中物体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饱满,画面美观。

四、交流评价:(5分钟)

互相欣赏同组之间的作品,可以从构图和线条变现的角度进行评价。(构图是否饱满,画面中心有没有太偏)

五、课后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物可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方法

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

师:你喜欢哪些植物?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

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

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

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生:……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5.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

6.知识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教学难点:水彩画的技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玻璃、示范用具、盐、浆糊、线头、小纸片学具准备:玻璃、水彩纸、水彩颜料、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桌上工具入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尝试,边讲解边表演,注意提示步骤。

3、学生尝试

问题一:颜料很干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请作业效果好的同学表演,从而解决点水问题。

问题二:颜色渗透效果不佳的作品。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小组讨论)④小结:

每个步骤的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以及CAI演示解决。(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4、与大师的。画作比较①欣赏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比较: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的作品,下面呀,让我们走得更近些!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大师们的画,并请你比较比较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那么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画达到画家画中的特殊效果呢,看一看我们桌上的东西,你知道怎么样利用它们来达到这些效果吗?

5、小组探究

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尝试探究,每个同学选用你们喜欢的材料来尝试画不同效果的玻璃水彩。

②交流经验

小组长介绍作画经验。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6、作品展评

①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作品的命名。

②其他画具、画家作品的拓展。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不但玩了,而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再画一些玻璃水彩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执教时间:6月15日——6月16日

第二节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

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作品是否有创意。

执教时间:6月19日——6月21日

札记:作品完成后,我们举办了一次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用电筒来制造光的魅力。互相评价、欣赏。并提醒学生用电与用火的安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星空的联想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腊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创作出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3、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能否运用新技法作画,

教具准备:科幻片、蜡笔、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过程:1、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2、让学生欣赏科幻片,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二、      课堂教学:

1、      教师示范先用各种颜色的蜡笔在图纸上画出不规则的色块,然后用墨汁盖过一遍,最后再用美工刀刮出美丽的图案来。

2、      强调在作业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图案的变化和美工刀的刮法。

三、      布置课堂作业:

1、      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中的形象与动态。

2、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作画。

3、      要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来创作有新意的画面。

四、   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    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课题:有趣的鞋子

学校:江头中心小学      教师:陈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纸鞋子一双、录相一段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师生问好)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二、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三、      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 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 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四、      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五、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立体造型的构造方法及简单的构造原理;是否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与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

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认知领域: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的小艺术品。体味立体造型艺术的特点和方法。

⒊操作领域:用彩色皱纸做各种蔬果和动物。也可用泥做各种点心。

课前准备:

⒈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⒉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作品(以团包的制作

方法为主)。

⒊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便于

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造和原理。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师示范用皱纸包装一棵蔬菜,说说用了那些方法做出来的(团、包、)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⑴可以采用揉、捏、弯、折等方法将皱纸“团”成各种形状,再将皱纸在外面“包”一层将造型固定。

⑵制作时要先观察分析,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如老鼠的外形特征是耳朵大、嘴巴尖、尾巴细长。

⑶需要分开来做再粘贴时要注意: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师做适当的示范)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团包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⒈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内。

⒉学生用旧报纸制作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电脑美术

枋湖中心小学  林旭泉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 表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课堂教学:

一、      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      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

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多做练习,进行有趣的造型活动,可能的话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装饰自己的小房间或教室。

五、教学反思

14设计的自行车

厦门市乐安小学 朱少冰

《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领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自行车结构和功能并画出图片。第二课时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制作自行车。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学具: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用具

三、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 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 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设计与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七、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八、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导入授新:

1、 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 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 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三、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大人国与小人国》

厦门市东渡小学黄克清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创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大与小的概念,大小有相对性。

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想象、创作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大与小的概念、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学难点:

有想象的表现大人国或小人国

学具准备:

自带几件小玩具(小人、小车等)、水彩笔、油画棒

教具准备:

几件小玩具(衣夹、小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吗?

师:讲述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

2、      师问真有大人国、小人国存在吗?

学生答略

3、      引入: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三、      新课教授

1、      师问:在日常什么物体你会感到它很巨大?(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略。

2、      师问:汽车大吗?

师出示一个玩具汽车再问这个汽车大吗?

学生回答:这个汽车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

3、      导出知识要点:

大与小是要有对比、比较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      欣赏(课本范图)

学生讨论:《好大的衣夹》《大虫与小人》《大汉堡与小人》《大口杯与小人》

《大米与小人》《大箩卜与小人》

师引导学生:这些画有什么奇特的想象。

学生回答:把生活中小的事物夸张、变大。

5、      师启发学生想象:

可以把你喜欢的事物把它变大,或把你不喜欢的事物把它变小。

6、      师示范画:(步骤)

(1)、先想象,要把什么来变,才有趣。

(2)、构图设计。

(3)、画草图。(略)

(4)、上色。(略)

四、      学生作业

1、      要求:设计完成一幅有趣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2、      提示:展开想象,平时你与什么物体接触时,希望它变大,还是变小。

3、      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五、      展示作业

1、      展示自己的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

2、      评述同学的作品。

六、课后小结

万花筒

课题: 万花筒

课时: 2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案编写:华昌小学    郭美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

2.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图案。

教学重点: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对称图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万花筒的“花”有什么特点?

2.      四人小组讨论:万花筒的图案是如何对称的?

(花的“角”是相同的,而且每个“角”都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3.      教师演示:

说明万花筒的图案的对称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

4.      出示课题:万花筒

二、      教授新课:

1.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围绕中心的对称图案?

(a、      将纸折叠在一起剪。)

(b、      用印的方法来画。)

2.      组织学生进行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围绕中心的对称图案。

(a、      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制作。)

(b、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结果。)

3.      教师小结:现场用多种方法演示制作万花筒的“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特色的“花”。

三、      布置课堂作业。

1.      用画、剪纸、拼贴等形式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对称图案。

四、      课堂小结。

1.      指导学生将下的纸屑收拾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四人小组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3.      小组中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上展示。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      布置下一节课要给“花”上颜色,请同学们准备好工具,并考虑色彩如何搭配组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

2.给图案上色,培养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表现色彩、组合

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按照自己的设计,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对称图案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出:万花筒的“花”不但有对称的外形,还有缤纷的色彩,而且色彩的搭配组合有特别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色彩也围绕中心对称)

2.      组织学生说说如何进行色彩搭配组合,才能使“花” 按照自己的设计,表现为围绕中心对称的图案。

(四人小组讨论)

二、      教授新课:

1.      欣赏教材中的范例,说说你喜欢的万花筒的“花”是如何进行色彩的搭配?范例图的色彩搭配有什么规律?

2.      教师小结,色彩的搭配组织方式大概有:

a.对角相同围绕中心。

b.上下左右相同围绕中心。

c.对边相同围绕中心。

3. 鼓励学生想象设计教材以外的色彩搭配方式。

3.      根据上节课绘作的万花筒的样式,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为自己的“花”搭配色彩和组合色彩。

4.      提醒同学涂色要仔细。

三、      布置课堂作业。

1. 抓住万花筒对称的特点,给“花”上色,按照自己的设计表

现色彩、组合色彩,把自己记忆中的色彩感觉表现出来。

四、      课堂小结。

1.      收拾与整理桌面的卫生,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

2.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欣赏,互相学习。

3.      组织各小组中选出最好的代表作品在全班上展示,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      教师对本课表现优秀的学生发—小红旗,以资鼓励。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钟宅民族小学  郑杰才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利用身边容易寻找的材料,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造型、色彩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怎么设计和装饰一个会响的漂亮玩具

教学工具:几种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的会响的玩具,一些制作玩具的相关材料和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秩序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猜一猜:教师把一个装有会响的玩具的箱子放在讲台桌上,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欣赏玩具、思考问题:

声音:a、为什么这些玩具会发出声音?b、不同的玩具发出的声音为何不同?

教师演示:讲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玩具会发出声音来,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所产生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造型:形状各异、奇特有趣;

色彩:色彩丰富多彩、鲜艳;

图案:装饰性强、生动活泼;

2、      发展阶段

a、      讨论

小组合作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制作造型奇特、图案漂亮、声音悦耳、色彩鲜艳的玩具。

提示: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想象创造,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出主意,同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

b、      制作

a、      构思(根据小组的讨论进行设计)

b、      动手制作(考虑造型的奇特有趣)

c、      装饰(从色彩、图案方面进行美化玩具,可用绘画或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c、      作业展评

a、      同学演示各自的玩具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b、      选出最佳玩具若干个并进行表扬(包括最佳合作小组)

c、      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      收拾整理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完善或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出更完美的玩具。

最受尊敬的人  (记忆画)

高殿中心小学          刘建平

一。 教学目的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进行简笔人物画的练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难点:

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教具准备:

图片,(警察、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常用美求用具。

学具准备:

常用美术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工具、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吗,相互关心,闽动学生情绪。

如:今天早上吃什么?淮做早饭?学生四答……师:引导……

如: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学生讨论回答……师;引导……

板书《受尊敬的人》

二。      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

1.      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2.      学生发言说一说: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

教师小结:如、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三。      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

如:医生,启发学生根据医生的职业形象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四。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五。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

六。      课堂巡视指导。

1.      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感没置背景。

2.      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

七。      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2.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钟宅民族小学  郑杰才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利用身边容易寻找的材料,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造型、色彩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怎么设计和装饰一个会响的漂亮玩具

教学工具:几种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的会响的玩具,一些制作玩具的相关材料和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秩序

二、课堂教学

4、      引导阶段

猜一猜:教师把一个装有会响的玩具的箱子放在讲台桌上,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欣赏玩具、思考问题:

声音:a、为什么这些玩具会发出声音?b、不同的玩具发出的声音为何不同?

教师演示:讲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玩具会发出声音来,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所产生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造型:形状各异、奇特有趣;

色彩:色彩丰富多彩、鲜艳;

图案:装饰性强、生动活泼;

5、      发展阶段

a、      讨论

小组合作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制作造型奇特、图案漂亮、声音悦耳、色彩鲜艳的玩具。

提示: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想象创造,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出主意,同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

b、      制作

a、      构思(根据小组的讨论进行设计)

b、      动手制作(考虑造型的奇特有趣)

c、      装饰(从色彩、图案方面进行美化玩具,可用绘画或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

教 师进行巡视指导

c、      作业展评

a、      同学演示各自的玩具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b、      选出最佳玩具若干个并进行表扬(包括最佳合作小组)

c、      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      收拾整理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完善或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出更完美的玩具。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2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三、教学总目标

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丰富的教学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持久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发现美的`欲望。初步学习立体物体的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措施:

1、 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 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 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xx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 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 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六、教学进度

略。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23

教学目标: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

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游戏切入: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展示游戏棋的种类。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3、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

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4、学生尝试,实践总结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5、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6、欣赏,并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施教时间:10月11日——10月14日

第二课时

1、请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游戏棋。

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

2、要求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要选择一份共同的设计稿,围绕棋盘的装饰进行。

3、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成员与众不同的创想。

4、根据自己设计的图谱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在纸上设计图,让学生自己安排棋子走的路径他们特别兴奋,有创作与游戏的愿望,为本课的导入与进行做了较好的准备。课的重点是线路图在整张纸上的构成安排,教师通过让学生范画发现问题,并讲评导学,让学生较快理解棋盘布局的合理与适用。课中能引用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让他们自由创想棋的玩法与规则,使学生玩得有趣,也设计得生动。

施教时间:10月17日——10月19日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4

这是我的教研课,感谢来听课指导的校长和老师们,给予我宝贵的意见。 《提袋的设计》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

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能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对提袋的解剖、观察,了解提袋的结构,紧着这教师示范提袋的折叠方法,学生动手跟着制作一个普通的方形手提袋;通过欣赏造型新颖、装饰精美的手提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于提手方面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两几种形式,然后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自己手中的方形手提袋进行添加或减少改变其形状,并进行装饰。 本课的教学环节流畅,教学中从易到难、学生创作由个人到小组合作,教学设计较有层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本课的重点是提袋的结构、造型新颖、装饰精美,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前两者都能达到,但在装饰方面由于时间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在欣赏时可抓住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提手部分可省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提手的设计并不难,应尽量节省时间,让孩子去创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5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

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执教时间:4月10日——4月12日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执教时间:4月17日——4月19日

札记:其实一年级时就用绘画加手工的方法作过类似的课题作业,这次用橡皮泥来制作,立体人物的塑造还是难点。我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领域划分,我将其定为于造型·表现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草丛,是学生每天都要看到的,它装点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环境,本课的学习旨在通过观察了解草的形态、结构、及穿插关系,并发挥想象进行相关的主题创作。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创造力和表现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技能:了解各种草的形态、结构、穿插关系,并发挥想象进行相关主题创作。

过程和方法:通过看看、想想、说说、感知草作用,并了解草的结构、形态,发挥想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现草丛中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重点:了解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穿插关系

难点:富有创意地表现草丛中的各种穿插及动态关系。

二、教学理念: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体验乐趣,帮本课我将采取各种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在观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体验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真正做到“学为主,教为辅”。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用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草的生命力,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草的不同形态、结构,以小组合作方式欣赏作品,并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题。

引导启发,观察草丛

接下来,我会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校园里观察草丛,(不要进入草丛或乱拔草)解决问题:1。草是什么味道的;2。草丛中你发现有多少种草呢?3。谈谈草的作用?学生们可以看、闻、摸、等方式感受草的独特魅力,发现不同种类的草,并感知草对于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与人合作与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

1、观看分析,感受草丛

这一阶段,为自主探究阶段,即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感受过程的乐趣。

具体分为第一,看草,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不同草的形状、结构。小组长进行总结,并用语言描述,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丰富知识学会交流与合作。

第二,是插草,教师发给学生多株不同的草,请学生凭借刚才的记忆或想象进行插,要注意前后、高低、疏密关系,在游戏中,发挥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并且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评述,并画一画你的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重点,体验乐趣。

2、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请同学们欣赏卢梭作品及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这里是哪,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进行讨论,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想象力,以及画面多种草的形态、穿插,动静的结合。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请同学们想想,并说你想表现怎么的草丛,草丛有些谁,在干什么,自由想象,大胆发言,为下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3、发挥想象,创作草丛

这一阶段,学生以小组合方式用绘画的手法,创作你的草丛,教师进行辅导,并与大家探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鼓励大家大胆创新。

当遇到问题时,如画面的节奏感、线条和色彩等问题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分析、解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作时我会播放音乐及出示图片,作参考,寻灵感。

4、欣赏交流,感受成功

请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进行简短表述,如自己画的是什么,最满意的地方等,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他评,说说你喜欢哪幅,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外与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最后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色彩奖、最佳环保奖。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增加自信心。

5、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旨在了回顾本课的内容,并进行拓展,这么奇妙的草丛,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引导生进行畅谈,培养学生爱护草丛,爱护环境。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7

《提袋的设计》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其中包涵了丰富的想象、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内容极具趣味性。我在讲授本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提袋的造型、颜色、材料、用途等方面的特点的知识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造型、颜色、材料、用途的提袋,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提袋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从而使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提袋在造型、颜色、材料、用途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

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作业环节,采用了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的'形式,去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款造型新颖、时尚的 手提袋。充分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合作完成也可以选择自己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较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然后让创作者进行介绍。同时让其他同学指出不足之处。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板书这一环节被我忽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以待改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8

课题

1、植物写生

学情

分析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通过对植物的学生,应道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材

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体态各异、虽然才丰富,体验诸位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地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应知:观察与写生的关系。应会: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题:1、植物写生

授课时间:2月21—2月23

教学目标:观察与写生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造型的表现能力。细致的观察,精细的表现;构图大方、以及画面的整体感。

教学准备:勾线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稳定情绪,讲授新课体验、表现、创新

展示、交流、评价

1、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2、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讨论。

3、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4、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5、(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4)、小组自评

(5)、全班互评。

6、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1、认真观察身边景物。

2、再画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引起学生对植物写生的关注。欣赏优秀作品,学习线描写生绘画的技法大胆尝试,完成写生练习。互相点评作业发现问题,解决写生的'难点。

板书:课件1、植物写生反思:在观察、比较、讨论分析、总结绘画植物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几种关系时候,为了来增加趣味性,我让几位同学代表几片叶子,台下学生指导讲台同学,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关系,比如遮挡关系(有的学生在前,有的在后)、疏密关系(三个一组,一个离得稍远)、前后关系、方位关系(正面、侧面)等,通过这种具体举例,使学生清楚、生动理解植物的生长,并且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又总结出高低关系、宽窄关系、色彩差异等多方面需要在写生中注意的环节,这是令人相当欣慰地收获。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而且表达出来的线条画得比较死板,叶子千篇一律,所以这课的设计我主要重点抓:利用真实植物实物的展示及幻灯片图片生动的展示,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叶片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使植物画的更生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9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创造才能,培养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课前准备:教师备教具,学生备硬纸片、剪刀。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课:

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观赏。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新课:

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尝试制作。

1、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互助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辅导。

四、教师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五、学生分组,合作一个插接造型。

六、评讲: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感。

课 题:风(想象画) 一课时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