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细致的小编惊云为家人们收集的11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一、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整修已经全线通车了,我们跟着小记者起去看看。

播放课件:聚集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播放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进出场面的录像。

引出问题: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看,转轩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请学生在白板上示范转杆的打开和关闭)

(1)同桌合作,作出活动角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时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2)结合白板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旋转了90度。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旋转的方向相同?

学生观察交流。

(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度,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度。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

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二、将图形旋转90度

谈话: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可多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把下面一些图形旋转90度。出示例题。

1、 理解题意。

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指A点固定不动。

2、 转一转。请几位学生在白板上亲自旋转,由于几个同学旋转的方向可能

不同,这里可以用到相机,把每位同学旋转的图形拍下来,然后开始对比,并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3、全班交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白板,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之后由学生亲自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3、先观察每组图形的特点,再想象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旋转方法,最后通过多白板演示,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比眼力。

比较一下这些图形按要求旋转之后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度相对较弱,根据中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规范化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要结合知识的复习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学期重要教学内容。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七、教学检测及评价

每一单元课的题目都要同步在课时或者课外全部完成,此外,每一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单元测试并对及试卷进行分析。

八、学生辅导

1、课堂练习时可以集体订正

2、课后要对一些成绩差的同学进行错题讲解,并做记录,以便以后对该学生的日后辅导。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一、学术条件分析

四(2)年级学生35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24人。四(3)年级学生37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9人。这些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够均衡。(1)班级通过率低于班级(4)。很多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基础弱,知识差,作业准确率低。有些学生拒绝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延。这学期的数学课,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想好,愿意思考,不怕错,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大数、公顷、平方公里的理解、角度的测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两位数除数的划分、多条统计图表、广角数学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道“十万”、“百万”、“十亿”、“十亿”、“千亿”的计数单位,知道自然数,掌握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按几级读写一亿以内和一亿以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体验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公里及其换算;

3、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4、我会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再除以两位数。我会相应地估计和检查乘除运算。你可以用一位数数两位数(乘积在100以内),用一位数数几百个十,用整十除以整十,再用整十除以几百个十。

5、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知道了垂直线和平行线,就会用尺子和三角形画垂直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图,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理解运筹学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1、1亿以内的读写,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乘法的估计方法。

3、让学生理解纵横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总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

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5人,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知识掌握情况

从入学的摸底考试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牢靠。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即: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内容。

1、 用字母表示数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字母,了解并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又能反过来把数代入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进行计算。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替换能力,提高简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 乘法运算定律

在学习加法运算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培养简算意识,化繁为简的能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灵活应用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在认识角的基础上,对角进行分类,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能够辨认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知道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三角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建立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认识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 观察物体

学习这部分知识,让学生借助实物和正方体模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熟练掌握整数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及小数的简便算法,

7、 统计

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3、能够准确的辨认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会辨认角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能分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和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形体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6、掌握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7、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以及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观察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差生转化、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个性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7、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8、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9、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11、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1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教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纸质不同类型三角形模型,平行四边形教具,小棒,正方体模型若干个。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

内容 周次 课时数

新授周次 16 64

机动周次 3 12

复习周次 6 24

合计 22 88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 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演示讲解。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大家回忆以前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关于辨认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师结: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的。还有吗?

(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

2、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1号点、2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它们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越野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科书82——83页

二、教学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难点: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4盒磁带

学具:4个相同的长方体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给同学们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的学问。

板书课题:包装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 求一个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

师:“六一”快到了,小红在外打工的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份礼物,它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长是25cm,宽是15cm,,高是5cm。小红的妈妈准备把它包装好了再寄给小红,那么要多少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帮小红的妈妈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二人板演后,师问:要求包装纸的面积就是求什么?

2、探究将两个相同长方体盒子包装成一个长方体的最节约包装方法。

师:将两个这样的礼品盒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礼品盒,有几种包装方法?用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摆一摆。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

学生动手摆,然后几名学生汇报结果。

验证猜测的结果: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选取一个计算出表面积。然后集体纠正。

通过验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继续探究。

3、探究将三个相同长方体盒子包装成一个长方体的最节约包装方法。

三个同样的礼品盒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又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约?怎样尽可能使所包装的物品的表面积最小?学生动手摆后,汇报,集体纠正。

4、探究将四个相同长方体盒子包装成一个长方体的最节约包装方法。

思考:4盒磁带,包装成长方体形状,有几种包装方式?

小组合作要求: 用4个相同的盒子摆一摆,并思考如何快速、不重复的找出所有的包装方法?

小组合作,并完成表格。然后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方法。然后教师提问:要知道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是否需要每一种都去算呢?哪些肯定不是最节省包装纸的呢?第一种包装方法和第四种包装方法哪种最节约包装纸?怎样比较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5、探究包装纸的大小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是不是任意四盒相同的长方体,只要将最大的面重合就最节省?

出示拓展题:如果把四个长为20cm、宽为10cm.、高为8cm的纸巾盒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还需要一个个的摆吗?只需要比较一下1个大面和2个中面的面积就行了。

1个大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2个中面的面积是:320平方厘米。所以隐藏4个大面4个中面的面积最节约包装纸。

师:每种包装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包装问题中,当所包装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或最接近时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

(三)、课题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包装的学问。知道了包装不只是要考虑漂亮,还要考虑到是否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同学们,包装因内容而存在,内容因包装而精彩。

(四)、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猜测:重叠2个大面最节约

验证:重叠2个大面最节约

结论:重叠面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方法]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

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篇11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x=380

4x÷4=380÷4

x =95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在小组内讨论。

在小组内商量后,

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分组进行验证。

2.学生汇报自己的验证方法及结果。

3.学生尝试解方程:

4x=400

在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两边的变化,还巧妙地将直观演示与方程相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变化的规律,为 解方程打下基础。

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领悟知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