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导入环节、新授环节、巩固环节和总结环节。在导入环节,主要撰写如何引入课堂主题。新授环节是教学的主体,撰写通过怎样的层层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获得新知识。巩固环节以设计练习题为主。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7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
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 名
小 明
小 红
小 莉
小 军
成 绩
3.05米
2.84米
2.88米
2.93米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 )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导思
1、学生汇报,反馈后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暂不评价)
3、学生汇报并说比较方法。
4、总结。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经验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四)学以致用
1、按照惯例,运动会结束前学校要公布各班级的总成绩,你们想知道各班的成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年 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得 分
93.45
92.84
95.84
92.80
97.50
96.85
师:结合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上次运动会哪个班级表现出色,取得第一名,哪个班级的成绩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运动会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你想参加哪个项目?老师去了几个体育用品店分别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价格,你们来判断一下,去哪个体育用品店比较便宜?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42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同学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同学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同学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同学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同学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同学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同学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同学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同学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
四、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同学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同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数学思维理解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有些同学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同学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同学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同学素质。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使这部分同学得以进步。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之间的转化。
3.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①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②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①教学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转化。
②教学关键: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转化的方法。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①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②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
③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①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①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②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③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同学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②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七单元:统计
①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②教学难点: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①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②教学难点:使同学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九单元:总复习
①教学重点:使同学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②教学难点:使同学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七、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同学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同学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同学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同学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同学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同学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同学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同学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同学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同学,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同学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同学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同学家长相互沟通同学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同学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同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__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一)
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 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