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8篇《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对象分析

本班为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件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学生具备上网浏览的能力、简单的文字输入、编辑能力和网上绘画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四、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五、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黄山奇松》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书:黄山)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树。(板书:奇松)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读课文,即时评价。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四)学习第一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五)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3

智慧小木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黟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开心一练

一、我会读拼音,写生字。

rónɡ yù    dǒu qiào    yì lì     qínɡ yǒu dú zhōnɡ

(      ) (         ) (      )   (                   )

wò dǎo    bīn kè    pén jǐnɡ   bǎo jīnɡ fēnɡ shuānɡ

(      ) (        )(      )   (                   )

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例;郁郁苍苍

、            、            、

例;依依不舍

、            、            、

三、我能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奇、佛、舍、处、便”都是多音字。(     )

2.“状如黑虎,形似孔雀,日月如梭,挥汗如雨”的搭配形式相同。(   )

3.黄山松可分为:奇松、迎客松、陪客松 、送客松。(      )

四、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1.改为反问句;

2.改为感叹句;

3.改为双重否定句;

开心阅读

五、课文片段我会读。

黄山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   秀美——(         )

2.仿照“千姿百态”写四字词语。

、                 、

3.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突出黄山松树的

的特点。

4.省略号省去了许多内容,根据想象在补充一些。

六、课外的短文,我也很有兴趣。

朝霞和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的颜色,渐渐地鱼肚色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着那遥远的天际 彩云在不断地变化 一会儿好像红苹果 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 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 珍珠   彩玉   瑰丽无比的朝霞 变化莫测

没过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晨曦,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没想到,日出的景色,竟这样的美丽!

原野的清风徐徐地吹拂着,我尽量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不由喃喃地自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

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朝霞色彩变化的词语。

(       )——(        )——(        )——(      )

2.用“——”画出第一自然段的实写部分;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虚写的部分。

3.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本文是按         (1、时间 2、方位3、事情发展 )的顺序来写的。

5.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对的打“√”错的打“×”

(1)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

(2)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3)齐白石爷爷画的虾,像是真的一样。

轻松探究

与“松”并称岁寒三友的是       和        与它们有关的诗句有:

,                  ;             ,                  ;                    ,                    。

黄山奇松教案 篇4

《黄山奇松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假如没有到过黄山,读了课文大饱眼福

1、板书: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学生质疑

2、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欣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

3、谈话:黄山风景秀丽,其中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重点就是描述黄山松的奇景的。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

宾客 一帆风顺 情有独钟

按要求自学课文,理解字词意: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得茂密,一片青绿。

一帆风顺: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出示图片,谁能看着图画说一说奇松怎样的潇洒(枝条舒展)与挺秀(树干高耸)?

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联系课文说说“一帆风顺”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

那么“一帆风顺”四个字中到底包括了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充沛挖掘“一帆风顺”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只风撼不倒,雪压不时,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溢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溢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2、 动作理解“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等。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③课文每一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同桌讨论小节意思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认真听读,指出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各自然段的意思

总分总的'结构。

那么先总写什么,然后分写了什么,最后又总写了什么,现在你能说出来吗?

总写了黄山的四绝,再分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最后又总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第一段:写人们对情有独钟。

集体交流

●第二段: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让黄山更加秀美。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奇特之处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

1、 黄山松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其中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最有名。2、 课件出示三棵松树,让学生辩一辩。

3、 交流并说出理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一帆风顺,郁郁苍苍

黄山奇松的代表 黄山的象征

“陪客松”:高大挺拔,葱茏茂盛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一帆风顺”、“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2)感受“陪客松”之奇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

七.总结回顾:

1.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陡:左窄右宽。“左耳旁”写法同“陵”的左部。右部是“走”上“土”扁小而下“ ”的撇捺宽放。

遒: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先里后外。内容“酋”笔画密集须笔笔清楚,第七画是竖弯而不是竖;外部“辶”写法同“避”(第3课生字)的外部。

郁:左右等宽。左部“胡”首横右端须收缩;右部“阝”体形较“左耳旁”宽大,其竖画须下伸至底部作悬针状。

宾:上部“宝盖头”体形宽扁;下部“兵”首撇须取平势,两竖画左长右短,两横画上短下长,下面撇和点摆放匀称,底部平稳。

《黄山奇松》教学案 篇5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绘了黄山松的奇美,在记叙时又是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来让我们感受黄山松的“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必须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图文结合,感受奇松

(第一句教学略)

1、过渡:在玉屏楼前看到了哪些奇松?

默读后交流,并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这三大名松各有独特之处,分别找出描写它们的语句自由读读,你最喜欢哪种松?

3、学生自学,想想:你喜欢它什么?然后再读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在自学时,学生带着欣赏的语气读着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有目的的在品味着一些词语,为后面的交流作好铺垫。

4、师组织讨论交流

交流时,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他们,按学生的回答来灵活设计课堂上的教学顺序。

迎客松

(1)你喜欢什么松?请喜欢这种松的同学一起来读描写它的语句。

(2)谈感受,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瞧,(课件点击)这就是迎客松,看了它的样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迎客松是三大名松之首,独具特色,让学生读了句子后讲出头脑中的印象,让他们有独立思考文本的空间。之后借助媒体图文结合,彻底地去品味作者描绘的迎客松的奇,应用的方法是抓重点词的理解,反复诵读。

陪客松

(1)这就是陪客松,请喜欢陪客松的同学一起来读读他的语句。(课件点击)

(2)读着这样的文字,看着陪客松,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

这的“说”有两层理解,可以理解为读即以课文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说自己的感受、心里话,问题设计浅显,学生很容易抓住“绿色巨人”来感悟它的高大、美丽

送客松

(1)这就是第三大名松。(课件点击)如果你是这棵送客松,该怎样向游人介绍自己呢?要想介绍的好,请先都读读描写它的句子,抓住他的特点试着说。

(2)交流

这里创设了一个小情境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我介绍时用不同的语言诠释了他们对文本的相同理解,为课堂增添了生趣。通过看图形象理解了“枝干蟠曲”“天然盆景”这两个词语,感受了送客松姿态的独特。

二、学习写法,激发想象

提示:作者之所以把三大名松写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不但抓住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你们找找看,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句子?

实际上,想象力每个人都有,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课件点击)

请把自己想象成你最喜欢的一大名松

我是古老的迎客松,我面对宾客们,热情地说:“。”

我是巨大的陪客松,我陪同着游人,自豪地介绍:“。”

我是独特的送客松,我向着游人,挥手告别:“。”

作者能把三大名松介绍的如此形象与他丰富的联想,惟妙惟肖的比喻是分不开的,写作中同学们缺的就是多彩的想象,抓住这一时机再次体会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练习时也反映出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有的同学还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还结合了课外知识来充实内容,讲得精彩。

三、配乐诵读,整体感知

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是黄山上最亮的风景点,在脑海中展现他们的形象,让我们配上音乐,再美美地读读吧!

通过想象诵读,在古典音乐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防止在理解课文是少数同学肢解课文内容的现象。

《黄山奇松》学习设计方案 篇6

设计这课,我真的是用了心的。备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会怎样学,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提到这些问题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等。说实话,因为考虑、预设得较多,在上课前,我自己还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充满信心的。

可课堂实施下来,并没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说感到很遗憾。

1、步子迈得太小

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为了避免课堂上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你最欣赏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学后介绍。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介绍。然后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汇报。尽管这样,上下来后,我还是觉得这段的教学显得很碎,仍是一个松、一个松的学习。虽然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也读得热热闹闹,很有感情,作为教者的我却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其实这段的学习,完全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进行,喜欢迎客松的就学习迎客松的有关句子,喜欢陪客松的就学习陪客松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组内学习,互通有无,既可以加强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补充资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这样的大组学习比起自己设计的自学、小组学来得更活跃、更自主、更灵活、更开放。

2、教材吃得不透

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格。可学完课文,如果让学生用几个词来概括每大名松的特点的话,估计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课堂上,虽然,我也将每大名松的奇特、与众不同处在小结语中概括了,但学生可能并没留意。至于它们的独特之处,还须明确概括。而且在学习送客松时,我也只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应的理解处理,却忽视了看图,比较它与形态相似的迎客松的区别。迎客松是刚毅挺拔,绅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欢迎状,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与人们挥手告别。对教材,我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3、板书不够合理

这节课,我还用到了教学挂图。但在挂图的位置摆放上,我处理得也不够合理。图片可以和相应的名松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特别是在看图引导学生背诵时,学生可以把图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或许背的时候,困难会小些。

4、时间把握差错

时间上的把握偏差,是这节课最败笔的地方。在学习迎客松的有关语句时,将近花了25分钟的时间。为什么?因为迎客松最负盛名,它是美丽黄山的象征、友好中国的象征,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都喜欢迎客松,而且我自己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时候也确实安排了好多读、说的环节,又是读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了,又是读出它的姿态优美了,还要补充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还要背诵,所以在这一处浪费了近10分钟的时间。导致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师生、生生互动的“小导游”介绍没有实施。原本准备好的导游帽、导游旗根本没能在课上派上用场。如果能处理好时间的安排,课堂是很容易出彩的。

除了这些,我想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黄山奇松》教学案 篇7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小结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习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黄山奇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它以什么闻名于世?(课件出示“四绝”),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课件出示要求)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奇松。

8、指导学生说话: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试着说两三句话。

三、总结

四、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