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8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

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 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

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 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 ,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00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 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

滴水实验

一分钟 一天 一年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综合练习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具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一、情境的创设: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标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试一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综合训练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