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揭题导入。
看来同学们对圆明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确,圆明园曾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那么辉煌的圆明园还存在吗?(不存在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读通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呢?
2、检查反馈。
三、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那前面的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教师小结:文章分三部分,先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介绍曾经的辉煌,最后写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四、研读辉煌部分。(2-4段)
初读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你能体会出什么。(出示句子)(板书:不可估量)
那你读着读着,会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2—4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旁边写点感受、批注。
(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宏伟的建筑)
汇报并讨论
A、研读第3段“宏伟的建筑”。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lóng)剔(t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出示课件)
(1)请你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有……也有……)
看看“有”和“也有”后面部分的描写?截然不同的建筑。
(2)、指导朗读。
那你是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呢?
谁能来评价一下?(指名读——范读——齐读——男女读)
2、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1)这一段除了这些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还有哪些景观呢?(出示句子,指名读)
那你能用上“有……也有……”说说文中的这些景观呢?生答。
(2)同学们说的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出示图片比较)
看完之后,你知道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美在哪呢?能否用词语来形容。
“圆明园里有 的 ,也有 的 。”
(3)那你在课外了解过圆明园里还有哪些建筑和景观呢?向小伙伴说说。
圆明园里有 ,也有 ……
3、这么多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美不胜收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美地读读第3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B、研读第2段“众星拱月般的布局”。
过渡:走进圆明园仙境般的园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圆明园不愧是“万园之园”,不愧是“世界园林的典范”。那远看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1、学生读。
2、是的,这也是圆明园举世闻名的一个特点就是众星拱月的布局。(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赶快读一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众星拱月”,你从“众星拱月”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指名读这句话。
C:研读第4段“珍贵的历史文物”。
刚才我们远看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近看圆明园宏伟的建筑,下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是什么呢?
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5、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7、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8、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四、课时安排:
精读课2篇4——6课时
略读课2篇2——3课时
语文园地1次3——5课时
1、《寓言二则》的写作特点
(1)故事经典,选材典型,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没有选择描写纪昌是怎样学习开弓放箭的,也没有选择描写纪昌学射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而是抓住了“练眼力”这一典型事例来描写。“针刺眼皮而不眨”,将“小虱子”看成“大车轮”,这都是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而纪昌做到了。这里面包含着艰辛和汗水,展现了惊人的恒心和毅力。至此,纪昌的人物形象就非常鲜明了。可以说,这则寓言的选材相当典型。
这两则寓言中,纪昌虚心、持之以恒,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人物形象个个鲜活,个性个个鲜明。譬如,面对蔡桓公对自己的不信任和愈来愈恶劣的态度,扁鹊“拜见”“又来拜见”“再一次拜见”,苦口婆心地劝告蔡桓公治病,充分体现了扁鹊的高尚医德。对扁鹊的再三忠告,蔡桓公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从小病发展到无药可救,最后落得病死的下场,人物形象个性非常鲜明。
2、《文成公主进藏》的写作特点
(1)历史故事与传说相结合,故事性强,感染力强。
课文将历史与传说相结合,写出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传奇遭遇。整个故事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传奇的内容,具有很浓重的浪漫色彩。认马、认公主、过沼泽、传噩耗等故事传奇色彩就很强,很富有感染力。
3、《普罗米修斯》
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描写,体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这句话体现了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盗火的决心。
当火神试图劝他救他时,他的语气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和坚定:“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普罗米修斯被捆绑手脚,日晒雨淋,他“就是不向宙斯屈服”,被啄食肝脏,周而复始,也依然不屈服,所以“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通过这些语言行动的描写,普罗米修斯鲜明的个性完全展现在人们面前。抓住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
4、《渔夫的故事》
这一课唯一的外貌描写是课文第四自然段。“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几句话真切的刻画出魔鬼的凶恶和可怕,和渔夫在这样可怕的魔鬼面前都能镇定的用智慧战胜魔鬼起到衬托作用。
而这篇课文的叙述中,运用最多的是对话描写。全文25个自然段,渔夫和魔鬼的对话竟有21段,可见对话在文章中占得比重之大。渔夫和魔鬼的鲜明个性就是在者许多的对话中来,因此指导朗读这些对话对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理解课文有很大作用。
(3)故事情节曲折,叙事条理清楚,结尾含义深刻。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④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②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而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自主研读:
a.再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②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②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内蒙古包头市吴秀玲)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自主习作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预习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预习反馈情况及分析: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对孔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取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较好,对课文生字、词语能够掌握、理解,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不但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品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人?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的?他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五、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通过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限时作业设计: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2、摘抄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
3、补充孔子名言;
学而不厌,
三人行,
知之为知之,,。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练习理解重要的生字词,同时学习孔子的名言,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限时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词语含义掌握较好,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的句子抄写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
1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2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合作交流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品读体验: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
4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巩固延伸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
板书:蝙蝠和雷达
耳朵雷达
蝙蝠飞机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目标:
让学生掌握材料的
重点:
审清题意,不离题。
难点:
进行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审不清题意,内容不够具体。
复习过程
1、提问:什么是材料?
2、:常见的材料有:一是根据图画,二是根据一个故事梗概扩写,三是根据故事开头进行续写。
3、习作一:根据图画。
(1)先回顾第四单元的看图:
这幅图画的图意是什么?
这幅图目的是要求我们懂得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或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怎样才能把这幅图画写具体?
详写被炸后的废墟,具体描写小孩的外表及内心。
(2)出示图画,让学生先把握图意是什么,后抓住什么景物写。(图略)
4、习作二:
请你认真读下面一件事情的开头部分,合理地展开想象,续写一个故事。
星期二早晨的晨会课开始了,四(2)班张老师组织全班学生收看学校苗苗电视台的节目。突然,一位老大爷颤巍巍地推门进来,气喘吁吁地问张老师:“你们班有个叫李宏民的学生吗?”“有啊,李宏民怎么啦?”张老师惊奇地望着老大爷。老大爷激动地说:“我可找到他啦,一个懂事、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好孩子啊!”
(1)提问:要续写这个故事,首先要弄懂什么?
(2):这肯定是一件舍己为人的事。究竟李宏民为老大爷做了什么事,就是我们的具体内容。
(3)提问:怎样才能写具体呢?
(4):要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小测内容
将习作一的看图写好。
作业完成习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