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鱼游到了纸上》【优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阅读练习:《鱼游到了纸上》【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阅读练习:《鱼游到了纸上》 篇2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课文最后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中的“你”是指谁?

生:句中的“你”是指“聋哑青年”。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鱼真的游到纸上来了呢?

生1:不是的。“鱼游到了纸上”是指聋哑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好象在纸上游动。

生2:这句话是讲聋哑青年鱼画得惟妙惟肖。

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两个成语用得真好恰如其分,作者说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实际上是称赞聋哑青年的什么?

生:称赞他画的金鱼非常形象逼真。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中的“我”指谁?

生:指聋哑青年。

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游到了心里呢?

生:不是的。这句话是说聋哑青年由于认真观察金鱼,所以对金鱼非常熟悉。在画金鱼之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金鱼的准确、生动的形象。

师: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生:“胸有成竹”我们学过胸有成竹的故事。宋朝文同善于画竹子,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画成了的竹子的模样。同样,这位青年画金鱼前,心里已经有了金鱼的形象,可以说胸有成“鱼”,所以他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鱼在纸上游动似的。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师:对!聋哑青年在画鱼之前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能把金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中的“先”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生:这个“先”字强调了画鱼先要在心里把握好金鱼的形象,做到心中有数。

师:对!就像古时郑板桥画竹一样,胸中有成竹,画竹时就挥笔自如了。那么,在课文中,就是说这个青年在画金鱼之前,首先在心里对金鱼的各种形态已经了如指掌了,所以画起来时就得心应手了,也就是说,画鱼要“先游到心里”,然后才能“游到纸上”。

师:因此,这个“先”字在这里点明了“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两者之间的什么关系?

生:这个“先”字点明了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

生:鱼“游到了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原因;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

师:那金鱼为什么会先游到他心里呢?

生:是因为他平时认真细致地观察,对金鱼的各种形态了如指掌并且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师:同学们,这个青年虽然是聋哑人,但他画的鱼形神兼备,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你们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聋哑青年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生:他是一个做事有恒心的人。

生: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对。他的确的是一个做事勤奋、专注的人。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要学习这个青年的什么品质呢?

生:学习这个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师:这个青年真是让人佩服。让我不由得想到《触摸春天》中热爱生活的盲姑娘安静和作者所说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聋哑青年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课文时,如果抓住了这些重点词句,就能了解文章的中心,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鱼如神的故事。那么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如何把握这一中心呢?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鱼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这些重点词句,理解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要把金鱼画活,就要先仔细观察金鱼,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这也就是“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让学生在感悟重点语句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结合“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所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从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着手,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层层深入,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练习:《鱼游到了纸上》 篇3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引领学生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感受了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这次展示的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6、围绕单元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写法

在突破重难点后,我将文章重点句段通过配乐引读的方式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如何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作为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孩子,初步学习文章的写法是很必要的。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上得相当,但学生好像入课不深,发言面不够广。

2、我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渲染情境,引领学生品味词句,但忽视了这是借班上课,没有往日的默契。当学生读得不够味时,我只是用自己的范读去引导,还不到位,我没有停下脚步来一点点教。我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在推敲教案时,我曾想需不需要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又觉得不要那么生硬,学生明白了就行。但评委老师的意见是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难点强化。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CAI。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CAI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设计意图:先由美术大师的画引入,让同学们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谈谈画家为什么能够画出美丽图画?初步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态度才能画好画。再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利。

2、思考:

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1、课文告诉了我们:

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聋哑青年是如何学画鱼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青年中特别的学画,认真做画的过程?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批一批。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CAI出示相关语句,帮助感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全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围观的人,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名青年呢?你对青年的评价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挖掘聋哑青年形象。并了解人物学画、做画过程。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勤奋,这是他的画赢得大家齐声赞叹的原因。

四、美读课文,归纳总结

CAI展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图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对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谈谈小女孩说:“金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青年却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总结出:青年通过长期的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大脑中形成了准确的形象,再把金鱼画像、画活了。

设计意图:反复地阅读作者平实、直白的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并总结出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谈谈书上、生活中、周边人物忘我的学习态度,勤奋做事的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本节课情感教育目的

阅读练习:《鱼游到了纸上》 篇5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课文。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三 学习准备: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 (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 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 自主读书

1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 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3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 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复习

1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 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 重点研读

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 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 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 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 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 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课后反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